-
碘帕醇注射液的稳定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考察碘帕醇注射液的稳定性,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影响因素试验、加速试验和长期试验考察碘帕醇注射液稳定性,考察项目为性状、pH值、溶液颜色、游离碘、无机碘化物、游离芳香胺、有关物质、氨丁三醇、依地酸钙钠、可见异物、无菌、细菌内毒素以及碘帕醇含量.结果 碘帕醇注射液自制样品与对照样品在规定的包装条件下,除影响因素试验中5、10d光照后,无机碘化物含量已超出规定限度,高温60℃导致含量下降约3%外,影响因素试验其他条件下、加速试验6个月、长期试验48个月的各项考察指标均无明显变化,均在合格范围内.结论 碘帕醇注射液稳定性良好,其有效期暂定4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碘帕醇注射液致尿失禁及尿潴留1例
编辑人员丨2023/8/6
1例50岁女性患者,因间断咳嗽、咳痰1个月,加重伴发热5 d,诊断为急性支气管炎,既往无尿失禁和尿潴留病史.入院后予痰热清注射液4 d,左氧氟沙星注射液8 d,羧甲司坦口服液8 d,碘帕醇注射液14 h后,出现尿失禁,立即停用左氧氟沙星注射液,2 d后转为尿潴留,排除神经系统疾病因素,留置导尿管,尿常规异常考虑感染,加用左氧氟沙星注射液,尿潴留4 d后可自行排尿,抗感染5 d,尿常规正常,患者一般情况良好,无特殊不适,予以出院.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改良碘凝胶泪道造影剂的研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研制一种用于阻塞性泪道疾病的改良泪道造影剂.方法 使用碘帕醇注射液(碘浓度37 g/100 mL,粘度25mPa·s)与氧氟沙星眼用凝胶(黏度为8 400 mPa·s)按照1:1比例混合,共计80 mL混合碘剂(混合物粘度为550 mPa·s),在生物安全柜中恒温脱水,至体积约为40mL碘凝胶.结果 配制的碘凝胶黏度为350 mPa·s,碘浓度为37 g/100 mL.以长针后退注射法将碘凝胶注射入患者泪道,320排螺旋CT扫描泪道,能获得清晰的泪道断面图,辅以CT三维成像技术可建立泪道三维图,能进一步了解泪道解剖情况以及阻塞部位与程度.结论 改良碘凝胶泪道造影剂泪道充盈良好,维持时间充分,CT成像效果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低剂量碘对比剂在静脉尿路造影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低剂量腆对比剂在静脉尿路造影(IVU)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前瞻性选取行 IVU检查的泌尿系疾病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低剂量组和常规剂量组,每组 40例.低剂量组静脉注射腆帕醇注射液(370 mg I/mL)35 mL;常规剂量组静脉注射腆帕醇注射液(370 mg I/mL)50 mL,2组患者均采用自动曝光控制(AEC),经图像后处理观察尿路解剖结构的显示状况及充盈效果,分别测量双肾区、上段输尿管以及松压后腹部平片(KUB)的窗宽(WW)、窗位(WL)数值,并对图像质量进行分析.结果 所有图像经工作站后处理达到满意效果,低剂量组 2例患者一侧肾实质、输尿管不显示4例患者一侧输尿管不显示,常规剂量组 3例患者一侧肾实质、输尿管不显示,4例患者一侧输尿管不显示.2组图像质量综合评定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165>0.05),图像显示状况及充盈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测量双肾区、上段输尿管以及松压后 KUB的窗宽、窗位数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检查,图像均达到临床诊断要求.结论 采用低剂量腆对比剂在 IVU检查中具有可行性,可以满足临床诊断的要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管电压对增强CT影像组学特征影响的体模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探讨管电压对增强CT影像组学特征的影响.方法 把碘帕醇注射液稀释后溶液(含碘浓度范围为370~0 mg/ml)分别编为1~17号,模拟不同的强化程度.在自制体模中装满蒸馏水,然后将5ml溶液和5ml蒸馏水试管固定其中.应用Siemens 64排Siemens Definition AS+CT机对体模进行头部序列扫描,使用Caredose4D,层厚5 mm,软组织重组算法,管电压分别为70 kV、80 kV、100 kV、120 kV、140 kV,视野(FOV)为300 mm×300 mm.在基于ITK4.3.2/VTK5.10.1/Qt2013.12.00的GE AK影像组学平台上进行目标勾画.然后提取灰度直方图特征42个、灰度区域矩阵特征(GLSZM) 11个、Haralick特征(Haralick) 10个、灰度运程矩阵特征(GLRLM) 180个,采用变异系数(CV)评价特征的稳定性.结果 4 ~17号溶液十分稳定的特征个数分别为151、147、135、143、97、49、45、42、33、34、33、33、33、32个.在一定强化范围内,稳定的特征个数随着强化程度的升高而增加,但部分浓度溶液某些特征的稳定性基本不受管电压影响.结论 管电压对增强CT图像的影像组学特征影响很大,强化程度的变化会导致部分特征对管电压的敏感性改变,高强化程度的增强CT图像能提供更多的稳定特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复方丹参滴丸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对比剂肾病及患者预后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观察复方丹参滴丸预防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后对比剂肾病(CIN)的效果及其对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2020年1-6月于天津市胸科医院接受PCI治疗的240例冠心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120例)和丹参滴丸组(120例).两组患者均经桡动脉鞘管或者股动脉鞘管缓慢注射碘帕醇注射液1~5 mL,并于PCI治疗前后进行静脉水化治疗;丹参滴丸组患者在此基础上,于PCI治疗前3 d及PCI治疗后长期口服复方丹参滴丸,每次270 mg,每天3次.观察两组患者PCI治疗前及治疗后72 h的血清肾功能指标[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胱抑素C(Cys-C)、肌酐清除率(Ccr)]、炎症反应指标[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以及氧化应激指标[丙二醛(MDA)]水平;记录PCI治疗后3 d患者CIN的发生情况以及随访1年期间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PCI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肾功能指标、炎症反应指标和氧化应激指标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CI治疗后72 h,两组患者血清Scr、BUN、Cys-C、hs-CRP、IL-6、MDA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Ccr均较治疗前降低,且丹参滴丸组各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丹参滴丸组患者治疗后CIN的发生率为4.2%,随访期间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为13.3%,分别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3.3%和27.5%(P<0.05).结论:复方丹参滴丸对预防冠心病患者PCI治疗后CIN的发生可能具有一定效果,并可降低患者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碘帕醇注射液有关物质考察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方法测定碘帕醇注射液的有关物质.方法:采用ZORBAX SB-phenyl色谱柱(250 mm×4.6 mm,5μm),以乙腈-水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为2.0 ml·min-1,检测波长240 nm,柱温:40℃,进样量:20μl.结果:本方法能将碘帕醇与其有关物质完全分离,且能精确测定各有关物质的含量.结论:碘帕醇注射液有关物质方法的建立,为碘帕醇原料及其注射液质量控制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碘帕醇注射液致肌肉酸痛、全身乏力及精神亢奋不良反应1例
编辑人员丨2023/8/5
1 病例摘要患者男,48岁,因正常超声查体显示颈动脉供血不足,为进一步检查于2021年10月11日在北京陆道培医院行冠状动脉CT造影.查体:体温(T)36.3℃,心率(P)65 min-1,呼吸(R)18 min-1,血压(BP)120/80 mmHg,神志清,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律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