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胆道闭锁Kasai术后糖皮质激素治疗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胆道闭锁是累及肝内外胆管的一种进行性疾病,目前广泛采用的治疗策略是行肝门-空肠吻合术(Kasai手术),术后辅以包括糖皮质激素、抗生素等多种药物治疗,然而糖皮质激素在胆道闭锁的治疗中争议较多,其应用方案也多种多样,现将糖皮质激素在胆道闭锁Kasai术后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肝内胆管结石肝切除术后发生肝内胆管癌的危险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肝内胆管结石肝切除术后发生肝内胆管癌(ICC)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海军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收治的1 071例行肝切除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379例,女692例;年龄为(53±12)岁,年龄范围为12~86岁。患者入院后均完成详细术前检查。对于区域性结石,行解剖性肝切除术。对于弥漫性结石,切除局限于肝段或肝叶的区域性毁损病灶,必要时行肝胆管切开取石术和(或)胆道镜取石。当肝门部胆管存在严重狭窄影响胆道引流时,行肝胆管空肠吻合术、胆管狭窄成形术等。观察指标:(1)术前检查、手术和术后情况。(2)随访情况。(3)影响肝切除术后5年内发生ICC的危险因素分析。采用门诊和电话方式进行随访,了解患者肝切除术后发生ICC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19年12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 ± s表示,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 M(范围)表示。计数资料以绝对数或百分数表示。连续性变量转换为分类变量时根据临床常用参考值或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最佳截断值进行转换。危险因素分析采用二元Logisitic回归模型,单因素分析结果中 P<0.10的因素纳入多因素分析。 结果:(1)术前检查、手术和术后情况。1 071例患者术前检查:结石相关症状持续时间为8.2年(0~27.0年),CA19-9为(163±87)U/mL,癌胚抗原为(5.0±2.1)μg/L,左半肝、右半肝、双侧肝叶、肝总管或胆总管结石分别为545、245、228、53例,226例伴有胆管狭窄,172例伴有肝段萎缩。1 071例患者中,595例行解剖性肝切除术,272例行局部非解剖性肝切除术,143例行胆管切开取石术,61例行胆肠吻合术。26例患者术后影像学检查示残留狭窄胆管,74例术后残留胆管结石。(2)随访情况:1 071例患者均获得术后随访,随访时间为(8.6±1.5)年。1 071例患者中,92例发生ICC,发生率为8.590%(92/1 071);其中32例、66例、90例患者术后3、5、8年内发生ICC,发生率分别为2.988%(32/1 071)、6.162%(66/1 071)、8.403%(90/1 071)。(3)影响肝切除术后5年内发生ICC的危险因素分析。构建术前结石相关症状持续时间与术后5年内发生ICC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依据约登指数最大原则,以术前结石相关症状持续7年为最佳截断值,将术前结石相关症状持续时间转换为分类变量进行后续分析。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前结石相关症状持续时间、合并代谢性疾病、肝段萎缩、术后残留胆管结石是影响肝内胆管结石患者肝切除术后5年内发生ICC的相关因素(优势比=2.939,2.654,1.903,2.361,95%可信区间为1.582~5.460,1.145~6.154,1.068~3.390,1.118~4.987, P<0.05)。将 P<0.10的临床病理因素纳入多因素分析,其结果显示:术前结石相关症状持续时间>7年、合并代谢性疾病、肝段萎缩和术后残留胆管结石是影响肝内胆管结石患者肝切除术后5年内发生ICC的独立危险因素(优势比=2.843,2.469,1.922,2.202,95%可信区间为1.523~5.309,1.042~5.851,1.064~3.472,1.021~4.747, P<0.05)。 结论:肝内胆管结石肝切除术后存在发生ICC的风险;术前结石相关症状持续时间>7年,合并代谢性疾病,肝段萎缩和术后残留胆管结石是影响肝内胆管结石患者肝切除术后5年内发生ICC的独立危险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机器人辅助手术系统和腹腔镜手术切除胆总管囊肿疗效的Meta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胆总管囊肿是一种非常罕见的先天性胆管异常。早期进行囊肿切除术和肝空肠Roux-en-Y吻合术是外科治疗该病的首选方式。随着快速康复外科的发展,腹腔镜手术有效减少了胆道并发症及创口感染发生率等,但其仍未满足人们对手术微创的要求。机器人手术系统因其清晰的手术视野及灵活的机械臂可以提高手术精准度及外科医师的操作性。笔者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采用Meta分析评价机器人手术系统与腹腔镜手术治疗胆总管囊肿的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肝门肠吻合术后并发肝肺综合征与肝移植关系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本综述介绍了肝门空肠吻合术后并发肝肺综合征与肝移植关系研究进展,分别从肝肺综合征(HPS)的病因与发病机制,病理生理改变,临床表现,诊断,辅助检查,治疗以及肝移植手术指征等方面做了详细描述。目前对HPS认识不足、治疗上存在偏倚,现对HPS相关临床表现以及何时进行肝移植等问题进行综述,提高广大医务工作者对该病的认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近五年国内外胆道闭锁研究文献的科学计量学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通过对近五年国内外在胆道闭锁领域发表的文献进行科学计量学分析,梳理研究热点,为今后研究提供思路和指导。方法:中文文献来自中国知网、万方数据中的期刊数据库,英文文献来自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时间范围2016年1月1日至2020年6月18日。从年代分布、通信作者、国家/机构分布、期刊分布状况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和比较;结合h指数、影响因子来评估论文的相对质量;通过CiteSpace进行国家/机构合作共现分析;在泛读基础上,统计文献的研究主题词频,进而结合CiteSpace进行共被引聚类分析,得到研究热点前沿。结果:检索到中文文献397篇,刊文数量最多是《中华小儿外科杂志》,天津市儿童医院发文量最多;詹江华是发表量最多的通信作者;主题词频较多为肝移植、Kasai手术、超声检查等。全球共检索胆道闭锁相关英文论著753篇,刊文数量最多的期刊是Pediatric Surgery International;美国总发表量最多,h指数最高;发表量最多的通信作者是郑珊;h指数最高的通信作者是Mark Davenport和Jorge A. Bezzera。其中来自中国的英文文献158篇,刊文数量最多的期刊是Journal of Pediatric Surgery;发文量最多为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蔡威论文的h指数最高;中国发表IF大于10分的文献仅有5篇,均与国外机构合作。主题词频较多的有Kasai手术、肝移植、纤维化等,软件分析得到11组研究前沿,如腹腔镜肝门空肠吻合术、Toll样受体、5年自体肝生存率等。结论:诊断、肝纤维化、Kasai手术等是目前胆道闭锁领域的研究热点。我国胆道闭锁研究发文量在世界上处于前列,但与国际水平相比,文章的质量仍有上升的空间。可以借鉴国外的经验,增加研究的创新性,呼吁国际间交流合作,推动胆道闭锁领域研究的进步和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内镜下磁压榨胆肠吻合术治疗腹部复杂手术后胆道梗阻的临床疗效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内镜下磁压榨胆肠吻合术治疗腹部复杂手术后胆道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描述性研究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9年12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3例腹部复杂手术后胆道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男2例,女1例;中位年龄为56岁,年龄范围为27~57岁。3例患者术前经多次内镜或介入治疗均失败,采用内镜下磁压榨胆肠吻合完成胆道内引流治疗。观察指标:(1)手术情况。(2)术后情况。(3)随访情况。采用门诊方式进行随访,了解患者胆道支架、肝功能和吻合口通畅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19年12月。结果:(1)手术情况:3例患者顺利完成内镜下磁压榨胆肠吻合术,其中磁压榨胆道十二指肠吻合2例,磁压榨胆道空肠吻合1例;术前胆道狭窄长度分别为7.1 mm、3.0 mm、2.0 mm,磁装置大小(子磁体直径/母磁体直径)为7 mm/8 mm、6 mm/6 mm、5 mm/5 mm,磁压榨手术操作时间分别为130 min、90 min、75 min。(2)术后情况:3例患者分别在术后15 d、8 d、9 d恢复胆道再通,无消化道穿孔、出血及感染等并发症发生。(3)随访情况:3例患者胆道再通后放置胆道支架跨越新吻合口,分别为12 Fr经皮经肝胆管引流导管、7 Fr胆道塑料支架、14 Fr经皮经肝胆管引流导管,术后17个月、2个月、6个月后拔除支架。3例患者拔除支架后分别随访40个月、20个月、5个月,总胆红素为5~19 μmol/L, 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为25~40 U/L,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为20~35 U/L。超声或磁共振胰胆管造影检查未提示肝内胆管扩张,无胆肠吻合口狭窄复发。1例患者在拔除支架后37个月因胆道感染入院,超声及磁共振胰胆管造影检查示肝内胆管结石;行内镜清除胆道结石,内镜及胆道造影检查未见胆肠吻合口狭窄。结论:内镜下磁压榨胆肠吻合术治疗常规方法治疗无效的腹部复杂手术后胆道梗阻,手术方式安全可行,远期疗效较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巨大胆总管结石1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胆总管结石是消化系统常见病之一。四川省阆中市人民医院肝胆外科收治的1例巨大胆总管结石患者,行腹腔粘连松解+胆总管切开取石+术中胆道镜检查取石+肝外胆管切除+远端胆管封闭+肝门部胆管整形+肝总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术中取出结石约6.0 cm×7.0 cm×8.0 cm,重量约250 g。患者术后恢复顺利,术后2个月患者复查各项实验室指标正常,复查磁共振胰胆管成像吻合口通畅,吻合口和及肝内胆管未见结石,疗效良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输入襻结石性肠梗阻1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患者女,65岁,因间歇性右上腹疼痛48 h入院。右上腹呈间歇性胀痛,进食后症状明显,伴恶心,无呕吐。2008年因胆囊结石行胆囊切除术,2011年因十二指肠壶腹部癌在本院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查体:中上腹部可见20 cm陈旧性手术疤痕,右上腹压痛,无反跳痛,无肌卫,肠鸣音正常。血常规:白细胞计数7.93×10 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80.4%、C-反应蛋白24.09 mg/L。肝功能:ALT 68 U/L。腹部CT平扫+增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改变,部分肠管扩张积气,扩张的肠管局部密实,周围脂肪间隙模糊;肝内胆管扩张积气(图1)。临床诊断: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输入襻梗阻。经禁食、抗感染、解痉等治疗9 d,症状无缓解,行剖腹探查见:右上腹与腹壁广泛粘连、予以分离,依次解剖出横结肠肝曲及其系膜,见输入襻穿出横结肠系膜处无狭窄,顺着输入襻肠壁向近侧游离至横结肠上区,见胆肠、胰肠吻合处空肠桥襻扩张、充血水肿,距肠肠吻合口约10 cm处小肠内可触及质硬肿块,推挤可移动,判断为结石,结石远端肠管相对狭窄,将其向远侧推挤,远离胆肠吻合口,后纵行切开肠壁,取出结石,经肠管切口处置入胆道镜探查肝内胆管及肠襻无结石残留,肠管切开处横行缝合,留置引流管关腹。术中经鼻、胃肠吻合口向输出襻置入营养管。术后予以早期肠内营养、抗感染等治疗,恢复顺利后出院。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维生素D受体在胆道闭锁患儿肝内胆管上皮细胞中的表达及意义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肝内胆管上皮细胞(IBDECs)中维生素D受体(VDR)在胆道闭锁(BA)中可能发挥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和西安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接受肝门空肠吻合术(Kasai术)治疗的38例BA患儿IBDECs中VDR的表达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检测VDR在BA患儿IBDECs中的蛋白表达水平,以胆总管囊肿患儿IBDECs中VDR表达水平为对照;用Masson染色法观察肝组织纤维化程度;并分析BA患儿IBDECs中VDR的表达水平与手术时肝纤维化程度及Kasai术后难治性胆管炎发生率和自体肝生存时间之间的相关性。通过聚肌胞苷酸[Poly(I∶C)]模拟dsRNA病毒感染,体外干预人肝内胆管上皮细胞(HiBECs),观察其对HiBECs活性和凋亡的影响及对HiBECs中VDR表达水平的影响。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比较两组样本之间的差异;采用 χ2检验或 Fisher′ s确切概率法分析VDR与BA患儿临床病理常数的相关性;采用 Kaplan- Meier生存曲线分析不同VDR表达水平组BA患儿Kasai术后自体肝生存时间的差异。 结果:共38例BA患儿纳入本研究,其中23例IBDECs中VDR蛋白水平无显著降低,15例VDR蛋白水平显著降低。与IBDECs中VDR表达水平无明显降低的BA患儿相比,显著降低者肝纤维化程度更严重( P<0.001),Kasai术后发生难治性胆管炎的比率更高( P=0.017)。与对照组相比,IBDECs中VDR表达水平显著下降的BA患儿自体肝生存时间更短( P=0.030)。Poly (I∶C)可引起BA患儿HiBECs的凋亡率增加( P<0.000 1)、细胞活性降低( P<0.05);Poly (I∶C)还可引起HiBECs培养基中炎症因子(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分泌增加( P<0.001)。Poly (I∶C)干预可引起BA患儿HiBECs中VDR蛋白的表达水平显著下降( P<0.001)。 结论:Poly (I∶C)可引起BA患儿HiBECs损伤及HiBECs中的VDR表达水平下降;IBDECs中VDR表达水平显著下降可能是BA预后不良的标志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胆肠Roux-en-Y吻合术后并发结石性输入袢肠梗阻一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胆肠Roux-en-Y吻合术常被用于治疗肝外胆道良性狭窄性疾病,术后输入袢空肠内结石形成是其术后并发症之一,而因巨大结石致肠梗阻的报道较为罕见。本文报道1例胆肠Rou-en-Y术后并发结石性肠梗阻病例,并介绍其内镜下治疗过程,为此类疾病提供新的治疗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