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舒地尔促进平滑肌细胞自噬和凋亡的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法舒地尔对主动脉平滑肌细胞(VSMC)自噬及凋亡的影响以及与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信号通路的关系。方法:用10%胎牛血清+DMEM培养液培养SD大鼠VSMC,并利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检测传代细胞α平滑肌肌动蛋白(a-SMA)的表达情况鉴定VSMC。采用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诱导VSMC,并将PDGF诱导的VSMC分为空白组、对照组、法舒地尔组(30 μmol/L法舒地尔)、法舒地尔+LY294002组(30 μmol/L法舒地尔+25 μmol/L LY294002)。采用MTT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和凋亡周期,GFP-mRFP-LC3双荧光检测细胞自噬水平。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B)检测各组细胞Bax、Bcl-2、LC3、Beclin-1及PI3K、Akt、p-Akt、mTOR、p-mTOR的蛋白表达情况并比较分析。结果:镜下观察培养细胞呈长梭形、放射性生长,出现典型的"峰-谷"样结构,a-SMA阳性表达率为99%,确认所培养细胞为高纯度主动脉VSMC。法舒地尔组细胞增殖能力低于对照组( P<0.05),法舒地尔+LY294002组高于法舒地尔组( P<0.05)。与对照组比较,法舒地尔组凋亡率及G 0-G 1期细胞比例升高(均 P<0.05);与法舒地尔组相比,法舒地尔+LY294002组凋亡率及G 0-G 1期细胞比例回降(均 P<0.05)。与对照组比较,法舒地尔组自噬增强( P<0.05),而法舒地尔+LY294002组的自噬则较法舒地尔组有所减弱( P<0.05)。与对照组比较,Bax、Bcl-2、LC3-Ⅱ/LC3-Ⅰ比值、Beclin1水平以及PI3K、Akt、mTOR磷酸化水平升高(均 P<0.05);法舒地尔+LY294002组Bax、Bcl-2、LC3-Ⅱ/LC3-Ⅰ比值、Beclin 1水平以及PI3K、Akt、mTOR磷酸化水平较法舒地尔组有所回降(均 P<0.05)。 结论:法舒地尔通过激活PI3K-AKT-mTOR信号通路抑制VSMC增殖,促进自噬及凋亡,改善血管功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胆胰合流异常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胆胰合流异常是胆总管和主胰管末端在十二指肠壁外汇合,或形成较长的共同通道导致胆汁和胰液混合返流,从而引起一系列的胆胰疾病,甚至导致胆道恶性肿瘤的发生。胆胰合流异常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涉及到胆道流体动力学、磷脂酶A2激活、蛋白酶激活、氨基酸脂肪代谢、基因突变等。本文总结了关于胆胰合流异常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以期为临床医师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预先注射青年大鼠血浆对老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及PI3K/Akt信号通路在其中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评价预先注射青年大鼠血浆对老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及磷脂酰肌醇3-激酶/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PI3K/Akt)信号通路在其中的作用。方法:SPF级健康雄性老龄SD大鼠72只,18月龄,体质量600~65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 n=18):对照组(C组)、脑缺血再灌注组(IR组)、预先注射青年大鼠血浆组(P组)和PI3K抑制剂LY294002组(LY组)。P组和LY组尾静脉注射青年大鼠血浆100 μl/次,C组和IR组尾静脉注射等容量生理盐水,2次/周,持续4周。然后IR组、P组和LY组在七氟烷麻醉下建立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麻醉前1 h时LY组尾静脉注射LY294002 0.3 mg/kg。再灌注后24 h时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Longa评分),然后随机处死6只大鼠取脑组织,测定脑梗死体积。再灌注29 d时行旷场试验评估大鼠自发活动能力和焦虑样行为,再灌注30 d时行新物体识别实验评估大鼠认知功能。行为学测试结束后处死大鼠,分离海马组织,采用Western blot法测定磷酸化PI3K(p-PI3K)、磷酸化Akt(p-Akt)、突触后致密蛋白-95(PSD-95)和突触囊泡蛋白(SYN)的表达,测量海马CA1区神经元树突长度和树突棘密度。 结果:4组大鼠运动速度、路程以及旷场中心停留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与C组比较,IR组、P组和LY组Longa评分和脑梗死体积升高,新物体探索百分比和辨别指数降低,海马组织p-PI3K、p-Akt、PSD-95和SYN表达下调,海马神经元树突长度和树突棘密度降低( P<0.05);与IR组比较,P组Longa评分和脑梗死体积降低,新物体探索百分比和辨别指数升高,海马组织p-PI3K、p-Akt、PSD-95和SYN表达上调,海马神经元树突长度和树突棘密度增加( P<0.05),LY组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与P组比较,LY组Longa评分和脑梗死体积升高,新物体探索百分比和辨别指数降低,海马组织p-PI3K、p-Akt、PSD-95和SYN表达下调,海马神经元树突长度和树突棘密度降低( P<0.05)。 结论:预先注射青年大鼠血浆可减轻老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认知功能障碍,其机制与激活海马PI3K/Akt信号通路,改善突触可塑性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脓毒症小鼠肺损伤时PI3K/Akt信号通路与HO-1表达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评价脓毒症小鼠肺损伤时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通路与血红素氧合酶1(HO-1)表达的关系。方法:清洁级健康雄性C57BL/6小鼠48只,6~8周龄,体重20~25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 n=12):假手术组(SH组)、脓毒症组(SEP组)、PI3K抑制剂LY294002组(LY组)和PI3K抑制剂LY294002+HO-1激动剂Hemin组(LH组)。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法制备脓毒症诱发小鼠肺损伤模型。LY组及LH组于造模前2 h腹腔注射LY294002 30 mg/kg,LH组于造模前1 h腹腔注射Hemin 50 μmol/kg。术后24 h时处死小鼠取肺,确定肺湿重/干重(W/D)比值,观察肺组织病理学结果并行肺损伤评分,采用ELISA法测定TNF-α和IL-10含量,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p-Akt、Akt和HO-1的表达。 结果:与SH组比较,SEP组、LY组和LH组肺W/D比值、肺损伤评分、TNF-α和IL-10含量升高,SEP组肺p-Akt和HO-1表达上调( P<0.05);与SEP组比较,LY组肺W/D比值、肺损伤评分、TNF-α含量升高,IL-10含量降低,p-Akt和HO-1表达下调( P<0.05);与LY组比较,LH组肺损伤评分和TNF-α含量降低,IL-10含量升高,HO-1表达上调( P<0.05)。 结论:PI3K/Akt信号通路通过调控HO-1表达参与脓毒症小鼠肺损伤的内源性保护机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miR-26a通过PI3K/AKT通路促进脑缺血大鼠血管生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miR-26a介导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 PI3K)/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 AKT)信号通路对脑缺血大鼠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将100只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miR-NC组和miR-26a组。miR-NC组和miR-26a组分别侧脑室注射5 μl miR-26a模拟物阴性质控品和miR-26a模拟物,假手术组和模型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采用改良线栓法制作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假手术组只插线不结扎。各组大鼠各取5只腹腔注射5-溴脱氧尿苷(bromodeoxyuridine, BrdU),1次/d,连续7 d。将体外培养并转染的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rain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 BMECs)分为对照组、氧葡萄糖剥夺(oxygen-glucose deprivation, OGD)组、miR-NC组和miR-26a组。双荧光素酶实验验证miR-26a对第10号染色体同源丢失性磷酸酶张力蛋白基因(phosphatase and tensin homolog deleted on chromosome 10, PTEN)的调控作用。应用Longa评分检测大鼠神经功能损伤。氯化三苯四氮唑(triphenyltetrazolium chloride, TTC)染色法测定脑梗死体积。分别使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ethyl thiazolyl tetrazolium, MTT)染色法、膜联蛋白Ⅴ-异硫氰酸荧光素/碘化丙啶双染法和小管形成实验测定BMECs增殖、凋亡和血管生成。应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缺血脑组织及BMECs miR-26a表达。免疫荧光双标记法[BrdU/von Willebrand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 vWF)]检测大鼠血管内皮细胞增殖。蛋白质印迹分析检测缺血脑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bFGF)、血管生成素-2(angiopoietin-2, Ang-2)、PTEN、PI3K、AKT表达。结果:生物信息学及双荧光素酶实验验证了miR-26a对PTEN的靶向调控。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和miR-NC组缺血脑组织miR-26a、VEGF、bFGF、Ang-2、PI3K、AKT表达和BrdU +/vWF +细胞数量增加,而PTEN表达降低( P均<0.05);与模型组比较,miR-26a组各项指标效果更加显著( 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OGD组和miR-NC组BMECs增殖和血管生成能力显著增强,细胞凋亡显著减少( P均<0.05);与OGD组比较,miR-26a组各项指标效果更加显著( P均<0.05)。 结论:miR-26a能靶向抑制PTEN表达,通过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上调血管生成相关因子(VEGF、bFGF和Ang-2),促进脑梗死大鼠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和血管生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滤泡淋巴瘤分子靶向治疗的研究现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滤泡淋巴瘤(FL)是最常见的惰性非霍奇金淋巴瘤(NHL),该病进展缓慢,但绝大多数患者最终进展为复发/难治性(R/R)FL。近年,得益于各种新型靶向药物的出现,FL患者的预后获得明显改善。其中,CD20单克隆抗体和Bruton酪氨酸激酶(BTK)抑制剂已被广泛应用于FL患者的临床治疗,而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抑制剂、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BCL)-2抑制剂和果蝇zeste基因增强子人类同源物(EZH)2抑制剂等,在临床试验中亦对FL患者显示出良好疗效。笔者拟就已获得批准用于临床和正在进行临床试验的多项分子靶向药物治疗FL的研究现状进行阐述,以期为FL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艾司氯胺酮对丙泊酚麻醉致发育期大鼠远期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及PI3K/Akt信号通路在其中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评价艾司氯胺酮对丙泊酚麻醉致发育期大鼠远期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及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丝氨酸-苏氨酸激酶(Akt)信号通路在其中的作用。方法:清洁级健康SD大鼠48只,雌雄不拘,7日龄,体质量10~15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 n=12):脂肪乳剂组(C组)、丙泊酚组(P组)、艾司氯胺酮+丙泊酚组(EP组)和PI3K抑制剂LY294002+艾司氯胺酮+丙泊酚组(LYEP组)。C组腹腔注射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100 mg/kg;P组腹腔注射丙泊酚50 mg/kg,待大鼠翻正反射恢复后(40~60 min),再追加丙泊酚50 mg/kg;EP组腹腔注射艾司氯胺酮10 mg/kg,随后再给予丙泊酚,方法同P组;LYEP组经侧脑室注射LY294002 25 μg,30 min后腹腔注射艾司氯胺酮10 mg/kg,随后给予丙泊酚,方法同P组。于苏醒后2 h时,每组随机处死6只大鼠,采用HE染色法检测海马神经元病理学结果,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海马组织Akt、磷酸化Akt(p-Akt)、Bax和cleaved caspase-3的表达。剩余6只大鼠于出生后30 d时采用Y迷宫实验评估学习记忆能力。 结果:与C组比较,P组、EP组和LYEP组海马组织p-Akt/Akt比值降低,Bax和cleaved caspase-3表达上调,学会所需训练次数增加,正确反应率降低( P<0.05),海马CA1区神经元发生病理学损伤;与P组比较,EP组和LYEP组海马组织p-Akt/Akt比值升高,Bax和cleaved caspase-3表达下调,学会所需训练次数减少,正确反应率升高( P<0.05),海马CA1区神经元病理学损伤减轻;与EP组比较,LYEP组海马组织p-Akt/Akt比值降低,Bax和cleaved caspase-3表达上调,学会所需训练次数增加,正确反应率降低( P<0.05),海马CA1区神经元病理学损伤加重。 结论:艾司氯胺酮可减轻丙泊酚致发育期大鼠远期认知功能障碍,其机制与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抑制神经元凋亡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三种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对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迟发性脑缺血患者的预测价值
编辑人员丨2024/3/2
目的 探讨可溶性fms样酪氨酸激酶1(sFlt-1)、甲壳质酶蛋白40(YKL-40)、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对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后迟发性脑缺血(DCI)患者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科治疗的aSAH患者100例,根据DCI发生情况分为DCI组31例和非DCI组69例.检测患者血清sFlt-1、YKL-40、Lp-PLA2水平;ROC曲线分析血清sFlt-1、YKL-40、Lp-PLA2水平对aSAH 后 DCI 的预测价值.结果 DCI 组 sFlt-1、YKL-40、Lp-PLA2 表达水平高于非 DCI 组[(0.13±0.02)g/L vs(0.07±0.01)g/L,(292.65±78.60)μg/L vs(206.33±59.28)μg/L,(396.59±41.12)μg/L vs(281.19±66.02)μg/L,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sFlt-1、YKL-40、Lp-PLA2水平升高及Hunt-Hess分级≥3级、改良Fisher分级≥3级、WFNS分级≥3级是aSAH后DCI的危险因素;血清sFlt-1、YKL-40、Lp-PLA2水平预测aSAH后DCI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06、0.789和0.893,三者联合预测aSAH后DCI的AUC为0.950.结论 sFlt-1、Lp-PLA2、YKL-40在aSAH患者发生DCI血清中水平升高,三者联合检测有助于诊断aSAH后DCI的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2
-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的预测价值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究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人群中的预测风险价值,及其与冠状动脉狭窄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选取入住我院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155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49例为急性心肌梗死组,不稳定性心绞痛106例为不稳定性心绞痛组,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正常44例为正常对照组,纳入患者均通过荧光免疫层析法检测Lp-PLA2含量,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计算GRACE评分、SYNTAX评分及Gensini积分.结果:急性心肌梗死组Lp-PLA2水平明显高于不稳定性心绞痛组及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依据GRACE评分,高危组中Lp-PLA2水平明显高于低危组(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Lp-PLA2与GRACE评分呈正相关(r=0.301,P<0.001).Lp-PLA2在SYNTAX评分组间及Gensini积分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Lp-PLA2水平对ACS患者在风险评估方面有一定的预测价值,与冠脉狭窄严重程度不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磷脂酶A2在恶性肿瘤诊疗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磷脂酶A2(phospholipase A2,PLA2),是一种重要酶类,它广泛的存在于动物的细胞和体液中.它参与机体的炎症反应、宿主防御反应和脂质代谢,因此也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近几年研究发现,PLA2可作为恶性肿瘤诊断的一项重要指标,对肿瘤患者的生存期有一定的预测价值,为肿瘤的治疗提供新思路具有重要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