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事故风险分析的医院病案科应急预案的探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病案科应急预案适用范围是发生电脑网络系统被非法入侵、火灾等事故时的应急救援工作,预案编制目的是高效有序开展抢险救援,尽快恢复工作秩序,工作原则是以人为本、人与病案兼顾、统一领导,科室现场应急指挥职责是负责与医院应急总指挥联系、组织实施预案.病案科存在网络信息安全、火灾、浸水、触电、失窃、治安及地震等七种事故风险,应对这些风险事故的主要应急措施包括:对网络病毒险情采取隔离网络或隔离中毒计算机措施,对火灾险情采取灭火、排除有毒烟气、转移受威胁病案等措施,对漏水浸水险情需要切断来水并尽快将水淹病案干燥处理,对失窃及治安险情需要及早报告医院及报警.事故善后工作主要是恢复病案信息数据、稳定员工情绪、恢复正常工作秩序.应急预案附则列明应急通讯具体联系方式、科室备用钥匙存放地点、应急疏散通道、伤员急救方法等.科室定期组织员工学习应急预案、定期演练预案内容及适时修改完善预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院前医疗急救机构洗消中心建设专家共识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当前突发公共事件时有发生,特别是公共卫生事件中新发突发传染病大流行的形势日益严峻,暴发性传染病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导致人类社会和经济的动荡和倒退。传染性疾病防治非常重要的一环是做到相关人员的集中隔离,在我国,这些人员的救治和转运是由急诊医学服务体系中的院前急救(即各个城市"120")来承担的,参与转运的人员之间以及转运人员与患者之间面临发生传染病水平和垂直传播的风险 [1,2,3]。院前急救的人员、车辆和设备等是医疗机构中首个暴露和污染的单元,尤其是在生物和化学污染等救援方面,面临着极大的风险 [4,5,6,7]。近三年新冠肺炎的全球流行,以及院前急救在其中所承担的作用,使如何满足和确保院前急救的持续和高效运作提上议事日程。其中关键的一环是面对现场暴露后的污染如何进行及时有效地洗消,确保"120"体系的正常运作。由此建立独立的综合性城市洗消中心,成为当务之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直升机作业环境对伤病员急救的影响及防护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直升机紧急医疗服务(helicopter emergency medical service,HEMS)最初的设想源自战场上撤离受伤的士兵,用于战场救护和医疗后送,从1970年以来逐渐拓展到民用医疗领域。在处置突发事件过程中,凭借空中悬停、垂直起降技术在医疗救援中具有快速、高效、受地理空间限制较少等优势,是目前大多数高收入国家卫生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1,2]。我国近20年来,在多数经济发达地区院前急救中均可见到直升机救援的身影,其在初级紧急医疗服务或创伤现场救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在伤病急救领域极具推广应用前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大型5G移动急救复苏单元的设计与构建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设计与建设整合5G通讯技术的大型移动急救复苏单元,以提高院前救治水平和转运效率。方法:研究于2022年11月至2023年9月在杭州完成。梳理突发事件救援中院前急救、转运、院前-院内急诊联系等应用场景需求,依次开展方案设计、单项技术测试、上车调试和集成调试阶段。结果:设计由电动公交车改装的大型5G移动急救复苏单元,车辆于2023年9月完成交付。(1)车辆外观:整车长12.9 m,宽2.3 m,高2.6 m,单次里程200 km;(2)内部结构:车厢内设有1个抢救床位,2个担架位,车厢前部设计有综合操作台、中部安装中央数字控制屏;(3)急救物资及仪器设备:车内物资包括抢救、监护、手术、检查检验、通讯模块,配备除颤监护仪、转运呼吸机、体外膜肺氧合等急救仪器,心电图、数字摄片、血气分析仪、胸痛5项检测仪等检查检验设备;(4)车载通讯、信息系统:搭载高清远程视频互动系统,远程医疗终端DP300一体化系统,实时全景体验系统及中央监护系统;(5)车辆消毒:车厢顶部安装等离子消毒仪,车内可达到医院消毒卫生标准Ⅱ类环境管理要求。结论:整合5G通讯技术的大型移动急救复苏单元集成各种先进救治设备和远程会诊系统,可以满足最危重患者复苏的需求,为突发公共事件的救援提供有力的支持,值得进一步的探索。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36例心脏危重症患者直升机医疗转运管理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总结心脏危重症患者使用直升机进行医疗转运的管理经验,为在重大自然灾害背景下危重症患者转运提供借鉴。方法:收集2021年7月21日16:30至7月22日19:30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因历史罕见特大暴雨使用直升机转运的36例心脏危重症患者的临床及转运资料。在迅速组建转运领导协调组、明确职责及分工,做好患者病情、管道评估及机械循环辅助(MCS)设备的预处理,模拟演练转运流程,提高转运实施过程的安全性,与目标医院进行有效交接等的完备措施下,采用直升机对心脏危重症患者实施转运。收集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种、MCS情况、转运情况及转归。结果:36例心脏危重症患者分别来自成人心外重症监护病房(ICU)、成人心脏重症监护病房(CCU)、儿童CCU、综合ICU和神经疾病科;其中,男性24例,女性12例;年龄(50.93±20.86)岁;12例患者使用呼吸机,7例患者需要MCS设备支持〔其中2例既需要体外膜肺氧合(ECMO),又需要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支持〕,7例患者为心脏术后。36例患者转运总距离1 638.4 km,共历时10.5 h,直升机单程空中飞行时间约8 min,每位患者平均转运用时约17.5 min。36例患者转运途中生命体征基本稳定,未发生转运相关不良事件,均安全到达目标医院。结论:在迅速组建转运领导协调组、评估患者病情及预处理、模拟演练转运流程、与接收医院有效交接等各环节的无缝衔接下,使用直升机对心脏危重症患者进行医疗转运具有可行性和安全性,可为拯救患者生命和进一步救治争取宝贵时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远海编队落水飞行员搜救体系建设探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远海编队舰船执行任务时远离海岸,其舰载机飞行员发生飞行事故落水时,可使用的搜救手段和装备十分有限,事故对飞行员生命威胁的程度远远大于近岸海域。基于远海编队的落水飞行员搜救体系决定了失事飞行员的救援成功率,战略价值十分重要。外军非常重视远海编队落水飞行员搜救体系的建设,使用先进的救援装备,形成了完备的远海编队落水飞行员搜救体系。本研究分析了部分外军的远海编队落水飞行员搜救体系建设情况,研究了我军远海编队落水飞行员搜救体系存在的问题,并对搜救体系建设途径进行思考分析,提出了改进方法,为我国远海编队飞行员落水搜救体系建设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救护型直升机院间转运重症患者36例报告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总结直升机院间转运重症病例的经验,提高重症救护质量及安全性。方法:检索广西航空医学救援培训基地2017年9月至2020年9月出诊任务记录单,汇总并分析任务受理及实施情况、疾病谱构成、转运前准备、机上医疗干预等情况。结果:①一般资料:共登记直升机院间转运请求168例,实际转运36例,成功35例,1例在飞机降落阶段发生心搏骤停,持续复苏至入院数小时后死亡。36例患者中,男性30例,女性6例;中位年龄50.5(29.8,66.0)岁;平均转运时间(54.95±17.89)min,平均转运距离(205.74±74.68)km。②疾病谱:脑卒中11例(30.55%),创伤7例(19.45%),重症肺炎5例(13.89%),心脏及大血管疾病5例(13.89%),腹部急症5例(13.89%),其他疾病3例(8.33%)。③疾病严重程度:根据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31例(占86.11%)为重症患者(≥15分);根据Hamilton早期预警评分(HEWS),19例(占52.78%)为急诊转运高风险(≥6分);根据创伤严重度评分(ISS),6例(占创伤患者的85.71%)为严重创伤(≥16分)。④转运前准备:开通远程会诊,以掌握患者最新病情状态,特别是呼吸循环情况,必要时复查有关项目,实施必要的紧急救治,并对转运途中可能出现的意外进行针对性准备,如心电图(94.44%)、血气分析(94.44%)、颅脑CT(36.11%)等辅助检查,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72.22%)、深静脉置管(91.67%),胃管(86.11%)、尿管(88.89%)置入,镇静药物(38.89%)、血管活性药物(58.33%)和脱水降颅压药物(33.33%)的调整,骨折固定是否牢靠(11.11%)等。⑤机上医疗干预:所有患者均全程实施心电、血压、呼吸和血氧监测,使用呼吸机者及时调整参数(66.67%),使用微泵给药者及时调整用量(91.67%),其他还包括必要的镇静/镇痛药物使用(38.89%)、吸痰护理(75.00%),各类置入管道护理(气管插管或切开护理72.22%,留置尿管护理88.89%),心搏骤停患者实施心肺复苏(2.78%)等。结论:直升机转运服务对象以危重症患者为主,对机载医疗设备与救护技术要求高,亟待建立技术规范和人才培养标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固定翼飞机转运体外膜氧合患者经验总结
编辑人员丨3周前
目的 总结体外膜氧合(ECMO)危重症患者固定翼飞机转运经验.方法 回顾性收集并分析我国 2017年 5 月至 2023 年 3 月北京市红十字会 999 专业航空医疗救援联合相关医疗单位采用固定翼飞机转运的 11 名ECMO支持患者信息,总结ECMO患者固定翼飞机转运中的注意事项以及可能发生的不良事件.结果 男性 9 名,女性 2 名,平均年龄(56.6±16.6)岁;10 例患者诊断重症肺炎,1 例患者诊断心肌病合并心源性休克;静脉-静脉ECMO 10 例,静脉-动脉ECMO 1 例;2 例(18%)患者采用B-1999 固定翼飞机转运,9 例(82%)采用B-5999 固定翼飞机转运,飞行距离(713.9±388.6)km,飞行时间(1.5±0.7)h,转运总时间(4.4±0.8)h;转运医护团队包括 4 人(医生 2 名,护士 2 名).所有患者均成功转运,其中两名患者在转运途中出现不良反应(心率下降、飞行中氧分压降低).结论 在专业、经验丰富的ECMO医护团队和设备准备充分的情况下,固定翼飞机空中医疗救援ECMO患者安全可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
伤员升降辅助装置的设计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设计一种伤员升降辅助装置,以提高应急救援任务中伤员的装卸效率.方法:该装置由升降结构、电动控制单元及手动控制单元组成.整个装置采用滑轮组来实现省力,利用可分离、可移动的睡垫来实现横向平移,通过配置电动机和手动摇杆套件实现电动和手动2种控制模式.为验证该装置的性能,制作等比例缩小模型测试摇杆端在0、5、10、20、30kg承重下的受力.结果:在5组不同载重下,摇杆端所受的拉力测试值趋势符合理论分析结果.结论:该装置操作方便,在节省人力的同时能够更好地保证伤员安全,提高了伤员装卸效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城市院前急救系统混合建模及仿真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3/30
目的 对院前急救中的关键连续因素进行定量分析,模拟医疗资源的运用调度流程,并反映大规模伤亡事件下伤病员流及院前急救的复杂适应性机制.方法 运用Anylogic软件构建基于多智能体仿真(ABMS)、系统动力学(S D)和离散事件仿真(DES)的混合建模仿真系统.结果 建立了基于SD的伤病员流结构模型、基于ABMS的院前急救资源配置模型、基于DES-SD的院前急救排队模型.通过仿真发现,相关耗时数据与日常接送伤员历史数据两者的平均耗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基于混合建模方法的城市院前急救系统,可以用于应急医学救援方案策略的优化,能够促进灾害应急医学救援决策科学性与精确性的提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