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国医学科技成果转化生态中医生的机遇与挑战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医学科技成果转化对提升我国医疗水平、促进人民健康福祉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但我国医学科技成果转化生态体系尚不成熟,生态中各主体对自己的角色作用认知不足、责任分工不明确以及制度保障不完善,导致真正成为实际生产力的科技成果乏善可陈。为进一步加深对我国医学科技成果转化生态现状及其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的了解和思考,寻找一条符合当今我国医学科技成果转化的优化路径,笔者结合自身"产学研"成果转化实践,阐述了目前中国医学科技成果转化生态主体的构成和存在的问题,分析医生在此生态中的困境与出路,希望能为我国医生同道的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提供帮助和借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专利视角的我国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医药类科技成果转化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针对一流大学建设高校,从专利视角开展科技成果转化研究,了解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医药类专利转让现况和主要模式。方法:选择42所一流大学建设高校,采集医药类专利转让登记数据,分析专利转让整体状况、转让周期及转让流向;利用聚类分析法,展示转让专利技术涉及的主要领域和主题;通过分析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医药类专利转让的受让人,发现高校医药类专利的突出转让模式。结果:42所高校10年医药类专利转让占授权专利比例平均约6%,平均转让周期28个月,受让人以企业为主。转让专利较多的聚类主题包括乙内酰脲衍生物、岩藻聚糖硫酸酯、人乳头瘤病毒、脑机接口和微创手术等。其中88%以传统的直接专利技术转让模式,另外还包括通过资产运营公司、衍生企业、第三方中介机构、成立的研究院及技术转移中心转移等模式。结论:一流大学建设高校整体建设任务更重,示范效果更明显。而现状是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医药类转让专利占比还较低、转让周期长,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模式相对单一缺乏创新,应在提高自身医药类科技成果质量的基础上,完善成果转化机制,根据实际情况探寻适合自身的成果转化模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我国卫生健康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的发展回顾与思考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是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有机结合的关键,对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具有重要作用。作者通过对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卫生健康领域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实践进行综合分析,基于时间维度,对各阶段进行总结,并以此为基础,探析当前卫生健康领域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提出发展建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医疗机构科技成果转化模式研究:基于"骨科手术机器人"转化的案例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结合目前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背景,通过分析"骨科手术机器人"转化的典型案例,探讨医疗机构科技成果转化模式和策略。实践中最常见的医疗机构成果转化模式是转让或许可他人使用。由于医院本身不具备产品生产和销售的资质和条件,"骨科手术机器人"采取专利转让和与企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持续共同研发相结合的模式进行转化,合理体现了各方的贡献和利益,也为后期迭代研发提供保障。医疗机构应该积极与企业或高校等研发机构开展合作并结成战略联盟,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成果价值和特点等灵活选择转化模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产学研深度融合在胃肠外科诊疗中的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经验分享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医学人工智能是一个"产学研"深度融合的领域。"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打破了各学科之间的壁垒,在科技创新及成果转化方面展现了巨大的推动力。笔者所在的青岛大学附属医院,依托山东省数字医学与计算机辅助手术重点实验室、青岛大学数字医学与计算机辅助手术研究院,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虚拟现实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以及青岛海信医疗设备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建立了紧密的"产学研"合作机制,历时10年,在人工智能胃肠外科领域开展了一系列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的有益探索,成果丰硕。主要包括:(1)研发海信计算机辅助手术系统(CAS),对于以周围血管为指引的腹腔镜胃肠手术,全局把握血管的走行和变异以准确选择手术策略,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2)研发胃肠道病变自动识别系统(人工智能影像辅助诊断系统),首次将人工智能深度神经网络应用于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鉴别,实现了精准的临床诊断。(3)成功开发出胃肠道虚拟内镜平台,能够提供全新的肠壁外翻的虚拟内镜视图,实现单向导航肠壁全览的功能。(4)构建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化腹腔镜手术模拟训练平台。我们体会到,临床需求是研发之源,临床实践是创新之源,临床医生是成果转化的实践者。人工智能模型的建立往往需要海量的、高质量的临床医疗数据的支持,故只有采用多中心研究的方式进行,才能保证其推广及应用的有效性。在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的整个过程中,不能忽视医学伦理和知识产权归属问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某三甲医院横向科研项目管理政策现状分析及对策探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本文旨在对某三甲医院横向科研项目的现状及问题进行梳理,以完善横向科研项目管理,从而调动科研人员承担横向科研项目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其学科交叉融合、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特点。方法:梳理2010—2019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承担的129项横向科研项目,分析医院2017年前后实施横向科研项目管理政策和风险防范的比较,分析尚存在问题并提出相关管理建议。结果:2017—2019年医院承担横向科研项目18.7项/年,为2010—2016年的1.8倍。2017年后医院加大与基金会、公司和国外的合作力度,深入开展实质性科学研究,规范经费预算、租赁或借用设备,医研企共建联合实验室,在人类遗传资源、生物安全等方面进行了风险防范。目前尚存在管理缺少相关政策依据、立项和结题的管理不到位、成果转化率低和缺乏平台建设类横向科研项目等问题。结论:医院将完善横向科研项目相关制度,将横向科研项目纳入职称评定、绩效考核和奖励,多途径、多渠道搭建各类平台建设,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发挥横向科研项目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特点,从而推动医院学科建设和科技创新,达到加快医院向创新型、研究型医院转型发展的目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关于医院职务发明专利采用股权作价形式交易合理性的探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专利是医学科研创新成果最常见的载体之一。深入开展转化医学是大势所趋,需要不断探索适宜公立医院专利转化的多重交易方式,本研究聚焦于公立医院是否适宜采用股权作价方式进行科技成果的转移转化。方法:通过梳理文献和政策分析,充分研究国有无形资产进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各种方式,总结当前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国有无形资产的常见交易形式,同时结合国有医院的资产管理办法进行梳理。结果:通过对比分析公立医院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不同特点,综合公立医院无形资产管理规定,当前公立医院不适宜采用股权作价方式进行科技成果的转移转化,但其他多种专利转让和许可方式切实可行,依然能够有效推动转化医学向纵深发展。结论:鉴于公立医院的特殊性,公立医院需要探索出适宜医院专利转化的多重交易方式,虽然当前阶段股权作价转让不符合公立医院资产管理规定,但现行阶段依然有其他方式可以选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临床医院国际技术转移的实践探索与思考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总结医院进行国际技术转移的经验,探讨促进我国医院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国际化的途径。方法:梳理国际技术转移的概念与特点,结合实践讨论医院在推进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国际化中的问题与对策。结果:我国临床医院国际技术转移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在转移专业化人才培养、创新转化链条建设和政策保障体系等方面存在一定不足。结论:临床医院应加强国际技术转移工作,包括提高医院技术转移机构与团队专业性、强化科技成果转化国际化服务工作以及呼吁政府完善政策支持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某三级甲等医院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探索与实践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科技成果转化实践经验为例,探讨医院科技成果转化创新举措。方法:对该院专利及成果转化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了解科技成果转化情况。结果:2015—2019年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共申请专利1 800项,授权1 145项;至2019年该院科技成果转化率达到14%。结论: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通过系列创新探索与实践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成效显著,系列举措包括组建专业化的技术转移机构和团队、制定相关激励政策以及标准化成果转化工作流程和程序规则、营造成果转化氛围、积极培育高价值专利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专利信息分析的药学及中药学学科建设思考
编辑人员丨2024/3/23
关注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中12所建设一流药学及中药学学科的高校,旨在以这12所高校近5年与药学及中药学相关的专利信息,探究其创新发展态势.研究使用智慧芽(PatSnap)全球专利数据库检索12所高校2018-2022年间申请的药学相关专利,从申请及授权量、技术主题、转让及许可情况、国际专利情况等角度分析药学相关专利信息.结果表明,浙江大学等综合类高校和中国药科大学在专利申请量、授权率等方面优于其他医药类院校;相关专利大多涉及药品有效成分,综合类院校和中国药科大学更关注抗肿瘤药的研究;授权专利的许可数量极少,且多为独占许可;相关权利转移大多发生在高校与企业之间;在国际专利申请方面,综合类大学的数量优势明显,但总量不多.未来"双一流"高校药学与中药学学科的发展过程中,需要提高专利保护及布局意识,吸纳相关人才,发挥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的优势,推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