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双眼分别行SMILE和FS-LASIK的优化单眼视手术矫正近视眼伴老视的效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双眼分别行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和飞秒激光制瓣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FS-LASIK)的优化单眼视手术矫正伴近视眼伴老视患者的效果,以及双眼在接受不同手术方式后的角膜上皮重塑的情况。方法:前瞻性研究。连续纳入2021年8月至2023年4月于重庆白继眼科屈光手术中心因近视眼伴老视接受手术矫正的患者32例(64只眼),其中男性9例,女性23例,年龄(44.25±2.96)岁。将患者的主视眼(32只眼)行SMILE,非主视眼(32只眼)行FS-LASIK保留轻度近视并引入部分负球差。收集患者术前及术后1周及1、3、6个月的视力、屈光度数,采用iProfiler Plus屈光分析系统测量全眼像差,眼前节相干光层析成像术测量不同区域角膜上皮厚度,根据视力计算安全性指数和有效性指数,采用Binoptometer 4P双目视力仪测定离焦度数和对比敏感度,对患者进行手术满意度的问卷调查。结果:自术后1周起,主视眼裸眼远视力均优于术前;术后3个月起,非主视眼裸眼近视力均优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3个月时,主视眼裸眼远视力在1.0及以上的比例为96.9%(31/32),非主视眼裸眼近视力在0.8及以上的比例为93.8%(30/32),双眼远视力安全性指数为1.15±0.09,有效性指数为1.15±0.11。术后1周及1、3、6个月,主视眼与目标屈光度偏移在±0.50 D之内的眼分别占90.6%(29/32)、90.6%(29/32)、93.8%(30/32)、96.2%(25/26);非主视眼与目标屈光度偏移在±0.50 D之间分别占81.3(26/32)%、87.5%(28/32)、93.8%(30/32)、96.2%(25/26)。术后主视眼和非主视眼球差分别为(0.11±0.03)和(-0.01±0.04)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1周、1个月时,非主视眼中央区角膜上皮厚度(71.34±21.69)和(61.34±15.85)μm,显著高于主视眼的(51.97±6.33)和(52.72±6.32)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患者术后满意度等级在满意及以上占比为96.9%(31/32)。 结论:双眼分别行SMILE和FS-LASIK的优化单眼视手术矫正近视眼伴老视患者有较好的手术安全性及有效性,并获得较高的术后满意度。SMILE可减轻角膜上皮重塑的程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轻度干眼患者SMILE与FS-LASIK术后眼表和干眼严重程度变化比较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比较轻度干眼患者行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与飞秒激光制瓣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FS-LASIK)术后眼表和干眼严重程度变化。方法::回顾性临床研究。连续纳入2021年7月至2022年12月于湖南省人民医院眼视光中心行角膜屈光手术的轻度干眼患者55例(98眼)进行观察。根据患者接受的手术方式分为2组,其中SMILE组30例(52眼),FS-LASIK组25例(46眼)。于术前和术后1、3、6、12个月进行眼表疾病指数(OSDI)量表评分,于术前和术后1、3个月观察并收集首次非侵入性泪膜破裂时间(NI-BUTf)和平均非侵入性泪膜破裂时间(NI-BUTave)、泪河高度(TMH)、脂质层厚度等级、眼红分析、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等指标。组间计量资料比较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卡方检验。 结果::SMILE组术后1、3、6个月的OSDI评分较FS-LASIK组低( t=2.43, P=0.017; t=2.35, P=0.021; t=2.44, P=0.017),术后12个月2组间OSD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SMILE组术后1、3个月OSDI评分均较术前增加( t=-8.67, P<0.001; t=3.86, P<0.001),术后6、12个月逐渐恢复至术前水平(均 P>0.05);FS-LASIK组术后1、3、6个月OSDI评分均较术前增加( t=-13.48, P<0.001; t=-8.33, P<0.001; t=-2.84, P=0.007),术后12个月逐渐恢复至术前水平( P>0.05);2组术后12个月的OSDI评分等级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SMILE组术后1、3个月的NI-BUTf、NI-BUTave值均较FS-LASIK组高(均 P<0.05)。FS-LASIK组和SMILE组术后1个月中度干眼的发生率分别为50.0%、32.7%,重度干眼的发生率分别为8.7%、0%;术后3个月中度干眼的发生率分别为32.6%、17.3%,均无重度干眼患者。2组间术后1、3个月的干眼严重程度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0.89, P=0.012; χ2=6.71, P=0.035)。 结论::FS-LASIK对轻度干眼患者术后眼表的影响较SMILE明显,且影响作用的时间更长。FS-LASIK相较于SMILE增加了术后中度、重度干眼发生率,术后干眼严重程度更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比较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与SMILE术对高度近视眼表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比较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ICL)植入术及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对高度近视受术者眼表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研究。随机选择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1年3月至12月拟行屈光手术者60例(60眼)。随机分为两组:A组(30眼)行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术。B组(30眼)行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术后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间术前及术后各时间点的泪膜破裂时间、泪河高度、泪液分泌试验I、眼红指数、眼表疾病指数(OSDI)评分、睑板腺面积及脂质层分级。结果:A组术后1个月及3个月泪膜破裂时间为(12.99±3.85)s、(14.96±4.26)s,均明显高于B组的(11.09±2.80) s及(12.75±3.68) s( t=2.18、2.16, P=0.033、0.035)。A组术后1个月眼红指数为1.16±0.32明显高于B组的0.93±0.24( t=4.15, P<0.001)。A组术后1个月及3个月OSDI评分为(3.60±2.22)分、(2.83±2.21)分显著低于B组的(5.53±2.74)分及(3.97±2.25)分( t=3.00、2.50, P<0.001、0.036)。 结论:与ICL手术相比,SMILE术后OSDI评分增高,泪膜破裂时间短,眼红指数降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激光消融术在良性肉芽肿型气管狭窄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激光消融术在良性肉芽肿型气管狭窄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本研究为观察性研究。采用非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9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常州第二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采用激光消融术治疗的30例良性肉芽肿型气管狭窄患者。激光消融术治疗必要时联合其他介入治疗措施,如电圈套、氩气刀等。对治疗前后所有患者的气道直径、气管狭窄程度改善情况、气促评分、呼吸困难指数、肺功能指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动脉血氧分压(PaO 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 2)和动脉血氧饱和度(SaO 2)等血气分析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定期复查气管镜或胸部CT,分析再狭窄情况,随访并采用卡氏功能状态评分(KPS)评估患者生活质量。 结果:30例患者中气管切开术后肉芽组织增生22例,气管插管术后肉芽组织增生4例,气管支架置入术后肉芽组织增生4例。所有患者均在气管镜直视下进行激光消融术治疗。30例患者共进行激光消融术治疗43次。经过激光消融术治疗后1周观察气道直径[治疗前比治疗后:(2.63±1.61) mm比(8.96±2.25) mm, t=13.55]、气管狭窄程度[治疗前比治疗后:(80.63±11.96) %比(31.87±9.56) %, t=20.22]、气促评分[治疗前比治疗后:(3.53±0.57) 分比(1.13±0.35) 分, t=19.48]、呼吸困难指数[治疗前比治疗后:0级0例(0.0%)比18例(60.0%),Ⅰ级0例(0.0%)比4例(13.3%),Ⅱ级0例(0.0%)比7例(23.3%),Ⅲ级4例(13.3%)比1例(0.3%),Ⅳ级10例(33.3%)比0例(0.0%),Ⅴ级16例(53.3%)比0例(0.0%), Z=46.32]、肺功能指标[治疗前比治疗后: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1.37±0.13) L比(1.76±0.15) L, t=12.64;用力肺活量(2.31±0.15) L比(2.70±0.15) L, t=11.55]、血气分析指标[治疗前比治疗后:PaO 2(84.57±6.03) mmHg(1 mmHg=0.133 kPa)比(94.57±4.07) mmHg, t=8.14;PaCO 2(59.50±4.03) mmHg比(42.30±2.77) mmHg, t=18.57;SaO 2(82.63±4.41) %比(93.60±1.57) %, t=12.64]和KPS评分[治疗前比治疗后:<50分17例(56.7%)比5例(16.7),50~80分12例(40.0%)比16例(53.3%),>80分1例(3.3%)比9例(30.0%), Z=3.64]均较治疗前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对激光消融术治疗后气道扩大的狭窄患者进行5个月的随访观察,有13例气道扩大后发生再狭窄。所有患者中,有1例术后出现气管软化,其他患者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经5个月的随访有效率为90.0%(27/30)。 结论:良性肉芽肿型气管狭窄患者经激光消融术治疗后近期疗效显著,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评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基于单中心FS-LASIK术中前房气泡的临床观察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飞秒激光制瓣LASIK(FS-LASIK)术中前房气泡的发生率、危险因素、发生机制及对手术效果和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处理方法和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选择2012年2月至2017年11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二二医院眼科屈光中心自愿接受FS-LASIK且术前常规检查确认为符合手术适应证的患者1?379例(2?749眼),将发生前房气泡患者的气泡眼作为观察组,将患者对侧未发生前房气泡的眼作为对照组。统计分析术中发生前房气泡患者的裸眼视力(UCVA)、最佳矫正视力(BCVA)、角膜曲率、角膜厚度、前房深度、等效球镜度(SE)、角膜直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角膜内皮细胞面积的变异系数、六边形角膜内皮细胞比率、眼压等手术前后相关参数。采用定量数据重复测量方差分析、 t检验对数据进行分析。 结果::1?379例(2?749眼)患者中25例(27眼)发生前房气泡,发生率0.98%。术中观察发现气泡均由房角移动至瞳孔区,鼻侧12眼(44%)、颞侧9眼(33%)、下方4眼(15%)、上方2眼(7%)。Ⅰ级前房气泡16眼(59%)、Ⅱ级10眼(37%)、Ⅲ级1眼(4%),Ⅲ级气泡影响自动识别跟踪,需在手动跟踪模式下完成准分子激光切削。术中观察还发现在进行准分子激光角膜基质切削时气泡在前房内发生了较高频率的振动。观察组(23眼)与对照组(23眼)比较,角膜直径、曲率、厚度及前房深度、眼压、术前SE、术后SE、术前BCVA、术后UCVA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但发生前房气泡的患者(25例)角膜直径[(11.11±0.31)mm]与未发生前房气泡的患者(1?354例)角膜直径[(11.51±0.33)mm]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3.28, P=0.003)。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分组=2.486, P分组=0.022),组内各时间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F时间=1.342, P时间=0.260)。六角形角膜内皮细胞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F分组=0.469, P分组=0.497),组内各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时间=5.966, P时间=0.004)。角膜内皮细胞面积变异系数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F分组=0.106, P分组=0.746),组内各时间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时间=21.248, P时间<0.001)。 结论::前房气泡的产生可能受到术者个人因素、患者种族差异、设备类型、角膜直径、角膜瓣直径、小梁网位置、pocket深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气泡可能经小梁网逆行进入前房,致角膜内皮细胞损害。降低前房气泡发生率,可有效提高术后视觉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皮秒激光的临床应用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皮秒激光具备皮秒级的脉宽,更精确的光热作用及光机械作用使其具有停工期较短,术后红斑、色素沉着等不良反应较轻的优点,更适合肤色较深人群的治疗。对文身、太田痣及褐青色斑,皮秒激光已超越传统调Q激光成为首选;对面部年轻化而言,皮秒激光可联合使用其点阵模式与平光模式,更针对性地改善光老化。针对瘢痕,皮秒激光与传统非剥脱点阵激光疗效相当,更适用于治疗伴有色素沉着的轻中度凹陷性瘢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高度近视SMILE和FS-LASIK术后早期局部调节和中枢视感知觉功能变化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高度近视患者行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和飞秒激光制瓣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FS-LASIK)术后早期双眼调节功能和视感知觉功能的变化及差异。方法::前瞻性临床研究。选取2019年11月至2020年7月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眼科中心行SMILE和FS-LASIK手术的患者60例(120眼),其中SMILE组35例(70眼),FS-LASIK组25例(50眼)。测量术前术后1周、1个月、3个月的调节功能(正/负相对调节、调节幅度、调节反应、调节灵活度)和视感知觉功能(知觉眼位、注视稳定性、精细立体视)。用 t检验、Wilcoxon检验或λ 2检验进行组间数据比较,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LSD- t检验、Kruskal-Wallis H或λ 2检验进行组内不同时间点间比较。 结果::SMILE组正相对调节术后1、3个月较术前提高( P<0.05),单、双眼调节幅度和调节灵活度术后1、3个月均较术后1周提高( P<0.05),术后3个月单眼调节幅度高于术前( P=0.028)。垂直眼位、5 m精细立体视术后1、3个月较术前提高( P<0.05)。FS-LASIK组正相对调节术后1个月较术后1周提高( P=0.02),术后3个月较术前、术后1周提高( P<0.05),单、双眼调节幅度术后3个月较术前,术后1周、1个月提高( P<0.05),单、双眼调节灵活度术后1周低于术前( P<0.05),术后1、3个月较术后1周提高( P<0.05),且在术后3个月恢复到术前水平。5 m精细立体视术后3个月较术后1周提高( P<0.05)。组间比较:FS-LASIK组术前双眼调节幅度( t=-2.067, P=0.043),术后1个月负相对调节( t=-3.181, P=0.03)及术后3个月单眼调节幅度( t=-2.126, P=0.036)高于SMILE组,而术后1周正相对调节( t=-2.249, P=0.028)、单眼调节灵活度( t=3.013, P=0.003),术后1个月双眼调节幅度差值( t=3.031, P=0.004)小于SMILE组。FS-LASIK组术后1周、1个月2.5 m精细立体视和5 m精细立体视,术后3个月5 m精细立体视等级总体低于SMILE组( P<0.05)。 结论::SMILE与FS-LASIK不仅能改善高度近视双眼局部调节功能,还能改善大脑知觉层面的高级视功能。且SMILE术后早期视感知觉功能恢复快于FS-LASIK。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飞秒激光辅助的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对糖尿病合并不同核硬度白内障患者角膜内皮及预后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飞秒激光辅助的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对2型糖尿病合并不同核硬度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角膜内皮特性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非随机对照试验。收集2020年3月至2022年12月期间在潍坊眼科医院行白内障摘除手术的2型糖尿病患者161例(161只眼),其中男性73例,女性88例,年龄(65.9±5.23)岁。根据患者意愿,将选择常规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101例患者作为A组,选择飞秒激光辅助的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60例作为B组。并根据晶状体Emery-Little分级,将两组中Ⅰ、Ⅱ级核的患者分别纳入A1和B1组,Ⅲ级核分别纳入A2和B2组,Ⅳ级核分别纳入A3和B3组。比较两组患者有效超声乳化时间(EPT)和超声乳化累积释放能量(CDE)。术前及术后1 d、1周、1个月、3个月采用角膜内皮显微镜获取患者的中央角膜厚度(CCT)、内皮细胞密度(ECD)、变异系数(CV)、六边形细胞比例(HEX),并比较各组之间的差异。结果:A组和B组患者术中EPT分别为(6.52±4.93)和(5.63±4.31)s,CDE分别为11.57%±5.21%和10.68%±6.0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两组中不同白内障核硬度的患者术中EPT及CDE比较,A1和B1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A2和B2、A3和B3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两组患者术后CCT均较术前增加。A1和B1组术后不同时间CCT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A2和B2、A3和B3组术后1 d、术后1周CCT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B组明显低于A组。而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两组患者术后ECD均较术前减少。A1和B1组术后不同时间ECD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A2和B2、A3和B3组组术后1 d、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的ECD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B组明显优于A组。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的变异系数、HEX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飞秒激光辅助的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对于2型糖尿病合并核硬度较高的白内障患者,可改善其角膜内皮细胞的丢失,减轻术后早期角膜水肿,减轻角膜损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纤维蛋白粘合剂与人角膜成纤维细胞的生物相容性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纤维蛋白粘合剂(FS)与全飞秒激光小切口透镜取出术(SMILE)来源的人角膜成纤维细胞(HCFs)的生物相容性。方法:人角膜组织取自2018年3—4月于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SMILE患者12例24眼术中取出的角膜基质透镜,体外分离培养HCFs,观察HCFs在FS表面的生长状态。将HCFs分为2倍浸提液组和正常对照组,分别与2倍浸提液和完全培养基共培养,采用吖啶橙(AO)/溴化乙锭(EB)双染色法观察并比较各组细胞凋亡情况。将HCFs分为3个组,2倍浸提液组和正常对照组细胞每孔分别加入2倍浸提液和完全培养基各100 μl,空白对照组无细胞,每孔加入100 μl完全培养基,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并比较3个组HCFs的细胞增生能力,并进行细胞毒性分级。将HCFs分为1倍浸提液组、2倍浸提液组和正常对照组,分别用1倍浸提液、2倍浸提液和完全培养基培养,采用Annexin V-FITC/PI流式细胞术检测并比较3个组细胞凋亡率。结果:HCFs在FS表面生长良好,形态正常。MTT法检测结果显示,2倍浸提液组与正常对照组的HCFs具有相似的增生趋势,2倍浸提液组HCFs的0~72 h毒性评级为0~1级。AO/EB染色结果显示,2倍浸提液组和正常对照组的HCFs状态均正常,仅可见极少量早期凋亡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正常对照组、1倍浸提液组和2倍浸提液组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4.96±1.09)%、(3.66±1.35)%和(2.88±0.6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F=2.89, P=0.13)。 结论:FS无体外细胞毒性,与HCFs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532 nm皮秒激光治疗面部早期脂溢性角化病的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评价532 nm皮秒激光治疗面部早期脂溢性角化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前瞻性选择2020年12月至2022年9月在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皮肤科门诊就诊的95例面部早期脂溢性角化病患者,均采用532 nm皮秒激光治疗1次,并随访6个月。采用4分法整体评估皮损消退情况以评价临床疗效,采用VISIA皮肤检测仪定量检测治疗前后棕色斑的特征计数、绝对分值和百分位数,采用配对样本 t检验比较治疗前后棕色斑定量指标的变化。评估患者的疼痛等级,记录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结果:95例面部早期脂溢性角化病患者经532 nm皮秒激光治疗1次后,均完成6个月的随访。所有患者治疗区域皮损消退均达25%以上,10例疗效一般,17例疗效良好,68例疗效显著,治疗有效率为89.47%(85/95)。VISIA皮肤检测仪检测结果显示,治疗后6个月棕色斑的特征计数[(195.19 ± 51.06)个]和绝对分值[(28.80 ± 6.20)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211.48 ± 50.94)个、(35.16 ± 6.84)分, t = 12.73、16.90,均 P < 0.001],而棕色斑的百分位数显著高于治疗前(38.48% ± 10.80%比30.61% ± 10.27%, t = -15.73, P < 0.001)。所有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有不同程度疼痛,但均可耐受并坚持完成治疗,疼痛评估分值为2 ~ 6(3.64 ± 1.67)分。9例(9.47%)出现暂时性炎症后色素沉着斑,4例(4.21%)出现暂时性炎症后色素减退斑,随访6个月内,均恢复至正常肤色。 结论:532 nm皮秒激光治疗面部早期脂溢性角化病安全、有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