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恶性肿瘤患儿死亡后父母心理调节方式的质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儿死亡后父母心理调节的方式与不足,为指导患儿父母心理调节提供借鉴措施。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于2022年6—12月从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3所医院的病历或随访资料中,选取已死亡的恶性肿瘤患儿病例,联系其父母进行半结构式访谈,最终完成访谈共11名。对访谈内容使用Colaizzi七步分析法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和主题提炼。结果:11名被访谈者年龄为28~42岁,男3名,女8名。恶性肿瘤患儿父母面对患儿死亡的心理调节有多种方式,主要包括5个主题:自我调节可促进积极应对,但缺乏坚定理念;专业人员的指导能缓解茫然无措和矛盾心理,但专业人员对哀伤辅导缺乏关注;家庭支持可缓解负性情绪,但缺乏长期支持;同伴支持可促进情感表达,但缺乏可及平台;社会团体可给予疏导支持,但缺乏足够资源。结论:恶性肿瘤患儿死亡后其父母心理调节方式多样,但存在不足,医务人员应根据心理调节方式的不足,制订针对性的哀伤辅导支持,促进其早日回归社会。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团体积极心理辅导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团体积极心理辅导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自我效能及病耻感的影响,为临床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8年7月—2019年6月在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 n=50)和观察组( n=50)。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团体积极心理辅导。采用炎症性肠病自我效能量表(IBD-SES)、社会影响量表(SIS)评估干预的效果。最终对照组获得47份有效问卷,观察组获得48份有效问卷。 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IBD-SES中的压力和情绪管理、医疗护理管理、病症管理、缓解期的维持管理维度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SIS中的社会隔离维度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社会排斥、经济歧视、内在羞耻感维度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团体积极心理辅导能够提高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自我效能感,但对于病耻感的影响还需进一步大样本、长期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积极团体心理辅导对新入职护士心理资本及转型冲击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积极心理学取向的团体心理辅导对新入职护士心理资本、职场适应及转型冲击的干预效果。方法:97名新入职护士随机分为积极团体心理辅导组30名、心理健康讲座组29名和空白对照组38名。心理健康讲座组接受每周1次,1次1.5 h,共为期6 w的心理健康讲座,积极团体心理辅导组接受每周1次,一次2 h,为期6 w的积极团体心理辅导,比较干预前、后三组新入职护士心理资本量表、护士职场适应量表及新入职护士转型冲击评价量表的得分情况。结果:积极团体心理辅导组在干预前、后各量表总分及维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心理健康讲座组在干预前、后仅有护士心理资本量表总分、效能维度、抗挫折维度、乐观维度及转型冲击量表中的身体维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空白对照组干预前、后各量表总分及维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两两比较,积极团体心理辅导组患者干预后的新入职护士转型冲击评价量表总分及维度得分均低于心理健康讲座组和空白对照组,心理健康讲座组患者干预后的转型冲击量表总分及维度得分也低于空白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积极团体心理辅导组患者干预后心理资本水平及护士职场适应水平均高于心理健康讲座组和空白对照组,心理健康讲座组患者干预后的转型冲击量表总分及维度得分也高于空白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积极团体心理辅导可有效提高新入职护士的心理资本及职场适应能力,提高职业认同感,减少转型冲击带来的影响,从而有利于稳定护理队伍,以期为新时期医院对新入职护士的培养提供新的视角和实证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正念癌症康复模式联合团体心理干预在提高鼻咽癌放疗患者自我效能感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正念癌症康复模式联合团体心理干预在提高鼻咽癌放疗患者自我效能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21年10月期间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收治的鼻咽癌放疗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将2018年10月至2020年4月收治的鼻咽癌放疗患者50例设为对照组,将2020年5月至2021年10月收治的鼻咽癌放疗患者50例设为观察组。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正念癌症康复模式联合团体心理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身心应激、自我效能感及应对方式。结果:干预后,观察组心理状态评分及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 P<0.05);观察组自我效能评分高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消极认知和不良情绪评分低于对照组( P<0.05),积极态度评分高于对照组( P<0.05)。 结论:正念癌症康复模式联合团体心理干预可显著降低鼻咽癌放疗患者身心应激,提高自我效能感和积极应对认知,效果优于常规护理,具有可行性,可作为鼻咽癌放疗时期辅助治疗护理手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基于积极心理学的团体辅导在直肠癌造口患者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基于积极心理学的团体辅导在直肠癌造口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8年1—12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接受直肠癌永久性肠造口并于术后1个月来我院复查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 n=47)和观察组( n=53)。观察组有5例患者中途退出研究,获得有效问卷48份;对照组回收有效问卷41份。对照组患者给予出院后常规健康指导,观察组患者给予基于积极心理学的团体辅导。采用创伤后成长评定量表(PTGI)、Herth希望量表(HHI)评估干预效果。 结果:观察组患者干预后PTGI中的个人力量、新的可能性、与他人关系、自我转变维度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人生感悟维度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HHI的3个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基于积极心理学的团体辅导能够提高直肠癌造口患者的创伤后成长水平和希望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中学女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方程构建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分析中学女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并构建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方程.方法 于2020年6-10月采取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12所中学的1899名中学女教师纳入研究,采用电子问卷的方式进行调查,筛选中学女教师焦虑、抑郁的影响因素,建立Logistic回归方程并验证.结果 1754例中学女教师发生焦虑487例,抑郁463例,焦虑率为27.77%、抑郁率为26.40%.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年龄>45岁、周均工作时间>40 h、合并慢性疾病、职业压力中或重的中学女教师焦虑发生率高于年龄≤45岁、周均工作时间≤40h、未合并慢性疾病、职业压力轻者,OR值分别为 2.248(95%CI:1.625~3.110)、3.838(95%CI:2.828~5.209)、3.860(95%CI:2.831~5.262)、3.004(95%CI:2.132~4.233),积极参与心理健康讲座和团体心理辅导的中学女教师焦虑发生率低于未积极参与者,OR值为0.248(95%CI:0.181~0.339);周均工作时间>40 h、兼任行政职务、合并慢性疾病、职业压力中或重的中学女教师抑郁发生率高于周均工作时间≤40h、未兼任行政职务、未合并慢性疾病、职业压力轻,OR 值分别为 3.259(95%CI:2.414~4.398)、2.273(95%CI:1.672~3.089)、2.857(95%CI:2.102~3.883)、3.451(95%CI:2.415~4.931),积极参与心理健康讲座和团体心理辅导的中学女教师抑郁发生率低于未积极参与者,OR值为0.302(95%CI:0.223~0.410);以上P均<0.05.根据训练集构建Logistic回归方程,在验证集预测焦虑、抑郁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86、0.736.结论 中学女教师焦虑、抑郁发生率较高,受多种因素影响,据此建立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方程,预测价值较高,可对高危人员采取相应预防对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我国团体心理训练研究进展与趋势(2003-2022年)——基于CiteSpace和VOSviewer的可视化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12/30
目的 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分析团体心理训练在心理训练领域的研究情况,预测今后的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势,总结分析团体心理训练领域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fang)、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 2003-2022 年(截止至 2022 年 12 月 31 日)团体心理训练相关中文文献,导入NoteExpress V3.9 进行合格文献筛选,运用Excel对的合格文献的发文量及发表期刊进行统计描述,采用VOSviewer和CiteSpace软件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 3 大中文数据库进行文献分析,共纳入4757 篇合格文献,文献发文量总体呈缓慢增长趋势;发表期刊以医学、教育类为主,《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刊载量高达 171 篇;形成了 173 位核心作者及杨国愉、李娜、王平、张艳等代表性研究团队;关键词共现与聚类分析显示研究内容侧重于实证干预研究;关键词突现分析提示生活质量、心理状态、社会功能、负性情绪、心理弹性等发展主题是团体心理训练的研究方向.而团体干预研究是研究热点,代表了心理训练未来研究领域的发展趋势.结论 团体心理训练研究热点主要围绕团体心理辅导、团体心理治疗、团体心理咨询、团体心理训练展开研究,体现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积极心理学、焦虑、抑郁、人际关系、心理素质等方面,并取得了一定阶段性的成果.但还需要在理论研究、研究方法、长期追踪评估、理论与实践结合、跨学科合作等方面加强探索和完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30
-
团体心理辅导改善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验证团体心理辅导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改善作用,帮助患者更好融入社会并为药物治疗结合团体心理治疗的模式提供实践经验.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将50例患者随机分到试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维持原有的药物治疗,试验组在原有药物基础上增加每周2次,每次60~90分钟的团体心理辅导.治疗疗程为4周.采用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ocial Disability Screening Schedule,SDSS);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社交回避及痛苦量表(SAD)和自我和谐量表(SCCS)四个量表对两组患者进行评估.结果 1.治疗前后实试验组与对照组自身相比SDSS评分均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SDSS评分改善更加显著(P<0.01),其中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在职业功能、社会退缩及家庭活动方面统计学差异显著(P<0.01);在社会活动及生活能力方面有统计学差异(P<0.05).2.两组BPRS评分比较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37,P>0.05);治疗后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t=2.174,P<0.05).3.SAD量表评分两组与治疗前相比,社交回避因子分均有改善,但试验组统计学差异更加显著(P<0.01);社交回避因子分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1);社交痛苦因子分对照组治疗前后无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显著(P<0.01),与对照组相比也有统计学差异(P<0.05).4.两组患者治疗前SCC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t=0.378,P>0.05);治疗后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t=17.725,P<0.05).结论 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团体心理辅导,对于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功能有积极改善作用,是值得推广使用的精神分裂症康复治疗模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高校心理委员专业能力培训效果评价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索高校心理委员专业能力培训对受训者心理健康工作知识和技能的影响,为推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目的 抽样方法,抽取南京某大学大一年级心理委员198名、非心理委员210名进行问卷调查,使用SPSS 21.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培训前心理委员心理健康工作的内容认知与实际技能得分与非心理委员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34,-0.08,P值均>0.05).配对样本t检验显示,心理委员培训后在内容认知、实际技能、合格预期维度评分均高于培训前(t值分别为23.34,23.21,3.30,P值均<0.01).经过培训,心理委员对于工作职责与基本助人技能、人际沟通、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班级心理活动开展、心理咨询、心理障碍识别、团体辅导、危机干预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和相应技能评分均高于培训前(P值均<0.01).结论 专业能力培训可提高高校新任心理委员心理健康工作的知识和技能,并对其态度产生积极变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大学生希望特质团体心理辅导干预效果评价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索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生希望特质的干预效果,为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探索新途径.方法 采用大学生希望特质测评问卷,通过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对上海市某高校600名大学生的希望特质发展状况进行调查,并以希望特质水平现状调查得分由低到高选择60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随机选择30名学生为试验组,其余30名学生为对照组,对试验组实施团体心理辅导干预,为期8周,每周2h;对照组只进行观察.试验组在每次实施团体心理辅导前后均采用状态性希望感测评问卷测量被试的状态性希望感水平,采用大学生团体心理辅导干预活动参与意愿表进行团体心理辅导参与意愿测评,并对试验组和对照组在干预前后获取的数据分别进行比较.结果 在为期8周的团体心理辅导干预后,试验组与对照组的希望特质水平在干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95±0.57) (2.96±0.36),P=0.03];试验组希望特质水平在干预前得分为(2.97±0.35),与干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干预活动完成后,愿意参与组的希望特质水平(4.21±0.41)与不愿参与组被试的希望特质水平(3.69±0.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3,P=0.03).结论 希望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生希望特质具有积极的干预效果,是深入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可推广方式之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