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轻法频下治疗大肠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
编辑人员丨1天前
“轻法频下”由清代温病大家章虚谷提出,针对湿热邪气胶黏、难以速除的特点所设,是以小剂量药物配合一日内多次使用下法的方式,将湿热邪气逐步排出体外,用以治疗温病湿热邪气积滞肠道的特殊治法。大肠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病机为湿热邪气蕴结大肠致使局部气血失和,热盛肉腐成脓,故临床应用“轻法频下”治疗切合病机,理气导滞同时配合行气活血,可使湿去热消,气血调和,而脓血自除,患者症状得以快速缓解。本病患者虽有下利,治疗却不应囿于大便溏而不可攻之的思维,且“六腑以通为用”,“轻法频下”亦为“因势利导”“通因通用”思路的具体体现,临床值得重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基于数据挖掘的中医食疗方调治小儿积滞的规律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采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中医食疗方调治小儿积滞的规律。方法:收集《中医方剂大辞典》《中医食疗方全录》以及《中国药膳大辞典》中调治小儿积滞的食疗方,提取方名、组成等信息,应用SPSS 22.0进行频次分析,应用Weka进行关联分析。结果:共纳入小儿积滞食疗方99首,涉及食物共62味,累计使用频次224次,其中使用频次较高的食物有鸡内金、粳米、山楂等。食物四性主要集中在平,五味主要集中在甘,归经主要集中在脾、胃经,功效主要集中在消食、补虚。小儿积滞食疗方主治证候以乳食内积、脾虚夹积为主,乳食内积型小儿积滞常用食物组合为"砂仁-鸡内金";脾虚夹积型小儿积滞常用食物组合为"扁豆-山药-粳米""粟米-山药"。结论:中医食疗方调治小儿积滞讲究和合调平,甘缓补益,强调重调脾胃,兼顾调肺,遵循"消补兼施,循因施治"的治则,提倡辨证施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通降法治疗寒邪积滞型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观察基于通降法运用大黄附子汤加减治疗寒邪积滞型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8例寒邪积滞型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口服或鼻饲大黄附子汤加减治疗,疗程为7d.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胰腺酶学指标(血清淀粉酶和脂肪酶)、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及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Ⅱ(APACHE Ⅱ)评分、改良CT严重指数(MCTSI)评分的变化情况,比较2组患者的腹痛改善时间、腹胀改善时间、肛门排便时间,评价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用药安全性.[结果](1)脱落情况方面,研究过程中,研究组和对照组各有1例患者脱落,最终各有38例纳入疗效统计.(2)疗效方面,治疗7d后,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86.84%(33/38),对照组为78.95%(30/38),组间比较(秩和检验),研究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3)胰腺酶学指标方面,治疗后,2组患者的血清淀粉酶、脂肪酶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研究组对血清淀粉酶、脂肪酶水平的下降幅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4)炎症因子方面,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CRP、PCT、IL-6、IL-8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研究组对血清CRP、PCT、IL-6、IL-8水平的下降幅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5)量表评分方面,治疗后,2组患者的APACHE Ⅱ、MCTSI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研究组对APACHEⅡ、MCTSI评分的下降幅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6)症状改善时间方面,研究组的腹痛改善时间、腹胀改善时间、肛门排便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7)安全性方面,治疗过程中,2组患者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基于通腑法运用大黄附子汤加减治疗寒邪积滞型急性胰腺炎患者疗效确切,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体征,降低血清胰腺酶学指标和炎症因子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从阳明论治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经验探讨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反复呼吸道感染是儿科常见病,病因复杂,迁延难愈.中医多从虚论治反复呼吸道感染,但越来越多研究发现患儿伴有便秘、咽红肿痛、口臭、手足心热、多汗、夜寐不安、舌红苔黄厚等症状,表明食积与内热是反复发病的重要原因.阳明经与阳明腑均与肺联系密切,而积滞与热盛多和阳明胃肠有关,可从阳明论治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伤寒杂病论》"饮食如故"涵义浅析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伤寒杂病论》中共有5条涉及"饮食如故"的条文.医家们对此类条文进行注解时,多将"饮食如故"解释为饮食正常或胃气未受疾病影响,忽略"饮食如故"的真实意义及其在临床鉴别诊断中的作用.本文通过整理归纳"饮食如故"相关条文,结合《说文解字》及古今医家对"饮食如故"条文的注解,探究其背后的涵义.笔者认为"饮食如故"作为兼症,当理解为"饮食同之前一样",因其存在于多种疾病中,故不可一味引申为"饮食正常"."饮食如故"在临床鉴别诊断中发挥两种作用:一方面为提示病邪性质,胃里空虚,无实无饮阻滞气机,或胃肠积滞化热,但尚未形成燥屎;另一方面,当中焦成为疾病的致病因素之一时,"饮食如故"可提示胃气尚存,排除中焦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基于"中气不足,溲便为之变"论治小儿遗粪症
编辑人员丨2024/7/6
小儿遗粪症归中医"遗矢"之列,以小儿反复且不能自控地排粪为主要表现.本病病因复杂,严重影响患儿身心健康,但其机制尚未阐明,且西医缺乏根治手段.中医辨治此病有独到优势,笔者结合导师临证经验,从"中气不足,溲便为之变"的理论出发,认为中气不足、积滞不化为本病关键病机,情志不畅、气机郁结是其重要病理因素.中气大虚,枢机不利,清阳不升,固摄无权,纳化失常,虚积相合,终致魄门失约,遗粪无度.故治当补益中气,少佐消导,方以补中益气汤加减化裁,尤应调畅情志,强化如厕训练,诸法合施,疗效颇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6
-
基于《中医方剂大辞典》的雷丸组方用药规律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7/6
目的 基于数据挖掘方法探究《中医方剂大辞典》中雷丸的组方用药规律.方法 以《中医方剂大辞典》为信息源,梳理含雷丸的方剂,构建雷丸方药数据库;采用文献分析和数据挖掘方法,探讨雷丸的增效减毒及其方剂主治病症类型、药物配伍情况;利用关联规则分析探寻其在常见病中的配伍特点;使用皮尔逊相关性分析发掘药-证的相关性,总结其用药规律.结果 含有雷丸方剂的剂型主要为丸剂和散剂,高频用药为槟榔、大黄、木香等,与雷丸配伍的主要为驱虫药、泻下药及理气药等,且味多为苦、辛,归胃经、脾经.其中"槟榔-雷丸"出现的药对配伍频数最高,其次是"大黄-雷丸""木香-雷丸";雷丸方剂的主治病症为虫积的频数最高,其次为疳证、积滞等.皮尔逊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治疗虫积配伍槟榔、木香、使君子、芜荑、鹤虱等;治疗疳证配伍胡黄连、黄连、青皮等;治疗积滞配伍神曲、陈皮、牵牛子、三棱等.结论 雷丸与槟榔等配伍可加强杀虫消积的功效;与胡黄连、大黄等配伍可增加泻下攻积的作用,以上可能会引起轻微的胃肠道不良反应;与陈皮、神曲等配伍可保护胃黏膜,减轻胃肠不良反应.但雷丸毒性物质基础研究等未见报道,仍需深入研究,为雷丸临床应用提供更确切的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6
-
《小儿积滞病诊断标准》的制定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6/22
目的 制定一个框架清晰、指标明确、可操作性强的《小儿积滞病诊断标准》,为中医儿科临床实践和中医药临床评价提供依据.方法 基于文献研究法,结合课题组经验,初步制定确立小儿积滞病诊断标准框架和各层面条目;基于共识法(包括德尔菲法、名义小组法)征求专家意见,最终制定形成《小儿积滞病诊断标准》.结果 制定了由"病史、病程、诊断指标、需要排除的疾病、诊断条件"5个层面的小儿积滞病诊断标准.结论 本研究采用的研究方法得当,保证了内容的全面性和结果的客观性,《小儿积滞病诊断标准》具有科学性、实用性,可供小儿积滞病的临床科研与医疗工作者参考使用.该诊断标准已通过中华中医药学会的审核发布(编号T/CACM1387-2022).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22
-
"神转不回,回则不转"理论治疗痫证临证探微
编辑人员丨2024/6/15
[目的]探求"神转不回,回则不转"理论的内涵及其临床治疗痫证的运用.[方法]通过查阅《黄帝内经》及后世医药典籍等,分析"神转不回,回则不转"理论,依此阐释痫证病机及立法选方,分析典型案例以论述其理论.[结果]痫证是由神气逆乱、三焦不通而诱发,五脏不平、内生积滞致痫证不愈,神回不转,神机失用,痫证避无可避,方以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为基础,整理三焦枢转五脏神气,荡平五脏积滞并解其标.所举验案为气机阻滞、痰火扰神之证,治以清肝泻火、豁痰醒神之法,方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合涤痰汤加减,辄收佳效.[结论]"神转不回,回则不转"说明人之神机、气血阴阳不能逆乱,应当在各脏间一以贯之流转,每脏间如环无端运转;痫证的治疗应以"通"字为法,方以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旨在通调使道,平治五脏,标本兼顾,恢复神机,并以言语宽慰,则可痫定神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15
-
厚朴-枳壳以"辛开苦降"之法除厚腻苔的理论探析
编辑人员丨2024/6/1
本研究进行厚朴-枳壳以"辛开苦降"之法除厚腻苔的理论探析.厚腻苔常见于里证,提示痰饮、湿邪、食积等邪气积滞及脾胃升降功能的失司,治疗上可予以祛除邪气并调节脾胃升降.厚朴枳壳有理气消痰之功,对脾胃均有一定的调节功能,从药物属性来看皆有辛苦之性,对应脾胃有辛开苦降之功,因此,厚朴枳壳配伍可调节脾胃功能祛除厚腻之苔.基于此,临床针对不同疾病出现厚腻之苔,运用厚朴枳壳皆有除苔之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