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律制度变革对医疗诉讼各方行动逻辑的建构及反思——基于D市6家三甲医院404例诉讼案例的实证考察
编辑人员丨2023/8/6
以D市6家三甲医院2009—2014年的404例医疗诉讼案件的司法裁判信息为样本,发现在以《侵权责任法》实施为代表的法律制度变革中,医疗侵权诉讼明显增加,鉴定比率下降,简易程序和调解适用较多且索赔成功率高,调解化倾向严重.这主要是因为,旨在统一医疗损害诉讼法制格局的法律制度变革,淡化了诉前纠纷解决机制,提高了当事人诉讼索赔期望值,通过举证负担加重了患方申请鉴定的成本,增加了法院裁量权但没能适时提高其专业审判能力,进而影响了诉讼各方的行动逻辑.基于上述考察,未来应进一步正视第三方诉前纠纷解决机制在医疗纠纷中的作用,以举证缓和的方式平衡医患举证负担,完善调判分流的程序分流机制以加强损害赔偿程序的科学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基于患者视角分析医疗纠纷第三方调解效果——以重庆市为例
编辑人员丨2023/8/6
为了从患者角度了解医疗纠纷第三方调解机制的实施效果,以及为促进其发展提供依据,对重庆12家医院600名患者进行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问卷调查.结果显示,47.2%的患者对第三方调解满意.年龄、是否有过医疗纠纷、是否亲身或亲友经历过第三方调解的患者满意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亲身或亲友经历过第三方调解的患者中,认为调解员是否有良好的沟通能力、是否有丰富的调解经验、是否有良好的法律素养、是否按时调解、是否经历专业鉴定之间的满意度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医疗纠纷第三方调解得到了患者的认可,但仍需加强其专业性、公正性和权威性建设.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论法益平衡视域下我国医疗纠纷第三方调解机制的建构
编辑人员丨2023/8/6
近年来,第三方调解机制日渐成为解决医疗纠纷的主导模式,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发达国家建立和运行医疗纠纷调解模式的经验对我国有启示和借鉴作用.文章从法益平衡理论的视角,论述了我国医疗纠纷第三方调解机制的建构,主张用平衡的方法保护和协调各方法益,实现各方利益的整体趋衡,促使医疗纠纷和平解决,保障社会和谐健康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完善医疗纠纷第三方调解制度,建立衔接机制的思考
编辑人员丨2023/8/6
为有效应对新形势下的医患纠纷,全国各地纷纷建立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但医调委建立后,未在医疗纠纷解决上发挥核心作用,主要原因是相关衔接机制尚未建立和完善.建立良好的衔接机制,有助于提高医调委的专业性和权威性,是医调委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基于衔接机制建立的必要性,文章提出了建立衔接机制的初步构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山东省五所三级综合医院医疗投诉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分析山东省5所三级综合医院医疗投诉原因、特征及处理方式,为医院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分析了山东省5所三级综合医院2012年至2015年的1 049例医疗投诉原因、解决方式以及被投诉人员、科室等信息.利用构成比和百分比等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在被投诉科室方面,骨科(165例, 15.7% )和妇产科(136例, 13.0% )为投诉高发科室;在投诉原因方面,主要涉及手术质量与效果(355例, 33.8% ),诊断与治疗(269例, 25.6% ),服务态度(204例, 19.4% )等.门急诊患者投诉内容主要是"服务态度"问题(125例, 36.1% ),而住院患者投诉内容主要是"手术质量与效果"问题(332例, 44.8% ).在投诉的解决途径方面,医患双方协商(353例, 84.5% )成为主要途径,第三方调解途径(56例, 13.4% )也发挥了重要作用.结论 医院应全面加强医疗质量管理,提升"服务接触"质量,完善投诉处理机制,提升患者满意度;政府也应设立医疗纠纷专业法庭,提高司法途径化解医疗纠纷的效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甘肃省医疗纠纷第三方调解机制实践与优化策略研究——基于福建、浙江两省实地调研
编辑人员丨2023/8/6
传统的医疗纠纷解决模式已无法满足当前医疗纠纷的处理要求,第三方调解机制由于其特有的优势目前在我国一些省市医疗机构已开始实施且形成了各自的创新模式.本研究通过实地调研福建、浙江两省第三方调解机制,进行横向对比分析,对甘肃医疗纠纷调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改进策略,以求开拓工作思路并维护好医患双方合法权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从医学人文的视角分析目前的医患关系
编辑人员丨2023/8/6
近年来,我国医患关系出现了一系列不尽人意的现象,如伤医事件频发,患者或家属甚至"专业医闹"围攻医院.由于不断升级的医患纠纷,医疗行业协会成立了第三方调解委员会,全国各级医院均先后成立了医疗纠纷处理办公室,在临床工作中医生对患者进行各种知情同意、病情告知,以及在手术及创伤性操作之前需要患者及家属签字同意等,但这些措施并未有效地阻止医疗纠纷的发生.紧张的医患关系严重扰乱了医院的工作秩序,医护人员的工作环境恶化,以至于部分医护人员放弃了从事多年的临床工作,导致部分医院的某些科室临床工作人员短缺.有调查显示,多数医护人员不希望自己的子女将来从事临床医疗工作.医疗行业的窘境凸显,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平衡记分卡视域下医疗纠纷第三方调解法律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
编辑人员丨2023/8/6
作为医疗纠纷多元化解机制的重要内容,第三方调解以其形式灵活、成本低等优势在全国范围推广,在实施中也显露出较为明显的缺陷.应构建全面、合理的评估指标体系,以对第三方调解的法律绩效提供系统性评价.笔者以平衡记分卡为视角,从第三方调解组织内部流程、员工学习成长、财务以及“顾客”4个维度设计综合调解率、员工流动性、资金筹措能力和医患满意度等具体评价指标,以期全面、客观、真实地掌握医疗纠纷第三方调解的法律绩效,为制度完善提供科学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工具主义理念下医疗责任保险模式之构建
编辑人员丨2023/8/6
医疗责任保险推行至今,已在全国各地形成各具特色的模式.以医疗责任保险为分析对象,考察医疗责任保险各主要利益主体之角色以及相互间的关系,进而阐释医疗责任保险模式之构建原则以及在工具主义理念下各主要利益主体的各自定位.针对政府资助不足,保险方和医方供求不平衡,调解正义与效率失衡以及医学会鉴定欠缺中立等问题,唯有管制适当的政府、激励均衡的保险公司、公正裁判的第三方调解机构以及鉴定中立的医学会的共同参与,调整策略,发展规则,相互牵制才能共同推进问题的解决和制度的完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福建省医疗纠纷第三方调解的实践与优化策略探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福建省医疗纠纷第三方调解经过多年的实践,取得了一定成效:调解员经过经验积累对现场有较好的把控能力,尝试调解与保险赔偿相衔接,医学专家到调解现场进行会商,将医学会鉴定作为调解的重要参考.但是目前也存在一些问题,体现在调解理念有待完善、调解员的专业化有待提高、专家会商制度在调解中落实不到位、医疗责任保险参与调解的程度不够等方面.应完善调解理念,提高调解员的专业化和职业化水平,加强专家会商制度的落实以及加强与医疗责任保险的配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