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单抗联合治疗复发难治霍奇金淋巴瘤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霍奇金淋巴瘤(HL)的发病率占全部淋巴瘤的5%~10%,尽管标准一线化疗组合ABVD方案(多柔比星+博来霉素+长春碱+达卡巴嗪)对HL患者的治愈率较高,但我国仍有约20%患者一线治疗后进展或复发。复发患者经过挽救化疗后进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可使无进展生存时间略有改善,但总体治愈率仅50%左右,移植前治疗能否达到完全缓解对于移植后能否实现长期无进展生存至关重要,因此一线化疗失败及难以耐受化疗的患者需要有效的解救治疗及移植前桥接方案。近年来,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PD-1)单抗在治疗复发难治HL中取得了巨大进展,但单药治疗暴露出了诸多不足。本文总结了近年来含PD-1单抗联合治疗的临床试验结果,并以分子免疫学和临床前研究为基础介绍了一些有潜力的联合治疗方案,包括PD-1单抗联合细胞毒性药物方案、PD-1单抗联合表观遗传药物方案、PD-1单抗联合细胞衔接蛋白方案、PD-1单抗联合其他免疫调节剂方案、PD-1单抗联合过继性细胞免疫疗法方案、PD-1单抗联合造血干细胞移植方案,从临床效果和作用机制等方面阐释了目前不同联合治疗方案的优劣,以期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加速康复外科组织构架与服务流程的研究现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不仅是一个以证据为基础的围术期干预措施的集合,更是多学科协作模式和组织制度的高度创新。作者对国内外ERAS推行的组织构架与服务流程研究现状进行综述,阐述了加速康复多学科团队(ERAS-MDT)组建模式和管理运行制度,探讨了团队内部与团队间的沟通机制以加强ERAS-MDT沟通协作,强调了合理进行ERAS-MDT人力资源配置以减轻成员工作负荷;同时回顾了标准化的临床路径以助力围术期各个环节的衔接,通过ERAS模式的质量控制和质量改进措施以期进一步规范ERAS服务流程,为ERAS的高效运行护航。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高压氧通过抑制NLRP3炎症小体活性治疗大鼠急性CO中毒迟发性脑病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高压氧(HBO)处理对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DEACMP)模型大鼠脑组织中NOD样受体蛋白3(NLRP3)炎症小体的调控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方法:健康成年SPF级雄性SD大鼠90只,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假手术对照组(Sham组)、DEACMP组、HBO组,每组30只。DEACMP组和HBO组大鼠依照静态吸入染毒法建立DEACMP模型。每组大鼠又分为染毒前及染毒后3、7、14、21 d 5个亚组,每个亚组6只。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评估各组大鼠染毒前后的学习和空间记忆能力。利用ELISA、Western blotting实验分别检测各组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IL)-1β、IL-18水平及脑组织中NLRP3、衔接蛋白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SC)、黑色素瘤缺乏因子2(AIM2)以及caspase-1蛋白的表达水平;TUNEL实验检测大鼠海马组织神经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与Sham组比较,DEACMP组和HBO组大鼠在不同时间点的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 P<0.05),平台象限活动时间明显缩短( P<0.05),血清IL-1β和IL-18水平明显降低( P<0.05)。与DEACMP组比较,HBO组逃避潜伏期和平台象限活动时间从染毒后第7天开始明显改善( P<0.05),血清IL-1β和IL-18水平明显降低( P<0.05)。与Sham组比较,DEACMP组大鼠脑组织中NLRP3、ASC、AIM2以及caspase-1表达水平和海马组织神经细胞凋亡指数均明显提高( P<0.05);与DEACMP组比较,HBO组上述蛋白表达和细胞凋亡水平均明显提高( P<0.05)。 结论:HBO通过阻断NLRP3炎症小体活化抑制DEACMP引起的炎症反应,从而减轻一氧化碳中毒造成的脑组织损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依达拉奉右莰醇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焦虑抑郁样行为的影响及机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右莰醇(edaravone dexborneol group,ED)对大鼠卒中后焦虑抑郁样行为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120只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缺血再灌注组(MCAO组)、依达拉奉组(Eda组)、依达拉奉右莰醇组(ED组),每组30只。采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造模结束后Eda组及ED组大鼠分别腹腔注射依达拉奉(8 mg·kg -1·d -1)和依达拉奉右莰醇(依达拉奉8 mg·kg -1·d -1,右莰醇2 mg·kg -1·d -1),其余两组大鼠腹腔注射相同体积的生理盐水。部分大鼠连续给药3 d后处死,检测分子指标,剩余大鼠持续给药14 d后进行行为学检测。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大鼠大脑梗死周围皮质核因子κB(neclear factor κB,NF-κB)、磷酸化NF-κB(phosphorylated NF-κB,p-NF-κB)、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 1β,IL-1β)的表达;RT-qPCR检测TNF-α、IL-1β、分化簇86(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 86,CD86)、分化簇206(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 206,CD206)、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 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免疫荧光染色技术检测CD68标志的M1型小胶质细胞及离子化钙结合衔接分子1(ionized calcium binding adaptor molecule 1,Iba1)标记的小胶质细胞、微管相关蛋白2(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 2,MAP2)标记的神经元;TTC染色法测量脑梗死体积。采用旷场实验及高架十字迷宫实验观察大鼠卒中后抑郁焦虑行为。采用SPSS 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SD- t检验。 结果:(1)行为学结果显示,缺血再灌注14 d后,MCAO组进入开放臂的次数、开放臂停留时间、旷场中央区活动时间均低于sham组( t=20.77,6.02,14.63,均 P<0.05)。ED组进入开放臂的次数[(16.22±0.49)次]、开放臂停留时间[(69.11±17.08)s]、旷场中央区活动时间[(3.80±0.37)s]均多于MCAO组[(8.14±0.60)次,(41.18±9.81)s,(0.33±0.39)s]( t=4.69,0.38,2.27,均 P<0.05)和Eda组[(11.11±0.26)次,(45.26±17.16)s,(1.14±0.19)s]( t=8.63,2.50,7.86,均 P<0.05)。(2)Western blot结果显示,缺血再灌注3 d后,MCAO组p-NF-κB/NF-κB、TNF-α、IL-1β表达均高于sham组( t=15.35,12.35,7.23,均 P<0.05)。ED组梗死周围皮质p-NF-κB/NF-κB(0.49±0.02),TNF-α(0.73±0.03),IL-1β(0.61±0.01)相对表达量低于MCAO组[(1.14±0.05),(1.13±0.07),(1.34±0.14)]( t=14.58,7.86,5.65,均 P<0.05)和Eda组[(0.93±0.03),(0.89±0.02),(1.04±0.36)]( t=9.82,3.07,3.30,均 P<0.05)。(3)RT-qPCR结果显示,ED组梗死周围皮质中TNF-α mRNA(1.98±0.18),IL-1β mRNA(2.00±0.35),CD86 mRNA(1.56±0.20),iNOS mRNA(2.01±0.12)表达量低于MCAO组[(5.12±0.24),(8.15±0.22),(6.03±0.13),(7.20±0.09)]( t=7.86,16.88,16.55,37.25,均 P<0.05)及Eda组[(2.85±0.07),(5.43±0.26),(2.67±0.27),(3.58±0.11)]( t=3.71,9.41,4.13,11.30,均 P<0.05);ED组梗死周围皮质中抗炎因子CD206 mRNA表达水平(3.98±0.25)高于MCAO组(2.00±0.11)( t=7.08, P<0.05)及Eda组(3.17±0.09)( t=3.25, P<0.05)。(4)免疫荧光结果显示,ED组梗死周围皮质及纹状体区极化为M1型小胶质细胞与活化的小胶质细胞比值百分比[(20.36±9.23)%,(18.26±5.98)%]低于MCAO组[(83.69±12.79)%,(61.25±33.26)%]( t=5.23,3.02, P<0.05)及Eda组[(42.16±13.13)%,(40.23±14.22)%]( t=3.12,2.08,均 P<0.05)。此外,MCAO组梗死周围皮质神经元数量少于sham组( t=8.02, P<0.05),ED组梗死周围皮质MAP2标志的神经元数量[(53.07±17.90)个/视野]多于MCAO组[(26.27±9.95)个/视野]及Eda组[(38.69±12.03)个/视野]( t=6.89,5.26,均 P<0.05)。(5)TTC染色结果显示,ED组脑梗死体积[(10.31±1.03)%]低于MCAO组[(34.71±1.74)%]( t=15.31, P<0.05)及Eda组[(26.05±1.00)%]( t=9.88, P<0.05)。 结论:依达拉奉右莰醇减轻缺血再灌注大鼠的焦虑抑郁样行为,可能与抑制小胶质细胞M1型极化,下调NF-κB炎性信号通路及增强神经元结构稳定性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公共卫生保障管理工作回顾与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深入分析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等大型赛事公共卫生保障工作,结合北京冬奥会公共卫生保障工作的成功经验和做法,为今后大型赛事活动的公共卫生保障工作提供参考与借鉴。方法:系统收集北京冬奥会公共卫生保障文件和赛事防控策略,回顾与分析北京冬奥会公共卫生保障管理工作。结果:北京冬奥会公共卫生和疫情防控取得的成效有赖于完善的公共卫生保障体系架构、全面的公共卫生管理要求、明确的工作职责和贯彻落实以及良好的公共卫生对外沟通交流机制。围绕"简约、安全、精彩"的办赛要求,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防控策略,及时发现、快速处置、精准管控、有效救治,最大限度防范和控制境外输入疫情,降低传播风险,科学指导针对不同人群、不同场景、不同区域制定可操作性的防控措施,各项防疫控制措施落实到位,圆满完成以防控新冠病毒感染疫情为重点的北京冬奥会公共卫生保障工作。结论:公共卫生保障工作需及早介入大型赛事和活动,既要全面兼顾各项职责,也应突出重点。加强公共卫生与各项保障工作、各类参与方的有效衔接沟通。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孕期和哺乳期壬基酚暴露对后代小鼠神经免疫系统改变的影响及相关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孕期和哺乳期壬基酚(nonylphenol,NP)暴露对后代小鼠脑组织Th17/Treg细胞平衡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研究。方法:30只C57BL/6孕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饮用蒸馏水)和NP处理组(饮用0.2 μg/ml或2.0 μg/ml NP水溶液)。使用ELISA试剂盒测量仔鼠血清中的TNF-α、IFN-γ和IL-17水平,流式细胞术分析仔鼠脾脏Treg、Th17细胞频率,定量RT-PCR分析仔鼠脑组织中RORγt、Foxp3 mRNA表达,Western blot分析仔鼠脑组织中RORγt、Foxp3和PI3K/Akt/mTOR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质表达,免疫荧光分析仔鼠脑组织中离子钙结合衔接分子1(Iba1)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NP暴露增加了雄性后代小鼠的血清IL-17、TNF-α水平( P<0.05),降低了IFN-γ水平( P<0.05)。流式细胞术分析显示,NP暴露(0.2 μg/ml或2.0 μg/ml)的雄性后代小鼠脾脏中Th17细胞的百分比较对照组显著增加,而Tregs细胞的百分比降低。与对照组相比,NP暴露(0.2 μg/ml或2.0 μg/ml)的雄性后代小鼠脑组织中Foxp3蛋白质水平显著降低,RORγt蛋白质水平显著升高( P<0.05)。在qRT-PCR分析中也观察到类似的mRNA表达结果。在孕期和哺乳期暴露于剂量增加的NP期间,雄性后代小鼠脑组织中mTOR(p-mTOR)及其上游相关调节因子[PI3K、p-Akt(Ser473)、p-Akt(Thr308)]的蛋白质表达水平均升高( P<0.05)。免疫荧光分析显示,与对照组相比,NP暴露(0.2 μg/ml或2.0 μg/ml)的雄性后代小鼠脑组织中Iba1阳性细胞的数量显著增加( P<0.05)。 结论:孕期和哺乳期小鼠暴露于NP可能通过神经免疫轴影响后代神经元的发育/功能,增加后代神经发育障碍的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COVID-19传染病区域性防控辅助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初步应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提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传染病暴发期区域性防控(Regional Control and Prevention, RCP)系统概念,设计基于区域现有网络架构和信息系统的应急性防疫辅助信息系统,建立远程智能医疗会诊与咨询及远程办公平台,研发区域内人群的风险评级与预警技术,提高区域性的应急重大传染病防控能力。方法:以高校、附属(教学)医院及云应用为典型RCP区域单元,建立云与高校及附属(教学)医院现有局域网交互方法,实现网络环境的远程办公、远程医学影像、心理与伦理会诊与咨询互动;应用基于复杂网络的多主体传播模型,结合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和电子围栏技术,实现区域内单元、人员的风险分级与早期预警。结果:在RCP内采用校园网、附属(教学)医院内网以及互联网相结合的系统架构,用分布式技术、云存储方式进行动态衔接,网间中间库数据缓冲区机制,实现各单元远程医疗会诊与远程办公。依托平台,应用基于复杂网络的多主体传播模型和元胞自动机模型等,利用GPS、RFID和电子围栏技术,实现区域内人群暴露风险评分与预警。结论:在重大传染病流行阶段,RCP系统的建设可提高应急情况下防疫响应速度,提供基于数据的合理预警和风险评级,减少易感人群的暴露风险。RCP系统的设计开发是系统化工程,需要结合区域结构与功能特点,并且区域内前期的信息化工作基础与应急开发团队水平决定了开发进度、维护和实际应用的效果,建议建立平战结合RCP模式,纳入政府疾控体系,以提升国家和区域重大传染病防控水平和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公共卫生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规范化培养的实践与思考
编辑人员丨6天前
近年来,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风险挑战,公共卫生人才的需求与供给较为紧张,而公共卫生专硕规范化培养改革探索成为迫在眉睫的重要课题之一。本研究就其培养过程中存在的课程体系设置、实践环节落实和导师队伍组成等问题进行剖析;了解到温州医科大学在强化理论学习、突出研学结合、深化专业实践等方面进行的实践探索;取得了以配套改革举措为支撑有序推进公卫规培,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大力提升执业能力,以过程和结果考核为依托促进培养模式改革等初步效果。但也存在精准度、供给度和实效度等短板和不足。审视当下,建议推动机制建设、增加技能训练、制定规培标准、健全配套措施、组建专家委员会等改革思路,探索实行学位教育衔接新模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以终为始,创新思路,建立病毒性肝炎关键标志物检测的新机制新体系
编辑人员丨6天前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到2030年消除病毒性肝炎的公共卫生危害。其关键指标是新发感染率降低90%,病毒性肝炎相关死亡率降低65%。对乙型肝炎病毒和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标志物的检测是诊断病毒性肝炎和监测抗病毒治疗的基本指标。敏感的检测试剂才能满足治愈或者功能性治愈的评估的需要。以核酸检测来筛查感染可有助于衔接诊断和治疗。即时检测和触发试验将是服务于基层,扩大消除病毒性肝炎公共卫生危害的新策略。有效地衔接检测-筛查-诊断-治疗将是未来病毒性肝炎标志物检测的新体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nNOS-NOS1AP复合体在瑞芬太尼诱发大鼠痛觉过敏中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评价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一氧化氮合酶1衔接蛋白(NOS1AP)复合体在瑞芬太尼诱发大鼠痛觉过敏中的作用。方法:清洁级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40只,体质量240~260 g,2~3月龄,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 n=10):对照组(C组)静脉输注生理盐水0.1 ml·kg -1·min -1 60 min;瑞芬太尼组(R组)静脉输注瑞芬太尼1.0 μg·kg -1·min -1 60 min;nNOS-NOS1AP抑制剂ZLc002组(C+Z组)和瑞芬太尼+ZLc002组(R+Z组)每天腹腔注射ZLc002 10 mg/kg,连续3 d,然后分别静脉输注生理盐水0.1 ml·kg -1·min -1或瑞芬太尼1.0 μg·kg -1·min -160 min。分别于静脉输注前24 h和输注结束后6、24、48 h(T 0-3)时测定机械缩足反应阈(MWT)和热缩足潜伏期(TWL)。最后一次痛阈测定结束后处死大鼠,取L 4-6脊髓组织,采用RT-PCR法检测脊髓nNOS、NOS1AP、G蛋白信号传导激活蛋白1(Dexras1)的mRNA表达;生物素转化法提取亚硝基化蛋白,Western blot法测定nNOS、NOS1AP、总体和亚硝基化Dexras1的表达;免疫共沉淀法检测nNOS-NOS1AP共表达;测定脊髓NO含量。 结果:与C组比较,R组T 1-3时MWT降低,TWL缩短,脊髓nNOS、NOS1AP及其mRNA表达上调,nNOS-NOS1AP共表达和NO生成增加,亚硝基化Dexras1表达上调( P<0.05),C+Z组上述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与R组比较,R+Z组T 1-3时MWT升高,TWL延长,脊髓nNOS-NOS1AP共表达和NO生成减少,亚硝基化Dexras1表达下调( P<0.05),nNOS、NOS1AP及其mRNA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4组间脊髓Dexras1及其mRNA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瑞芬太尼诱发大鼠痛觉过敏的机制可能与上调脊髓nNOS和NOS1AP的表达,促进二者相互作用,介导NO生成和Dexras1亚硝基化修饰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