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补中益气汤对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小鼠脾脏树突状细胞免疫耐受状态的量效研究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 研究补中益气汤对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Autoimmune thyroiditis,AIT)小鼠脾脏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免疫耐受状态的影响及其量效关系.方法 选取90只6~8周龄SPF级雌性NOD.H-2h4小鼠,随机分为正常(NC)组、对照(AIT)组、补中益气汤高剂量(BZH)组、补中益气汤中剂量(BZM)组、补中益气汤低剂量(BZL)组、亚硒酸钠(SS)组,共6组,每组15只.BZH组每日予以16.38 g·kg-1补中益气汤灌胃,BZM组每日予以8.19 g·kg-1补中益气汤灌胃,BZL组每日予以4.10 g·kg-1补中益气汤灌胃,SS组每日予以0.26 mg·kg-1亚硒酸钠片灌胃,NC组及AIT组每日予以等体积蒸馏水灌胃,连续灌胃8周后,HE染色检测各组小鼠甲状腺淋巴细胞浸润情况;ELISA检测各组小鼠血清中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hyroglobulin antibody,TgAb)、TSH及脾脏IL-10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小鼠脾脏树突状细胞表面MHC-Ⅱ及CD80、CD86、CD40分子表达,以及脾脏Th17/Treg细胞比例.结果 ①HE染色可见AIT组小鼠甲状腺淋巴细胞浸润显著,各治疗组甲状腺淋巴细胞浸润情况均有所恢复,其中BZM组小鼠每日灌胃8.19 g·kg-1补中益气汤效果最为显著.②Elisa检测各组小鼠血清TgAb、TSH水平发现,AIT组小鼠血清TgAb较NC组显著升高,其余各治疗组均能够降低小鼠血清TgAb水平,其中BZH组效果最为明显,但BZH组与BZM剂量组之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与NC组相比,其余组小鼠血清TSH均有所升高,但各组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③AIT组小鼠脾脏IL-10分泌较NC组降低,其余各治疗组均能够升高脾脏IL-10的分泌水平,与TgAb结果相似,BZH组效果最为明显,但BZH组与BZM组之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④AIT组小鼠较NC组比较脾脏DCs表面因子CD40、CD80、CD86及MHC-Ⅱ表达升高,脾脏T细胞Th17/Treg水平升高,各治疗组脾脏DCs表面因子水平降低,Th17/Treg水平降低.结论 补中益气汤能够降低AIT小鼠甲状腺自身抗体水平,改善甲状腺组织病理损伤,降低DCs表面CD80、CD86、CD40及MHC-Ⅱ的表达,促进IL-10的分泌,维持Th17/Treg轴平衡,延缓AIT发生.推荐小鼠最佳灌胃剂量为9.18 g·kg-1.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胰腺癌FOLFIRINOX方案化疗单中心经验报道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氟尿嘧啶+伊立替康+亚叶酸钙+奥沙利铂(FOLFORINOX)化疗方案在胰腺癌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7月至2019年12月中日友好医院普通外科采用FOLFIRINOX化疗方案治疗的31例胰腺癌患者资料,其中男性20例,女性11例,年龄范围29~80岁,平均56.9岁。31例患者中术前新辅助化疗12例,转移性胰腺癌10例,根治术后化疗9例(7例为二线化疗,2例为辅助化疗)。化疗后评估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31例患者中接受改良FOLFIRINOX方案8例,标准FOLFIRINOX方案23例,其中有10例(43.5%)因化疗不良反应减量为改良方案。新辅助化疗后疗效评价:部分缓解5例,疾病稳定3例,疾病进展4例,疾病控制率66.7%(8/12),疼痛症状缓解10例,5例转化为手术切除。转移性胰腺癌患者疗效评价:部分缓解6例,疾病稳定1例,疾病进展3例。达到疾病控制7例。疼痛症状缓解8例。1例转化为手术切除。二线化疗疗效评价:部分缓解2例,疾病进展5例。另2例术后辅助化疗患者均未见肿瘤复发、转移。发生3级以上不良反应包括中性粒细胞减少12例(38.7%),白细胞减少7例(22.6%),血小板减少1例(3.2%)。结论:FOLFIRINOX化疗方案的疾病控制率较好,不良反应可控,通过平衡其有效性及安全性,可使胰腺癌患者得到更多的获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糖尿病合并肺炎克雷伯菌肝脓肿患者发生侵袭综合征预测模型的建立与验证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分析糖尿病合并肺炎克雷伯菌肝脓肿患者发生侵袭综合征的相关因素,以此构建在线列线图预测模型并进行验证。方法:病例对照研究。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治疗的213例糖尿病合并肺炎克雷伯菌肝脓肿患者的临床资料。运用分层随机抽样法按7∶3将患者分为训练集(149例)和测试集(64例)。使用人工少数类过采样法(SMOTE)过采样处理不平衡数据,再运用Lasso回归在训练集中筛选出最优特征变量并利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构建糖尿病合并肺炎克雷伯菌肝脓肿患者发生侵袭综合征的预测模型,并在训练集及测试集中进行验证。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校准曲线及决策曲线分析(DCA)评估模型的预测效能,并构建简易列线图及在线交互动态网页列线图。结果:入选的213例患者中,男60例,女153例,年龄(61.4±12.0)岁。共有25例(11.74%)糖尿病合并肺炎克雷伯菌肝脓肿患者发生侵袭综合征,入肺炎克雷伯菌肝脓肿侵袭综合征(IKPLAS)组,其他188例为未发生肺炎克雷伯菌肝脓肿侵袭综合征(NIKPLAS)组。使用SMOTE算法进行过采样处理,使正负样本比例为1∶1,在过采样后的训练集中基于Lasso回归筛选出5个主要危险因素,分别为空腹血糖( λ=0.063)、血红蛋白( λ=-0.042)、血尿素氮( λ=-0.050)、脓肿大小( λ=-0.025)和序贯性器官功能衰竭评分(SOFA)( λ=0.450)。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显示,空腹血糖( OR=1.20,95% CI:0.98~1.48, P=0.006)、血红蛋白( OR=0.90,95% CI:0.86~0.95, P<0.001)、血尿素氮( OR=1.22,95% CI:1.03~1.43, P=0.017)、脓肿直径( OR=0.76,95% CI:0.61~0.94, P=0.010)、SOFA评分( OR=3.08,95% CI:2.18~4.36, P<0.001)为糖尿病合并肺炎克雷伯菌肝脓肿患者发生侵袭综合征的相关因素。训练集中ROC的曲线下面积为0.966(95% CI:0.943~0.989),灵敏度为90.5%,特异度为91.3%;验证集ROC的曲线下面积为0.946(95% CI:0.902~0.991),灵敏度为79.6%,特异度为88.9%。分别在训练集和测试集绘制的校准曲线与理想曲线拟合较好。DCA显示列线图预测模型在预测糖尿病合并肺炎克雷伯菌肝脓肿患者发生IKPLAS风险为0.10~0.40时,有较好的临床净收益。 结论:空腹血糖、血红蛋白、尿素氮、脓肿大小、SOFA评分是糖尿病合并肺炎克雷伯菌肝脓肿患者发生侵袭综合征的相关因素,基于此构建的列线图可有效预测糖尿病合并肺炎克雷伯菌肝脓肿患者发生侵袭综合征的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和全胰腺切除术对胰头癌患者预后的倾向性评分匹配分析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法均衡组间协变量后,比较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和全胰腺切除术(TP)对胰头癌患者术后生存期的影响及相关预后因素。方法:检索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监测、流行病学和结果(SEER)数据库并筛选出2010年至2016年间3 676例胰头癌患者,其中3 559例行PD(PD组),117例行TP(TP组)。利用倾向性评分匹配平衡混杂因素,最终PD组与TP组各117例匹配成功。应用Kaplan-Meier曲线观察匹配前和匹配后患者术后总体生存率及癌症特异生存率,利用Log-rank检验及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评估不同临床病理特征对胰头癌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匹配前PD组3 559例患者1、3、5年癌症特异生存率分别为72.8%、35.1%、24.9%,中位生存时间为23.89个月;TP组117例患者分别为67.9%、29.4%、26.1%和21.51个月,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匹配后,PD组117例患者1、3、5年癌症特异生存率分别为77.8%、44.5%、31.8%,中位生存时间为31.50个月,显著优于T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Cox回归分析显示手术方式、肿瘤分化程度、N分期、病理类型是影响总体生存率与癌症特异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手术方式、肿瘤分化程度、N分期、病理类型是影响患者总体生存率及癌症相关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PD的生存获益显著优于TP,临床上对胰头癌患者行TP治疗需慎重选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医疗机构健康数据利用知情同意模式介绍及选择要点分析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随着真实世界研究数量的急剧增加,尤其是医疗机构健康数据的利用,逐步暴露出患者健康数据使用与患者隐私权益保护、知情权保护等伦理问题。如何在促进数据共享和维护受试者个人隐私中寻求较好的平衡,知情同意的模式显得至关重要。本文为真实世界研究健康数据利用知情同意模式的选择提供指导。方法:笔者广泛学习了国内外健康数据利用的相关法律法规,并于中英文数据库中进行广泛检索,梳理分析了国内外多种替代知情同意模式,总结了其特点及适用情形。结果:目前国内外基于健康数据利用开展真实世界研究主要采用5种替代知情同意模式,研究者可根据研究目的、研究设计、研究风险大小、知情同意可操作性及弱势群体等因素进行知情同意模式的选择。结论:不同的替代知情同意模式具有不同特点,研究者需要综合以上多种因素进行知情同意模式的选择,以保证在健康数据使用的同时,最大化保护患者隐私权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重视晚期卵巢上皮性癌初始治疗的选择与实施
编辑人员丨3天前
初次肿瘤细胞减灭术(PDS)是晚期(Ⅲ~Ⅳ期)卵巢上皮性癌(卵巢癌)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当PDS不能达到满意肿瘤减灭水平和(或)有围手术期高风险因素时,新辅助化疗(NACT)+间歇性肿瘤细胞减灭术(IDS)是合理的替代治疗选择。无论是PDS还是IDS,手术彻底从而达到无肉眼可见残留灶(R0)对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NACT+IDS无疑可以提高R0切除率,但未能转化为明显的生存获益,因此,NACT+IDS仍有争议。对晚期患者不建议常规使用NACT+IDS,提倡个体化和人性化的治疗方法,平衡治疗获益与风险,才能提高晚期卵巢癌患者的总生存时间(OS)。经严格评估后不适合PDS的Ⅲ~Ⅳ期卵巢癌患者可受益于NACT+IDS。而如何评估,做好患者的分流,是其中的关键环节,但还存在一些争议和困惑,甚至有滥用NACT+IDS的现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加速康复外科(ERAS)对腹腔镜胃癌手术患者术后肠功能及肠道菌群变化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研究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在腹腔镜胃癌患者术后肠道功能及肠道菌群变化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8月至2019年12月在烟台毓璜顶医院胃肠外一科、甲状腺外科接受腹腔镜胃癌根治性D2手术的患者80例。根据是否为ERAS处理分为2组( n=40):ERAS组和传统围手术期处理组。记录两组患者的术后肠鸣音出现时间、第1次排气及排便时间,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AD)及手术部位感染(SSI)的比例。收集术前、术后第1次、术后1、2周及1月的粪便,采用16S rRNA测序的方法进行肠道菌群多样性和种类的鉴定,比较围手术期肠道菌群多样性指数及益生菌(双歧杆菌及乳酸杆菌)比例的变化。 结果:ERAS组肠鸣音出现时间、第1次排气及排便时间[(16.25±6.41)h、(23.95±6.02)h、(34.95±9.34)h)]显著小于传统处理组[(22.3±6.49)h、(28.45±7.12)h、(48.1±15.64)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发生比例在传统处理组(3/40)比ERAS组(1/40)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ERAS组和传统处理组术后手术部位感染(SSI)比例(1/10, 3/40),ERAS组略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围手术期肠道菌群多样性指数(Chao1及shannon指数)及益生菌(嗜酸乳杆菌和双歧杆菌)所占比例,术前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 P>0.05),术后第1次、第1周、术后2周及术后1个月,ERAS组较传统组均高( P<0.05);在术后各时间点,传统组下降较ERAS组明显,术后第1次降低值最大( P<0.05);术后随着时间的推移,肠道菌群多样性和益生菌比例逐渐回升,至术后1个月,两组均未恢复至术前肠道菌群多样性的状态及比例。 结论:加速康复外科理念(ERAS)促进了胃癌患者术后肠道早期运动功能的恢复,没有降低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发生或增加手术部位感染(SSI)的比例,维持了肠道菌群多样性的平衡和稳定。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大承气汤能够通过调节肠道微生物群抑制轻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炎症反应并促进胃肠功能恢复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大承气汤对轻症急性胰腺炎(MAP)患者的疗效及其治疗机制。方法:采用平行分组随机对照研究方法,选择2018年3月至2021年2月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68例急性胰腺炎(AP)患者。结合患者入院时病情及是否同意使用大承气汤,按照1∶1等量随机原则分为常规治疗组和大承气汤组;同时招募2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两组患者均予以奥曲肽+禁食、胃肠减压、解热镇痛、抗炎、抑制胃酸和胰液分泌、维持电解质平衡等常规西医治疗;大承气汤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口服大承气汤,每次100 mL,每日2次,连续观察7 d。记录患者治疗前后炎症指标〔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6(IL-6)〕和胃肠功能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时间、恢复肠鸣音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并对粪便样本进行16S rRNA基因测序,对经质量控制等相关处理后获得的归一化数据进行多样性分析(Alpha多样性和Beta多样性)及线性判别分析效应量分析(LEfSe分析),观察MAP患者肠道微生物区系变化;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分析炎症指标与肠道属水平微生物的相关性。治疗期间监测MAP患者血、尿、粪三大常规及肾功能和心电图,以评估安全性。结果:68例AP患者中,排除中重症AP患者16例、未收集到标本或自动放弃治疗患者4例,最终48例MAP患者纳入分析,常规治疗组和大承气汤组各24例。两组治疗7 d炎症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其中大承气汤组CRP、PCT、IL-6水平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CRP(mg/L):8.50(3.50,13.00)比16.00(9.25,29.75),PCT(μg/L):0.06(0.03,0.08)比0.09(0.05,0.11),IL-6(ng/L):6.36(3.96,10.79)比13.24(6.69,18.87),均 P<0.05〕;且大承气汤组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也较常规治疗组明显缩短〔首次排气时间(d):1.62±0.65比2.80±0.65,恢复肠鸣音时间(d):1.13±0.58比2.31±0.76,首次排便时间(d):3.12±0.75比4.39±0.76,均 P<0.05〕。肠道菌群多样性分析显示,无论是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还是丰富度,健康对照组均最高,常规治疗组均最低;且健康对照者微生物群落与MAP患者的重合度均较小,而不同治疗方法间MAP患者的重合度相对较大。LEfSe分析显示,大承气汤降低了大肠埃希菌-志贺菌属和丹毒梭状芽孢杆菌属的相对丰度,同时提高了乳杆菌属、罗姆布茨菌属、布劳特菌属3个有益菌属的相对丰度;在MAP患者肠道中,黏液乳杆菌属和联合乳杆菌属均明显富集。相关性分析显示,大肠埃希菌-志贺菌属与WBC、CRP、PCT、IL-6这4个炎症指标均呈显著正相关( r值分别为0.31、0.41、0.57、0.43,均 P<0.05);其他菌属与炎症指标无明显相关性。治疗过程中,MAP患者血、尿、粪三大常规及肾功能和心电图指标均未见明显异常。 结论:大承气汤可通过调节MAP患者肠道微生物区系的组成,抑制炎症反应,促进肠道微生态平衡和胃肠功能恢复,改善肠道屏障功能;治疗期间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维持社区老年人身体活动能力的最佳证据总结和实践建议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以证据的转化和应用为目标,聚焦维持社区老年人身体活动能力的策略,全面检索、整合相关最佳证据,形成实践建议,为相关证据的实施提供科学、可靠、与时俱进的依据。方法:根据6S证据资源金字塔模型由上至下循序逐层检索BMJ Best Practice、UpToDate、DynaMed、世界卫生组织、中华医学会、英国国家卫生与保健优化研究所、苏格兰校际指南网络、新西兰指南工作组、PubMe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等数据库,获取2017年1月1日—2022年3月1日与维持社区老年人身体活动能力相关的所有循证知识库资源、临床实践指南、专家共识、系统综述等类型的所有文献,根据文献纳入及排除标准进行筛选,按工具要求由2~4名研究员对不同类型文献进行独立的方法学质量评价,提取、汇总最佳证据,形成实践建议。结果:共纳入14篇文献,其中循证决策2篇、指南6篇、专家共识1篇、系统评价3篇、系统评价再评价2篇。从"整体建议、健康收益、多样化运动训练、有氧训练、平衡训练、肌肉强化/抗阻训练、柔韧性训练"7个维度提取汇总了22条最佳证据,并形成实践建议。结论:医护人员应采用基于循证方法学的实践建议对社区老年人维持身体活动能力进行管理指导和提供咨询,帮助老年人群更好地维持身体活动能力,从而获得更多健康收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基于DIP支付改革的科室高质量数字化发展研究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DIP医保支付方式转变对科室数字化运营模式的推动作用,为科室和医院高质量发展提供探索经验。方法:以上海市某三级甲等医院胸外科为研究对象,分析近3年科室运营核心要素指标并评估其发展方向;重点以出院人次、病种难度、初始支付率和每指数单价为监测指标,分别反映胸外科2021年1—6月的规模、能级、医保、控费4个方面的情况,并与全院水平做横向比较。结果:近3年来该科室整体规模扩张与治疗水平发展之间关系较为平衡,但科室的运营战略有待从规模扩张型平稳转变为质量效益型。具体体现为出院人次规模扩张(32.86%),但病种难度和服务能级同比下降(-12.34%)。低难度的病种指数单价较标准偏离较高,医保支付负向贡献全院,医生个人控费的偏离程度差异较大(0.56,6.33),控费水平相较全市标准中等偏下。该科室应重点关注如"恶性肿瘤化学治疗后的随诊检查"等治疗水平低、指数费用偏高的病种。未来可通过日间诊疗减少成本浪费、释放优质医疗资源。结论:DIP支付方式改革和数字化运营可为医院及科室高质量发展提供决策支持。科室一方面可做强特色病种,突出现有优势;另一方面可填平补齐,消除劣势。同时医院还可多项制度联动,配合运营控费。医院应细化付费管理单位,逐步重视病种合理控费,控制医疗费用过快增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