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汉黄芩素调节Hippo/YAP信号通路对慢性心力衰竭大鼠心肌纤维化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究汉黄芩素调节Hippo/Yes相关蛋白(YAP)信号通路对慢性心力衰竭(CHF)大鼠心肌纤维化的影响.方法:采用腹腔注射阿霉素的方式构建大鼠CHF模型,成功造模36只大鼠,将其随机分为模型组、汉黄芩素组(汉黄芩素100 mg/kg)、汉黄芩素+维替泊芬组(100 mg/kg汉黄芩素+100 mg/kg维替泊芬),每组12只.剩余12只大鼠作为对照组.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系统检测各组大鼠心功能参数: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称重并计算各组大鼠心脏质量指数(HMI)和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心肌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水平;Masson染色法检测大鼠心肌胶原容积分数(CVF)和血管周围纤维面积和血管管腔面积比值(PVCA/LA);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大鼠心肌组织病理学变化;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心肌组织Hippo/YAP信号通路相关蛋白、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LVEF、LVFS、心肌组织SOD水平及哺乳动物ste-20样激酶(MST)1/2、大型肿瘤抑制因子(LATS)1/2磷酸化水平明显降低(P<0.05),LVEDD、LVESD、HMI、LVMI、心肌组织MDA水平、CVF、PVCA/LA、心肌组织YAP、MMP-2、MMP-9、CTGF蛋白表达明 显升高(P<0.05),心肌组织出现大量胶原纤维沉积和损伤.与模型组相比,汉黄芩素组LVEF、LVFS、心肌组织SOD水平、MST1/2、LATS1/2磷酸化水平明显升高(P<0.05),LVEDD、LVESD、HMI、LVMI、心肌组织 MDA 水平、CVF、PVCA/LA、心肌组织 YAP、MMP-2、MMP-9、CTGF 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心肌组织胶原纤维沉积和损伤减少.维替泊芬增强了汉黄芩素对CHF大鼠心肌纤维化的改善作用.结论:汉黄芩素可能通过激活Hippo/YAP信号通路、抑制YAP表达来减轻CHF大鼠心肌纤维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双镜联合微创手术对胸段食管癌患者肺功能及肿瘤微转移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究双镜联合微创手术对胸段食管癌患者肺功能及肿瘤微转移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19年7月于嘉兴市第二医院确诊为胸段食管癌并住院治疗的患者109例,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微创组(60例)和对照组(49例)。微创组在胸腔镜、腹腔镜辅助条件下进行手术,而对照组予以传统食管癌手术切除。比较两组患者的肺功能、红细胞免疫功能及病灶内侵袭基因表达量的差异。结果:术后3 d,两组每分钟最大通气量(MVV)、1s用力呼气容积(FEV1)、肺活量(VC)较治疗前均下降( P<0.01),但微创组明显高于对照组[(69.90±7.07)vs (48.62±5.09),(75.12±7.93)vs(42.99±4.81),(74.57±7.30)vs(41.37±4.69)( P<0.01)];两组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蛋白1(TRAP1)mRNA较治疗前均下降( P<0.01),而微创组明显高于对照组[(0.54±0.09)vs(0.42±0.06),(0.52±0.08)vs (0.41±0.06)( P<0.01)];两组Krüppel样因子4(KLF4)、钙粘附蛋白E(E-cad-herin)mRNA较治疗前均升高( P<0.01),而微创组明显低于对照组[(2.87±0.30)vs(3.17±0.36),(2.92±0.32)vs(3.19±0.38)( P<0.01)]。手术结束微创组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RBC-ICR)较手术前1 d数值均有所升高( P<0.01),且术后1 d逐渐下降,术后3 d恢复至术前水平;手术结束微创组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RBC-C3bRR)、红细胞黏附肿瘤细胞花环率(TRR)较手术前1 d数值均下降( P<0.01),且术后1 d逐渐升高,术后3 d恢复至术前水平;除术前1 d外,微创组其余时间点的红细胞免疫功能各项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手术结束时:(30.29±4.80)vs(34.68±5.47),(16.02±1.58)vs(12.03±1.17),(17.50±2.86)vs(12.59±2.26);术后1 d:(29.13±4.19)vs(35.01±5.29),(20.98±2.86)vs(16.23±2.40),(22.50±2.56)vs(17.39±2.34);术后3 d:(26.01±3.80)vs(31.50±5.01),(23.30±3.37)vs(18.02±2.79),(25.80±2.10)vs(21.19±2.60)( P<0.01)]。 结论:在行胸段食管癌根治术患者中,应用胸腔镜联合腹腔镜对其肺功能、红细胞免疫、肿瘤微转移的影响较小,值得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导管溶栓术联合腔内血管成形治疗TASC D型主髂动脉闭塞性疾病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导管溶栓术联合腔内血管成形治疗TASC D型主髂动脉闭塞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就诊选择采用导管溶栓联合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的27例(33条患肢)TASC D型主髂动脉闭塞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结果:导管溶栓术后,31条患肢成功行腔内血管成形治疗,手术成功率93.9%(31/33);腔内治疗成功患者ABI从术前的0.47±0.09提高到术后的0.80±0.11 ( P<0.01);术后随访6、12、24个月的通畅率分别为90.32%、80.65%、77.42%。术后血肿形成1例(3.85%),未出现髂动脉破裂,动静脉瘘、深静脉血栓、假性动脉瘤等并发症。 结论:导管溶栓能够有效地减少甚至去除动脉腔内血栓容积,联合腔内血管成形治疗TASC D型主髂动脉闭塞成功率高,近远期通畅率高、并发症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的管理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在吞咽造影检查(VFSS)的评估下进行吞咽障碍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吞咽功能的恢复效果。方法:选取山西省汾阳医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50例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行常规吞咽障碍康复训练,观察组在VFSS评估下对不同时期吞咽障碍进行针对性康复训练。两组治疗前均采用洼田饮水试验与容积-粘度吞咽测试(V-VST)对其吞咽功能进行评定分级及安全、有效性测试,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洼田饮水试验评定与V-VS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 > 0.05)。治疗后,观察组吞咽功能分级优于对照组( Z=2.46, P < 0.05);观察组吞咽功能恢复[64%(16/25)显著高于对照组[28%(7/25)](χ 2=4.00, P < 0.05);观察组误吸程度评分[(1.76±0.66)分]显著低于对照组[(2.16±0.62)分]( t=2.20, P < 0.05);观察组V-VST安全性[88%(22/25)]、有效性[92%(23/25)]均显著高于对照组[60%(15/25)、56%(14/25)]]( Z=5.09、5.42,均 P < 0.05)。 结论:VFSS能直观、准确地评估口腔期、咽期和食管期的吞咽情况,有助于发现吞咽障碍的病因、部位、严重程度以及代偿情况,为选择有效地治疗措施及观察治疗效果提供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三维超声在不同分子分型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三维超声在不同分子分型乳腺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18年12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就诊的乳腺肿块患者120例,共120个乳腺病灶,均经术后病理证实为恶性。所有患者均于术前行常规超声及三维超声检查。参考St.Gallen标准,根据免疫组化标志物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及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的表达情况,将入选病例分为管腔上皮型(Luminal型)、HER-2过表达型以及三阴型(TN型),分析三维超声特征在不同分子分型乳腺癌间是否存在差异。结果:①三维灰阶超声:Luminal型乳腺癌易表现为形态不规则的肿块,边缘有毛刺,微分叶,周围常伴高回声晕且冠状面汇聚征最多见;HER-2过表达型肿块边缘模糊,有成角,内部回声不均匀,且常伴有微钙化;TN型多表现为边界清晰的肿块,边缘较规则,后方回声略增强;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②三维能量多普勒:不同分子分型乳腺癌三维超声血流容积参数平均灰阶值(MG)、平均能量值(MP)、血管指数(R)、血管血流指数(VF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MG、MP在HER-2过表达型和TN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R、VFI在HER-2过表达型和Luminal型、HER-2过表达型和TN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且MG、MP、R、VFI值在TN型表达均最低,在HER-2过表达型表达最高(均 P<0.05)。③Luminal型、HER-2过表达型、TN型肿块的血流分级及血流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三维超声成像技术结合二维超声可以较好地反映不同分子分型乳腺癌在形态学、血供方面的特点,为术前明确诊断及鉴别乳腺癌提供更多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双镜联合Mckeown术治疗食管癌后心肺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研究双镜联合三切口食管切除术(Mckeown术)治疗食管癌后心肺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方法:本研究为病例对照研究。采用非随机抽样的方法收集2019年3月至2022年3月在合肥市第八人民医院接受双镜联合Mckeown术治疗的83例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住院期间心肺并发症发生情况分为发生组(15例)和未发生组(68例)。比较2组基线资料,包括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吸烟、糖尿病、手术时长、心功能分级、肿瘤位置、原发肿瘤分期(T分期)、淋巴结转移分期(N分期)、美国麻醉协会(ASA)分级、通气方式、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 1%pred),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明确FEV 1%pred预测食管癌患者术后发生心肺并发症的价值,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食管癌患者术后发生心肺并发症的危险因素。 结果:发生组中年龄>60岁、吸烟、糖尿病、ASA分级3~5级、单肺通气的患者比例均高于未发生组(均 P<0.05),发生组FEV 1%pred水平低于未发生组( P<0.05);2组在性别构成、BMI、手术时长、心功能分级、肿瘤位置、T分期、N分期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经ROC分析证实FEV 1%pred能够用于食管癌患者术后发生心肺并发症的预测,曲线下面积为0.700,95% CI:0.548~0.852,最佳截断值为72.510%,敏感度为0.765,特异度为0.467,且 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证实,年龄>60岁、吸烟、糖尿病、ASA分级为3~5级、单肺通气、FEV 1%pred≤72.510%是食管癌患者术后发生心肺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均 P<0.05)。 结论:年龄>60岁、吸烟、糖尿病、ASA分级为3~5级、单肺通气、FEV 1%pred≤72.510%是食管癌患者双镜联合Mckeown术后发生心肺并发症的危险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脑小血管病伴发抑郁的神经影像学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抑郁是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CSVD)常伴发的情绪症状,与认知功能的损害有一定关系,可显著增加CSVD患者的病死率和致残率。CVSD伴发抑郁的发生与心理应激关系不大,与大脑情感环路的受损有关。本文就近年CVSD影像学特征与抑郁发生、发展的相关性及CVSD伴发抑郁神经影像学机制研究展开综述。较多文献显示深部白质病变、基底节区无症状腔隙性脑梗死是CSVD伴发抑郁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局部脑容积减小与抑郁有关;CSVD伴发抑郁的神经影像机制研究提示抑郁症状的发生与脑叶皮层-皮质下边缘区域的神经环路相关。这些研究结果为探索CVSD伴发抑郁的神经病理学机制及特定的治疗方法提供了线索。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快速康复理念在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肺癌护理中的应用及对患者肺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理念在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肺癌护理中的应用及对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8年12月济宁医学院附属湖西医院收治的肺癌患者98例,入组患者均接受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并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应用快速康复理念进行护理干预,分析其对患者机体康复以及肺功能的影响。结果:研究组术后排气时间、拔管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住院时间以及下床活动时间短于对照组;术后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以及FEV1/FVC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少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对经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的肺癌患者采用快速康复理念进行干预,不仅能促进患者各项指标恢复,改善肺功能,降低并发症,还能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对大鼠放射性心肌纤维化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建立放射性心脏纤维化大鼠模型,观察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恩度)对心肌纤维化的影响,初探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与心肌纤维化的相关性。方法:将40只SD大鼠按随机数表法分为4组,每组10只,A组为健康对照组;B组为恩度干预组,恩度(6 mg/kg)腹腔连续注射14 d;C组为单纯照射组,心脏照射25 Gy/5次,连续5 d;D组为照射+恩度干预组,恩度给药方法同B组、心脏照射方法同C组。照射后第1、3个月各麻醉处死5只大鼠。Masson染色评估心肌纤维化情况,Western blot检测心肌TGF-β1、CTGF及胶原蛋白Ⅰ(COL-Ⅰ)型表达。结果:照射后1和3个月,B组未见明显的心肌纤维化表现,C组和D组可见胶原纤维分布于心肌细胞间质。照射后1个月,半定量分析结果显示A组的心肌胶原容积分数(CVF)为(5.20±0.75)%,C组(10.12±2.17)%和D组(10.32±1.36)均高于A组( t=4.74、4.93, P<0.01),C组和D组的CV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照射后3个月C组的CVF(13.17±2.67)%仍比A组(5.23±1.32)%高( t=4.49, P<0.01),C组的CVF低于D组(16.92±3.58)%( t=3.19, P<0.05)。照射后1个月,A组TGF-β1的表达量为0.441±0.063,C组0.817±0.079高于A组( t=5.81, P<0.01);照射后3个月,A组TGF-β1的表达量为0.501±0.110,C组0.832±0.150高于A组( t=4.19, P<0.01),D组1.403±0.133高于C组( t=7.24, P<0.01)。照射后1、3个月,各组间CTGF及COL-I的变化趋势与TGF-β1的变化趋势相似。 结论:射线可引起心肌纤维化的形成,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可能会加重晚期放射纤维化的形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改良CT血管造影术辅助基于浅筋膜穿支的股前外侧皮瓣穿支评估与偏心设计的前瞻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通过改良CT血管造影(CTA)术,探讨基于浅筋膜穿支的股前外侧皮瓣术前全程穿支评估与术中偏心设计,并观察其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观察性研究方法。2021年1月—2022年7月,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手(显微)外科和口腔颌面外科共收治符合入选标准的12例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及10例上肢开放性损伤伴大面积软组织缺损患者,其中男12例、女10例;年龄33~75岁,平均56.6岁。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均在同期行肿瘤扩大切除+根治性颈部淋巴结清扫术后采用股前外侧皮瓣重建口腔或颌面;上肢软组织缺损患者在Ⅰ期行彻底清创后,于Ⅱ期采用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创面。清创后创面面积为3.5 cm ×3.5 cm~25.0 cm ×10.0 cm,所需皮瓣面积为4.0 cm×4.0 cm~23.0 cm ×13.0 cm。术前对股前外侧皮瓣供区行改良CTA检查,改良CTA的参数设置主要为降低管电压和管电流,增加造影剂剂量及双时相扫描。将获取的图像数据上传至GE AW 4.7工作站,采用容积再现功能进行可视化重建并对全程穿支评估。术前根据前述评估进行穿支及其源动脉信息的体表标记,术中根据所需皮瓣面积及形状设计和切取以可见的浅筋膜穿支为中心的偏心皮瓣。对皮瓣供区创面行直接缝合或全厚皮片移植修复。对比改良CTA检查与传统CTA检查的总辐射剂量。统计改良CTA下双侧皮瓣供区的穿支穿出点分布及浅筋膜穿支长度、走行。将术前观测的目标穿支类型、数目、来源,穿支穿出点分布及其源动脉管径、走行、分支情况与术中进行对比。观测术后供区创面愈合、受区皮瓣成活情况。随访皮瓣质地、外观,口腔及上肢功能,股部供区功能。 结果:改良CTA检查的总辐射剂量小于传统CTA检查。共观察到双侧供区穿支48支,其中31支(64.6%)向外下方走行、9支(18.8%)内下方走行、6支(12.5%)外上方走行、2支(4.2%)内上方走行,浅筋膜穿支平均长度为19.94 mm。术前观测到的目标穿支来源及其源动脉管径、走行、分支与术中探查到的基本一致;术前观察到肌间隙型(含肌皮-肌间隙)穿支15支、肌皮型穿支10支,与术中探查一致;术前体表穿支穿出点标记与术中实际穿支穿出点距离为(0.38±0.11)mm。术后皮瓣均成活,无血管危象发生;5例患者植皮供区创面及17例患者直接拉拢缝合供区创面均愈合良好。术后随访2个月~1年,平均8.2个月,皮瓣质地柔软、轻度臃肿;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的饮食、闭开口活动无障碍,舌癌患者的言语功能轻度障碍但能完成基本的语言交流,上肢软组织损伤患者腕及肘关节、前臂旋转功能无明显受限;股部供区无明显紧绷感,髋、膝关节活动无受限。结论:对股前外侧皮瓣供区行改良CTA可视化重建,能够评估全程穿支,尤其是浅筋膜穿支,将该皮瓣用于重建口腔或颌面及修复上肢皮肤软组织缺损可取得良好效果。术前明确穿支类型、数目、来源以及穿支穿出点分布及其源动脉的管径、走行、分支,实现了以浅筋膜穿支整体为中心的股前外侧皮瓣偏心设计,有较强的指导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