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先天性类脂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33例临床特点及StAR基因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类固醇生成急性调节蛋白(StAR)基因变异所致的先天性类脂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CLAH)患儿的临床和分子遗传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至2021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诊断及随访的33例CLAH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基因检测结果及随访情况(截至2021年12月)。结果:33例CLAH患儿中17例染色体核型为46,XX,16例为46,XY;31例社会性别为女性,2例为男性。33例CLAH确诊年龄为9.0(3.0,34.5)月龄,其中包含30例经典型和3例非经典型,30例经典型CLAH均于新生儿或婴儿期起病,表现为皮肤色素沉着(28例,93%)、呕吐和(或)腹泻(19例,63%)、体重不增(8例,27%)等,患儿均表现为女性外生殖器。实验室检查提示血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均升高[21例患儿(70%)>275 pmol/L]、皮质醇降低[47(31,126)nmol/L]、低血钠[(126±13)mmol/L]、高血钾[(5.7±1.1)mmol/L]、17α-羟孕酮水平均正常。3例非经典型CLAH患儿同样有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表现,其中2例(1例46,XY和1例46,XX)于1岁后起病且外生殖器分别为男性和女性,另外1例(46,XY)于2月龄起病,外生殖器为男性伴小阴茎和尿道下裂。17例46,XX女性患儿中,≥10岁的4例均有自发性青春期发育。共发现25种StAR基因变异,常见的变异为p.Q258*(27%,18/66)、p.K236Tfs*47(12%,8/66)和p.Q77*(9%,6/66),发现6种未报道的新变异(c.358T>G、c.713_714del、c.125del、c.745-1G>A、c.179-2A>C和外显子1缺失)。结论:经典型CLAH主要表现为婴儿早期出现原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且外生殖器为女性外观。p.Q258*、p.K236Tfs*47和p.Q77*是CLAH患者常见的致病性变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冬虫夏草及其成分在生殖功能中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4/4/27
冬虫夏草(cordyceps sinensis,CS)是东方社会历史悠久的强壮滋补类草药,可以增强生殖活动并恢复受损的生殖功能.CS成分复杂,其主要提取成分包括虫草素、异黄酮(isoflavones obtained from Cordyceps sinensis,CSIF),以及CS水提取成分F1(水溶性多糖)、F2(水溶性蛋白质)和F3(水溶性较差的多糖和蛋白质).截至目前,关于CS及其成分在生殖功能中的作用、具体机制及临床应用尚无系统阐述.首次综述CS及其成分对雌性及雄性生殖类固醇激素生成的体内外作用及机制.在雌性生殖系统中,CS通过上调类固醇合成急性调节蛋白(steroidogenesis acute regulator protein,St AR)和芳香化酶(aromatase,AROM)的表达促进人颗粒黄体细胞(granulosa luteal cell,GLC)中雌二醇(estradiol,E2)的生成,此外,口服从CS中提取的CSIF对去卵巢(ovariectomized,OVX)大鼠具有显著的雌激素作用;在雄性生殖系统中,CS及其不同成分不仅对原代小鼠睾丸间质细胞中睾酮及小鼠睾丸间质肿瘤细胞(MA-10细胞)中孕酮生成有积极作用,还可显著提高小鼠血浆睾酮水平.不仅为研究CS调节生殖功能及在辅助生殖技术中的应用提供新的研究方向,同时提供新的临床治疗策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STAR基因新发突变致先天性类脂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1例报道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先天性类脂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congenital li-poid adrenal hyperplasia,CLAH)是先天性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是类固醇激素合成过程中最严重和最罕见的一种类型.临床呈现失盐、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男性假两性畸形和女性性幼稚等表现.它是由类固醇生成急性调控蛋白(StAR)基因或编码胆固醇侧链裂解酶(P450scc)的基因CYP11A1突变引起,其中以StAR基因突变最为常见[1].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
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向睾丸间质细胞的诱导分化
编辑人员丨2023/8/6
背景:近年来干细胞的发展,为治疗雄激素缺乏疾病提供了新的思路.目的:探讨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是否可分化为睾丸间质细胞.方法:取生长状态良好的第3代大鼠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分2组培养:实验组加入0.1 mg/L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10.0 μg/L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及10.0 μg/L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进行向睾丸间质细胞的诱导培养;对照组不加入上述细胞生长因子,常规培养.诱导培养1,7,14,21 d,进行相关指标检测.结果与结论:①免疫荧光染色:对照组无3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3β-hydroxysteroid dehydrogenase,3β-HSD)阳性细胞;实验组可见3β-HSD 阳性细胞,并且随着诱导时间的延长,3β-HSD 阳性细胞逐渐增多,荧光染色增强;②睾酮分泌水平:对照组无睾酮分泌;诱导培养7 d后,实验组检测到睾酮分泌,并且随着诱导时间的延长,睾酮分泌增加;③RT-PCR检测:对照组无黄体生成素受体、类固醇合成急性调节蛋白、3β-HSD阳性条带;实验组诱导培养7 d后,可见黄体生成素受体、类固醇合成急性调节蛋白、3β-HSD阳性条带,并且随着诱导培养时间的延长,阳性条带增强;④结果表明,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可分化为睾丸间质细胞.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先天性类脂质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的二例家系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详细收集2例先天性类脂质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CLAH)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提取患者及其父母外周血白细胞基因组DNA,通过PCR扩增类固醇生成急性调节蛋白(STAR)基因,扩增产物纯化后直接测序.患者1为女性,2岁8个月,因"反复口唇紫绀2年余"就诊,体格检查未见明显色素沉着,阴蒂无肥大,Tanner分期B1P1.临床检查发现血ACTH 1284.1 pg/ml,17-羟孕酮0.54 ng/ml,染色体核型为46, XX,基因分析显示其STAR基因存在c.201_202delCT和c.229C>T复合杂合突变,父亲为c.201_202delCT杂合携带者,母亲为c.229C>T杂合携带者;患者2为女性,22岁,因"皮肤发黑21年余"就诊,体格检查全身色素沉着,Tanner分期B5P2期,临床检查显示血ACTH>2000 pg/ml,血皮质醇0.77 μg/dl,染色体核型46,XX,基因分析显示其STAR基因存在c.64+1G>C和c.707_708delinsCTT复合杂合突变,父母为相应的杂合携带者,其中c.64+1G>C为STAR基因的新突变.
先天性类脂质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 类固醇生成急性调节蛋白 Congenital lipoid adrenal hyperplasia Steroidogenic acute regulatory protein...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直链烷基苯磺酸钠对雌性小鼠卵巢类固醇激素合成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直链烷基苯磺酸钠(LAS)对雌性小鼠卵巢类固醇激素合成的影响.方法 将40只妊娠小鼠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0只.研究组于妊娠第5~20天以150 mg/9 kg·d 0 LAS灌胃染毒,对照组小鼠同期每天以等量生理盐水灌胃.两组均正常分娩,观察其子代雌性小鼠发育情况至10周龄,在子代雌性小鼠发情间期处死,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并比较两组子代雌性小鼠血清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及睾酮(T)等类固醇激素水平,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及丙二醛(MDA)等氧化应激指标水平,并对其卵巢中类固醇激素急性调节蛋白(StAR)、细胞色素P450胆固醇侧链裂解酶(P450scc)mRNA表达量进行检测和比较.结果 子代雌性小鼠研究组13只,对照组15只;与对照组子代雌性小鼠比较,研究组子代雌性小鼠的血清类固醇激素水平、血清SOD活力及卵巢StAR和P450scc mRNA相对表达量均降低,血清MDA水平则升高(P<0.05);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研究组子代雌性小鼠血清SOD活力与其血清类固醇激素水平及卵巢StAR和P450scc mRNA相对表达量均呈正相关(r=0.866,0.805,0. 798,0. 836,0. 818,0. 897,P < 0. 05),其血清MDA 水平与其血清类固醇激素水平及卵巢star 和p450scc mrna 相对表达量则呈负相关(r = - 0. 811,- 0. 835,- 0. 872,- 0. 818,- 0. 806,- 0. 857,P < 0. 05).结论 LAS 可影响雌性小鼠卵巢类固醇激素合成,而氧化应激可能为LAS 影响卵巢类固醇激素合成的机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骨形态发生蛋白9对人卵巢黄素化颗粒细胞雌、孕激素分泌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骨形态发生蛋白 9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9 ,BMP-9 )对人卵巢黄素化颗粒细胞雌激素(estradiol,E2)和孕激素(progesterone,P)分泌功能的影响.方法 收集因输卵管因素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 embryo transfer,IVF-ET)患者的颗粒细胞.将颗粒细胞在不同的浓度 BMP-9(0、3、6、12 μg/L)单独及与卵泡刺激素(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FSH)75 U/L共培养 72 h,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颗粒细胞 E2、P的浓度,Western-blot检测颗粒细胞中 E2生成相关因子芳香酶化 P450(aromatase P450,P450 arom)、P生成相关因子类固醇急性调节蛋白(steroidogenic acute regulatory protein,StAR)的表达水平.结果 单独 BMP-9培养时,BMP-9 各浓度组分泌的 E2和P浓度变化不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加入 FSH 后,BMP-9 各浓度组分泌的E2变化不大,而P浓度则随着BMP-9 浓度的增加,出现下降趋势,各浓度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独BMP-9 培养时,P450 arom蛋白、StAR蛋白表达水平在 BMP-9 各浓度组变化不大,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加入 FSH 后,BMP-9 各浓度组分泌的 P450 arom 蛋白变化不大,而 StAR 蛋白浓度则随着BMP-9 浓度的增加,出现下降趋势,各浓度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MP-9 在缺少 FSH刺激下对颗粒细胞分泌 E2、P无明显影响;BMP-9 可抑制 FSH 诱导的P的生物合成,对 E2无明显影响;BMP-9 可作为黄素化抑制剂,防止卵泡提前黄素化,并调控卵泡的发育.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小分子牡蛎多肽对雄性小鼠性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探究不同剂量的小分子牡蛎多肽对雄性小鼠性功能的影响.将6周龄的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成4组,连续灌胃6周.分别测定每组小鼠交配能力,性腺器官的重量和脏器指数,精子数目、活力和畸形率;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小鼠血清中胆固醇和阴茎中NO含量;采用ELISA法测定小鼠血清中睾酮(testosterone,T)、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LH)和卵泡刺激素(follicle stimulating hormone,FSH)的含量;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SRPK2及3个雄激素限速酶(类固醇生成急性调节蛋白(StAR)、细胞色素P450胆固醇侧链裂解酶(P450scc)和3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3β-HSD)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小分子牡蛎多肽可以通过提高小鼠的交配能力、性腺器官重量和脏器系数以及精子质量,增加小鼠血清中胆固醇和性激素以及阴茎中NO的含量,提高性功能相关基因的表达量来增强雄性小鼠的性功能.在一定剂量范围内,性功能的增强程度具有一定剂量依赖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黄体酮对成年斑马鱼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相关基因转录表达的干扰效应
编辑人员丨2023/8/6
黄体酮(P4)是一种类固醇激素.为了探究P4的内分泌干扰效应,选择成年斑马鱼(Danio rerio)作为受试生物,研究了P4对斑马鱼下丘脑-垂体-性腺轴(HPG轴)相关基因转录表达影响.成年斑马鱼在不同浓度P4(2、11和16 ng·L–1)下处理21 d.结果显示:暴露于高浓度组的P4能够抑制雌鱼大脑中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2(gnrh2)、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3(gnrh3),卵泡刺激素(fshb)、雌激素受体1(esr1)基因的转录表达;然而诱导了雄鱼大脑中fshb、黄体生成素(lhb)、雄激素受体(ar)基因的转录表达,这些转录变化暗示了P4对成年斑马鱼有潜在的弱雄激素效应.此外,P4暴露对雌鱼卵巢和雄鱼精巢类固醇合成途径中固醇激素合成急性调节蛋白(star)、细胞色素p450介导侧链裂解酶(cyp11a1)、17α羟化酶(cyp17)、卵巢细胞色素P450芳香化酶(cyp19a1a)、11β 羟化酶(cyp11b)、羟基类固醇3β 脱氢酶(hsd3b)、羟基类固醇20β 脱氢酶(hsd20b)、羟基类固醇17β 脱氢酶3(hsd17b3)、羟基类固醇11β 脱氢酶2(hsd11b2)以及受体信号途径中孕激素受体(pgr)、esr1、ar基因的转录表达没有显著影响.可见,在P4暴露下,斑马鱼大脑比性腺更加敏感.总而言之,P4能够改变斑马鱼大脑中HPG轴相关基因的转录表达水平,进而对斑马鱼的内分泌系统具有潜在的危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小白菊内酯对异位子宫内膜间质细胞雌激素合成相关酶、ER亚型、VEGF表达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观察小白菊内酯对异位子宫内膜间质细胞雌激素合成相关酶——类固醇激素合成急性调节蛋白(StAR)、ER亚型、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 原代培养异位子宫内膜间质细胞,再分别使用1、5、10、20 μmol/L 4组不同浓度的小白菊内酯刺激异位子宫内膜间质细胞,使用实时PCR技术检测StAR、ERα、ERβ、PR、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肿瘤坏死因子受体(TNFR)1、TNFR2 mRNA的表达变化,应用ELISA方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雌二醇、孕酮浓度的变化.结果 4组不同浓度的小白菊内酯刺激后,异位子宫内膜间质细胞中StAR mRNA的表达有上调(F=5.722,P<0.05),其中20 μmol/L组StAR mRNA的表达较对照组增高[分别为2.6±0.3和1.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ERα mRNA的表达有下调(F=6.921,P<0.01),其中20 μmol/L组、10 μmol/L组ERα mRNA的表达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分别为0.2±0.3、0.3±0.3和1.0,P均<0.05];ERα/ERβ mRNA比值显著下降(F=4.209,P<0.05).4组不同浓度的小白菊内酯刺激后,异位子宫内膜间质细胞中VEGF mRNA的表达明显上调(F=10.964,P<0.01),其中20 μmol/L组VEGF mRNA的表达较1 μmol/L组、5 μmol/L组、10 μmol/L组、对照组均显著增高[分别为2.8±0.5、1.3±0.3、1.4±0.4、1.7±0.5和1.0,P均<0.05];TNFR1 mRNA的表达明显上调(F=7.286,P<0.01);而ERβ、PR、IL?6、TNFα和TNFR2 mRNA的表达无差异(P均>0.05).4组不同浓度的小白菊内酯刺激后,异位子宫内膜间质细胞上清液中雌二醇和孕酮的浓度无差异(F=3.376,P=0.054;F=0.932,P=0.483).结论 小白菊内酯可能通过调控异位子宫内膜间质细胞中雌激素合成相关酶、ER亚型的表达及血管生成,促进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情进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