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LR9在幽门螺杆菌相关性疾病中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幽门螺杆菌是一种感染人类胃的革兰氏阴性病原体,是世界上最常见的细菌感染。幽门螺杆菌的长期、持续感染可导致患者发展为消化性溃疡、胃腺癌、胃粘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s,TLRs)是抵御微生物入侵的第一道防线,在多种感染性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TLR9是机体免疫应答中发挥关键作用的I型整合跨膜蛋白,在树突状细胞、B细胞、巨噬细胞和上皮细胞中均有表达,它能够通过低甲基化的DNA和糖骨架等结构识别DNA,并介导一系列免疫应答反应。尽管近年来对TLR9的激活机制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但其在幽门螺杆菌感染导致的相关性疾病中的确切作用仍不明确。文章从TLR9在固有免疫中的功能及其信号通路、TLR9在幽门螺杆菌感染中的作用机制、TLR9与胃粘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这三个方面阐述TLR9在在幽门螺杆菌相关性疾病中的作用机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应用网络药理学分析牛黄治疗角膜炎的作用机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应用网络药理学分析方法,从整体水平观察牛黄-靶点-角膜炎的复杂网络关系,探讨牛黄治疗角膜炎的分子作用机制。方法:首先通过DisGeNET在线数据库收集角膜炎相关的基因,构建角膜炎相关蛋白质的互作网络,然后经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TCMSP)平台、中国科学院化学数据库查询,结合文献报道,收集牛黄中分离鉴定的组成成分,导出各成分SMILES结构式信息,利用在线软件SwissTargetPrediction预测作用靶点,进而构建牛黄活性成分-预测靶点网络图,最后将角膜炎相关蛋白质的互作网络与牛黄活性成分-预测靶点网络进行合并,得到牛黄活性成分-潜在靶点网络,系统分析牛黄治疗角膜炎的潜在作用靶点及其在信号通路中的作用,构建成分-靶点-通路网络图,分析牛黄治疗角膜炎的作用机制。结果:共搜索到39个已分离鉴定的牛黄组成成分,角膜炎相关靶点65个,牛黄治疗角膜炎的潜在靶点28个;28个潜在靶点中包含7个直接作用靶点,即肿瘤坏死因子、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1、Toll样受体9、C-X-C基序趋化因子配体8、白细胞介素(IL)6、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8和神经营养受体酪氨酸激酶1。28个潜在靶点可被注释入12项生物过程、18项细胞组分、13个分子功能,经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共纳入10条KEGG信号通路,主要涉及人巨细胞病毒感染、阿米巴病、抗叶酸耐受性、PI3K-Akt信号通路、类风湿性关节炎、凋亡、细胞因子-细胞因子受体相互作用、疟疾、非酒精性脂肪肝、IL-17信号通路。结论:牛黄可能通过抗炎、抗菌、抗病毒、免疫调节和炎症调控等作用发挥对角膜炎的辅助治疗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Toll样受体基因多态性与福建籍非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相关隐球菌性脑膜炎易感性的关联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TLR)基因多态性与福建籍非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相关隐球菌性脑膜炎易感性的关联。方法:纳入2016年10月至2019年4月在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和福建省福州市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〇医院仓山院区住院治疗的101例福建籍非HIV相关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为病例组,270名福建籍门诊健康体格检查者为健康对照组。提取患者基因组DNA,采用多重SNaPshot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分型技术,对既往文献报道的与疾病相关但未得到充分验证的8个TLR SNP位点进行基因分型。分别比较病例组和健康对照组、无易感因素患者组和健康对照组TLR基因多态性的分布差异。统计学分析采用 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 结果:除TLR1 rs5743563外,TLR1 rs5743604、TLR2 rs3804099、TLR4 rs1927907、TLR6 rs3796508、TLR6 rs5743794、TLR9 rs164637、TLR9 rs352140 7个TLR SNP检测位点的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均符合哈迪-温伯格平衡。病例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发现,TLR2 rs3804099位点的T/T基因型[52.5%(53/101)比40.4%(109/270),比值比(odds ratio, OR)=1.63, χ2=4.378, P=0.036]和TLR6 rs5743794位点的G/G基因型[44.6%(45/101)比32.2%(87/270), OR=1.69, χ2=4.877, P=0.027]为隐球菌性脑膜炎的风险基因型;而TLR6 rs3796508的G/G基因型[83.2%(84/101)比92.6%(250/270), OR=0.40, χ2=7.271, P=0.007]和TLR9 rs164637的C/C基因型[96.0%(97/101)比100.0%(270/270),Fisher确切概率法, P=0.005]为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保护性因素。101例患者中有70例无易感因素。无易感因素患者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发现,TLR6 rs5743794位点的G/G基因型[52.9%(37/70)比32.2%(87/270), OR=2.36, χ2=10.216, P=0.001]为隐球菌性脑膜炎的风险基因型,TLR6 rs3796508的G/G基因型[81.4%(57/70)比92.6%(250/270), OR=0.35, χ2=7.906, P=0.005]和TLR9 rs164637的C/C基因型[97.1%(68/70)比100.0%(270/270),Fisher确切概率法, P=0.042]为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保护性因素。 结论:TLR基因多态性与福建籍非HIV相关隐球菌性脑膜炎的易感性密切关联,提示TLR在隐球菌性脑膜炎的发病过程中可能起到重要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冠状病毒所致心力衰竭的组学机制分析及药物预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冠状病毒感染所致心力衰竭(心衰)的机制,并预测对其可能有效的药物。方法:在基因表达数据库(GEO)检索冠状病毒和心衰,并筛选符合实验要求的组学数据。采用R语言Limma程序包进行差异表达基因分析,筛选差异表达基因。将两组差异基因导入R语言clusterProfiler包进行基因本体学(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取两组结果的交集。采用STRING数据库对所有差异表达基因构建蛋白质互作网络并筛选核心基因。最后采用团队自主研发的表观精准治疗预测平台EpiMed预测冠状病毒所致心衰的治疗药物。结果:在GEO数据库检索并筛选得到GSE59185冠状病毒数据集,根据不同的亚型分为wt组、?E组、?3组、?5组、对照组5组样本,差异分析发现各亚组交集上调基因191?个,下调基因18?个。在GEO数据库检索并筛选得到GSE126062心衰数据集,共筛选差异表达基因495?个,其中上调165?个,下调330?个。冠状病毒与心衰差异表达基因富集分析,取交集处理共有GO条目20条,主要富集在病毒反应、病毒防御反应、Ⅰ型干扰素反应、γ干扰素调节、先天免疫反应调节、病毒生命周期负调控、病毒基因组复制调控等;共有5条KEGG通路,主要与肿瘤坏死因子(TNF)信号通路、白细胞介素(IL)-17信号通路、细胞因子与受体相互作用、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人类巨细胞病毒感染有关。蛋白互作网络分析筛选出信号传导及转录激活蛋白3、IL-10、IL-17、TNF、干扰素调节因子9、2′, 5′-寡腺苷酸合成酶1、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3、S-腺苷甲硫氨酸基区域蛋白2、CXC趋化因子配体10、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共10?个核心基因。EpiMed平台预测可能对冠状病毒所致心衰有效的药物为TNF-α抑制剂、白藜醇、利托那韦、白芍、维甲酸、连翘、鱼腥草等。结论:多个炎症通路的异常活化可能是冠状病毒感染所致心衰的原因,白藜芦醇、利托那韦、维甲酸、白芍、连翘、鱼腥草可能对其具有治疗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白癜风患者皮损中Toll样受体7和9及髓样分化因子88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Toll样受体(TLR)7、TLR9及髓样分化因子88(MyD88)在白癜风患者皮损及健康对照皮肤的表达差异及其意义。方法: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收集广州市皮肤病防治所白癜风患者24例,男12例,女12例,年龄5~65(28.75 ± 13.12)岁,病程14 d至20年。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检测24例白癜风患者皮损、20例健康对照皮肤中TLR7、TLR9及MyD88表达。结果:白癜风患者皮损中TLR7、MyD88表达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TLR9表达高于健康对照组,但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TLR7、TLR9及MyD88在白癜风患者皮损表达均上调,提示白癜风的发生可能与TLR7、TLR9异常表达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阳和汤治疗慢性骨髓炎的分子机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利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和分子对接技术研究阳和汤治疗慢性骨髓炎的活性成分和潜在作用机制。方法:采用TCMSP、BATMAN-TCM数据库和相关文献筛选阳和汤组方药物活性成分和作用靶点,采用GeneCards、OMIM、DisGeNET、PharmGKB等数据库预测慢性骨髓炎的相关靶点。采用Cytoscape 3.8.0软件及STRING数据库构建“中药-活性成分-潜在靶点”网络、PPI网络,采用拓扑学参数筛选网络中核心成分及hub基因。采用MCODE插件对PPI网络进行蛋白模块聚类分析。采用KOBAS数据库对交集靶点进行GO功能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采用AutoDock tool平台进行分子对接,验证主要活性成分与关键靶点的结合活性。结果:获得阳和汤活性成分120个,作用靶点402个;慢性骨髓炎靶点1 464个,阳和汤和慢性骨髓炎交集靶点103个,与交集靶点相关的活性成分110个,包括槲皮素、山柰酚等类黄酮化合物和β-谷甾醇、豆甾醇等植物甾醇;筛选出TNF、IL6、AKT1等9个hub基因,得到4个关键蛋白模块,涉及免疫炎症反应调控、血管微循环调节、骨的发育与形成、物质合成代谢等生理过程。通过富集分析得到193条信号通路,1 552条GO条目。分子对接结果显示,阳和汤活性成分与关键靶点最低结合能均小于-5 kcal/mol,具有较好结合活性。结论:阳和汤治疗慢性骨髓炎与多种成分、靶点、信号通路协同调控有关,主要通过TNF信号通路、IL-17信号通路、Toll样受体等通路调控TNF、IL6、CXCL8、VEGFA、AKT1等靶点,参与慢性骨髓炎局部的炎症反应、微循环、骨细胞代谢并干预致病菌的免疫逃逸机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系统性红斑狼疮糖皮质激素抵抗的机制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SLE是一种自身免疫病,糖皮质激素(GC)是治疗SLE的主要药物,糖皮质激素抵抗是临床GC治疗疗效差的主要原因。本文总结并分析了SLE糖皮质激素抵抗的机制,主要从糖皮质激素受体(GR)水平相关和非糖皮质激素受体水平相关两个方面的影响因素进行总结阐述。从GR水平相关因素分析发现,11β-羟类固醇脱氢酶异常、多药耐药基因1及其编码的P-糖蛋白异常、热休克蛋白90异常从GR前水平导致GC抵抗,GR基因缺陷和GR基因表达异常从GR水平导致GC抵抗,而NF-κB、活化蛋白-1等转录因子产生异常变化则从GC受体后水平对GC抵抗产生影响;从非GR相关因素水平分析发现,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辅助性T细胞17、Toll样受体9也与GC抵抗密切相关。对这些不同机制的研究,为早期临床诊断GC耐药,改善GC抵抗,提高GC灵敏度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通过研究阻断这些潜在机制来逆转GC抵抗,寻找有效的临床替代治疗方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腹腔感染患者外周血可溶性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内毒素、Toll样受体水平的变化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究外周血可溶性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sRAGE)、内毒素、Toll样受体(TLR)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合并腹腔感染患者中的变化,并明确其与病情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医院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105例SAP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合并腹腔感染28例(感染组),有类似腹腔感染症状但未确诊腹腔感染77例(未感染组)。记录入院时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 Ⅱ)。患者出现疑似腹腔感染症状和体征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sRAGE、内毒素、TLR4、TLR9水平。血清sRAGE、内毒素、TLR-4和TLR-9水平与APACHE Ⅱ相关性采用Pearson分析;影响SAP患者发生腹腔感染的危险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血清sRAGE、内毒素、TLR-4和TLR-9对SAP患者发生腹腔感染的诊断效能;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结果:感染组血清sRAGE、内毒素、TLR-4和TLR-9明显高于未感染组[(822.16 ± 104.51)ng/L比(728.09 ± 96.47) ng/L、(62.59 ± 20.11) ng/L比(41.62 ± 13.64) ng/L、(45.17 ± 8.54) μg/L比(37.34 ± 6.22) μg/L、(26.35 ± 6.73) μg/L比(20.02 ± 5.49) 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SAP患者血清sRAGE、内毒素、TLR-4和TLR-9与APACHE Ⅱ呈正相关( r = 0.632、0.556、0.521、0.631, 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合并脏器功能损伤、休克、低氧血症及血清sRAGE、内毒素、TLR-4和TLR-9是SAP患者发生腹腔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sRAGE、内毒素、TLR-4和TLR-9联合诊断SAP患者发生腹腔感染的曲线下面积最大,为0.910(95% CI 0.838~0.957, P<0.01),灵敏度为82.14%,特异度为87.01%。以ROC曲线分析的血清sRAGE、内毒素、TLR-4和TLR-9截断值(分别为764.58 ng/L、58.01 ng/L、40.24 μg/L和22.61 μg/L)为界将28例SAP合并腹腔感染患者分为高水平患者(分别为21、14、23和22例)和低水平患者(分别为7、14、5和6例);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sRAGE、内毒素、TLR-4和TLR-9高水平患者28 d生存率明显低于低水平患者(61.90%比71.43%、50.00%比78.57%、60.87%比80.00%和59.09%比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血清sRAGE、内毒素、TLR-4和TLR-9在SAP合并腹腔感染中联合诊断价值较高,且均与病情程度相关,对生存状况有明显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脂多糖预适应通过减轻血脑屏障破坏保护脑缺血再灌注大鼠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 LPS)预适应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的保护作用。方法:120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LPS小剂量组(0.05 mg/kg)、LPS中等剂量组(0.15 mg/kg)和LPS大剂量组(0.45 mg/kg)。通过腹腔注射LPS进行预适应,1次/d,连续7 d,最后一次注射后24 h采用线栓法构建左侧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缺血1.5 h后再灌注。在再灌注后24 h时,通过神经行为学评价神经功能缺损,通过三苯基氯化四氮唑染色测定脑梗死体积,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促炎性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 IL)-1、IL-6以及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 TNF)-α水平,通过蛋白质印迹分析检测缺血脑组织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 4, TLR4)以及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MMP)-2和MMP-9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血脑屏障通透性增加,血清IL-1β、IL-6和TNF-α上调,缺血脑组织TLR4、MMP-2和MMP-9蛋白表达上调。与模型组比较,各LPS干预组神经功能损伤显著减轻,脑梗死体积显著缩小,血脑屏障通透性显著下降,血清IL-1β、IL-6和TNF-α下调,缺血脑组织TLR4、MMP-2和MMP-9蛋白表达下调,以中等剂量组和大剂量组更为明显。结论:LPS预适应能够诱导机体形成缺血耐受,抑制TLR4-MMP-2/MMP-9信号通路激活,减轻血脑屏障结构破坏和炎症,从而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实验验证探究环丙沙星加重主动脉夹层的潜在致病机制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通过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技术,筛选环丙沙星调控主动脉夹层发生发展的关键靶点基因,并通过动物及细胞实验进一步探究其潜在致病机制.方法 通过 TargetPrediction、PharmMapper、GeneCards、CTD 数据库分别筛选环丙沙星及主动脉夹层的相关靶点,二者取交集后得到环丙沙星调控主动脉夹层的潜在靶点;使用基因与蛋白质相互作用检索数据库(STRING)构建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分析潜在靶点间的关联.通过对潜在靶点进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和基因本体(GO)功能富集分析,构建"药物-靶点-通路-疾病"网络.利用Cytoscape软件及蛋白质复合物聚类算法(MCODE)等插件进一步筛选出关键靶点,通过AutoDock vina和PyMol软件把环丙沙星化学结构与筛选出的关键靶点进行分子对接及可视化呈现.最后结合动物模型构建、苏木精-伊红(HE)染色法、细胞增殖和毒性检测实验、体内外实时荧光定量反应(RT-qPCR)实验及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ting),检测小鼠主动脉组织及人主动脉平滑肌细胞(HASMCs)关键靶点基因表达.结果 本研究筛选出 515 个环丙沙星相关靶点,9 004 个主动脉夹层相关靶点,并得到 412 个环丙沙星介导主动脉夹层的潜在靶点.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显示,主要富集于血脂与动脉粥样硬化、白细胞介素(IL)-17 信号通路、肿瘤坏死因子(TNF)信号通路等.GO功能富集分析结果显示,细胞定位(CC)主要富集于膜筏、膜微区等;分子功能(MF)主要富集于受体结合、异生物跨膜转运蛋白活性等;生物学过程(BP)主要富集于对脂多糖的反应、对细菌来源分子的反应等.STRING及Cytoscape分析构建PPI网络图及关键子模块,获得了 15 个关键靶点,分别为B淋巴细胞瘤-2(Bcl-2)、转录因子AP-1(JUN)、CD44、胱天蛋白酶3(CASP3)、Toll样受体 4(TLR4)、γ干扰素(IFNG)、肿瘤蛋白P53(TP53)、蛋白激酶B1(Akt1)、白蛋白(ALB)、基质金属蛋白酶 9(MMP9)、白细胞介素(IL)-6、IL-10、IL-1β、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GAPDH)、肿瘤坏死因子(TNF).分子对接结果显示,环丙沙星与MMP9、ALB、GAPDH、Akt1、TP53、CASP3、IL-1β的对接模式较好.体内实验表明,相较于模型组,模型+环丙沙星组在成膜率和死亡率上均增加,管壁弹性结构破坏也更加严重;促凋亡基因及促炎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及蛋白表达水平均增加.体外实验发现,相较于对照组,不同浓度环丙沙星刺激HASMCs细胞后,MMP9、IL-6、CASP3、JUN、IL-1β、TP53 和TLR4表达水平明显上调,Akt1 表达水平明显下调.结论 环丙沙星是介导主动脉夹层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可能通过刺激炎症因子表达及VASMCs凋亡发挥调控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