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年髋臼后壁骨折的诊疗现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髋臼后壁骨折是最常见的髋臼骨折类型之一。虽然是简单骨折,但是常合并如髋关节脱位、股骨头骨折及坐骨神经损伤等。合并伤、后壁骨折块粉碎压缩、复位质量、髋关节复位时机等因素导致髋臼后壁骨折的治疗效果仍不理想 [1]。而且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的日益严重,老年髋臼后壁骨折的发病率逐年上升 [2]。与年轻患者不同,老年患者骨质量差,伴随有其他老年慢性疾病,骨折情况更为复杂,其治疗方式和临床疗效暂无长期随访结果证实 [3]。因此,老年髋臼后壁骨折的治疗策略目前仍存在争议。笔者阐述老年髋臼后壁骨折的诊疗现状及面临的挑战,以期为临床工作提供指导和帮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骶髂关节脱位合并同侧骶骨翼骨折分型的可信度检验及临床应用效果评价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建立骶髂关节脱位合并同侧骶骨翼骨折(SJDISWF)分型系统,并进行可信度检验及临床应用效果评价。方法:采用多中心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医院及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收治的20例SJDISWF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8例,女12例;年龄13~58岁[(34.7±13.2)岁]。根据伤侧骶骨移位的方向将SJDISWF患者进行分型,共分为3型:Ⅰ型骶髂关节脱位,同侧骶骨翼骨折块向前脱出呈漂浮状;Ⅱ型骶髂关节脱位,同侧骶骨翼骨折块压缩粉碎,可波及骶前孔;Ⅲ型骶髂关节脱位,同侧骶骨翼骨折端向骶管内嵌插,造成骶管内占位。依据4名观察者间隔4周的两次分型评估结果对SJDISWF分型系统进行可信度检验。根据Ⅰ、Ⅱ、Ⅲ型骨折,分别对患者行前路切开复位内固定、闭合复位内固定或后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记录术后骨折愈合情况、骨折复位质量Matta评分、术后3,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Majeed功能评分、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者间可信度Kappa值均值为0.890,观察者内可信度Kappa值均值为0.854。本研究中Ⅰ型患者12例,Ⅱ型患者7例,Ⅲ型患者1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治疗。患者均获随访6~36个月[(20.0±8.7)个月]。骨折均获临床愈合,愈合时间为8~14周[(10.2±1.7)周]。骨折复位质量Matta评分优良率:Ⅰ型83%(10/12),Ⅱ型71%(5/7),Ⅲ型0%(0/1),总优良率达75%。术后3个月Majeed功能评分为(74.6±5.2)分,术后6个月为(84.4±5.8)分( P<0.01);末次随访时Majeed功能评分优良率:Ⅰ型75%(9/12),Ⅱ型100%(7/7),Ⅲ型0%(0/1),总优良率为80%。随访过程中无一例出现股外侧皮神经或坐骨神经损伤、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骶髂关节疼痛、内固定失效或骨折复位丢失等。 结论:SJDISWF分型系统的可信度较高,依据分型对SJDISWF患者采取相应治疗方式均取得较为满意的复位固定及功能恢复效果,对临床治疗方法选择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F4.8可视肾镜治疗女性输尿管下段结石合并狭窄的临床应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F4.8可视肾镜治疗女性输尿管下段结石合并狭窄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19年12月武警河南省总队医院收治的32例女性输尿管下段结石合并狭窄患者的病例资料,中位年龄(16~75)(35±10)岁。术前经彩色多普勒超声、静脉尿路造影、CT等检查确诊。结石直径平均(13.0±3.6)(3~20)mm。结石梗阻时间平均(5±17)(2~35)d。单侧输尿管结石27例,双侧输尿管结石5例。所有患者术前均有肾积水,集合系统分离平均(23±15)(15~45)mm。17例术前接受过体外冲击波碎石(ESWL)治疗>2周;6例结石直径<6 mm者接受排石药物治疗>7 d。本组32例均拟行输尿管镜碎石术,术中因输尿管狭窄,输尿管镜(F8/9.8或F6.5/8.5)置镜失败。更换F4.8可视肾镜进行手术。患者取截石位,F4.8可视肾镜接生理盐水,直视下经尿道进入膀胱后,观察输尿管开口情况,21例输尿管开口狭窄,其中8例行输尿管镜手术时造成假道、部分撕脱,F4.8可视肾镜进镜时,利用手控推水压力,配合间断、持续等方式适当加大水流压力,冲开输尿管口和壁内段输尿管后,直接进镜至输尿管管腔。9例为输尿管壁内段走向异常、下段狭窄,F4.8肾镜配合水流压力变化,循管腔缓慢轻柔顺势进入并上行至输尿管管腔。F4.8肾镜通过狭窄处后找到结石,用钬激光将结石粉碎。其中1例钬激光碎石过程中出现结石上移,F4.8肾镜难以触及,留置斑马导丝后退镜并更换F6.5/8.5输尿管镜,在导丝引导下硬性扩张并通过狭窄处输尿管,找到结石并粉碎。2例为输尿管壁内段鸟粪样或泥沙样感染性结石,梗阻重且局部水肿明显,管腔狭窄,斑马导丝无法置入,F4.8可视肾镜进入输尿管,用镜体将梗阻的结石破坏后退镜,结石排入膀胱。碎石结束后留置F4.7双J管和尿管。结果:本组32例均一期顺利完成碎石,手术时间平均(35.0±8.7)(15~43)min。住院时间平均5.3(4~7)d。术后3例出现发热,体温>38.5℃,根据血、尿细菌培养结果应用敏感抗生素后体温正常。应用F4.8肾镜手术均未发生输尿管穿孔、假道、撕脱等并发症。术后3 d复查腹部X线片,24例结石排净,8例有结石残留,净石率为75%。术后1个月拔除双J管,复查彩色多普勒超声、静脉尿路造影提示均无结石残留;集合系统分离平均(12±9)(0~35)mm。静脉肾盂造影检查示造影剂均能通过输尿管。结论:采用F4.8可视肾镜治疗女性输尿管下段结石合并狭窄安全、有效,在常规输尿管镜进镜困难时可尝试使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断端皮质粉碎对青壮年股骨颈骨折股骨颈动力交叉钉系统固定术后疗效的影响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断端皮质粉碎对股骨颈动力交叉钉系统(FNS)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12月期间天津医院创伤髋关节科采用FNS固定治疗的86例股骨颈骨折患者资料。根据股骨颈断端皮质是否粉碎,将患者分为两组:皮质粉碎组41例,男16例,女25例;年龄中位数为53.0(40.5,57.0)岁;股骨颈断端皮质粉碎。无皮质粉碎组45例,男21例,女24例;年龄中位数为55.0(44.5,62.5)岁;股骨颈断端皮质完整。对患者进行为期6个月的短期随访,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以及术后6个月髋关节Harris评分、Barthel指数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等。结果:两组患者除了骨折分型之外,其他术前一般资料及复位方式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具有可比性。皮质粉碎组患者的骨不连、股骨颈短缩发生率[17.1%(7/41)、29.3%(12/41)]显著高于无皮质粉碎组患者[0%(0/45)、11.1%(5/45)],术后6个月髋关节Harris评分、Barthel指数[82.0(72.5,91.5)分、100.0(90.0,100.0)]显著低于无皮质粉碎组患者[94.0(88.0,98.0)分、100.0(100.0,100.0)],疼痛VAS评分[1.5(0,4.5)分]显著高于无皮质粉碎组患者[0(0,1.0)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而两组患者的股骨头坏死和内固定失效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伴有断端皮质粉碎可能是股骨颈骨折FNS固定术后发生并发症的重要影响因素,其严重影响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及生活质量的恢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四种不同内固定方式治疗Pauwels Ⅲ型股骨颈骨折生物力学特性的有限元比较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通过有限元分析比较动力髋螺钉(DHS)、传统空心加压螺钉(CCS)构型、传统CCS构型+内侧锁定钢板和加压支撑螺钉(CBS)固定治疗Pauwels Ⅲ型股骨颈骨折的生物力学特性。方法:应用有限元法建立内侧皮质粉碎的Pauwels Ⅲ型股骨颈骨折仿真模型,比较DHS(A组)、传统CCS构型(B组)、传统CCS构型+内侧锁定钢板(C组)和CBS(D组)固定的最大位移、最大主应力、范式等效应力、髋关节内翻角度及骨折断端应力等。结果:A组、B组、C组和D组内固定模型股骨的最大位移分别为0.41、2.04、0.94和0.30 mm,内固定物的最大位移分别为0.34、1.18、0.84、0.22 mm;内固定物的范式等效应力峰值依次为83.6、231.4、259.8、194.8 MPa,最大主应力依次为52.3、216.3、151.7、74.6 MPa;股骨的最大范式等效应力依次为101.1、282.3、100.5、181.2 MPa,最大主应力依次为99.7、201.0、60.9、56.1 MPa;载荷后股骨颈轴线角度分别为179.55°、176.97°、179.66°、179.64°;骨折端的范式等效应力范围分别为42.0~50.0、258.7~282.3、50.8~58.1及45.3~60.4 MPa。结论:从稳定性、应力分布和预防髋关节内翻畸形及股骨颈短缩等角度分析,CBS的力学稳定性与DHS相当,可能成为一种治疗股骨颈骨折的更好选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泌尿外科腹腔镜手术标本取出策略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泌尿外科腹腔镜技术发展至今已经经历数十年,手术技术日臻完善。腹腔镜手术尤其是大的标本切除手术结束时会面临标本如何取出的问题。大型标本取出可能会带来额外手术切口和创伤,增加患者术后疼痛,增加术后瘢痕形成,甚至影响患者功能。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发展,标本取出技术也有相应的进步。临床上出现了延长切口经取物袋取出、经自然通道取出、组织粉碎后取出等各种腹腔镜手术标本取出的方式。各种标本取出方式各有其特点、优势及临床适应证。因此,本文综述了国内外有关腹腔镜标本取出策略的研究进展,并在此基础上展望标本取出技术在泌尿外科腹腔镜领域的未来发展趋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双微型锁定钢板与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尺骨鹰嘴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比较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比较双微型锁定钢板与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尺骨鹰嘴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分析2017年3月—2020年5月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医院收治的46例接受手术治疗的鹰嘴粉碎性骨折患者的临床数据,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其中21例接受双微型锁定钢板治疗(双钢板组),25例接受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单钢板组)。比较两种固定方法的手术时间、患者满意度、最终活动度、返回工作时间、软组织刺激取出内固定、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MEPS)、手臂、肩部和手残疾评分(DASH)。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 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 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 结果:46例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时间为(19.17±2.79)个月,术后所有骨折获得骨性愈合,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活动度、患者满意度、MEPS和DASH评分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双钢板组返回工作时间为(8.47±2.13)周,单钢板组返回工作时间为(9.78±1.98)周,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因软组织刺激需取出内固定9例,双钢板组1例,单钢板组8例,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与解剖型锁定钢板相比,采用双微型锁定钢板治疗尺骨鹰嘴骨折可以有效减轻软组织刺激,促进患者早期返回工作岗位,且手术时间并没有显著延长,生物力学优势明显,临床效果满意,术后功能恢复良好,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低位肱骨远端骨折的手术策略与治疗效果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低位肱骨远端骨折患者的手术策略与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于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骨科经手术治疗的16例新鲜肱骨鹰嘴窝以远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骨折形态呈肱骨头冠状面骨折、部分合并肱骨滑车及后髁骨折。按Dubberley分型,Ⅰ型9例、Ⅱ型3例、Ⅲ型4例。根据骨折类型及形态选择手术入路及内固定方式:单纯肱骨头冠状面骨折或合并滑车骨折的骨折面较稳定的患者采用外侧入路,行单枚或多枚埋头螺钉固定;肱骨头冠状面骨折合并滑车粉碎性骨折、骨折面移位明显者采用尺骨鹰嘴截骨入路,行后外侧锁定钢板及埋头螺钉复合内固定。术后2周观察创面、软组织恢复情况。术后3、6、12个月行影像学检查评估骨折复位愈合、内固定位置、骨关节炎等情况及肘关节活动范围,末次随访采用Mayo评分系统评估肘关节功能,对不同Dubberley分型患者功能恢复情况进行比较。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 结果:16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2.1±9.2)个月(范围:15~39个月)。术后2周患者切口愈合良好,无软组织感染、坏死及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术后3个月影像学检查提示患者骨折均愈合,骨折复位无丢失,内固定无松动断裂。术后6个月1例患者出现异位骨化,经非甾体类抗炎药物治疗后缓解,1例术后出现尺神经炎症状,将长螺钉取出并松解尺神经后症状缓解。12个月随访时均未出现骨关节炎影像学表现,患者肘关节的最大屈曲角度为(120.4±11.2)°,最大背伸角度为(5.5±1.9)°。肘关节功能Mayo评分为(88.7±9.1)分,其中优11例、良4例、一般1例。DubberleyⅠ型患者Mayo评分为(90.1±3.7)分,Ⅱ型患者Mayo评分为(89.7±4.6)分,Ⅲ型患者Mayo评分为(84.5±5.8)分,三种分型患者的Mayo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H=4.02, P>0.05)。 结论:根据低位肱骨远端骨折患者的骨折类型及形态采用合适手术入路、关节面解剖复位及个体化复合内固定是取得良好手术效果的关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三种内固定治疗粉碎性肱骨大结节骨折的疗效比较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比较解剖型锁定钢板、肱骨近端内固定锁定系统(PHILOS)及解剖型锁定钢板联合锚钉治疗粉碎性肱骨大结节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骨科自2016年10月至2021年10月收治的33例粉碎性肱骨大结节骨折的患者资料。男20例,女13例;年龄(53.5±13.6)岁。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3组:A组12例(经三角肌入路解剖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B组10例(经胸大肌三角肌入路PHILOS钢板内固定治疗),C组11例(采用三角肌入路解剖型锁定钢板联合锚钉内固定治疗)。记录并比较3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肩关节活动度、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Constant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三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术后获(14.5±4.1)个月随访,末次随访时骨折均愈合。A、B、C三组患者手术时间分别为(57.9±7.8)、(73.0±7.1)、(63.6±9.5)min,术中出血量分别为(41.7±18.9)、(82.0±22.9)、(46.4±13.6) mL,三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其中A、C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均显著少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末次随访时A、B、C三组患者肩关节外展活动度分别为144.0°±7.7°、138.7°±10.7°、148.5°±6.2°,三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其中C组显著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三组患者肩关节前屈、外旋、内旋活动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A、B、C三组患者Constant评分分别为(90.4±5.7)、(86.1±6.6)、(93.1±3.4)分,三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其中C组显著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VAS评分分别为1(0,2)、1(0,2)、1(0,1)分,三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A组出现1例关节僵硬,1例骨折再移位并发肩峰撞击综合征;B组出现1例关节僵硬,3例骨折再移位;C组未出现术后并发症。 结论:对于肱骨大结节粉碎性骨折,三种手术方式均可获得较好的效果,但传统PHILOS钢板手术创伤较大,术后并发症较多;解剖型锁定钢板内固定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患者术后肩关节功能恢复较满意;解剖型锁定钢板联合锚钉内固定术后功能恢复最佳,并发症最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胫骨远端内踝逆行髓内钉治疗胫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生物力学有限元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通过有限元分析探讨胫骨远端内踝逆行髓内钉治疗胫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生物力学效果。方法:选取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09医院体检的健康男性志愿者1名,30岁,身高172 cm,体质量60 kg。应用螺旋CT对左侧胫骨进行薄层连续扫描。将受试者胫骨CT数据导入Mimics 16.0软件建立胫骨三维模型。对胫骨三维模型远端进行切割,模拟胫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根据手术方式分别构建胫骨远端内侧钢板固定模型、专家型胫骨髓内钉固定模型、胫骨远端前外侧L形钢板固定模型、胫骨远端内踝逆行髓内钉固定模型。分别对4组模型依次施加400、800、1 200 N的压缩载荷及4、8、12 N·m的扭转载荷,观察4组模型在同种载荷下的等效应力和位移情况。结果:在400、800、1 200 N压缩载荷条件下,胫骨远端内侧钢板固定模型最大应力分别为35.08、69.26、103.52 MPa,专家型胫骨髓内钉固定模型最大应力分别为24.45、46.26、71.00 MPa,胫骨远端前外侧L形钢板固定模型最大应力分别13.69、27.76、34.10 MPa,胫骨远端内踝逆行髓内钉固定模型最大应力分别为16.07、28.91、41.25 MPa。胫骨远端内侧钢板固定模型的应力峰值高于另外3组,专家型胫骨髓内钉固定模型的应力峰值处于中等水平,而胫骨远端内踝逆行髓内钉固定模型的应力峰值以及胫骨远端前外侧L形钢板固定模型的应力峰值较低且相近。在3种压缩载荷情况下,胫骨远端内侧钢板固定的位移峰值分别为0.65、1.28、1.90 mm,专家型胫骨髓内钉固定分别为0.69、1.36、2.04 mm、前外侧L形钢板固定分别为0.65、1.28、1.91 mm,胫骨远端内踝逆行髓内钉固定分别为0.68、1.34、2.01 mm,4种不同的内固定方式所导致的位移峰值接近。在4、8、12 N·m扭转载荷条件下,胫骨远端内侧钢板固定模型的最大应力分别为284.66、568.87、950.00 MPa,专家型胫骨髓内钉固定模型的最大应力分别为187.74、373.06、558.19 MPa,胫骨远端前外侧L形钢板固定模型的最大应力分别为219.75、439.50、649.01 MPa,胫骨远端内踝逆行髓内钉固定模型的最大应力分别为194.45、368.32、544.89 MPa。胫骨远端内侧钢板固定应力峰值最大,胫骨远端前外侧L形钢板固定于居中水平,而胫骨远端内踝逆行髓内钉固定和专家型胫骨髓内钉固定显示出较低且相似的应力峰值。在4、8、12 N·m扭转载荷下,胫骨远端内侧钢板固定的位移峰值(3.37、6.67、11.12 mm)也比专家型胫骨髓内钉固定(2.49、5.01、7.51 mm)、前外侧L形钢板固定(2.36、4.73、7.12 mm)和胫骨远端内踝逆行髓内钉固定(1.32、2.62、3.92 mm)更高。专家型胫骨髓内钉固定和胫骨远端前外侧L形钢板固定位移峰值位于居中水平且相近,而胫骨远端内踝逆行髓内钉固定的位移峰值较低。结论:采用远端胫骨内踝逆行髓内钉固定治疗胫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相对传统的内固定方法,生物力学稳定性更好,更安全可靠,推荐临床首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