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数字化管理门静脉高压多学科会诊及管理平台的构建及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探讨基于数字化管理门静脉高压多学科会诊及管理平台的构建及具体实施策略.方法 基于数字化管理门静脉高压多学科会诊及管理平台系统通过整合数字识别、数据清洗、结构化处理和人工智能算法等先进技术,构建了一个全面的疾病管理平台.详细阐述了系统的模块设计、应用流程及团队协作机制,展示了如何通过多维数据分析和个性化随访支持,满足门静脉高压患者的多样化和多层次的随访需求.结果 应用数字化新技术构建的管理平台,在多学科精准评估的基础上,个性化定制方案并进行长期动态管理,共纳入428名随访需求患者,依从性提高到了 94%,复诊率达到了 78%,患者满意度达到100%.同时,显著提升了临床与科研团队的工作效率和动力,该项目框架还促成了多个项目、多次获得市级奖项等,促进了相关医学学科的发展和人才培养.结论 通过管理平台的应用,有效地强化了门静脉高压患者的综合管理,提升了患者的就医体验,提高了医疗质量和安全,推动了临床科研工作的开展,带教和培养了一批专业人才,为未来的医疗服务模式创新提供了实证基础和技术支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儿童急性出血性脑卒中的诊治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出血性脑卒中占儿童脑卒中的一半,其病因复杂,包括解剖结构异常、感染、血液病、遗传性因素等,病因及危险因素与成人相比有较大差异。由于儿童群体的特殊性,一旦发生出血性脑卒中,由此遗留的神经功能缺陷会给儿童本身、家庭和社会带来极大的负担。儿童出血性脑卒中发病年龄偏小,发病率较常见的呼吸、消化系统疾病低,提高临床医生和患儿家庭对出血性脑卒中的认知和教育十分必要。因此,全面认知、尽早识别和精准治疗儿童出血性脑卒中对于早期预防、诊治和降低致残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间近距离放疗的精准护理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行CT引导下肺癌组织间插植近距离放疗患者的精准护理。方法:根据预计划对行CT引导下肺癌组织间插植近距离放疗的患者进行知识宣教、心理疏导、体位训练以及呼吸配合,观察治疗期间医患配合满意度以及并发症。结果:经过护理的干预,医生对患者满意度达92.3%,患者对精准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达94.1%。本组患者插植后CT扫描发现小量气胸8例,大量气胸3例,痰中带血8例,穿刺点轻度纤维化3例,未发现血胸、胸膜肺休克和剧烈疼痛。结论:对风险较高且治疗精度要求严格的有创操作治疗,治疗前护理的知识宣教、心理疏导以及相应的患者配合训练,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操作依从性以及治疗满意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对健康管理学科建设带来的启示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暴发,给我国公共卫生和临床医学带来了巨大挑战。面对新型冠状病毒的反复威胁及其潜在次生危害,建立体系完整、紧密协作的健康管理服务体系迫在眉睫。健康管理学科需更加专注于健康、亚健康、疾病各类人群的全方位健康管理,着眼健康危险因素的评估和干预,采用人工智能与互联网技术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与突发急性传染病采取精准、高效的防治措施,实现健康管理防、治、管工作的整体融合发展,实现健康管理在后疫情时代新的“三个转变”,从而保障人民健康,提高全民健康水平,确保社会稳定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髋臼骨折三柱分型的应用体会
编辑人员丨1周前
髋臼解剖位置深,周围重要的血管、神经集聚,该部位损伤多由高能量暴力导致 [1-2]。髋臼骨折的分型诊断困难,暴露、复位及固定技术要求高,是创伤骨科"皇冠上的明珠",其精准诊疗对骨科医师也是巨大的挑战 [1-4]。1964年,Letournel与Judet教授将髋臼骨折分为5型简单、5型复杂骨折,自该分型提出以来,其已广泛应用于髋臼骨折的诊疗中 [2,5]。然而,不少学者发现Letournel-Judet分型存在囊括不全、难以理解、对手术治疗指导价值低等弊端,临床应用中易出现骨折类型误诊、手术决策不当等情况,导致患者下肢残疾等严重并发症,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负担,严重制约习总书记"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师带徒"模式在基层儿科人才精准培养中的探索与实践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建立有针对性的适合基层的儿科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快速、有效、可持续的基层儿科人才培养创新机制,是服务广大儿童所必需而迫切的要求。作者探索了将传统中医的"师带徒"模式引入西医基层儿科人才精准培养中的方法和效果,指出在区域儿科联盟框架基础上,"师带徒"模式能够在较短周期内建立固定的精准的一对一带教形式,形成紧密、规范、可持续的基层儿科人才培养模式,有效提高基层儿科服务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编辑导读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本期无重点号。《术中面神经监测专家共识》由国内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神经外科、麻醉科、神经科等领域专家共同撰写,希望合理地应用于临床工作,以提高手术效率、降低神经损伤风险、改善患者预后,同时提出术者在术中不能过度依赖监测设备,应结合影像资料、解剖学定位、显微镜下所见进行综合判断和决策。《原发灶不明的颈部转移性鳞状细胞癌诊治专家共识(2024)》从流行病学、症状、诊断、分期、治疗、预后及随访等方面来提供该疾病的管理建议。《成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诊断和外科治疗指南(2024)计划书》主要介绍该指南制订的背景、意义、目的、人员组成,目标人群、干预措施、对比措施和结局指标问题的确定,证据的获取及评价,以及推荐意见的形成等指南制订过程和具体方法。旨在为科学和循证制订该指南提供纲领性及指导性的实施方案。论著《中国术中面神经监测抽样调查》于2022年10月至2023年2月采用网络问卷形式开展抽样调查,417名来自31个省市自治区213家机构的医务人员参与问卷统计,数据显示国内尚有多数医疗机构未开展术中面神经监测,且医务人员对其认识差异较大,该研究认为有必要形成相应的行业规范或者共识以促进其更好地开展和应用。论著《下咽癌内镜手术中预处理喉上动脉的可行性及疗效观察》首先通过标本解剖,定位内镜视野下喉上动脉的入喉点约在甲状软骨上缘水平,于梨状窝外侧壁的后1/3处入喉。同时对29例T1-T2期行经口内镜手术的梨状窝癌患者行随机对照研究,结果显示经口内镜手术中主动解剖暴露喉上动脉是可行的,提前处理凝闭喉上动脉可以减少术中出血。论著《头颈部非脑膜旁区横纹肌肉瘤70例回顾性研究》总结该中心2012年9月至2022年9月收治的70例头颈部非脑膜旁区横纹肌肉瘤(HNnPM RMS)患儿的临床数据,其中2016年6月后基于中国儿童及青少年横纹肌肉瘤诊疗建议(CCCG-RMS-2016)的5年总生存率达79.6%,认为HNnPM RMS在多学科联合规范化治疗的基础上,可以实现较好的预后,综合治疗中局部控制是治疗的关键。论著《儿童腺样体肥大伴咽喉反流的临床特征分析》通过总结190例腺样体肥大患儿的临床资料,发现腺样体肥大患儿中咽喉反流发生比例较高,且其电子喉镜检查方面存在特异性表现,当出现喉部红斑伴水肿、后连合黏膜增生、声带水肿时需要警惕咽喉反流。经验与教训《人喉-气管同种异体移植围手术期经验介绍》从患者病例介绍、术前评估与准备、手术过程、术后管理4个主要方面回顾1例人喉-气管同种异体移植术。继续教育园地《局部晚期头颈部鳞状细胞癌新辅助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对于新辅助免疫治疗在局部晚期头颈部鳞癌患者的研究进展进行系统综述,同时期待未来开展高质量的基础及临床研究,选择合适的患者人群,不断优化免疫联合治疗方案,实现精准个体化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质量反馈的精准教学平台在手术室实习护生带教中的构建与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构建基于质量反馈的精准教学平台,探讨其在手术室实习护生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在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手术室实习的179名实习护生为对照组,另选取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实习的157名实习护生为研究组。对照组采用传统临床教学,研究组采用基于质量反馈的精准教学平台带教。对比实习结束后两组实习护生基本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考核成绩,并比较实习前后实习护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实习后手术医生对实习护生的综合评价以及实习护生对教学的满意度。利用SPSS 25.0进行 t检验和卡方检验。 结果:实习后研究组基本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考核成绩均高于对照组( P<0.05);实习前两组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习后两组该能力均提升,但研究组该能力提升更加明显( P<0.05);实习结束后,手术医生对研究组实习护生的综合评价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研究组实习护生对教学的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93.63%(147/157)vs. 85.47%(153/1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在手术室实习护生带教中应用基于质量反馈的精准教学平台,可提升实习护生的学习效果,提高其评判性思维能力、临床综合工作能力,并可提高其对教学的满意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本期导读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对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及时有效的抗病毒治疗,可以阻止或延缓疾病进展为肝硬化、肝衰竭或肝细胞癌,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期执行主编窦晓光教授为本刊组织了CHB抗病毒治疗从不断扩大治疗到全面治疗的重点号,提升大家对乙型肝炎扩大治疗适应证的必要性、可能面对的挑战等问题的认识。窦晓光教授等分析了从扩大治疗到全面治疗(只要病毒阳性就治疗)的必要性、可行性(盛秋菊等,第225~227页)。精准免疫学分期有助于对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制定个体化的治疗与管理方案,符合抗病毒诊疗指征者尽早启动抗病毒治疗,以最大限度地实现病毒学和血清学应答,提高临床治愈率,改善长期预后。南月敏教授等结合国内外指南关于HBV感染的自然史分期、不符合自然史分期慢性HBV感染的研究进展,给出了精准免疫分期指导下特殊人群的抗病毒治疗及监测建议(赵素贤等,第228~232页)。随着肝病学家对"免疫耐受期"患者群体的关注以及循证医学证据的不断积累,HBeAg阳性且高病毒载量丙氨酸转氨酶(ALT)正常慢性HBV感染患者应尽早抗病毒治疗。谢青教授等分析了该阶段患者接受抗HBV治疗的利弊,并推荐了这部分患者抗病毒治疗指征及管理流程(黄燕等,第233~237页)。HBeAg阳性和阴性CHB患者处于不同的免疫状态和疾病进程,既往推荐的抗病毒策略二者有所区别。近年来抗病毒治疗指征逐渐放宽,治疗目标开始追求临床治愈。尤红教授等分析了HBeAg阳性和阴性患者抗病毒治疗策略渐趋一致;HBeAg阴性患者可结合HBsAg定量等指标,进一步筛选临床治愈优势人群(张梦阳等,第238~241页)。在推广全面治疗策略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提前防范这可能带来的问题。侯金林教授等分析了患者依从性、可执行性、部分应答不佳或低病毒血症等问题及其应对方案(刘智泓等,第242~246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新疆某医院"1+6+N"医疗联合体协作体系建设实践与探索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医疗联合体(以下简称医联体)建设是对区域医疗资源的垂直整合,也是推进分级诊疗的有效举措和重要抓手。某医院作为新疆规模最大的三级医院之一,根据新疆地广人稀的地域特点,自2018年逐步构建了以某医院为依托,县级医疗机构为枢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重点,远程医疗为桥梁的"1+6+N"医联体协作体系。即以1个远程医疗服务平台为媒介,将线下专家下沉带教、查房、手术指导、学科建设等以及线上远程会诊、远程诊断、远程教育、远程新技术培训等N个业务板块交叉融入远程协作型医联体、专科联盟型医联体、科室共建型医联体、精准帮扶型医联体、城市医疗集团型医联体、"医联医共"融合发展型医联体6种合作模式中,实现优质医疗资源的扩容下沉。截至2022年6月,该医院共与285家医疗机构建立医联体合作。该协作体系的实施有效提升了区域内的医疗服务能力、疑难危重症诊治能力、诊疗同质化和远程诊断能力,以及医联体内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的畅通有序推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