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值化等鞭金藻固碳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4/7/13
工业生产和人类活动释放的大量CO2 是造成全球性气候变暖的主要诱因.气候变暖往往伴随着极端恶劣天气的发生,对人类的生活、财产和基础设施构成严重威胁.为了减轻由此产生的负面影响和应对全球变暖,各国纷纷设定了碳达峰和碳减排目标,并致力于对CO2 进行固定和资源化利用.海洋等鞭金藻(Isochrysis galbana)具有生长速度快和固碳效率高的特点,集成废/污水处理和生物固碳,转化合成蛋白质、多不饱和脂肪酸等多种高值生物活性物质的等鞭金藻固碳技术,被认为是最有前途的碳捕获和资源高值化利用的技术之一.本文首先介绍和比较了常用的CO2 捕获技术的优缺点,强调基于等鞭金藻的碳捕获技术的适用范围和固碳效率的优势.其次阐明了海洋等鞭金藻光合固碳机制及其与卡尔文循环、三羧酸循环等代谢通路的联系;探讨光和CO2 对微藻固碳能力和胞内碳流分布的影响,探究培养条件、光生物反应器、基因工程/合成生物学技术改造藻株等影响等鞭金藻固碳效率的因素.最后,概述了等鞭金藻光合固碳与岩藻黄素、多不饱和脂肪酸、蛋白质等高值生物活性物质合成的关系,为精深加工、开发高值化等鞭金藻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推动等鞭金藻固碳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协同推进节能减排,为助力实现"双碳"目标提供一条经济可行的新策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13
-
川芎产业现状与发展策略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6/15
川芎Chuanxiong Rhizoma是著名的川产道地药材,为"血中之气药",其药用历史悠久,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但重金属镉超标、精深加工不足、产业链条不健全等瓶颈问题,制约了川芎产业的健康发展.基于川芎产业发展现状,概述了川芎资源、生产关键技术、化学成分、质量控制、药理与临床、新药研发与大健康产品、专利申请等研究进展,从全产业链分析探讨川芎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与方法,为川芎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支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15
-
食用菌产业链下游推移关键节点技术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12/30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食用菌作为具有较高营养价值的农产品备受关注.我国作为食用菌生产和消费大国,年产量和总产值迅速提高,但仍存在食用菌产业链发展不均衡问题.在产业链下游推移的过程中,菌种选育技术落后、生产技术标准化程度低、加工技术落后等一些关键节点技术短板,影响着产品品质和附加值,阻碍产业链高效运转.本文通过现场调研、问卷调查及文献查询等方式,通过数据统计分析,明确阻碍食用菌产业链下游推移关键节点,解析关键节点技术问题,提出解决技术短板的方法措施和产业发展建议,为推动食用菌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效支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30
-
基于文献计量学分析2011-2022年茯苓研究进展与趋势
编辑人员丨2023/12/9
了解近 10 年茯苓科学研究的现状,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Web of Science为文献来源,检索了2011-2022 年茯苓研究的相关文献,分别对其发表年份、被引来源、第一作者机构、区域分布及研究主题等进行统计学分析;并利用文献计量工具VOSviewer研究文献关键词共现网络特性.结果表明,近 10 年茯苓研究相关论文年发表量波动较大,研究机构集中在国内,与茯苓产地分布关系密切.对茯苓的研究主题广泛,其中药理是发文量最多的一个主题,且已形成较稳定的研究机构和团队.但茯苓的菌种资源退化,栽培技术和精深加工产品开发等仍限制我国茯苓产业的发展,应加强茯苓有性育种、构效关系和健康产品功效研究,促进茯苓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9
-
生物多样性保护背景下云南省野生食用菌产业可持续发展探讨
编辑人员丨2023/10/21
《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要求坚持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维持机制的原则,探寻"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美好愿景的实现路径.云南拥有全国乃至全球都极为丰富的野生食用菌资源,形成了独特的"食用菌文化".然而,随着天然菌类产品越来越受欢迎,野生食用菌的采集销售量大增、产值高涨,背后潜藏野生食用菌数量锐减,部分野生食用菌类群处于濒危、易危的境地.该研究在调查云南野生食用菌资源保护利用现状的基础上,梳理了国家和地方的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文件.人们的生态保护意识薄弱、无序采集、乱采、滥采等因素都危及野生食用菌资源的生存和发展;与此同时,相关产业标准的缺失也极大阻碍了云南野生食用菌产业的发展.鉴于此,该文提出以下三点建议:(1)加快野生食用菌资源保护与发展的专门立法,不能停留在目前碎片化或者混同化的立法状态,也不能只满足于本地的政策性保护.(2)构建野生食用菌采集、销售(包括国际贸易)、加工、运输等标准体系,对野生食用菌进行分类分级精准保护,尤其对采集国家保护类群应当逐步建立起采集许可证体系.(3)强化全产业链技术支撑,推进野生食用菌种质保藏、人工培育、精深加工等科技体系建设.期望该研究有助于野生食用菌的采集、加工和流通有标准可依,资源的保护利用有政策可查,并为野生食用菌的保护、利用和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和保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0/21
-
7种海产品不同部位营养成分分析与评价
编辑人员丨2023/8/6
大黄鱼、小黄鱼、舟山带鱼和曼氏无针乌贼为舟山传统“四大经济海产”,营养丰富,本研究对舟山常见7种海产品分部位进行营养分析,为高值化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1材料与方法1.1材料样品来自舟山海域,各取10尾.取上述样品的肌肉100g、鱼皮和鱼鳔绞碎分装并置-20℃冰箱保存备用.1.2方法1.2.1一般营养成分:水分:GB 5009.3-2016常压干燥;灰分:GB5009.4-2016高温灼烧;粗蛋白:GB 5009.5-2016凯氏定氮;粗脂肪:GB5009.6-2016索氏抽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以下游产品开发带动梅花鹿产业发展的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通过查阅文献等方式对鹿产业及鹿产品进行研究,针对国内市场对鹿茸的需求增加,国外廉价马鹿茸趁机涌入,严重冲击梅花鹿养殖业发展的重大问题,深入探讨了梅花鹿产业发展的机制:在明确市场经济效益机制的基础上,瞄准鹿茸产品进行深加工的研发;应用高科技技术针对中医古籍对鹿产品精方、验方进行筛选、分析定位,开发出具有引领效应的产品;依据肽键热振荡理论示范性开发保健食品、食品、化妆品.通过梅花鹿下游产品开发破解梅花鹿产业下滑的障碍,最终带动梅花鹿产业的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双斑东方鲀鱼皮胶原多肽的制备及其在化妆品中的功效与刺激性评价
编辑人员丨2023/8/5
河豚鱼皮中富含胶原蛋白,是一种优质的胶原多肽制备原料.鱼皮的精深加工不仅能减缓资源的浪费也能扩大我国河豚鱼的加工模式.本研究以双斑东方鲀鱼皮为实验对象,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制备得到双斑东方鲀鱼皮多肽(Fugu bimaculatus collagen peptide,FBCP)并对其功效性及皮肤刺激性进行了研究.结果 显示,碱性蛋白酶制备FBCP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固液比1∶10、酶解温度50℃、加酶量8000 U/g、酶解pH值9.0、酶解时间4h.在此条件下,FBCP的肽得率为39.65%.利用超滤膜将胶原多肽提取液分离成不同分子量的四种组分,分别为FBCP1(Mw<1 kDa)、FBCP2(1 kDa< Mw <5 kDa)、FBCP3(5 kDa< Mw< 10 kDa)和FBCP4(Mw> 10 kDa).吸湿保湿试验中,FBCP1组分显示出优于其它组分的吸湿和保湿性能.体外抗氧化实验结果表明,FBCP1自由基清除活性最好,其对超氧阴离子O2-·、羟基自由基·OH和DPPH的IC50分别为1.659、5.582和1.801 mg/mL.多次皮肤刺激和急性眼刺激实验表明,涂抹高达50% (W/V) FBCP对受试兔皮肤及兔眼均无刺激性.综上所述,FBCP具有良好的抗氧化和保湿功效且对皮肤和眼睛无刺激性,可为其在化妆品中的应用提供基础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7种不同提取方式对香露兜挥发性成分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5
为了解不同提取方式对香露兜挥发性成分的影响,以采自海南兴隆的香露兜成熟鲜叶为研究对象,采用100%甲醇蒸馏法、75%乙醇蒸馏法、100%乙醇蒸馏法、75%乙醇超声波辅助法、100%乙醇超声波辅助法、75%乙醇浸提法和100%乙醇浸提法7种不同方式进行提取,利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测定各提取物的挥发性成分,并结合主成分分析(PCA)和相关分析(CA)对其组成和含量差异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表明,7种不同提取方式共鉴定出52种挥发性成分,主要由酯类、醇类、酮类、烯烃类、吡咯类物质组成,100%甲醇蒸馏法未检测出关键特征香气物质2-乙酰-1-吡咯啉(2-AP),其余6种方式提取物均有检出,含量变幅为1.21 ~37.48 μ~g;7种香露兜提取物相关性系数平均值为34.80%±7.20%,PCA分析将7种提取方式分为3组:75%、100%乙醇超声波辅助提取法和75%、100%乙醇浸提法主要挥发性成分为叶绿醇、角鲨烯、3-羟基-2-丁酮、棕榈酸乙酯、羟基丙酮、3-甲基-2-(5H)-呋喃酮和2-AP,75%和100%乙醇蒸馏提取法主要挥发性成分为硬脂酸甲酯、2-AP、(E)-7-四癸醇和棕榈酸甲酯,100%甲醇蒸馏提取法主要挥发性成分为(Z)-十六烯酸甲酯、苯乙烯、十四酸甲酯、十五碳酸甲酯.由此说明,香露兜7种不同方式提取物3个组间挥发性成分的组成和含量存在差异,这为香露兜产品精深加工提供了理论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药食同源的发展与应用概况
编辑人员丨2023/8/5
药食同源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药食同源产业是国家发展"健康中国"战略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伴随国内政策的高度支持与国外环境的日益友好,药食同源产业得到快速发展,但也映射出一些问题.法定药食同源品种可依据中医保健功能与性味功效特性归纳为7类,为开发应用提供借鉴.深入市场调研、掌握市场需求、加强基础研究与精深加工技术研究、建设标准体系,将有利于开发集安全性、风味性及个性化于一体的药食同源产品,促进药食同源产业发展,助力"健康中国"的打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