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红芪多糖1联合吉非替尼对肺癌A549细胞凋亡的作用及机制探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红芪多糖1(HPS1)联合吉非替尼对肺腺癌A549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方法:MTT法检测不同浓度的HPS1、吉非替尼及二者联用对肺腺癌A549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及细胞周期分布。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Bcl-2和Bax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各浓度组(50、100、200、400 mg/L)HPS1对A549细胞增殖均有抑制作用,抑制率与浓度和时间呈正相关。HPS1、吉非替尼均可致A549细胞凋亡率增高,且两药联用组较单用吉非替尼组凋亡率明显增加( t=2.412, P<0.05)。各浓度组HPS1均可降低Bcl-2蛋白表达( P值均<0.05),增加Bax蛋白表达( P值均<0.05),具有浓度依赖性;且两药联合处理对Bcl-2和Bax蛋白表达的抑制或促进作用均较单用吉非替尼组增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 结论:HPS1联合吉非替尼在抑制A549细胞增殖、促使其凋亡方面有协同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降低Bcl-2/Bax mRNA比例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药食同源中药防治糖尿病心肌病有效成分和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黄芪、人参、橘皮、香橼、佛手、橘红、姜黄、栀子、甘草、葛根、马齿苋、枸杞子、荜茇等药食同源中药对预防和治疗糖尿病心肌病有显著作用。其中所含的黄芪多糖、黄芪甲苷、人参皂苷Rb1、人参皂苷Rg1、柚皮苷等有效成分可通过抗炎、抗氧化应激、抑制凋亡、调节自噬、抗纤维化、调节能量代谢等作用机制,防治糖尿病心肌损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红芪多糖对糖尿病肾病db/db小鼠肾损伤的改善作用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研究红芪多糖(HPS)对糖尿病肾病(DN)db/db小鼠肾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smad同源物3重组蛋白(smad3)、smad7在肾组织表达的影响.方法 根据体质量将雄性db/db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0.9%NaCl 0.2 mL·d-1)、阳性对照组(22.75 mg·kg-1·d-1厄贝沙坦)和高、中、低剂量实验组(200、100、50 mg·kg-1·d-1 HPS),每组10只;另取10只同周龄SPF级雄性C57BL/6小鼠作为正常组(0.9%NaCl 0.2 mL·d-1).6组小鼠每天灌胃1次,连续给药12周.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4、8、12周末检测小鼠血糖水平,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TGF-β1、smad3、smad7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治疗后,模型组小鼠血糖水平均较正常组显著升高(均P<0.01);高、中剂量实验组小鼠的血糖水平均较模型组显著下降(P<0.05,P<0.01).正常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和高、中剂量实验组的TGF-β1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0.71±0.16、1.66±0.18、1.00±0.17、0.88±0.15 和 1.23±0.15,smad3 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0.89±0.32、2.26±0.35、1.24±0.31、1.05±0.30 和 1.67±0.35,smad7 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 1.66±0.03、0.60±0.03、1.10±0.07、1.48±0.08 和 0.97±0.09.高、中剂量实验组的上述指标与模型组相比,在统计学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HPS可以通过调控血糖水平,抑制TGF-β1、smad3及升高smad7的表达,改善肾纤维化,延缓DN发展进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芪红散对巨噬细胞分化及炎症水平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研究芪红散对巨噬细胞分化及炎症水平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将单核细胞在PKC激活剂(PMA)的诱导下转化为巨噬细胞.仅使用PMA诱导的细胞定义为M0组,使用脂多糖(LPS)和γ干扰素(IFN-γ)诱导处理的细胞定义为M1组,在使用LPS和IFN-γ诱导处理的基础上加入低剂量以及高剂量芪红散进行干预的两组分别定义为M1+芪红散-L组以及M1+芪红散-H组.分别采用细胞计数试剂-8(CCK-8)法、流式细胞术、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免疫印迹试验(WB)检测4组细胞的增殖、凋亡、迁移情况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p50、p-p65水平.结果 与M0对比,M1组增殖、迁移、CD86+分化比例、TNF-α、IL-6、p50及p-p65水平显著增加(P均<0.05),CD206+分化比例、IL-10水平显著降低(P均<0.05).与M1组比较,M1+芪红散-L组与M1+芪红散-H组CD86+分化比例、TNF-α、IL-6表达水平均降低(P<0.05),且 M1+芪红散-H组TNF-α及IL-6表达水平明显低于M1+芪红散-L组(P<0.05),IL-10表达水平明显高于M1+芪红散-L组(P<0.05).与 M1组比较,M1+芪红散-H组p50及p-p65表达水平均降低(P<0.05),M1+芪红散-L组206+分化显著升高(P<0.05.结论 芪红散可有效地减少巨噬细胞的CD86+型分化,抑制炎症信号通路核因子-κB(Nuclearfactor kappaB,NF-κB)的激活从而降低炎症因子的表达,减轻炎症反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黄芪多糖APS-Ⅰ、APS-Ⅱ制备及其对溃疡性结肠炎小鼠抗炎活性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从黄芪多糖(Astragalus polysaccharides,APS)中分离制备出 2 种多糖APS-Ⅰ(相对分子质量>2×106)、APS-Ⅱ(相对分子质量 1×104),明确APS、APS-Ⅰ、APS-Ⅱ对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ulphate sodium,DSS)诱导的小鼠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方法 对APS-Ⅰ、APS-Ⅱ进行分离制备,并进行相对分子质量、糖醛酸含量、单糖组成以及糖苷键连接方式测定.建立BALB/c小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分别给予APS、APS-Ⅰ、APS-Ⅱ,记录小鼠疾病活动指数(disease activity index,DAI)评分、结肠长度、脾脏指数、肝脏指数;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结肠组织病理变化;测定结肠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活性和Th1 相关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γ干扰素(interferon-γ,IFN-γ)以及Th2 相关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4,IL-4)、IL-10 水平;采用qRT-PCR检测结肠组织TNF-α、IFN-γ、IL-4、IL-10 mRNA表达;免疫组化法测定结肠组织T细胞特异性转录因子(transcription factor T-bet,T-bet)、GATA结合蛋白 3(GATA binding protein 3,GATA-3)蛋白表达,比较APS、APS-Ⅰ、APS-Ⅱ疗效.结果 APS中共有 2 个组分APS-Ⅰ、APS-Ⅱ,其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2×106、1×104,糖醛酸质量分数分别为 26.25%、1.62%.单糖结果显示,APS-Ⅰ和APS-Ⅱ均由甘露糖、鼠李糖、半乳糖醛酸、葡萄糖、半乳糖、阿拉伯糖组成,APS-Ⅰ中甘露糖、阿拉伯糖和半乳糖占比均大于APS-Ⅱ.糖苷键结果显示,APS-Ⅰ以 1,4 连接的葡萄糖和 1,6 连接的半乳糖为主,APS-Ⅱ以 1,4 连接的葡萄糖为主.与模型组比较,APS-Ⅰ可显著改善结肠长度降低、体质量减轻、DAI 评分增加、脾脏和肝脏指数增加等临床症状(P<0.05、0.01、0.001),减轻结肠组织病理损伤,降低结肠组织中MPO活性及TNF-α、IFN-γ水平(P<0.01、0.001),升高结肠组织中IL-4、IL-10 水平(P<0.05、0.01、0.001),下调结肠组织TNF-α、IFN-γ mRNA表达和T-bet蛋白表达(P<0.05、0.001),上调IL-4、IL-10 mRNA表达和GATA-3 蛋白表达(P<0.05、0.01).而APS-Ⅱ在MPO活性、IFN-γ水平以及IL-4、IL-10 mRNA表达和T-bet、GATA-3 蛋白表达方面与模型组相比无显著差异.结果 表明APS-Ⅰ对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效果优于APS-Ⅱ.结论 APS-Ⅰ是APS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主要成分,其活性可能与其糖醛酸含量、多糖的种类以及糖苷键连接方式有关,APS-Ⅰ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可能通过调节Th1/Th2 免疫平衡实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红芪多糖对线粒体途径介导的膀胱癌细胞凋亡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7/13
目的:观察红芪多糖对线粒体途径介导的膀胱癌细胞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可能机制.方法:取对数期T24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培养)、红芪多糖组(加入红芪多糖0.8 μg/L)、SP600125组(加入SP600125 10 μmol/L)、联合组(加入红芪多糖0.8 μg/L、SP600125 10 μmol/L).MTT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率;JC-1法检测细胞线粒体损伤;免疫印迹法检测细胞相关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红芪多糖组24、48、72 h吸光度值、线粒体膜电位、B淋巴细胞瘤-2(Bcl-2)蛋白表达量降低;凋亡率,Bcl-2相关X蛋白(Bax)、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蛋白表达量,p-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JNK、p-c-Jun/c-Jun升高(均P<0.05),.SP600125组24、48、72 h吸光度值,线粒体膜电位、Bcl-2蛋白表达量升高;凋亡率,Bax、Caspase-3蛋白表达量,p-JNK/JNK、p-c-Jun/c-Jun降低(均P<0.05).与红芪多糖组比较,联合组24、48、72 h吸光度值、线粒体膜电位、Bcl-2蛋白表达量升高;凋亡率,Bax、Caspase-3蛋白表达量,p-JNK/JNK、p-c-Jun/c-Jun降低(均P<0.05).结论:红芪多糖可抑制膀胱癌T24细胞增殖,并通过介导线粒体途径促进其凋亡,作用机制可能与激活JNK/c-Jun信号通路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13
-
黄芪多糖对早产大鼠并发绒毛膜羊膜炎的改善及对胎鼠肺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6/22
目的 观察黄芪多糖对早产大鼠并发绒毛膜羊膜炎(CA)的改善及对胎鼠肺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可能机制.方法 于2021年10月至2022年4月取40只SD孕鼠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CA组、黄芪多糖组、联合组,各10只.CA组、黄芪多糖组、联合组孕鼠羊膜囊均注射脂多糖生理盐水溶液40 μL(含脂多糖1 μg),假手术组注射生理盐水40 μL.联合组孕鼠腹腔注射黄芪多糖(800 mg/kg),尾静脉注射表皮生长因子[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通路激动剂(EGF)](10 μg/kg);黄芪多糖组腹腔注射黄芪多糖(800 mg/kg),1 h后尾静脉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假手术组、CA组腹腔、尾静脉均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每日1次,干预2 d.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胎盘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肺功能检测仪检测胎鼠肺功能;苏木精-伊红(HE)染色检测胎肺组织病理变化;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法检测胎肺组织p38 MAPK、ERK1/2 mRNA相对表达量;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胎肺组织p38 MAPK、磷酸化p38 MAPK(p-p38 MAPK)、ERK1/2、磷酸化ERK1/2(p-ERK1/2)蛋白表达量.结果 与CA组比较,黄芪多糖组胎盘组织TNF-α[(192.73±23.67)μg/L比(371.05±45.33)μg/L]、IL-6水平[(241.55±19.94)μg/L比(512.48±43.16)μg/L],吸气峰值流速(PIF)[(96.39±9.78)mL/s比(126.45±15.41)mL/s],胎肺组织p-p38 MAPK/p38 MAPK(0.15±0.02比0.87±0.12)、p-ERK1/2/ERK1/2(0.22±0.03比0.81±0.09)降低,每分钟通气量(MV)[(0.20±0.02)mL比(0.16±0.02)mL]、潮气量[(4.14±0.46)mL比(3.51±0.3)mL]、呼气峰值流速(PEF)[(214.28±23.81)mL/s比(180.45±16.93)mL/s]升高(P<0.05);与黄芪多糖组比较,联合组胎胎盘组织TNF-α[(293.24±27.35)μg/L比(192.73±23.67)μg/L]、IL-6水平[(367.13±32.88)μg/L比(241.55±19.94)μg/L],PIF[(119.06±11.81)mL/s比(96.39±9.78)mL/s],胎肺组织p-p38 MAPK/p38 MAPK(0.43±0.06比0.15±0.02)、p-ERK1/2/ERK1/2(0.34±0.04比0.22±0.03)升高,MV[(0.18±0.02)mL比(0.20±0.02)mL]、潮气量[(3.74±0.32)mL比(4.14±0.46)mL]、PEF降低[(192.03±21.81)mL/s比(214.28±23.81)mL/s](P<0.05),组间胎肺组织p38 MAPK、ERK1/2 mRNA相对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黄芪多糖可抑制CA孕鼠炎症反应,提升早产胎鼠肺功能,并促进肺发育,推测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MAPK/ERK信号通路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22
-
红芪多糖对db/db小鼠糖尿病心肌病NF-κB/IKKβ信号通路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4/27
目的 观察红芪多糖(HPS)对糖尿病心肌病(DCM)db/db小鼠心肌组织核转录因子-κB(NF-κB)/IκB激酶β(IKKβ)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将60只7周龄的雄性db/db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对照组和低、中、高剂量实验组,每组12只;另取12只同周龄的db/m小鼠作为正常组.正常组和模型组均灌胃给予等剂量0.9%NaCl;低、中、高剂量实验组分别灌胃给予50、100、200 mg·kg-1 HPS混悬液;对照组灌胃给予4 mg·kg-1罗格列酮混悬液.6组大鼠每天给药1次,连续灌胃8周.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心肌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含量,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心肌组织中NF-κB和IKKβmRNA的表达水平,并分析NF-κB蛋白表达水平与TNF-α和IL-6含量的相关性.结果 正常组、模型组、对照组和高剂量实验组的小鼠心肌组织中IL-6含量分别为(1.24±0.54)、(7.72±0.24)、(2.90±0.50)和(2.78±0.56)ng·L-1,TNF-α 含量分别为(1.96±0.52)、(5.25±0.72)、(2.84±0.86)和(2.82±0.58)ng·L-1,NF-κB mRNA 表达水平分别为 1.00±0.00、3.35±0.81、2.05±0.44和 1.67±0.22,IKKβ mRNA 表达水平分别为 1.00±0.00、2.92±0.07、1.51±0.07 和 1.41±0.08;对照组和高剂量实验组的上述指标与模型组比较,在统计学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NF-κB蛋白表达水平与IL-6、TNF-α含量均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66和0.740(均P<0.01).结论 HPS可减轻小鼠心肌病理损害,减缓心肌胶原沉积和间质纤维化,其主要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调控NF-κB/IKKβ信号通路的表达抑制炎症反应来发挥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基于Notch信号通路探讨芪蛭皱肺颗粒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大鼠Th1/Th2免疫平衡的调节机制
编辑人员丨2024/4/27
目的 探讨果蝇双翅边缘缺刻同源基因(Notch)信号通路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辅助性T细胞1(Helper T cells 1,Th1)和辅助性T细胞2(Helper T cells 2,Th2)失衡中的作用及芪蛭皱肺颗粒的干预机制.方法 70只Wistar大鼠随机挑选10只作为空白对照组,其余大鼠均采用香烟烟雾(CS)联合气管滴注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法建立COPD模型,空白对照组及造模组各随机挑选3只大鼠验证造模是否成功.造模结束进行灌胃给药干预,造模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阳性对照组(67.5 μg·kg-1)及芪蛭皱肺颗粒高中低剂量组(3.24、1.62、0.81 g·kg-1),分别给予生理盐水、醋酸地塞米松混悬液、芪蛭皱肺高、中、低剂量混悬液进行灌胃干预,空白对照组同模型对照组,灌胃等体积生理盐水.经28天造模及28天治疗后,采用动物肺功能测试系统检测吸气峰流速(Peak Inspiratory Flow,PIF)和呼气峰流速(Peak Expiratory Flow,PEF),处死大鼠提取肺脏、脾脏、血清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苏木素-伊红(HE)染色评价肺组织病理变化,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法(ELISA)测定血清及BALF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流式细胞仪检测脾脏Th1/Th2细胞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法(Immunohistochemistry,IHC)及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肺组织Notch1、Hes家族发状分裂相关增强子1(Hes1)、Hey家族发状分裂相关增强子1(Hey1)蛋白水平,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RT-PCR)检测肺组织Notch1、Hes1、Hey1基因表达水平.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大鼠肺功能显著降低(P<0.05),肺组织出现炎性细胞浸润、支气管结构破坏等病变,血清及BALF中TNF-α含量显著升高(P<0.05),脾Th1细胞百分比显著降低(P<0.05),Th2细胞百分比显著升高(P<0.05),肺组织Notch1、Hes1、Hey1蛋白及mRNA表达显著升高(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各给药组大鼠肺功能显著升高(P<0.05),肺组织病理损伤均有所减轻,血清及BALF中TNF-α含量显著降低(P<0.05),脾Th1细胞百分比显著升高(P<0.05),Th2细胞百分比显著降低(P<0.05),肺组织Notch1、Hes1、Hey1蛋白及mRNA表达显著降低(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芪蛭皱肺颗粒通过抑制Notch信号通路调节Th1/Th2平衡,从而改善COPD大鼠肺功能及病理损伤,影响其免疫功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黄芪多糖通过减轻免疫炎症抑制病毒性肝炎小鼠肝损伤
编辑人员丨2024/4/27
目的:观察黄芪多糖对病毒性肝炎小鼠肝损伤的影响,并探讨其是否能通过调控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1(NOD1)/受体相互作用蛋白2(RIP2)/核转录因子-κB(NF-κB)通路介导的免疫炎症发挥肝保护作用.方法:将60只雌性C3H/HeJ小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建模组(50只)和正常组(10只).建模组采用3型鼠肝炎病毒(MHV-3)腹腔注射建立病毒性肝炎小鼠模型,并于确定建模成功后将存活小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胸腺肽组(10 μg)、黄芪多糖低、中、高剂量组(腹腔注射100、200、400 mg/kg黄芪多糖冻干溶于1 ml/100 g体质量的生理盐水)、模型组.模型组和正常组予以等量生理盐水腹腔注射,各组均每天给药1次,连续1个月.结果:经肝组织苏木素-伊红(HE)染色和病毒空斑数检测证实建模成功;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肝脏指数,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1β、IL-8水平,肝组织病毒空斑数,肝组织NOD1、RIP2、NF-κB p65表达与p-NF-κB p65水平均升高(P<0.05),肝组织呈严重病理改变;与模型组小鼠比较,胸腺肽组和黄芪多糖各剂量组肝脏指数,血清ALT、AST、TBIL、TNF-α、IL-1β、IL-8水平,肝组织病毒空斑数,肝组织NOD1、RIP2、NF-κB p65表达与p-NF-κB p65水平均下降(P<0.05),肝组织病理改变均减轻,且黄芪多糖的作用呈剂量依赖性,胸腺肽组与黄芪多糖中剂量组比较上述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芪多糖可改善病毒性肝炎小鼠的肝功能,减轻炎症反应和肝组织病理改变,降低病毒水平,推测与抑制NOD1/RIP2/NF-κB通路,下调NOD1、RIP2、NF-κB p65 mRNA与蛋白表达,抑制NF-κB p65磷酸化有关,且高剂量的黄芪多糖效果最佳,并优于胸腺肽-α1.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