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在脑胶质母细胞瘤中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总结分析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s)在脑胶质母细胞瘤(GBM)中的研究进展.方法 以"glioblastoma、tumor-associated macrophages、metabolize、radiochemotherapy、targeted therapy"为英文关键词,以"胶质母细胞瘤、肿瘤相关巨噬细胞、代谢、放化疗、靶向治疗"为中文关键词,检索PubMed和知网数据库2005-01-01-2023-12-31相关文献.纳入标准:(1)GBM中TAMs的来源与极化;(2)TAMs对GBM细胞的影响;(3)GBM微环境代谢对TAMs的影响;(4)TAMs作为GBM治疗的靶点及其对放化疗的影响.排除标准:(1)内容重复的文献;(2)研究资料不完善的文献;(3)与本文关联性较小的文献.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共纳入文献58篇.结果 TAMs分为2种不同的极化表型,既抑制肿瘤生长的M1表型和促进肿瘤生长的M2表型,M1/M2极化是一个动态可逆的过程.TAMs在GBM组织中大量存在,其中M2型TAMs占比较高.TAMs与GBM细胞相互作用、相互影响,TAMs可促进肿瘤细胞增殖与侵袭,维持免疫抑制性肿瘤微环境(TME),并导致治疗抗性,与GBM的不良预后相关;肿瘤细胞的异常代谢亦可改变微环境,影响TAMs的表型极化.TAMs是GBM 一个潜在的治疗靶点.结论 在GBM中,TAMs能促进GBM的增殖、侵袭、血管形成和免疫抑制微环境的形成,发挥促肿瘤作用.放疗或放化疗联合TAMs靶向治疗能使GBM患者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靶向TAMs的治疗策略在未来将使更多的GBM患者受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CTP与SWI在急性缺血性卒中出血性转化预测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探究CT灌注成像(CTP)与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出血性转化预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2021年1月~2023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8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纳入研究.所有患者均接受CTP、SWI检查,分析其影像学特征.以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为"金标准",对比CTP、SWI与"金标准"结果的一致性,分析诊断效能.对比不同检查方式对出血性转化分型的检出率.结果 经DSA检查,108例患者中有37例发生出血性转化,其中17例为HI-1型、10例 HI-2型、6例PH-1型、4例PH-2型.CTP结果与"金标准"结果的Kappa值为0.582,一致性一般;SWI结果与"金标准"结果的Kappa值为0.609,一致性较高;联合检查结果与"金标准"结果的Kappa值为0.741,一致性较高.CTP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出血性转化预测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分别为78.38%、81.69%、80.56%.SWI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出血性转化预测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分别为83.78%、80.28%、81.48%.联合检查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出血性转化预测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分别为89.19%、85.25%、86.73%.联合检查对HI-1型的检出率高于CTP、SWI(P<0.05),CTP、SWI对HI-1型的检出率无显著差异(P>0.05),CTP、SWI与联合检查对HI-2型、PH-1型、PH-2型的检出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CTP与SWI联合检查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出血性转化的预测价值较高,可有效鉴别患者的出血性转化分型,能为临床出血性转化的防治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人工智能辅助肺磨玻璃结节性质及病理成份的临床应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研究人工智能医学影像辅助诊断系统对肺磨玻璃结节(GGN)良恶性及判断病理成份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从行胸部CT检查发现GGN的患者中随机选取符合条件的44例纳入研究.根据病理结果分成腺癌组GGN与炎性病变组GGN,然后根据贴壁成份的占比不同将腺癌组GGN分成高占比组和低占比组,记录2组测量参数(包括病灶长径、平均CT值、CT值标准差、紧凑度、球形度及患者年龄).采用SPSS 20.0软件统计分析2组间差异,对有统计学意义的定量参数进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评价各测量参数鉴别良恶性GGN及判断恶性GGN病理成分的能力,同时根据最大约登指数(YI)计算该测量参数的最佳诊断阈值,获得曲线下面积(AUC)、敏感度和特异度,P<0.05被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最后根据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得出鉴别良恶性GGN及判断恶性GGN组织成分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①在腺癌组GGN与炎性病变组GGN测量数据对比中,腺癌组GGN病灶长径、平均CT值、CT值标准差大于炎性病变组GGN(P<0.05),腺癌组GGN紧凑度、球形度均小于炎性病变组GGN(P<0.05),而2组GGN患者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在高占比腺癌组GGN和低占比腺癌组GGN测量数据对比中,仅发现高占比腺癌组GGN平均CT值小于低占比腺癌组GGN(P<0.05),其他无差异.③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鉴别腺癌GGN与炎症GGN的独立因素为病灶长径;鉴别高占比腺癌GGN和低占比腺癌GGN的独立因素为平均CT值.结论 基于人工智能医学影像辅助诊断系统CT特征定量分析有助于鉴别良恶性GGN,以各项指标联合诊断的效能最佳;但在判断恶性GGN的病理成份方面能力有限,但仍需结合临床其他各项指标进行综合判断才能做出更准确的诊断.人工智能医学影像辅助诊断系统对GGN良恶性及判断病理成份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以各项指标联合诊断的效能最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主观性失眠与脑血管病慢性期功能预后的关系研究:基于多中心前瞻性研究的事后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探索脑血管病患者主观性失眠与慢性期功能预后的关系.方法 本研究是对多中心、大型前瞻性研究——中国卒中后抑郁发生及其结局的前瞻性队列研究(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on the incidence and outcome of patients with post-stroke depression in China,PRIOD)的事后分析.选取PRIOD中入组患者人数较多的15个中心,对入组的脑血管病患者进行发病5年后的电话随访.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特点.根据《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中失眠的诊断标准编制调查问卷,收集失眠及相关睡眠问题,评估患者是否存在主观性失眠以及睡眠时间.采用mRS评估患者的功能预后.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脑血管病患者主观性失眠与功能预后的关系.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698例患者,其中319例(45.70%)为主观性失眠患者,仅17.55%(56/319)服用助眠药物.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主观性失眠与脑血管病患者功能预后存在显著关联:校正协变量后,与无失眠患者相比,主观性失眠患者功能残疾风险较高(OR 1.64,95%CI1.11~2.42,P=0.013);亚组分析显示,在基线为首次脑血管病发作患者中,与无失眠患者相比,主观性失眠患者功能残疾的风险较高(OR 1.74,95%CI1.13~2.68,P=0.013).结论 主观性失眠是导致脑血管病慢性期功能残疾的危险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新辅助免疫联合治疗在局部晚期头颈部鳞状细胞癌的应用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总结新辅助免疫联合治疗方式在局部晚期头颈部鳞状细胞癌(LA-HNSCC)中的最新研究成果与临床应用现状,为优化综合治疗方案、改善LA-HNSCC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以"头颈部肿瘤、鳞状细胞癌、新辅助治疗、免疫治疗、新辅助联合治疗、生物标志物、毒副反应"为中文关键词,以"head and neck neoplasm、squamous cell carcinoma、neoadjuvant therapy、Immunotherapy、neoadjuvant combination therapy、biomarkers、toxic and side effects"为英文关键词,检索PubMed数据库和维普数据库2010年10月-2023年8月发表的关于LA-HNSCC新辅助免疫联合治疗方面的文献.纳入标准:(1)LA-HNSCC;(2)新辅助联合免疫治疗.排除标准:(1)会议性、评论类等文献;(2)鼻咽癌相关的文献.共纳入47篇文献,其中中文文献5篇,英文文献42篇.结果 基于新辅助免疫治疗的联合治疗有利于LA-HNSCC患者实现病理缓解,3个周期后病理完全缓解(pCR)率为37.0%~100%,主要病理缓解(MPR)率为40%~100%.实现病理缓解的HNSCC患者较非病理缓解者的无病生存期和总生存期更长,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高表达和HPV相关HNSCC作用更为明显,PD-L1高表达者客观缓解率为68.2%~100%,HPV相关HNSCC患者pCR率和MPR率分别为90%和100%.从新辅助免疫联合治疗HNSCC的毒副作用来看,3~4级治疗相关不良事件偶见,未见治疗相关死亡病例,整体可控.结论 新辅助免疫联合治疗LA-HNSCC可有效提高肿瘤的客观反应率,且对PD-L1高表达及HPV相关HNSCC作用更为明显.然而新辅助免疫联合治疗对LA-HNSCC 长期生存的益处有待进一步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清肾颗粒对非透析慢性肾脏病湿热证患者血清microRNA-21、Wnt4及β-catenin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观察清肾颗粒对非透析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湿热证患者血microRNA-21、Wnt4及β-catenin的影响,探讨其保护肾功能、改善临床症状的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66例符合纳入标准的CKD湿热证患者,最终完成64例,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CKD常规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清肾颗粒口服,疗程均为12周.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及证候疗效,肾功能指标[血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血清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微炎症、营养指标[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白蛋白(albumin,Alb)、前白蛋白(prealbumin,PAB)],血清microRNA-21、Wnt4及β-catenin水平.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症状积分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降低程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BUN、SCr水平,eGFR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且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hs-CRP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Alb、PAB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血清hs-CRP、Alb、PAB水平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mi-croRNA-21、Wnt4、β-catenin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清microRNA-21、Wnt4、β-catenin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且降低程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 清肾颗粒能够改善CKD湿热证患者肾功能及微炎症、营养不良状态,减轻临床症状,其机制可能与降低microRNA-21表达水平,靶向抑制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医护人员对癌症患者病情披露心理体验的Meta整合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系统评价与整合医护人员告知癌症患者真实病情时心理体验的质性研究,为医护人员制订全面且有针对性的癌症病情告知策略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中华医学期刊全文数据库、PubMed、EBSCOhost、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John Wiley、PsycINFO数据库中关于医护人员癌症披露心理体验的质性研究,检索时限为建库至 2023 年 8 月.使用澳大利亚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质性研究质量评价标准(2016)评价文献质量并采用 Meta整合方法对结果进行整合.结果 共纳入 15 篇文献,提炼出 20个结果,归纳为 8个类别,3 个整合结果:癌症病情披露的情绪体验;癌症病情披露的障碍因素;癌症病情披露的策略.结论 医护人员在癌症病情披露时存在诸多阻碍,如缺乏癌症披露的条件、患者自主权意识薄弱、语言沟通障碍等,其心理体验复杂多样,既有帮助患者的积极情绪,也存在着职业上的道德困扰及对患者得知真相后的担忧等.需关注医护人员癌症病情披露的真实感受,加强医护合作,为医护人员提供良好的癌症病情披露组织环境以及社会支持,帮助其自我调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LINC00511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中的作用及治疗价值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分析LINC00511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及相关机制,以提示其作为新型生物标志物及治疗靶点的潜力.方法 以"LINC00511、digestive system cancer、long non-coding RNA、tongue squamous carcinoma、e-sophagus cancer、gastric cancer、hepatocellular carcinoma、pancreatic cancer、colorectal cancer"为英文关键词,以"LINC00511、消化系统恶性肿瘤、长链非编码RNA、舌鳞癌、食管癌、胃癌、肝细胞癌、胰腺癌、结直肠癌"为中文关键词,检索PubMed及中国知网数据库相关文献,检索时间为2017年1月-2023年2月.纳入标准:(1)LINC00511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中的作用及相关机制;(2)LINC00511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预防和治疗中的应用.排除标准:(1)实验设计不完整的研究;(2)评论类的文献;(3)重复文献.共纳入文献44篇.结果 研究证明LINC00511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中异常高表达,在部分肿瘤中的表达程度与临床分期及预后相关.实验中LINC00511异常增高可提高肿瘤细胞的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沉默LINC00511后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受到抑制.结论 LINC00511与多种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细胞恶性表型密切相关,有望作为分子靶点在肿瘤治疗中发挥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单细胞转录组解析CD4+T细胞在肿瘤微环境中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探讨目前单细胞转录组解析CD4+T细胞的研究进展,通过解析CD4+T细胞的异质性特征为肿瘤精准治疗提供思路.方法 以"single cell transcriptomics、CD4 T cells、cancer"为关键词,检索 2014 年 2 月-2023 年 6 月Pub Med收录的相关文献.纳入标准:对肿瘤组织进行单细胞转录组测序分析相关文献;排除标准:综述文献、Meta分析和病例报告.最终纳入50篇文献,其中34篇单细胞自测数据文献,6篇数据挖掘文献,10篇支持理论所引用的背景文献.结果 CD4+T细胞表现出显著的细胞异质性,可细分为多个功能各异的细胞亚群,在肿瘤微环境中呈现出高度的复杂性和动态变化,并与免疫治疗疗效密切相关.结论 单细胞转录组学技术能够深入解析CD4+T细胞的群体异质性,揭示其在肿瘤微环境中亚群的动态变化特征,为肿瘤精准治疗带来新的见解.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肩袖损伤术后康复护理的最佳证据总结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总结肩袖损伤术后康复护理的最佳证据,为临床实施相关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肩袖损伤术后康复护理相关文献,采用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的文献评价标准和证据分级系统进行质量评价和证据级别评定.检索时限为2013年1月至2023年12月.结果 最终纳入10篇文献,包括4篇指南、3篇专家共识、3篇系统评价.提取归纳肩袖损伤术后康复护理相关证据共34条,汇总9个主题,分别为康复目的、制定康复计划、康复原则、支具固定、运动时间及内容、运动频率,运动监督、疼痛控制、健康教育.结论 总结的最佳证据可为临床医护人员实施肩袖损伤术后康复护理提供指引,在证据转化和应用过程中应结合临床情境,充分评估每条证据的适宜性和可行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