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套扎或联合组织黏合剂治疗胃食管静脉曲张的疗效与门静脉血流的变化情况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前瞻性纳入42例胃食管静脉曲张患者资料,分组采用内镜下胶圈套扎或联合组织黏合剂治疗,结果显示套扎联合组织黏合剂治疗后胃左静脉内径、平均流速及血流量的下降趋势均比单纯胶圈套扎治疗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 0.05);两组治疗后脾静脉和门静脉的内径、血流量和平均流速,以及肝脾大小、剪切波速度和肝功能分级均无明显变化( P值均> 0.05);套扎联合组织黏合剂治疗食管静脉曲张、胃底静脉曲张的有效率(66.67%、52.38%)均高于单纯胶圈套扎(42.85%、23.81%)( P值均> 0.05),后者再出血率更高(9.52%和19.05%, P > 0.05)。提示联合治疗更为安全有效,且对肝功能和门静脉高压无明显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基于诺模图模型预测内镜下治疗肝硬化胃静脉曲张的疗效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通过诺模图(Nomogram)模型预测内镜下组织黏合剂治疗肝硬化患者胃静脉曲张的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8月至2017年9月因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至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就诊且接受内镜下组织黏合剂治疗的158例患者。随访12个月,主要结局指标为再出血。分析肝硬化胃静脉曲张内镜下治疗后再出血的影响因素。构建诺模图模型,比较其与Child分级、计算机体层摄影血管造影(CTA)和肝静脉压力梯度(HVPG)预测肝硬化胃静脉曲张内镜下治疗后再出血的准确性。统计学分析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以及Kaplan-Meier曲线和log-rank检验。结果:随访中,在内镜下治疗后2、6和12个月分别出现再出血18例(11.4%)、37例(23.4%)和49例(31.0%)。单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酒精性肝硬化、糖尿病、Child-Pugh分级(A级与B或C级)、CTA腔外血管(有与无)、HVPG(<16 mmHg与≥16 mmHg,1 mmHg=0.133 kPa)、门脉系统广泛栓塞、食管静脉曲张、食管胃静脉曲张2型、组织黏合剂注射点(≤3点与>3点)和组织黏合剂注射量(≤3 mL与>3 mL)均为胃静脉曲张内镜下治疗后再出血的影响因素( HR=0.575、2.018、1.562、3.433、2.945、1.859、2.743、0.324、1.840、1.477、1.716,95% CI 0.305~1.084、0.902~4.514、0.814~2.792、1.753~6.724、1.663~5.217、1.012~3.415、0.852~8.830、0.079~1.335、1.012~3.317、0.839~2.602、0.935~3.152, P均<0.2)。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hild-Pugh分级、CTA腔外血管和HVPG均为胃静脉曲张内镜下治疗后再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 HR=2.665、2.886、2.095,95% CI 1.339~5.300、1.580~5.271、1.099~3.995, P均<0.05)。Kaplan-Meier曲线显示,Child-Pugh分级(A级与B或C级)、CTA腔外血管(有与无)和HVPG(<16 mmHg与≥16 mmHg)均能有效预测胃静脉曲张内镜下治疗后1年累积未再出血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联合Child-Pugh分级、CTA腔外血管和HVPG(<16 mmHg与≥16 mmHg)的模型可能比Child-Pugh分级和HVPG有更好的预测价值(AUC=0.746、0.673和0.585,95% CI 0.662~0.829、0.583~0.762和0.486~0.683, P<0.01、 P=0.001、 P=0.089)。根据诺模图评分的下四分位数和上四分位数将患者分为低、中、高危组,结果显示诺模图可以有效区分胃静脉曲张内镜下治疗后再出血的高危人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结论:CTA腔外血管、HVPG和Child-Pugh分级是肝硬化胃静脉曲张内镜下治疗疗效的独立预测指标,基于此3项指标建立的诺模图模型的预测准确性可能优于Child-Pugh分级和HVPG。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改良BRTO联合顺行静脉闭塞术治疗门静脉高压合并自发性门体分流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以人体组织黏合剂或联合弹簧圈为栓塞剂的改良球囊阻断逆行性静脉闭塞术(M-BRTO)联合顺行静脉闭塞术(ATO)在门静脉高压合并自发性门体分流(SPSS)治疗中的应用,并评价其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至2022年10月就诊于河南省安阳地区医院的门静脉高压合并SPSS患者的临床资料,入组21例患者。首先在SPSS流出道限流下进行ATO,然后进行M-BRTO。ATO路径可选择经皮经肝、经附脐静脉或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路径入路,M-BRTO入路可选择股静脉、颈静脉或肘前静脉。孤立胃静脉曲张出血、肝性脑病症状或者心功能不全为主要症状者,局部麻醉下行M-BRTO+ATO;门静脉高压合并严重的消化道出血、门体分流者,或合并门静脉血栓者,全身麻醉下行TIPS+M-BRTO+ATO。术后1周复查腹部平扫CT了解栓塞剂沉积情况,术后1个月行腹部彩超,3及6个月行腹部增强CT检查,以后每半年复查,了解门静脉血流或TIPS支架通畅情况。合并肝癌者,术后1个月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结果:21例患者共行23次栓塞手术,其中1例先后3次手术。经皮经肝路径治疗11例(其中7例联合股静脉,3例联合颈静脉,1例联合肘前静脉),经TIPS路径+股静脉入路治疗9例,经附脐静脉+股静脉入路治疗2例,附脐静脉+肘前脉入路1例。异位栓塞3例(1例至脾静脉,2例至肝内),围手术期发热5例,肝脏穿刺道出血1例,死亡2例(胆管结石诱发急性肝功能衰竭1例,急性心衰合并急性消化道大出血1例)。随访期间死亡4例(肝癌3例,感染1例)。余15例随访2~47(22±13)个月,随访期间肝性脑病及消化道出血症状无复发。结论:以人体组织黏合剂或联合弹簧圈为栓塞剂的M-BRTO+ATO可快速栓塞SPSS流出道,完全闭塞SPSS,是治疗门静脉高压合并SPSS快速、安全、有效的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牛津全生物型假体膝关节单髁置换的早期临床疗效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牛津全生物型假体膝关节单髁置换术(unicompartmental knee arthroplasty,UKA)治疗膝关节前内侧骨关节炎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在福州市第二医院关节外科90例接受UKA手术治疗膝关节前内侧骨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假体固定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全生物型UKA者45例,男22例、女23例,年龄(65.6±7.0)岁(范围52~81岁);骨水泥型UKA者45例,男21例、女24例,年龄(67.9±6.1)岁(范围55~79岁)。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纽约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HSS)、遗忘关节评分(forgotten joint score,FJS)评价膝关节手术前后疼痛及术后关节功能状况。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假体周围透光线、透光区出现的数量以评估术后假体稳定性。通过测量患者手术前后胫骨近端内侧角(medial proximal tibial angle,MPTA)、机械轴偏向(mechanical axis deviation,MAD)评估下肢力线的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指数等基线资料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均获得至少18个月的随访。全生物型组患者手术时间为(97.8±21.1)min、术中出血量为(70.8±37.6)ml,优于骨水泥型组( P<0.05);而住院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后各时间点VAS评分、HSS评分、MPTA和MAD均优于术前( P<0.05)。全生物型组术前及术后6、12、18个月时VAS评分分别为7.0(6.0,7.5)分、4.0(3.0,5.0)分、2.0(2.0,3.0)分、2.0(1.0,3.0)分,HSS评分分别为56(53,60)分、78(75,82)分、85(80,89)分、86(82,90)分;术后6、12和18个月FJS评分分别为66.0(63.0,68.0)分、73.0(70.5,76.0)分、76.0(74.0,78.0)分。术前两组患者VAS评分、HSS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仅术后6个月时两组患者VAS评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6、12和18个月时全生物型组患者HSS评分、FJS评分均优于骨水泥型组( P<0.05)。全生物型组术前及术后6、12、18个月时MPTA分别为85.41°(84.22°,86.54°)、85.80°(84.74°,87.41°)、86.51°(85.47°,88.14°)、86.80°(86.09°,88.27°);MAD分别为2.29(1.79,2.65)cm、1.11(0.69,1.75)cm、1.02(0.65,1.66)cm、0.91(0.61,1.63)cm。除全生物型组术前MPTA大于骨水泥组,全生物型组术后6,12个月MAD小于骨水泥组( P<0.05)外,其余各时间点两组患者MPTA、MAD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随访期间全生物型组患者假体周围各区域生理性透光线数量为3个,明显少于骨水泥型组的28个( P<0.05),两组患者均未见假体周围出病理性透光线。 结论:全生物型UKA治疗膝关节前内侧骨关节炎可明显改善关节疼痛、矫正膝关节畸形,且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及患者术后主观感受更好的优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Kümmell病经皮椎体成形术骨水泥渗漏的危险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Kümmell病经皮椎体成形术骨水泥渗漏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1月至2019年6月行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的309例(351节椎体)Kümmell病患者资料,男80例,女229例;年龄(75.1±7.5)岁(范围60~94岁)。记录患者年龄、性别、症状时间、Kümmell病分期、骨折位置(胸椎、腰椎)、有无椎体皮质连续性中断、骨折形态(楔形、双凹、压缩)、骨折程度(轻度、中度、重度)、椎体后壁皮质是否突入椎管、是否发现椎基底静脉孔、穿刺方式(单侧、双侧)、骨水泥形态(团块样、海绵样)、骨水泥量、渗漏(是、否)、骨水泥渗漏类型。骨水泥渗漏类型分为:经椎基底静脉型、经骨皮质型、经椎体节段静脉型。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临床因素与骨水泥渗漏的关系。结果:351节椎体,总渗漏发生率65.8%(231/351)。经椎基底静脉型渗漏率21.4%(75/351),经骨皮质型渗漏率37.6%(132/351),经椎体节段静脉型渗漏率22.8%(80/35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渗漏相关的因素包括:椎体皮质连续性中断、存在椎基底静脉孔、骨水泥形态;与椎基底静脉型渗漏相关的因素包括:存在椎基底静脉孔、骨水泥形态;与骨皮质型渗漏相关的因素包括:椎体皮质连续性中断、骨水泥形态;与椎体节段静脉型渗漏相关的因素包括:存在椎基底静脉孔、骨水泥形态、骨水泥量、骨折位置。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Kümmell病时发生骨水泥渗漏的危险因素包括椎体皮质连续性中断、存在椎基底静脉孔、骨水泥形态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内镜下聚桂醇注射联合小剂量组织胶封堵治疗肝硬化F3型食管静脉曲张的疗效与安全性评价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内镜下聚桂醇注射联合小剂量组织胶封堵治疗肝硬化F3型食管静脉曲张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42例肝硬化F3型食管静脉曲张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1例。观察组给予内镜下聚桂醇注射联合小剂量组织胶封堵,对照组给予内镜下注射聚桂醇。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的有效性(静脉曲张缓解率)与安全性(术中出血与术后再出血发生率、异位栓塞发生率、食管溃疡发生率、食管穿孔发生率、食管狭窄发生率)指标差异。结果:观察组食管静脉曲张缓解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95.2%(20/21) vs 61.9%(13/21),χ 2=6.929, P=0.008]。两组均无异位栓塞发生病例;观察组术中出血率为4.8%(1/21),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8.1%(8/21)(χ 2=6.929, P=0.008);两组术后再出血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3.3%(7/21) vs 23.8%(5/21),χ 2=0.467, P=0.495];观察组食管溃疡发生率高于对照组[23.8%(5/21) vs 0,χ 2=5.676, P=0.017],主要为排胶溃疡;两组均无食管穿孔和食管狭窄病例。 结论:内镜下聚桂醇注射联合小剂量组织胶封堵治疗肝硬化F3型食管静脉曲张是安全的,可以大大减少术中出血的发生,且有更好的一次性静脉曲张根除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后吻合口漏诊治现状及展望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吻合口漏是直肠癌术后不可避免的并发症之一。随着手术技术和认知理念的提高、手术器械和设备的不断发展,直肠癌手术操作越来越精细,低位直肠癌手术的吻合口越来越低,但吻合口漏的发生率却没有显著下降。除此之外,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后与腹膜内的吻合口漏在诊断及治疗上有一定的区别,低位吻合口漏发生腹膜炎的概率小、时间晚、症状轻;其在处理上以保守治疗为主,较少行二次手术修补或切除吻合口,多行近端肠管改道转流。在预防低位吻合口漏方面,除了识别和警惕高危因素外,术中及术后的一些注意事项和操作技巧可能起着重要作用,包括肠系膜下动脉结扎位置、预防性造口、放置引流管、吻合口腔镜下缝合加固和使用黏合剂。相信随着临床医生的认识。医疗技术的提高和医疗器械的改进,低位吻合口漏发生率也将会越来越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组织黏合剂的基本原理与合成和表征及生物黏合剂的前景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生物黏合剂通过形成有效的界面来减少创面渗出和帮助止血从而促进创面愈合。值得一提的是,现有组织黏合剂几乎参与了所有的创面修复手术。组织黏合剂的特性包括组织损伤小、感染概率低、使用便捷、创面闭合快等等。与其相比较,传统的创面封闭技术如缝合和订皮,往往存在潜在风险,如延长手术时间、加重炎症反应等。尽管组织黏合剂相关研究已经取得了巨大进步,但目前其性能仍然不够理想。加拿大曼尼托巴大学机械工程系邢孟秋教授课题组在《Burns & Trauma》发表综述《Bridging wounds: tissue adhesives' essential mechanisms, synthesis and characterization, bioinspired adhesives and future perspectives》,选择并总结了一些现有组织黏合剂的设计和合成方法,并对多种黏合剂进行了多方面比较。此外,作者对生物黏合剂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展望,例如具备形状记忆功能、可重复使用、单向黏附性或可与穿戴电子设备集成的组织黏合剂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双球囊封堵联合瘤腔内纤维蛋白黏合剂注射技术在破裂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双球囊交替封堵联合瘤腔内人纤维蛋白黏合剂注射技术在破裂腹主动脉瘤(rAAA)腔内修复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广西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血管外科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28例rAAA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23例,女性5例,年龄(62±5)岁(范围:46~88岁)。瘤体最大径(65.2±10.5)mm(范围:47.3~100.5 mm),均为肾下型rAAA。患者均在急救绿色通道流程下应用肾下和肾上主动脉双球囊交替封堵联合瘤腔内人纤维蛋白黏合剂注射技术成功完成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EVAR)。收集患者术前准备时间、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手术救治成功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随访期间主动脉支架形态、内漏发生率、分支支架通畅率及支架感染率。结果:28例患者术前准备时间(45.5±8.5)min(范围:20~100 min),手术时间(100.0±15.5)min(范围:85~210 min),ICU停留时间(7±2)d(范围:1~17 d),住院时间(13.5±2.5)d(范围:5~43 d)。手术救治成功率为92.9%(26/28);死亡2例,1例死于术后多灶性腔隙性脑梗塞并发消化道大出血,1例高龄(84岁)患者因术前腹主动脉瘤破裂出现大量腹水,术后并发腹腔间隔室综合征,继发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术中肾上主动脉球囊阻断时间(13±2)min(范围:12~30 min)。22例术中瘤腔内注射纤维蛋白黏合剂(14±2)ml(范围:6~28 ml)。术后主要并发症发生率为57.1%(16/28)。26例存活患者术后随访(30±3)个月(范围:13~48个月),3年随访率为69.2%(18/26),随访期间患者主动脉支架均在位良好,无明显移位。术后6个月内漏发生率为11.5(3/26);术后36个月18例患者均无内漏发生,肾动脉、髂动脉分支支架通畅率为88.9%(16/18);术后支架感染率为7.7%(2/26),分别为术后1个月和6个月各1例,予长时间强化抗感染治疗后均康复。结论:在规范急救流程下,rAAA患者在EVAR术中采用双球囊交替封堵配合术中瘤腔内纤维蛋白黏合剂注射的手术成功率较高,术后内漏和严重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中长期效果良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医源性消化道穿孔治疗策略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医源性消化道穿孔是消化道内镜检查及治疗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消化道不同部位穿孔的影响因素与治疗原则也有所不同。一旦发生医源性消化道穿孔,内镜下治疗策略主要包括金属夹闭合、支架封堵、黏合剂封堵及缝合器缝合等。本文就消化道不同部位医源性穿孔治疗策略与新进展作一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