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利拉鲁肽对脓毒症小鼠急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 探讨利拉鲁肽对脓毒症小鼠急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选取8-12周龄、健康清洁级FVB/NJ雄性小鼠36只,随机(随机数字法)分为正常对照组、急性肺损伤组(Acute lung injury group,ALI组)和利拉鲁肽干预组(ALI+LIRA组)三组,每组12只.采用气管内注射铜绿假单胞菌混悬液制备脓毒症急性肺损伤小鼠模型,正常对照组给予气管内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利拉鲁肽干预组在造模0.5 h后给予利拉鲁肽(2 mg/kg)皮下注射干预,正常对照组和急性肺损伤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皮下注射.造模24 h后处死小鼠,收集小鼠肺组织,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评估肺脏病理损伤,免疫荧光法检测肺组织表面活性蛋白D(surfactant associated protein D,SP-D)表达;收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BALF),BCA法检测总蛋白浓度,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 α(tumor necrosis factor α,TNF-α)水平,Western blot 法检测 BALF 和肺组织中 SP-D 蛋白表达水平.使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ALI组小鼠的肺组织病理学损伤评分、BALF中总蛋白浓度、IL-6和TNF-α水平均升高,肺组织中SP-D阳性细胞数减少,分泌到BALF中SP-D和肺组织中的SP-D的蛋白表达下调(均P<0.05).与ALI组相比,ALI+LIRA组小鼠的肺组织病理学损伤评分、BALF中总蛋白浓度、IL-6和TNF-α水平均下降,肺组织中SP-D阳性细胞数增加,分泌到BALF中SP-D和肺组织中的SP-D的蛋白表达上调(均P<0.05).结论 利拉鲁肽可减轻脓毒症小鼠急性肺损伤程度,其保护作用可能通过与促进SP-D分泌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梅毒血清固定患者中NOD样受体蛋白3和Toll样受体4表达与Th1/Th2相关细胞因子的相关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 探究梅毒血清固定患者中NOD样受体蛋白3(NLRP3)、Toll样受体4(TLR4)表达与辅助性T细胞1/辅助性T细胞2(Th1/Th2)相关细胞因子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1年2月至2022年4月川北医学院附属三台医院收治的197例梅毒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进行驱梅治疗后血清转阴者纳入转阴组(n=88),未进行驱梅治疗者纳入梅毒组(n=45),接受驱梅治疗后血清固定者纳入固定组(n=64).另选取同期进行体检的健康人作为对照组(n=53).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NLRP3、TLR4 mRNA相对表达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Th1/Th2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采用Pearson法分析TLR4、NLRP3 mRNA与Th1/Th2相关细胞因子的相关性.结果 各组PBMCs中TLR4、NLRP3 mRNA表达水平比较,梅毒组>转阴组>对照组>固定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白介素(IL)-2、γ干扰素(IFN-γ)水平比较,对照组>转阴组>梅毒组>固定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IL-1β、IL-4、IL-10及IL-18水平比较,对照组<转阴组<梅毒组<固定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梅毒血清固定患者TLR4、NLRP3 mRNA表达与IFN-γ、IL-2呈正相关,与IL-1β、IL-4、IL-10、IL-18呈负相关(P<0.05).结论 梅毒血清固定患者NLRP3、TLR4 mRN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且与Th1/Th2相关细胞因子密切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Th17和调节性T细胞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疾病进展中的作用及其调控机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 本研究通过观察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外周血Th17、Treg细胞及其相关转录因子、细胞因子的表达,进一步揭示Th17、Treg细胞的调控机制及其在HIV感染者疾病进展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19年10月河南省上蔡县HIV感染者80例作为研究组,选取同地区健康人群2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CD4+T、CD8+T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h17、Treg,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浆中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7(IL-17)、IL-23水平,实时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转录因子ROR-γt及Foxp3 mRNA表达,Pearson法分析Th17、Treg与 CD4+T的相关性.结果 研究组CD4+T、CD4+T/CD3+T、CD4+T/CD8+T低于对照组(P<0.05),CD8+T和CD8+T/CD3+T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Th17/CD4+T、Th17/Treg低于对照组(P<0.05),Treg/CD4+T 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ROR-γtmRNA 高于对照组(P<0.05),Foxp3 mRNA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IL-17、IL-23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表示,Th17细胞百分比与CD4+T细胞计数呈正相关(r=0.293,P<0.05),Treg细胞百分比与CD4+T细胞计数呈负相关(r=-0.198,P<0.05).结论 HIV感染能降低Th17细胞、升高Treg细胞,破坏机体免疫平衡,其机制与调控转录因子ROR-γt、Foxp3及细胞因子IL-17、IL-23表达有关,Th17细胞、Treg细胞与HIV感染者疾病进展密切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1型糖尿病小鼠肠道菌群与免疫状态演变的实验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究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1型糖尿病(T1DM)小鼠在不同时期的肠道功能、血清相关抗体、脾脏细胞因子谱表达与肠道菌群的演变。方法:取3~4周龄雄性C57BL/6小鼠28只,采用随机抽样法分为对照组(NC组,13只)和STZ组(15只)。STZ组连续5 d空腹腹腔注射STZ 50 mg·kg -1·d -1,NC组注射等体积溶剂。实验第3周测定随机血糖>16.7 mmol/L为建模成功,定义为基线水平,两组各取6只小鼠处死,剩余小鼠观察4周,即实验第7周(实验终点)处死剩余小鼠。每周测量体重、随机血糖和每日饮水量。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脾脏细胞因子谱[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IL)-6、IL-17、IL-4、IL-10、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血清相关抗体[胰岛细胞抗体(ICA)、胰岛素自身抗体(IAA)与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和结肠紧密连接蛋白1(ZO-1)的表达;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脾脏CD4 +FoxP3 +调节性T细胞(Treg)水平;对粪便进行16SrRNA菌群测序分析。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法分析CD4 +FoxP3 +Treg细胞、肠道菌群、各免疫生化指标之间的相关性。 结果:流式细胞术与ELISA结果显示,在基线水平,与NC组相比,STZ组小鼠脾脏CD4 +FoxP3 +Treg、TGF-β、TNF-α、IFN-γ、IL-6、IL-17与血清ICA、IAA表达水平增加,脾脏IL-4、IL-10表达水平下降(均 P<0.05);在实验终点,与NC组相比,STZ组小鼠脾脏TNF-α、IFN-γ、IL-6,血清GADA、ICA与结肠ZO-1表达水平增加(均 P<0.05)。16SrRNA测序结果显示,与NC组相比,STZ组乳杆菌属丰度明显下降( P<0.05),拟杆菌属、阿克曼菌属、普雷沃菌属和颤螺菌属丰度明显上升(均 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乳杆菌属丰度与IL-10水平呈正相关( r=0.65, P<0.05),与TNF-α、IFN-γ、IL-6、IL-17和GADA水平呈负相关( r值-0.61~-0.58,均 P<0.05);颤螺菌属丰度与TGF-β、TNF-α、IL-6和IAA水平呈正相关( r值0.55~0.72,均 P<0.05),与IL-10水平呈负相关( r=-0.59, P<0.05)。 结论:多次低剂量STZ诱导的T1DM小鼠可能存在CD4 +Foxp3 +Treg及TGF-β介导的负性免疫调节和以增加结肠ZO-1表达的肠道调节,其中颤螺菌属与乳杆菌属丰度改变可能参与免疫调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外周血中Th1/Th2细胞因子变化及临床意义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研究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MPP)外周血中Th1/Th2细胞因子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2月在杭州市儿童医院接受治疗的MPP患儿60例的临床病例资料,根据病情进展程度将MPP患儿分为急性期组( n=29)和恢复期组( n=31),另选取同期于该院进行体检的健康儿童5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采用双夹心抗体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白细胞介素4(IL-4)、γ-干扰素(IFN-γ)水平。 结果:MPP急性期组IFN-γ、IL-4水平[(1 235.24±254.64)ng/L、(781.13±113.09)ng/L]均明显高于恢复期组[(545.38±58.57)ng/L、(331.27±64.18)ng/L]( t=14.683、19.108,均 P=0.001)和对照组[(477.96±46.61)ng/L、(241.86±39.07)ng/L]( t=20.534、30.813,均 P=0.001),Th1/Th2水平[(1.65±0.37)]明显低于恢复期组[(1.97±0.42)]( t=3.123, P=0.003)和对照组[(2.28±0.56)]( t=5.405, P=0.001);MPP恢复期组IFN-γ、IL-4水平均高于对照组( t=5.729、7.805, P=0.003、0.001),Th1/Th2水平低于对照组( t=2.652, P=0.010)。 结论:MPP患儿存在Th2占优势的免疫失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分泌性中耳炎患者中耳积液糖酵解代谢物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分泌性中耳炎患者中耳积液糖酵解代谢物变化及其与炎症水平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2月到2022年2年驻马店市中心医院收治的57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和同期57例健康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两组研究者的中耳积液,采用代谢组学分析与糖酵解相关的代谢物的变化;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两组中耳积液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表达水平。培养人中耳上皮细胞系(HMEEC),分为采用1 mmol/L和10 mmol/L乳酸处理24 h,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分析炎症因子mRNA和细胞因子水平。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分析组蛋白乳酸化水平。组间数据比较采用 t检验。 结果:分泌性中耳炎中耳积液中糖酵解主要产物乳酸水平[(5.37±0.80) mmol/L]明显高于健康者[(1.41±0.25) 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7.690, P<0.05)。分泌性中耳炎患者中耳积液中TNF-α和IL-1β水平[(70.02±8.73)、(90.65±12.54) ng/ml]明显高于健康者[(26.09±6.76)、(11.69±1.63) 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4.890、23.360, P<0.05)。1 mmol/L乳酸处理的HMEEC细胞TNF-α和IL-1β mRNA水平(1.46±0.14、2.14±0.12)明显高于对照细胞(1.05±0.09、1.20±0.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6.015、7.877, P<0.05)。10 mmol/L乳酸处理的HMEEC细胞TNF-α和IL-1β mRNA水平(2.14±0.12、2.29±0.11)明显高于1 mmol/L乳酸处理的HMEEC细胞TNF-α和IL-1β mRNA水平(1.46±0.14、1.73±0.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7.900、15.250, P<0.05)。1 mmol/L乳酸处理的HMEEC细胞TNF-α和IL-1β蛋白水平[(34.23±3.24)、(24.36±2.72) ng/ml]明显高于对照细胞[(15.33±2.52)、(11.86±2.31) 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1.270、8.587, P<0.05)。10 mmol/L乳酸处理的HMEEC细胞TNF-α和IL-1β蛋白水平[(51.68±3.90)、(44.63±4.07) ng/ml]明显高于1 mmol/L乳酸处理的HMEEC细胞TNF-α和IL-1β蛋白水平[(34.23±3.24)、(24.36±2.72) 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8.434、10.130, P<0.05)。1 mmol/L乳酸处理的HMEEC细胞组蛋白乳酸化水平(1.42±0.13)明显高于对照细胞(0.83±0.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9.246, P<0.05)。10 mmol/L乳酸处理的HMEEC细胞组蛋白乳酸化水平(1.96±0.19)明显高于1 mmol/L乳酸处理的HMEEC细胞(1.42±0.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5.789, P<0.05)。 结论:分泌性中耳炎患者中耳积液中糖酵解产物乳酸水平显著增加,高乳酸影响了中耳上皮细胞炎症因子的分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内毒素促进调节性T细胞增殖预防哮喘炎症反应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提前给予脂多糖(LPS)对支气管哮喘(哮喘)预防的作用及相关免疫机制,为哮喘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提前用LPS处理BALB/c背景6~8周小鼠,然后用卵清蛋白(OVA)联合铝佐剂诱导小鼠哮喘模型,阴性对照组用无菌生理盐水,分为以下4组:LPS给药1次组(LPS1组),LPS给药2次组(LPS2组),阴性对照组(NS组),OVA组。通过肺功能检测气道阻力、肺组织病理染色、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分类细胞计数、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Th2型细胞因子及白细胞介素6(IL-6)、IL-10,流式细胞术测肺组织调节性T细胞(Treg)比例等方法探索LPS对哮喘有无预防作用。结果:LPS预处理小鼠在OVA诱导后,肺组织苏木精-伊红染色、过碘酸-希夫染色提示炎症减轻,炎细胞浸润减少,肺组织匀浆IL-5、IL-6、IL-13降低,LPS2组IL-10及Treg比例增高,与OV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LPS通过减少Th2型细胞因子及刺激Treg细胞增殖减轻OVA诱导的哮喘炎症反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肺炎克雷伯菌外膜蛋白A和黏附素蛋白抗原优势表位融合表达与小鼠免疫保护效果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肺炎克雷伯菌(KP)外膜蛋白A(OmpA)和黏附素MrkD优势抗原表位融合蛋白对KP感染小鼠的免疫保护作用。方法:根据(美国)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CBI)公布的KP ompA和mrkD序列,通过生信分析选取这两个蛋白的优势抗原表位,经融合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表位序列后克隆至pColdI载体,并转入本科室保存的大肠杆菌BL21(DE3),经异丙基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Ni +层析凝胶纯化后获得重组蛋白rAD。rAD经皮下免疫22只BALB/c小鼠,同时设置22只佐剂对照组。完成免疫程序后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小鼠血清中的抗体水平和脾脏体外抗原刺激后细胞因子分泌水平进行测定,并对小鼠鼻腔注射KP,观察免疫后的小鼠存活率和肺脏细菌数量。组间比较采用 t检验。 结果:分别扩增出ompA和mrkD抗原表位序列,并成功融合,融合片段大小为1 056 bp,与预测大小一致,克隆至pColdI载体后测序,测序正确。重组表达菌BL21(DE3)-pColdI-rAD经IPTG诱导后破碎收集上清纯化,获得可溶性rAD,大小为38.4×10 3,与预测大小一致。rAD 3次免疫BALB/c小鼠后,免疫组抗体滴度显著高于对照组(170 667.00±59 121.00比0.00±0.00, t=5.00, P<0.01)。KP感染小鼠后,免疫组小鼠存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65.00±5.00)%比(0.00±0.00)%, t=22.52, P<0.01],免疫组小鼠肺脏细菌数显著低于对照组[(9 500.00±1 384.00) CFU比(87 833.00±25 365.00) CFU, t=7.55, P<0.01]。脾细胞分离后经rAD刺激,免疫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4(IL-4)、干扰素-γ(IFN-γ)分泌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115.70±17.21) pg/ml比(24.00±9.17) pg/ml, t=8.14, P<0.01;(200.30±8.51) pg/ml比(9.00±3.00) pg/ml, t=36.75, P<0.01;(92.33±6.11) pg/ml比(9.67±1.53) pg/ml, t=22.73, P<0.01]。 结论:KP OmpA和MrkD优势抗原表位融合蛋白rAD,免疫BALB/c小鼠有助于对KP感染的抵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内毒素吸附膜在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的应用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是由新型冠状病毒(新冠病毒)引起的严重肺部炎症的传染性疾病。2020年1月12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将发现的新冠病毒命名为"2019-nCoV",并将此病毒导致的疾病命名为"COVID-19"。新冠病毒入侵人体后可刺激免疫系统产生大量细胞因子,引发细胞因子风暴,导致严重感染、急性肺损伤和多器官功能衰竭等。因此,理论上清除这些细胞因子的过度产生可避免发生细胞因子风暴,降低危重型新冠肺炎和严重不良预后的发生率。本文通过对以往文献报道脓毒症中产生细胞因子风暴所致病情恶化,以及近期危重型新冠肺炎患者使用内毒素吸附膜治疗的疗效进行分析,进一步提供内毒素吸附膜应用于新冠肺炎治疗的有效临床证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急性前葡萄膜炎患者血清IL-9及其他Th细胞相关因子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IL)-9与其他辅助性T(Th)细胞相关因子在急性前葡萄膜炎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纳入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在甘肃省人民医院就诊的急性前葡萄膜炎患者36例36眼及同期与之相匹配的健康体检者40例40眼,分别作为急性前葡萄膜炎组和健康对照组;根据患者症状对病情严重程度进行分级并分为急性前葡萄膜炎患者轻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收集所有受检者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测定血清中IL-9、γ干扰素(IFN-γ)、IL-4、IL-17、转化生长因子-β 1(TGF-β 1)、IL-35和IL-22的质量浓度,并分析IL-9质量浓度与其他Th细胞因子质量浓度间的关系。 结果:急性前葡萄膜炎组患者血清中IL-9、IFN-γ、IL-4、TGF-β 1、IL-35、IL-22质量浓度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2个组间血清中IL-17质量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U=704.500, P=0.872)。急性前葡萄膜炎患者轻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血清中IL-9质量浓度分别为57.24(47.47,65.10)、71.68(67.55,78.91)和114.01(74.78,139.30)ng/L,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Z=8.766, P=0.012);其中轻度组和中度组IL-9质量浓度明显低于重度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急性前葡萄膜炎患者血清中IL-9质量浓度与IL-17、TGF-β 1、IL-35质量浓度均呈正相关( rs=0.449、0.517、0.400,均 P<0.05),与IFN-γ、IL-4、IL-22质量浓度均无明显相关性( rs=0.293、0.286、0.316,均 P>0.05)。 结论:IL-9在急性前葡萄膜炎的发生和发展中具有促进免疫炎症反应的作用,其与Th17和Treg细胞相关因子(TGF-β 1、IL-35)密切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