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异甘草素通过lncRNA MIR22HG/miR-24-3p/FASLG轴抑制肺鳞癌转移的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 肺鳞癌(Lung squamous cell carcinoma,LUSC)是全世界范围内高频率发生的恶性肿瘤.最近的研究表明,异甘草素(Isoliquiritigenin,ISL)在肿瘤增殖和转移中发挥抗肿瘤活性.因此,研究旨在探讨ISL在抗LUSC转移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利用梯度浓度ISL处理LUSC细胞,探究ISL在LUSC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中的抗癌特性.随后,利用生物信息学手段探寻了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s,lncRNA)MIR22HG/miR-24-3p/Fas配体 基因(Fas ligand Gene,FASLG)之间可能的互作关系.实时荧光定量 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RT-PCR)检测 LUSC 细胞中 lncRNA MIR22HG、miR-24-3p、FASLG 的表达,细胞计数盒-8(Cell Counting Kit-8,CCK-8)、克隆形成、划痕愈合和Transwell实验分别检测细胞活力、增殖、迁移和侵袭.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WB)检测上皮间充质转换(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和转移相关蛋白的表达.RNA免疫沉淀(RNA Binding Protein Immunoprecipitation,RIP)实验和双萤光素酶实验验证 lncRNA MIR22HG 与 miR-24-3p、miR-24-3p与FASLG的结合关系.结果 ISL可以显著抑制LUSC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生信分析及临床样本分析发现lncRNA MIR22HG在LUSC中低表达,ISL可以促进lncRNA MIR22HG的表达,抑制LUSC细胞 的恶性行为.此外,lncRNA MIR22HG可以海绵吸附miR-24-3p进而调节FASLG的表达.miR-24-3p在LUSC中上调表达,FASLG在LUSC中下调表达.过表达FASLG可以逆转miR-24-3p过表达对LUSC增殖、转移以及EMT进程的促进作用.结论 这些结果表明,ISL通过lncRNA MIR22HG/miR-24-3p/FASLG轴抑制肺鳞癌转移,表明ISL有潜力作为治疗LUSC的新型药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JMJD3在胃肠道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3天前
JMJD3是与肿瘤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的表观遗传修饰酶.JMJD3在胃肠道肿瘤中的表达水平存在差异,并且与患者的临床特征和预后密切相关.JMJD3通过调节肿瘤细胞的增殖、转移和侵袭等生物学行为,在胃肠道肿瘤的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JMJD3可能通过调节胃肠道肿瘤干细胞特性、肿瘤免疫微环境,影响肿瘤对治疗的反应和耐药性.因此,JMJD3被认为是胃肠道肿瘤的潜在治疗靶点,针对JMJD3的治疗策略可能为胃肠道肿瘤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外泌体非编码RNAs与肺癌放射治疗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3天前
肺癌(carcinoma of the lungs)目前是全人类健康的严重威胁之一,放射疗法是肿瘤治疗中的一项重要手段,其通过高能射线致使癌细胞DNA断裂,从而促进癌细胞死亡。但是肿瘤细胞的放射抵抗性一直是制约放射治疗效果的关键因素。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快速发展,外泌体及其携带的非编码RNAs(non-coding RNAs, ncRNAs)在肿瘤生物学行为中的调控作用逐渐受到重视,成为新的研究热点。与此同时外泌体及其携带的ncRNAs对肺癌放射治疗中的潜在作用的研究越来越多,本文旨在综述外泌体ncRNAs在肺癌放射治疗中的研究进展,从多个角度为外泌体ncRNAs在癌症放射治疗中的调控作用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基于转录组测序技术探讨电针对膝骨关节炎兔关节软骨表达谱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基于转录组测序技术探讨电针干预对膝骨关节炎软骨表达谱的影响.方法:12只新西兰兔按体质量随机分为空白组(4只)及KOA造模组(8只),KOA造模组应用改良Videman法制动6周复制KOA兔模型,拆除固定装置后根据Lequesne评分再随机分为模型组和电针组(每组4只),干预4周.干预后进行行为学评价,对兔膝关节软骨进行转录组学测序并进行GO和KEGG富集等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干预后,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Lequesne评分显著降低(P<0.01);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共筛选出1 055条差异基因,GO分析生物过程主要涉及炎症反应、免疫反应、血管生成和细胞外基质组织等功能,KEGG分析主要富集细胞因子受体相互作用、吞噬体、EB病毒感染和细胞粘附等通路;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初步筛选出396条差异表达基因,进一步GO分析(生物过程)主要涉及炎症反应、免疫反应以及细胞外基质组织等功能,KEGG分析主要富集细胞因子受体相互作用、吞噬体、补体和凝血级联反应等通路;通过交集分析得到电针干预KOA的主要分子机制为白细胞激活、对细菌反应和炎症反应等白细胞-炎症反应,防御反应、免疫反应和对外部刺激反应等免疫功能.结论:在关节软骨层面,电针干预KOA主要通过影响白细胞-炎症反应、免疫功能等表达谱变化而发挥治疗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结直肠癌中circMFSD12对肿瘤细胞功能及5-FU敏感性的调控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本研究通过分析circMFSD12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对肿瘤细胞增殖、迁移、侵袭,以及对5-氟尿嘧啶(5-FU)敏感性的影响,从而分析其作为潜在治疗靶点的可行性,以期为结直肠癌治疗提供新思路。方法:检索公开数据库中有关结直肠癌组织、正常结肠组织和正常肠组织的人源RNA数据集(GSE172229,GSE166973,GSE147597),并筛选在结直肠癌中表达下调的circRNA,从而通过实时定量PCR(qRT-PCR)分析circMFSD12在结直肠癌细胞株中的表达水平。基于构建过表达circMFSD12的质粒并转染结直肠癌细胞株LoVo和SW620,通过EdU染色、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评估其对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同时,通过CCK8实验和流式细胞术实验检测其对5-FU敏感性的影响,从而进一步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和miRNA pull down实验研究其潜在的分子机制。结果:circMFSD12在结直肠癌组织(筛选标准:logFC<-0.5)和细胞(circMFSD12表达量在人正常结肠上皮细胞NCM460为1.00±0.14,在结直肠癌细胞中分别为HCT116:0.72±0.08、LoVo:0.42±0.10、SW480:0.72±0.04和SW620:0.48±0.07)中均表达下调(P<0.05)。体外实验结果显示,过表达circMFSD12显著抑制结直肠癌细胞的增殖(LoVo:52%±5.3% vs. 22%±3.7%,P<0.001;SW620:56%±10% vs. 26%±4.0%,P<0.001)、迁移(LoVo:75%±5.5% vs. 34%±5.7%,P<0.001;SW620:54%±7.5% vs. 22%±5.6%,P<0.001)和侵袭(LoVo:104±18.6 vs. 41.7±10.2,P<0.01;SW620:86.7±16.5 vs. 34.7±4.9,P<0.01),并增强了细胞(LoVo:Control:2.5±0.7 vs. 7.4±1.0,P<0.01,5-FU:11.8±1.9 vs.28.6±1.9,P<0.001;SW620:Control:2.2±0.4 vs. 8.1±1.3,P<0.01,5-FU:10.2±1.4 vs. 23.4±2.3,P<0.001)对5-FU的敏感性。生物信息学分析及实验验证表明,通过调节靶向miR-887-3p和PPP1R12B表达,circMFSD12对结直肠癌细胞的生物行为有抑制作用。结论:circMFSD12调控miR-887-3p/PPP1R12B,从而显著影响结直肠癌细胞的生物行为,表明其作为新型分子标志物和潜在治疗靶点有良好的研究前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炎症小体激活小胶质细胞促进异常新生神经元形成在锂-毛果芸香碱致痫大鼠中的作用机制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 在锂-毛果芸香碱(Lithium-Pilocarpine)致痫大鼠模型中,检测炎症小体的激活,观察小胶质细胞的活化和异常新生神经元的形成,探索炎症小体激活小胶质细胞促进异常新生神经元形成在癫痫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腹腔注射氯化锂和毛果芸香碱建立癫痫大鼠模型,将大鼠分为Sham组(生理盐水对照组,n=12)、Pilo组(锂-毛果芸香碱致痫组,n=20)和Pilo+MCC950组[锂-毛果芸香碱致痫后给予核苷酸结合结构域富含亮氨酸重复序列和含热蛋白结构域受体3(NLRP3)抑制剂组,n=20],在急性期观察记录大鼠癫痫的行为学表现,通过病理切片确认脑组织损伤情况和细胞激活情况,借助分子检测确认炎症小体和其他分子的表达情况.采用体外细胞模型挽救实验验证炎症小体的作用.结果 Pilo组大鼠有6只出现V级,5只出现Ⅳ级,2只出现Ⅲ级的癫痫发作情况.相较之下,Pilo+MCC950组大鼠则没有出现Ⅴ级,6只出现Ⅳ级,8只出现Ⅲ级,2只出现Ⅱ级的癫痫发作情况.Pilo组强直痉挛发作的潜伏期短于Pilo+MCC950组,Ⅲ级以上癫痫发作的次数和持续时间大于Pilo+MCC950组.Pilo组NLRP3和pro-caspase-1的含量、4种促炎细胞因子的含量以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NDF)和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均高于Pilo+MCC950组.免疫荧光检测显示,Pilo组小胶质细胞大量活化,出现大量异常新生神经元.体外细胞实验后,ELISA结果验证了炎症小体的作用.结论 在锂-毛果芸香碱致痫大鼠模型中,炎症小体NLRP3接受外界炎症刺激而活化聚集,进而大量产生多种促炎细胞因子,使得小胶质细胞活化,分泌BDNF并激活ERK信号通路,调控异常新生神经元的形成和聚集等生物学行为,参与癫痫的发生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气腹压在宫颈癌手术治疗中对细胞标志物Ki-67和MMP9表达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 探讨气腹压处理在宫颈癌手术治疗中对人子宫颈癌细胞(human cervical cancer cells,Hela)中Ki-67、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9,MMP9)表达量的影响.方法 通过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数据库验证MMP9、Ki-67在宫颈癌中的表达量;收集2021年1月~2023年12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妇幼保健院宫颈癌患者的组织标本,按手术方式分为开腹手术组10例与微创手术组30例,通过Western blot实验和免疫组化实验,检测MMP9、Ki-67在Hela细胞中的表达情况;构建宫颈癌裸小鼠移植瘤模型,分未经气腹压处理组8只与气腹压处理组8只,通过免疫组化实验比较未经气腹压处理的肿瘤组织与气腹压处理2 h后的肿瘤组织的MMP9、Ki-67的表达量.结果 ①MMP9、Ki-67在宫颈癌中的高表达,是宫颈癌的潜在性指标;②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微创手术组宫颈癌组织标本中的MMP9、Ki-67的表达水平较开腹手术组明显增高(P<0.001),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微创手术组宫颈癌组织的MMP9以及Ki-67免疫组化染色的阳性率较开腹手术组明显增高(P<0.001);③裸小鼠移植瘤模型实验中免疫组化结果显示,给予气腹压的瘤组织较未经气腹压的瘤组织的MMP9、Ki-67的表达量明显增高(P<0.01;P<0.001).结论 MMP9和Ki-67在肿瘤生物学行为中发挥协同作用,其表达水平可以作为宫颈癌进展的潜在生物标记,并有助于优化宫颈癌患者的治疗方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生物模拟纳米药物在类风湿关节炎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非甾体抗炎药和改善病情抗风湿药虽能缓解RA症状,但伴随显著副作用且疗效有限.生物模拟纳米药物通过模仿体内天然结构和功能,提升药物生物相容性和靶向性,减少免疫原性和副作用,展现巨大的治疗潜力.这些纳米药物可调节免疫细胞功能、控制炎症介质释放并靶向递送抗炎因子,有效减轻RA症状并防止关节损伤.尽管面临长期安全性、生产复杂性及个体差异等挑战,但生物模拟纳米药物在RA治疗中仍具有广阔前景.优化设计和制造工艺,研究代谢行为和长期安全性,发展个体化治疗策略,将进一步推动其临床应用,为患者提供更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膜联蛋白A1在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3天前
膜联蛋白(ANX)是以钙离子浓度依赖性方式结合膜磷脂的细胞内蛋白质家族,在各种细胞类型中广泛表达.ANXA1属于ANX家族成员之一,在细胞生物学中发挥重要作用.既往研究表明ANXA1可调节细胞炎症反应、细胞凋亡和细胞信号转导.近年来,研究表明ANXA1的失调和突变与肿瘤的发生及发展有关.本文综述ANXA1对不同肿瘤恶性行为的调节作用,包括恶性增殖、迁移、侵袭、凋亡抑制及对肿瘤微环境影响等,为后续研究ANXA1在肿瘤中的作用、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提供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熊果酸对人结直肠癌SW620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机制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 探讨熊果酸(UA)对人结直肠癌SW620细胞生长、侵袭、凋亡和转移的影响,并研究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 以SW620细胞为对象,以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0、5、10、15、20、25、30 μmol/L)UA作用不同时间(24、48、72h)对细胞增殖的影响;以克隆形成实验检测不同浓度(0、10、15、20 μmol/L)UA作用于SW620细胞10 d对细胞克隆形成的影响;以不同浓度(0、10、15、20 μmol/L)UA作用于SW620细胞24 h后,分别以流式细胞术、Transwell侵袭实验、Western blot实验检测细胞的凋亡、侵袭情况和细胞中B细胞淋巴瘤2(Bcl-2)、裂解型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cleaved-PARP)、磷酸化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p38 MAPK)、p38MAPK、上皮钙黏素(E-cadherin)、神经钙黏素(N-cadherin)、锌指转录因子Snail蛋白的表达情况.考察p38 MAPK抑制剂SB203580与UA联用对细胞中p-p38 MAPK、Bcl-2、N-cadherin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与0 μmol/LUA比较,5~30 μmol/L UA作用24、48、72 h均可显著降低细胞的存活率(P<0.05);15、20 μmol/L UA作用10 d均可显著降低细胞的克隆形成率(P<0.05);经15、20 μmol/L UA作用后,细胞的凋亡率和cleaved-PARP、E-cadherin蛋白的表达量以及p38 MAPK蛋白的磷酸化水平均升高,穿膜细胞数和Bcl-2、Snail、N-cadherin蛋白的表达量均减少或降低,大部分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部分指标变化有浓度依赖性(P<0.05).SB203580可显著抑制UA对p38 MAPK蛋白表达的上调作用,逆转UA对Bcl-2、N-cadherin蛋白表达的抑制作用(P<0.05).结论 UA可抑制SW620细胞的生长、侵袭和转移并诱导其凋亡,上述作用可能与激活p38 MAPK信号通路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