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牛乳外泌体与脂质体的杂化外泌体制备及其负载青藤碱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药效学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研究乳源性外泌体与脂质体进行膜融合得到的杂化外泌体装载青藤碱(sinomenine,SIN)后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大鼠的治疗效果.通过蔗糖密度梯度离心法从鲜牛乳中提取外泌体,采用乳化蒸发-低温固化法制备脂质体,共孵育法进行膜融合后对杂化外泌体进行表征:透射电镜检测形貌,纳米粒度电位仪检测粒径与电位,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WB)检测膜融合前后外泌体膜表面特征蛋白CD63和TSG101的表达.超声法装载青藤碱后,酶标仪检测其载药量与包封率.胶原抗体诱导法建立CIA大鼠模型,药效实验设对照组、模型组、SIN组、SIN-脂质体组、SIN-乳外泌体组、SIN-杂化外泌体组及阳性药(地塞米松)组.记录给药期间大鼠体质量变化,以足肿胀度、免疫器官指数、关节炎指数、微循环指标变化、滑膜组织病理学检查、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变化为指标进行药效学研究.透射电镜结果显示,杂化外泌体与乳外泌体外观均呈茶托状,共孵育后外泌体粒径由(97.92±3.42)nm 增长到(132.70±4.07)nm,Zeta 电位由(-2.01±0.33)mV 变为(-17.90±2.13)mV,WB结果显示CD63与TSG101蛋白在乳外泌体及杂化外泌体中均正常表达.酶标仪测定乳外泌体包封率31.64%±2.48%、载药量2.35%±0.52%,杂化外泌体包封率48.21%±3.12%、载药量3.17%±0.36%.药效学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各给药组一般情况及足肿胀度、关节炎指数及免疫器官指数均得到显著改善(P<0.05,P<0.01),微血管综合评分及血管阻力显著下降(P<0.05,P<0.01),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白细胞介素-6(IL-6)炎症因子水平显著降低(P<0.01),滑膜组织的病变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同时与SIN组、SIN-脂质体组及SIN-乳外泌体组相比,SIN-杂化外泌体组具备更平稳持久的药效.该研究将乳源性外泌体与脂质体共孵育得到的杂化外泌体成功改善了外泌体载药量小与脂质体生物相容性差等问题,负载青藤碱的杂化外泌体对CIA大鼠有着良好的疗效,可有效解决青风藤等疗效佳但生物半衰期短的问题,为传统中药的新发展及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蟾蜍灵抗肿瘤作用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蟾蜍灵是从蟾蜍中提取的一种具有抗肿瘤功能的活性成分,可有效抑制多种肿瘤细胞增殖,促进肿瘤细胞自噬和凋亡,并能够与其它药物联合使用降低肿瘤抗药性,产生协同治疗效果.利用纳米颗粒作为载体,能够提高蟾蜍灵的生物相容性和抗肿瘤能力.本文作者就蟾蜍灵治疗多种不同类型肿瘤的研究现状及其作用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蟾蜍灵抗肿瘤深入研究与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静电纺丝制备的聚己内酯/还原氧化石墨烯神经导管基底膜的生物相容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探索5种不同含量的聚己内酯/还原氧化石墨烯(Polycaprolactone/reduced graphene oxide,PCL/RGO)神经导管基底膜材料与PC12细胞的体外生物相容性.方法 应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5种不同RGO含量的PCL/RGO神经导管基底膜样材料,并与PC12细胞共培养.使用CCK-8法测定PC12细胞的增殖情况,扫描电镜观察细胞的黏附与生长情况,活死细胞染色观察细胞活性.结果 5组材料所对应的细胞增殖率有差异,但毒性分级均为0级(无细胞毒性),其中0.75%RGO/PCL组的细胞增殖情况最佳.5组材料培养7 d后,电镜观察显示细胞黏附生长明显较1 d、3 d增多,并铺满了材料表面.活死细胞染色结果显示,各组细胞存活率均在90%以上.结论 5种不同RGO含量的PCL/RGO复合材料均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尤以0.75%RGO/PCL在促进细胞增殖、黏附方面有比较大的优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用于肿瘤光热治疗的血小板膜仿生纳米粒的体外初步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制备用于肿瘤光热治疗的载吲哚菁绿(ICG)血小板膜仿生纳米粒(ICG-PLP),并对其体外特性进行初步评价.方法 采用超声法制备ICG-PLP,并用激光粒度仪测定其粒径及zeta电位,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其包封率,在808 nm近红外光(2 W/cm2)照射下考察其光热性质,用SDS-PAGE观察血小板膜蛋白保留情况,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考察制剂被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及人非小细胞肺癌细胞A549、小鼠黑色素瘤细胞B16-F10、小鼠乳腺癌细胞4T1摄取的情况,用MTT法检测ICG-PLP光毒性,通过考察溶血率及细胞相容性初步评价其安全性.在健康SD大鼠体内尾静脉注射给药后考察ICG、载ICG脂质体和ICG-PLP的体内循环时间.结果 成功制备了ICG-PLP,其平均包封率为(97.68±0.01)%,平均粒径为(109.77±0.76)nm,平均zeta电位为(-21.23±0.84)mV,多分散系数为0.22±0.01.ICG-PLP很好地保留了血小板膜上的蛋白质,并具有良好的光热性能.血小板膜能促进仿生纳米粒被A549、B16-F10、4T1等肿瘤细胞摄取,并减少巨噬细胞对仿生纳米粒的吞噬.ICG-PLP展示出良好的光热治疗效果,能杀伤肿瘤细胞,且有良好的安全性.静脉给药后,ICG-PLP能延长ICG在健康SD大鼠体内的滞留时间.结论 成功构建了ICG-PLP,其在药物靶向递送和肿瘤光热治疗方面具有很大的潜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强度对患者红细胞输注效果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患者直接抗球蛋白试验(DAT)阳性强度对红细胞输注效果的影响。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9年3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输血科行DAT检测的患者输血相容性检测和临床输血资料,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分析DAT阳性强度与患者配血结果、不规则抗体检测结果、输血后胆红素值、红细胞输注效果的相关性。结果:从配血检测结果来看,次侧配血结果与DAT强度显著相关( r=0.58, P<0.01)。抗筛阳性患者DAT阳性强度更高(χ 2=126.810, P<0.01)。DAT阳性强度对患者直接胆红素值有影响,DAT阳性强度越高,患者直接胆红素越高(χ 2=32.069, P<0.01);且对患者总胆红素值也有影响(χ 2=17.981, P=0.001)。从红细胞输注效果来看,DAT阳性强度为0.5患者输注有效率较低(28.6%),其余患者DAT阳性强度与红细胞输注效果无关,不同DAT阳性强度(1、2、3、4)患者输血有效率分别为57.0%、60.1%、65.6%和60.0%,同一DAT阳性强度下,患者的输血有效率较高(χ 2=41.071, P=0.009)。 结论:不同DAT阳性强度与患者次侧配血结果、直接胆红素含量存在相关性,而红细胞输注效果与DAT阳性强度没有显著关联。但DAT阳性强度增加,患者出现不规则抗体几率增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甲基丙烯酸酐化明胶水凝胶在创面修复领域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创面修复是临床中常见难题,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也给社会带来沉重负担。基于水凝胶开发的多功能敷料在治疗急性和慢性创面中显示了较强的潜力。甲基丙烯酸酐化明胶(GelMA)水凝胶除具备良好的组织相容性、细胞黏附性和生物可降解性等优势外,还因成本低廉、反应条件温和、理化性质可调节、临床应用广泛等而备受关注。该文介绍了GelMA水凝胶的特征及其在创面修复领域中的应用研究进展,并对用于治疗创面的多功能GelMA水凝胶敷料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组织工程细胞支架治疗视网膜退行性疾病的实验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近年来,利用组织工程技术制造的细胞支架在治疗视网膜退行性疾病,如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和视网膜色素变性(RP)中取得了良好的进展。3D打印技术的发展使得制造出具有特定结构和机械性能的细胞支架成为可能,这些支架作为支持视网膜细胞生长的框架,能够促进其存活和分化,进而修复受损的视网膜。水凝胶和可生物降解的聚合物已被用于制造各类型的细胞支架,这些新型支架在促进视网膜细胞增殖和分化方面表现良好,动物实验也证明了其安全性和有效性。组织工程细胞支架在视网膜退行性疾病的治疗中具有巨大的潜力,为恢复患者视力和提高个体的生活质量提供了新的方法。本文就组织工程细胞支架治疗视网膜退行性疾病的实验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外泌体的优化策略及在促进骨修复再生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促进骨组织修复再生是治疗各类骨科疾病(如股骨头坏死、骨折不愈合、骨折延迟愈合、骨质疏松以及各类原因所致的骨缺损等)的重要手段。外泌体是一种细胞分泌的膜性囊泡,含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如蛋白、脂质、核酸等,并在细胞间通讯中扮演重要角色。其中间质干细胞源性外泌体在骨修复再生中展示了良好的应用和临床转化潜力,但是其功能和治疗效率有待进一步优化。经文献检索证实物理刺激、关键分子干预及小分子化合物和(或)生物材料刺激是促进外泌体分泌的重要策略。对外泌体的亲代细胞及外泌体进行工程化改造是实现优化并增强外泌体功能的的可行手段。而将外泌体通过各种方式整合到生物材料内以促进骨修复再生是目前在骨组织工程领域的主要应用方式。综述外泌体的优化策略,包括促进外泌体分泌及外泌体功能优化的方式,以及外泌体功能化的生物材料促进骨修复再生的研究进展,能够为加强外泌体在骨修复再生中的应用并促进外泌体的临床转化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人类白细胞抗原-G在母-胎免疫界面的功能和作用机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人类白细胞抗原-G(human leucocyte antigen G,HLA-G)作为非经典的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Ⅰ类分子,在母-胎界面的绒毛膜外滋养层细胞上特异性表达。妊娠期间,胎儿同种异源的绒毛膜外滋养细胞侵入子宫黏膜,却免于母体来源的免疫细胞攻击,其中HLA-G起到极其关键的作用。关于HLA-G在母-胎界面特殊调控方式的研究,特别是与各类免疫细胞及膜表面受体作用的分子机制,引起学者的广泛关注。本文将着重对HLA-G在母-胎界面的表达、调节及与相关免疫细胞作用机制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复合水凝胶三维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矿化及异位成骨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构建负载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的明胶/海藻酸钠/硅酸镁锂水凝胶膜板,研究其体外矿化性能及体内异位成骨能力。方法:从2周龄SD大鼠(SD大鼠均购自空军军医大学实验动物中心)骨髓中提取BMSCs并用流式细胞术鉴定,设置实验组T1、T2、T3水凝胶分别混合P3代BMSCs,终细胞浓度分别为1×10 8/L、1×10 9/L、1×10 10/L,对照组C不混合细胞。在1、3、7 d用钙黄绿素-AM/碘化丙锭染色检测细胞的存活率,7、14、21 d茜素红染色观察各组的矿化以及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成骨相关基因的表达。体内实验将4组水凝胶分别植入18只8周龄SD大鼠臀后侧肌袋内,术后1、2、4周取材,组织学观察成骨效果。两组数据组间比较采用 t检验,多组数据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 结果:流式鉴定细胞是BMSCs,并且在水凝胶中7 d存活率可达(92.43±0.73)%。体外培养14 d后实验组矿化结节的数量逐渐增多且T3[(211.33±17.16)个]高于T2[(56.67±7.64)个]和T1[(28.33±3.51)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239.234, P<0.05),而对照组并无矿化结节的生成;7 d各组较高表达成骨相关转录因子基因而14 d高表达碱性磷酸酶(ALP)和骨钙素(OCN)基因。体内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2周开始形成软骨细胞囊泡、成骨细胞等,而对照组无成骨分化倾向。 结论:明胶/海藻酸钠/硅酸镁锂水凝胶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可作为BMSCs三维培养的载体材料,复合水凝胶混合的BMSCs具有良好的矿化能力,在体内具有较好的异位成骨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