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蟾蜍灵抗肿瘤作用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蟾蜍灵是从蟾蜍中提取的一种具有抗肿瘤功能的活性成分,可有效抑制多种肿瘤细胞增殖,促进肿瘤细胞自噬和凋亡,并能够与其它药物联合使用降低肿瘤抗药性,产生协同治疗效果.利用纳米颗粒作为载体,能够提高蟾蜍灵的生物相容性和抗肿瘤能力.本文作者就蟾蜍灵治疗多种不同类型肿瘤的研究现状及其作用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蟾蜍灵抗肿瘤深入研究与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CD133抑制剂对人胆囊癌细胞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观察Bufalin(蟾蜍灵)、AMD3100(普乐沙福)作为药物单独或联合作用于胆囊癌细胞株(GBC-SD)后,观察其对细胞增殖、迁移、凋亡以及CD133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在胆囊癌中的作用。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手术切除的胆囊癌标本20例,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CD133在肿瘤以及癌旁组织的表达的差异。用不同浓度的Bufalin(80、160、320 nmol/L);AMD3100(10、20、40 μmol/L)及联合用药(Bufalin 160 nmol/L+AMD3100 20 μmol/L)干预人胆囊癌(GBC-SD)细胞,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法观察药物对肿瘤细胞增殖产生的影响,Transwell小室法检测肿瘤细胞迁移能力,膜联蛋白V(Annexin V)/碘化丙锭(PI)法检测细胞凋亡,流式细胞法检测细胞CD133分子表达。率的比较采用 χ2检验,组间比较用单因素及双因素方差分析。 结果:免疫组织化学结果示CD133分子在人胆囊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85%,明显高于癌旁组织表达率[30%, χ2=10.23, P<0.01],表达定位于胞质和胞核,流式结果显示CD133在GBC-SD细胞中阳性表达。Bufalin(80、160、320 nmol/L)作用(24、48、72 h)后与对照比较实验组细胞增殖受到明显抑制( F=21.389、57.231、73.444, P<0.05)。160 nmol/L的Bufalin作用后细胞迁移数为(114.33±5.51),明显低于对照组(270.67±13.65, F=241.989, P<0.01)。CD133分子表达水平为(1.48±0.14),低于对照组(3.22±0.46, F=202.589, P<0.01),细胞凋亡率[(32.57±0.69)%]高于对照组[(16.35±0.33)%, F=171.288, P<0.01]。AMD3100组中,与对照组比较AMD3100 20 μmol/L作用48 h细胞活性为(87.58±7.10)%,40 μmol/L作用48 h为(67.84±0.75)%( F=57.231, P<0.05),40 μmol/L作用72 h[(72.57±10.23)%, F=73.444, P<0.05]使细胞增殖明显受抑。40 μmol/L的AMD3100作用后,与对照组细胞迁移个数[(270.67±13.65)个]明显低于实验组[(193.33±8.08)个, F=241.898, P<0.01]。CD133分子表达水平实验组为3.07±0.11,对照组为3.22±0.4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F=202.589, P>0.05)。凋亡率对照组为(16.35±0.33)%,实验组为(16.37±1.8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F=171.228, P>0.05)。联合用药组(Bufalin 160 nmol/L+AMD3100 20 μmol/L)与对照组比较各时间(24、48、72 h)细胞增殖均受到抑制( F=21.389、57.231、73.444, P<0.05);细胞迁移个数为(270.67±13.65)个,实验组为(133.67±6.50)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241.898, P<0.01)。CD133分子表达水平(2.19±0.68)低于对照组(3.22±0.46, F=202.589, P<0.01)。细胞凋亡率[(33.58±1.67)%]高于对照组[(16.35±0.33)%, F=171.228, P<0.01]。 结论:CD133在GBC-SD细胞中阳性表达,在胆囊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Bufalin、AMD3100可抑制胆囊癌细胞增殖、迁移。Bufalin单独以及与AMD3100联合用药抑制胆可囊癌细胞增殖、迁移、并促进细胞凋亡、抑制CD133分子表达。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网络药理学结合指纹图谱与多元统计分析预测蟾皮质量标志物
编辑人员丨2024/5/25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结合指纹图谱与多元统计分析预测蟾皮质量标志物.方法 基于文献分析定位蟾皮质量标志物范围来源,通过网络药理学筛选蟾皮中药效相关成分,结合指纹图谱和多元统计分析筛选出影响蟾皮批次间差异性成分,将药效成分与特征差异性成分关联,预测质量标志物,并进行分子对接验证和含量测定.结果 蟾皮质量标志物为沙蟾毒精、华蟾毒它灵、蟾毒灵、华蟾酥毒基、蟾蜍噻咛,能与主要抗肿瘤靶点稳定结合,其含量在多批次样品间具有一定差异,其中沙蟾毒精、蟾蜍噻咛整体较高,华蟾毒它灵、蟾毒灵、华蟾酥毒基整体较低.结论 沙蟾毒精、华蟾毒它灵、蟾毒灵、华蟾酥毒基、蟾蜍噻咛为蟾皮抗肿瘤作用的质量标志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5/25
-
蟾毒灵抑制乏氧耐药细胞诱导的M2型巨噬细胞极化逆转结肠癌耐药
编辑人员丨2024/4/27
目的:在乏氧微环境中探讨蟾毒灵(bufalin,BU)抑制耐药结肠癌细胞诱导M2 型巨噬细胞极化对普通结肠癌细胞的作用.方法:培养基中加入氯化钴(cobalt chloride,CoCl2)模拟乏氧环境,佛波酯(phorbol 12-myristate 13-acetate,PMA)诱导人源单核细胞THP-1 分化为M0 巨噬细胞.分别采集乏氧条件下耐药结肠癌细胞、普通结肠癌细胞和BU作用于耐药结肠癌细胞的条件培养基(conditioned medium,CM),然后放入M0 巨噬细胞中.通过流式细胞术、Realtime PCR、ELISA 实验检测M2 型巨噬细胞极化标志因子的表达;运用CCK-8 和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WB)实验检测耐药结肠癌和普通结肠癌条件培养基诱导M2 型巨噬细胞极化后的上清对普通结肠癌的作用.结果:在缺氧环境下,与普通结肠癌细胞相比,耐药结肠癌细胞CM促进M2 型巨噬细胞标志物IL-10、TGF-β、CD11b、CD206 升高(P<0.01,P<0.05).极化巨噬细胞的上清液增加了普通结肠癌细胞中P-gp和Bcl-2 的表达,同时降低了Bax的表达和对奥沙利铂的敏感性.耐药结肠癌细胞经BU处理后,M2 型巨噬细胞标志物IL-10、TGF-β、CD11b、CD206 表达降低(P<0.01,P<0.05).此外,P-gp和Bcl-2 的表达减少,而Bax的表达增加,导致对OXA的敏感性增加.结论:乏氧条件下,结肠癌耐药细胞CM促进M2 型巨噬细胞极化,蟾蜍灵可通过调节M2 型巨噬细胞极化过程逆转结肠癌耐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研究华蟾素治疗胃癌的作用机制
编辑人员丨2023/12/9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研究华蟾素治疗胃癌的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药物靶点预测网站获得华蟾素成分靶点,疾病数据库获取胃癌疾病基因,将两者共同靶点进行GO功能富集分析及KEGG通路分析,Cytoscape软件构建蛋白互作(PPI)网络和药物-靶点-疾病相互作用网络.通过Kaplan-Meier分析关键靶点与胃癌预后的相关性,分子对接分析华蟾素成分与关键靶点的结合情况,最后筛选出核心靶点,并通过TCGA、GEO数据库进行单因素、多因素Cox回归分析以验证其与胃癌预后的关系.结果 华蟾素治疗胃癌涉及 70 个靶点、1 399个生物学过程、75 个分子功能、145 条信号通路,通过药物-靶点-疾病相互作用网络筛选出关键化合物 5 个、关键靶点 10 个,其中与胃癌预后相关的有 7 个.华蟾素主要成分与胃癌关键靶点间有较好的结合活性,核心靶点为EGFR、MAPK3、ALB,与胃癌预后密切相关.结论 华蟾素治疗胃癌的关键成分为华蟾毒它灵、蟾毒它灵、华蟾酥毒基、蟾蜍色胺C、蟾毒灵,它们可能通过多靶点、多途径来发挥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9
-
蟾酥制剂中蟾酥质量控制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10/28
蟾酥作为临床常用的动物药材,广泛用于心血管疾病、风湿和恶性肿瘤疼痛的治疗.因其具有高活性和高毒性的特点,关注蟾酥制剂中蟾酥药味的质量控制,对于保障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至关重要.通过梳理我国药品标准收载的蟾酥制剂情况,明确已批准上市的蟾酥制剂有 102 种 474 个批号,其中《中国药典》2020 年版收载 14 种,《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收载 68 种.这些制剂中,蟾酥多以原粉入丸、散剂,功能主治主要集中在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益气活血、开窍醒脑等方面.除了 2020 年版《中国药典》收载的蟾酥制剂中蟾酥药味的质量控制水平相对较高以外,其他蟾酥制剂中蟾酥药味的质控标准均较低,甚至缺失,亟需进行蟾酥制剂的质量标准提升研究.进一步检索中国知网(CNKI)、PubMed、Web of Science,对国内外报道的蟾酥制剂的质量评价研究和质量控制现状进行归纳总结,有 64 种蟾酥制剂报道了定性定量分析方法,主要有薄层鉴别、HPLC指纹图谱和多成分含量测定,指标成分涉及日蟾毒它灵、沙蟾毒精、蟾毒它灵、蟾毒灵、华蟾酥毒基和脂蟾毒配基等主要的蟾蜍甾类成分.综合文献信息,提示在完善蟾酥制剂质量标准过程中,需要关注蟾酥药材、饮片和制剂分析方法和检测指标的关联性,加强吲哚生物碱类成分的监控,以及重视含量均匀度检查等项目,以提升蟾酥制剂的整体质量控制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0/28
-
藤仓赤霉菌中蟾毒灵7β-羟化酶的发现与功能鉴定
编辑人员丨2023/9/30
目的 挖掘能催化蟾蜍内酯类化合物特异性羟化修饰的酶,以促进名贵中药材蟾酥功效组分的开发与应用.方法 采用同源序列比对挖掘藤仓赤霉菌(Fusarium fujikuroi)中的甾体羟化酶,通过毕赤酵母异源表达、工程菌株细胞转化以及代谢产物的分离与鉴定,从而确定酶的功能.结果 以蟾蜍内酯类化合物蟾毒它灵、蟾毒灵为底物,毕赤酵母重组菌株KM71H-FF294转化蟾毒它灵没有产生明显的产物,而转化蟾毒灵时产生了羟化产物7β-羟基蟾毒灵.结论 从藤仓赤霉菌中发现能催化蟾毒灵发生7β-羟化修饰的甾体羟化酶FF294,是目前文献报道首个能催化蟾蜍内酯类化合物羟基化反应的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9/30
-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法同时测定蟾蜍皮中8种蟾蜍毒素
编辑人员丨2023/8/12
目的 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法快速定性定量检测中毒患者食用剩余蟾蜍皮中8种蟾蜍毒素.方法 样品经甲醇提取后,待测液经过A CQUITY UPLC? HSS T3色谱柱(100 mm×2.1 mm,1.8 μm)分离,以0.1%甲酸水溶液为流动相A、甲醇为流动相B进行梯度洗脱,流速0.3mL/min,柱温35℃,进样量2 μL,经ESI正离子模式采集.结果 在10.0~1 000.0 μg/L范围内8种毒素线性关系良好,r2r均≥0.990;检出限为0.7~2.1 μg/kg,定量限为2.5~7.0 μg/kg;三水平加标平均回收率均≥75.79%,相对标准偏差(RSD)均≤9.84%.样品中检测出蟾毒灵、去乙酰华蟾毒精、去乙酰华蟾毒它灵、伪异沙蟾毒精、蟾毒它灵,含量分别为123.8±3.1、5 920.4± 1.9、680.7±3.2、671.6±9.1、1 796.6±74.9 μg/kg,和蟾蜍他灵、华蟾毒精与华蟾毒它灵均未检出.结论 该方法同时测定蟾蜍毒素中华蟾毒精、蟾毒灵、伪异沙蟾毒精、蟾毒它灵、去乙酰华蟾毒它灵、去乙酰华蟾毒精、和蟾蜍他灵、华蟾毒它灵,有较强实用性、快速、可靠.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 蟾蜍毒素 同时测定 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tandem quadrupole time of flight mass spectrometry...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12
-
蟾蜍灵通过抑制端粒酶活性诱导人脑胶质瘤细胞死亡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蟾蜍灵对人脑胶质瘤的作用.方法:将不同浓度的蟾蜍灵作用于胶质瘤细胞后,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法检测增殖抑制,Western-blot测定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的蛋白表达,Real time-PCR检测hTERT基因表达水平,CCK-8法检测蟾蜍灵对人原代胶质瘤细胞的杀伤作用.结果:蟾蜍灵对胶质瘤细胞株细胞U251、U87增殖具有抑制作用,且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并且能够有效抑制U251及U87细胞的克隆形成.Western-blot结果显示hTERT蛋白表达随药物浓度增加而递减,Real time-PCR结果证实蟾蜍灵降低了hTERT基因表达.同时体外实验证明,蟾蜍灵对人原代胶质瘤细胞具有明显杀伤作用.结论:蟾蜍灵能够抑制胶质瘤细胞系细胞及人原代胶质瘤细胞增殖,同时通过抑制hTERT表达降低端粒酶活性以发挥其抗肿瘤的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中医药调控胃癌细胞凋亡作用机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细胞凋亡是一种程序性细胞死亡,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及治疗密切相关.中医药在胃癌的防治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中医药可以通过多个信号通路促胃癌细胞凋亡.如四藤方、山慈菇、蛇六谷等中药可通过线粒体通路促胃癌细胞凋亡.抗癌灵、南蛇藤、重楼总皂苷等中药可通过死亡受体通路诱导胃癌细胞凋亡.木犀草素、杠柳毒苷、榄香烯等中药可通过调控MAPK通路促胃癌细胞凋亡.南蛇藤、蟾蜍灵、木犀草素等中药可通过影响PI3K/Akt通路促胃癌细胞凋亡.熊果酸、紫杉醇和冬凌草甲素衍生物Geridonin可以通过Pten信号通路促进胃癌细胞凋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