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细菌性肝脓肿的发病特点与诊治变迁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细菌性肝脓肿是肝胆系统常见的感染性疾病,对于有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疾病等高危因素的易感人群,当出现发热、腹痛等临床表现时,应警惕该疾病的存在。近年来,细菌性肝脓肿从发病特点,高危因素,致病菌到治疗手段都发生很大的变化。常见致病菌主要是革兰阴性杆菌,如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杆菌,肺炎克雷伯杆菌已经成为肝脓肿的首要致病菌,其临床表现也除单纯肝脏侵犯外常合并肝外侵袭,如眼内炎和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等。细菌性肝脓肿的主要实验室变化是C反应蛋白和白细胞升高,结合超声或者CT影像学可以很好鉴别诊断。在抗生素治疗的同时,治疗手段也从传统手术引流向超声或者CT引导的脓肿穿刺引流转变。本文就上述问题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糖尿病对细菌性肝脓肿患者并发脓毒症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糖尿病对细菌性肝脓肿(PLA)患者并发脓毒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2年5月在江南大学附属医院诊治的116例PLA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64例,女性52例,年龄(62.3±12.6)岁。依据是否合并2型糖尿病分为两组:糖尿病组( n=56)和非糖尿病组( n=60)。依据是否并发脓毒症分为两组:脓毒症组( n=29)和非脓毒症组( n=87)。分析各组间的临床特征差异,多因素logistic回归探讨PLA并发脓毒症的危险因素,通过中介效应模型分析糖尿病如何影响脓毒症的发生。 结果:与非糖尿病组相比,糖尿病组患者合并高血压的比例、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Ⅱ评分、入院时中性粒细胞计数、甘油三酯、尿素氮、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更高,低蛋白血症、胸腔积液、脓毒症的发病率更高,住院时间更长,住院费用更高,而血红蛋白、白蛋白、红细胞压积水平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合并糖尿病( OR=3.431,95% CI:1.245~9.455)、脓肿长径更大( OR=1.664,95% CI:1.258~2.220)的PLA患者并发脓毒症的风险更高(均 P<0.05)。中介效应模型分析显示,中性粒细胞计数和甘油三酯是PLA患者并发脓毒症的中介变量。 结论:糖尿病是PLA并发脓毒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糖尿病通过影响中性粒细胞和甘油三酯水平影响脓毒症的发生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细菌性肝脓肿误诊1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报道1例细菌性肝脓肿患者的诊治过程。患者中老年男性,急性发热起病,不伴腹痛症状,既往发现肝囊肿1年,查体未及腹部压痛。未能及时诊断肝脓肿。经验性抗感染治疗效果欠佳。腹部CT提示肝囊肿进行性增大,穿刺脓液培养回报大肠埃希菌阳性,最终确诊细菌性肝脓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性肝脓肿的研究现状与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细菌性肝脓肿是临床常见的危急重症,近年来,其致病菌谱已由过去的以大肠杆菌为主转变为以肺炎克雷伯菌,尤其是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为主。肝脓肿的临床特征、疾病转归以及治疗手段等亦有所改变。基于此,本文总结分析了近年来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性肝脓肿新的特点和变化,着重分析了该病个体化治疗方案的选择,尤其指出针对药物治疗和介入治疗效果不佳而需要行外科手术的患者,射频消融有可能成为一种新的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手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细菌性肝脓肿诊治急诊专家共识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肝脓肿(liver abscess, LA)是致病菌通过胆道、肝动脉、门静脉、直接蔓延等途径侵入肝脏引起的肝内局灶性、化脓性病变,是临床上常见的消化系统感染性疾病之一。LA常见病原菌包括细菌、真菌、阿米巴,其中细菌性肝脓肿(pyogenic liver abscess, PLA)最常见,占肝脓肿发病率的80% [1]。PLA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腹痛、白细胞及C反应蛋白等炎症指标升高,但也有部分患者腹部症状及体征不明显,体格检查缺乏特异性,容易造成漏诊、误诊。随着医学技术的进展,PLA的诊断率与治愈率已显著提高,死亡率已低至10%以下。但近年来随着糖尿病、恶性肿瘤、使用免疫抑制等患者增多,临床上肝胆有创操作增多,以及多重耐药和高毒力致病菌株的产生,PLA的病因、病原体和临床表现发生相应变化,给临床诊治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同时随着介入治疗的发展及应用,PLA治疗策略也发生了变化。急诊科作为肝脓肿首诊的主要科室之一,临床诊治工作须做到快速、高效且精准。本共识旨在通过回顾细菌性肝脓肿相关临床研究和指南、整合专家意见、结合急诊诊疗具体情况等来进行制定。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疫情下一例肝脓肿并发肺炎误诊为肝癌患者的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细菌性肝脓肿(PLA)亦称化脓性肝脓肿,是肝脏疾病中常见且严重的感染性病变,约占肝脓肿的80%。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其诊断率和治愈率明显提高,病死率已降至10%以下。但近年来,不典型肝脓肿的比例逐渐上升,其影像学与肝癌很难鉴别,给临床诊断带来挑战。本文报道1例肝脓肿并发肺炎误诊为肝癌病例,以供临床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摩氏摩根菌感染致细菌性肝脓肿破裂一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摩氏摩根菌( Morganella morganii)是一种隶属于肠杆菌科(Enterobacteriaceae)的革兰阴性菌,其致肝脓肿罕见。现报道1例既往有胆囊结石病史,以发热伴右上腹隐痛1周为主要症状的肝脓肿患者,脓液培养结果示摩氏摩根菌,计算机断层成像检查示肝内脓肿破裂,采用肝内脓肿引流和美罗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钠抗感染治疗,感染控制后转至外科行"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术",而后痊愈出院。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细菌性肝脓肿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比较细菌性肝脓肿合并糖尿病与未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纳入2016年1月至2021年8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同仁医院住院的细菌性肝脓肿患者,收集其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合并糖尿病,分成糖尿病组和非糖尿病组进行比较。统计学分析采用 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以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共纳入131例细菌性肝脓肿患者,其中糖尿病组47例,非糖尿病组84例。糖尿病组血小板计数<100×10 9/L、C反应蛋白>10 mg/L和总胆红素>17.5 μmol/L的比例均小于非糖尿病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2=3.90、6.44、5.56,均 P<0.05)。糖尿病组发生多发性脓肿的比例为10.6%(5/47),小于非糖尿病组的29.8%(25/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6.24, P=0.012)。糖尿病组脓液培养肺炎克雷伯菌阳性率为64.9%(24/37),高于非糖尿病组的41.5%(27/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5.13, P=0.023)。糖尿病组胸腔积液和其他部位脓肿的发生率分别为29.8%(14/47)和10.6%(5/47),分别高于非糖尿病组的14.3%(12/84)和1.2%(1/8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2=4.55,Fisher确切概率法;均 P<0.05)。糖尿病组住院时间>21 d的比例为34.0%(16/47),高于非糖尿病组16.7%(14/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5.15, P=0.023)。糖尿病[比值比( OR)=2.654, 95%可信区间( CI) 1.020~6.907, P=0.046]和脓肿最大径>10 cm( OR=11.045, 95% CI 4.493~27.154, P<0.001)是住院时间>21 d的重要危险因素。 结论:细菌性肝脓肿合并糖尿病患者以单发脓肿更多见,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率更高,更易发生胸腔积液和其他部位脓肿。肝脓肿最大径>10 cm和合并糖尿病会延长住院时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射频消融治疗难治性细菌性肝脓肿的时机选择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RFA)治疗难治性细菌性肝脓肿(PLA)的手术时机。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8月~2020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西院、山东省日照市肝胆胰脾外科研究所、山东省滨州市第二人民医院以RFA为主要手段治疗的49例难治性PLA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发病距RFA时间将患者分为早期RFA组(≤72 h)和延期RFA组(>72 h ),分别为27例和22例。RFA采用腹腔镜联合术中超声及CT引导完成,术后评价技术的安全性、有效性及住院费用等。结果:两组患者RFA治疗后均获得临床治愈(有效率100%),且均未发现严重感染、胆汁瘘及大出血等并发症。与早期RFA组相比,延期RFA组的操作时间和住院时间更长[(8.1±1.6)d比(9.5±1.5)d],住院费用更高[(3.4±0.2)万元比(3.8±0.4)万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RFA治疗难治性PLA的最佳时机为发病72 h之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急诊腹腔镜下切开引流加射频消融治疗巨大细菌性肝脓肿伴全身严重感染一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介绍一例巨大细菌性肝脓肿伴全身严重感染患者,抗菌药物控制效果差,穿刺引流效果不好,保守治疗过程中出现中毒性休克伴昏迷,血小板降至6×10 9/L,经急诊腹腔镜下肝脓肿切开引流加射频消融治疗后痊愈。提示对于合并全身严重感染、内科治疗和介入治疗效果不好的细菌性肝脓肿,建议行急诊腹腔镜脓肿切开引流加射频消融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