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物联网辅助评估管理肺结节中国专家共识
编辑人员丨2天前
制定再版物联网辅助评估和管理肺结节中国专家共识,目的为在原基础上通过使"复杂问题简单化、简单问题数字化、数字问题程序化,程序问题体系化"的策略,将肺结节诊治中国共识和亚太指南融入"AI肺结节管理程序"(PNapp 5A)和初评与研判二流程体系,将手工业作坊式诊疗模式提升为达到国家和国际标准的物联网流水作业工程。(1)初评流程,由初诊医师和初评专家执行PNapp 5A的1A~3A程序。1A(Ask,询问):录入吸烟史、肿瘤家族史、职业粉尘接触史和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病史等;2A(Assessment,评估):应用影像学评估肺结节外观、内涵的良恶性特点和随访变化;3A(Advice,建议):完成鉴别诊断所需肿瘤标志物、真菌和结核等常规检查。其后PNapp 5A自动反馈智能评估的肺结节恶性风险级别(低、中、高),然后由初诊医师管理低级风险患者;对中、高度风险患者则建议AI和循环异常细胞等个体化检查,供初评和研判专家会诊参考;高度风险患者则需进入下述程序。(2)研判流程,由研判专家执行PNapp 5A的4A和5A程序。4A(Arrangement,安排):有活检适应证者,首先顺序选择支气管镜引导(包括支气管内超声或磁导航支气管镜等)的非手术活检;不合适支气管镜检查或者有转移可能者,可考虑经胸壁针吸活检术。不能除外感染者,可考虑经验性抗生素治疗1~2周后复查;肺结节<10 mm者,可根据共识、指南安排随访。肺结节>10 mm难以确诊者应考虑为难定性肺结节,建议邀请更有经验的研判专家与AI系统交流互动(人机多学科会诊)会诊提供诊疗意见。5A(Assistance,辅助):根据组织病理、分子病理和分期、实施术后常规管理,也可参考AI、循环异常细胞和表观遗传等个体化信息,制定个体化防治复发和转移方案,最终实现"名医治未病,大医惠众生"愿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支气管针吸活检术在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淋巴结分期中的诊断效率与安全性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研究超声支气管镜引导下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术(EBUS-TBNA)对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NSCLC)淋巴结分期的诊断效率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选取我院接受EBUS-TBNA的≥70岁NSCLC患者35例,选取同时段接受EBUS-TBNA的60~69岁NSCLC患者58例。所有患者经超声支气管镜对所有可及的纵隔与肺门淋巴结进行探查,对短径大于6 mm的淋巴结试行穿刺。分析EBUS-TBNA在老年NSCLC患者淋巴结分期中的诊断效率与安全性数据。结果:EBUS-TBNA诊断敏感度0.94,特异度1.00,约登指数0.94,阳性预测值1.00,阴性预测值0.82。20例患者经EBUS-TBNA肿瘤分期发生改变,5例患者手术可切除性发生改变,EBUS-TBNA对手术可切除性的判断与术后最终病理相比,其一致性Kappa系数为0.95,敏感度1.00,特异度0.97。EBUS-TNBA并发症发生率6.5%,≥70岁组体力状况评分高于60~69岁组( 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EBUS-TBNA在≥70岁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的诊断效率高,且安全性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超声引导下经支气管镜针吸活检对老年肺门和/或纵隔占位性病变患者的诊断价值及安全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评估超声引导下经支气管镜针吸活检(EBUS-TBNA)对老年人肺门和/或纵隔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价值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23年3月北京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行EBUS-TBNA检查的肺门和/或纵隔占位性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分析18~64岁组和≥65岁组患者一般情况、穿刺手术情况、术后病理结果,总结分析EBUS-TBNA手术的诊断价值及安全性。结果:研究共纳入362例患者,共计穿刺522组淋巴结、87组肺门/纵隔肿块,平均每位点经EBUS-TBNA穿刺(5.1±1.9)针,平均EBUS-TBNA操作时间为(20.1±1.8)min。18~64岁和≥65岁两组患者穿刺针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0.707、 P=0.699)。18~64岁和≥65岁组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2%(14/152)比9.5%(20/210), χ2=0.010、 P=0.920]。362例患者经EBUS-TBNA检查共确诊恶性病变227例(62.7%)、良性病变126例(34.8%),另有9例(2.5%)患者通过经皮肺穿刺或外科手术后确诊恶性肿瘤。EBUS-TBNA诊断肺门和/或纵隔恶性病变的敏感性为96.2%(227/236),特异性为100.0%(126/126),其中18~64岁组诊断敏感性为95.1%(78/82)、≥65岁组为96.6%(140/145),两组患者EBUS-TBNA诊断敏感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0.281、 P=0.596)。 结论:与18~64岁组患者相比,≥65岁组患者接受EBUS-TBNA手术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BUS-TBNA是老年肺门和/或纵隔占位性病变患者获得病理结果进而接受更进一步治疗的重要诊断手段,对提高老年肺门和/或纵隔占位性病变患者的诊治成功率有重要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EBUS-TBNA在不同肺部疾病中的临床应用
编辑人员丨2天前
超声内镜引导下的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术(EBUS-TBNA)是一种通过超声实时引导下对肺及肺周组织穿刺活检的微创检查技术。EBUS-TBNA所获取的气管壁、支气管、肺组织及其相邻的纵隔内病变组织标本良好,可运用于免疫组织化学、细胞生物学、基因检测等技术。EBUS-TBNA可应用于肺癌的诊断及再分期、肺癌淋巴结分期、叶间淋巴结、肺结核、结节病等不明原因的纵隔淋巴结肿大诊断及病理分型。因其创伤小、操作简单、相对安全,并发症较纵隔镜低,重复检查方便,又比常规支气管下活检定位精确、诊断率高,使EBUS-TBNA已逐渐普及临床,这些技术可提高肺部疾病的诊断率,减少诊断时间,使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本文将现有进行的凸性探头支气管超声、电磁导航融合多模式图像、新的薄层超声探头等技术在肺部疾病的临床应用和进展进行简要叙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结核病介入诊断与治疗年度进展2023
编辑人员丨2天前
2023年,国内外同道在结核病的介入诊治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和探索。经多途径、多腔道内窥镜检下的微创介入、导航技术等引导下取样及高准确度的实验室检测技术的临床联用越来越广泛,为疑难结核病的精准诊断发挥了重要作用。针对肺结核、气管支气管结核、纵隔淋巴结结核及肺外结核的诊断技术,包括经传统的可弯曲常规支气管镜、超细支气管镜、超声支气管镜等特殊类型支气管镜检术,经支气管镜透壁针吸活检术、超声及虚拟导航等引导下活检技术,经胸腔镜胸膜冷冻活检术,经皮穿刺活检等技术。经介入技术取样标本的Xpert、Ultra、环介导等温扩增、宏基因组学二代测序及纳米孔测序等技术,显著缩短了诊断的时限并提高了诊断效能。介入治疗集中在肺结核大咯血、气管支气管结核、胸膜结核与结核相关瘘等疾病。气管支气管结核的介入治疗主要包括硬镜的应用,肺结核大咯血的介入治疗涉及血管内栓塞、覆膜支架置入等;经支气管镜冷热消融技术、狭窄气道的球囊扩张及支架置入术等;胸膜结核的介入治疗有胸腔镜技术,经内镜钳夹、支架等封堵器置入及自体脂肪移植等瘘口封堵术。本文就2022年10月至2023年9月已发表的文献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阿托品在老年患者全麻气管插管行超声支气管镜引导下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术前的应用价值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术前应用阿托品对老年患者进行全麻气管插管超声支气管镜引导下经支气管针吸活检(EBUS-TBNA)的价值。方法:病例对照研究,纳入胸部增强CT倾向肺癌伴7区纵隔淋巴结增大并拟行全麻气管插管支气管镜活检及EBUS-TBNA检查的87例老年住院患者。采用掷硬币法随机分为阿托品组40例和对照组47例。评估术前、术中及术后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口咽气道分泌物量、指端血氧饱和度、操作时间、病理阳性率及术后不良反应情况,评价阿托品应用价值。结果:气管插管术前阿托品组收缩压、舒张压低于对照组(131.70±15.3)mmHg比(140.7±13.7)mmHg、(79.1±7.6)mmHg比(85.6±7.4)mmHg( t值2.885、4.061,均 P< 0.05)。内镜操作开始后10 min阿托品组和对照组收缩压(109.1±11.2)mmHg比(105.0±12.15)mmHg、舒张压(66.9±7.5)mmHg比(68.0±8.3)mmHg;拔除气管插管后10 min为(136.9±23.0)mmHg比(129.9±11.2)mmHg、(77.6±10.9)mmHg比(78.5±6.4)mmHg( t值分别为-1.617、0.687、-1.751、0.448,均 P>0.05)。气管插管术前阿托品组和对照组心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1.416, P>0.05),内镜操作开始后10 min和拔除气管插管后10 min阿托品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值-3.323、-2.181, P< 0.01和 P<0.05)。内镜操作开始后10 min、拔除气管插管后10 min阿托品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变化率均小于对照组( t值-7.947、-6.962、-3.187、-3.232,均 P< 0.01)。内镜操作开始后10 min阿托品组心率变化率小于对照组,拔除气管插管后10 min变化率大于对照组( t值-6.467、-4.131,均 P< 0.01)。阿托品组和对照组气管插管术前与拔除气管插管后10 min口咽及气道分泌物、指端血氧饱和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值分别为-2.334、2.759、-3.314、-2.767,均 P< 0.01)。阿托品组内镜操作时间(25.9±5.7)min较对照组(26.4±4.7)min短( t=0.391, P>0.05)。阿托品组术后无不良反应患者34例(85.0%),对照组43例(91.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1.247, P>0.05)。 结论:老年患者全麻气管插管EBUS-TBNA术前应用阿托品有利于稳定术中血压和心率,且减少术后口咽、气道分泌物产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三种不同机械通气模式在经支气管镜超声引导针吸活检术中的应用比较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比较容量控制通气(VCV)、压力控制通气(PCV)、压力控制容量保证通气(PCV-VG)模式对经支气管镜超声引导针吸活检术(EBUS-TBNA)中患者呼吸力学及呼吸功能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丽水市人民医院2019年2-12月收治的在全身麻醉下行EBUS-TBNA的患者75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VCV组(V组)、PCV组(P组)和PCV-VG组(G组),各25例。经排除/剔除后,V组25例,P组24例,G组24例。在EBUS-TBNA术中分别采用VCV、PCV、PCV-VG通气模式对患者进行机械通气。分别记录和计算超声支气管镜(EBUS)进入气管前(T 0)、操作30 min时(T 1)、操作60 min时(T 2)、操作结束即刻(T 3)患者气道峰压(Ppeak)及肺动态顺应性(Cdyn)、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 2)、氧合指数(OI)。 结果:P组与V组比较,P组在T 2、T 3时刻Ppeak分别为(22.5±5.2)cmH 2O、(16.2±2.8)cmH 2O,低于V组的(25.8±3.5)cmH 2O、(18.2±3.2)cmH 2O( q=3.672、3.454, P=0.031、0.045);T 1-T 3时刻Cdyn分别为(26.4±5.0)mL/cmH 2O、(24.1±4.5)mL/cmH 2O、(32.5±4.2) mL/cmH 2O,高于V组的(23.0±2.7)mL/cmH 2O、(19.9±2.1)mL/cmH 2O、(28.5±3.7)mL/cmH 2O( q=3.732、4.795、4.118, P=0.027、0.004、0.013)。G组与V组比较,G组在T 2、T 3时刻Ppeak分别为(21.7±4.3)cmH 2O、(15.6±2.6)cmH 2O,低于V组的(25.8±3.5)cmH 2O、(18.2±3.2)cmH 2O( q=4.493、4.332, P=0.006、0.009);T 1-T 3时刻Cdyn分别为(26.6±5.6)mL/cmH 2O、(24.3±5.6)mL/cmH 2O、(33.2±6.3)mL/cmH 2O,高于V组的(23.0±2.7)mL/cmH 2O、(19.9±2.1)mL/cmH 2O、(28.5±3.7)mL/cmH 2O( q=3.852、4.936、4.791, P=0.022、0.002、0.003);T 2、T 3时刻PaCO 2分别为(41.1±3.8)mmHg、(38.4±3.4)mmHg,低于V组的(45.7±3.4)mmHg、(41.0±3.0)mmHg( q=5.969、3.682, P=0.000、0.030);T 2时刻OI为(358.0±32.8)mmHg,高于V组的(326.6±29.7)mmHg( q=4.782, P=0.003);P组和G组的各项指标各时刻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在操作时间 >60 min的EBUS-TBNA术中,采用PCV-VG模式进行机械通气,不仅能降低气道压,提高肺顺应性,而且能预防呼吸性酸中毒,改善氧合状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支气管腔内超声在儿童中应用四例分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支气管腔内超声(EBUS)技术在儿童临床应用中的作用、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对1例气道EBUS引导下经支气管针吸活检(EBUS-TBNA)和3例经EBUS检查患儿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病理结果和术中术后并发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例患儿(男2例、女2例)年龄为7.4~9.2岁。EBUS-TBNA患儿(例1)术前诊断发热、纵隔淋巴结肿大原因待查,术后淋巴结活检病理结果为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3例经EBUS探查患儿为原发性气道肿瘤,术前CT未见气管腔外浸润,经支气管镜介入切除气道内肿瘤后病理诊断黏液表皮样癌2例、支气管平滑肌瘤1例。病灶部位分别为右主支气管开口1例、主气道2例。EBUS下依次可显示气管壁最内层强回声区(水囊和黏膜层)、较低回声区(黏膜下平滑肌层)、强回声区(软骨内层)、低回声区(软骨层)、强回声区(软骨外缘层)。1例患儿(例3)病灶处气管壁黏膜下平滑肌层结构紊乱,软骨层部分中断,其余2例未见气管壁受累。4例患儿术后均无气胸、咯血等并发症。结论:EBUS对儿童原因不明纵隔淋巴结肿大诊断和原发性气道肿瘤气管壁浸润程度诊断具有良好的诊断效果,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技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硬化性肺泡细胞瘤的临床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分析硬化性肺泡细胞瘤(PSP)的临床特征。方法:本研究为观察性研究,采用非随机抽样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22年8月于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经病理确诊的13例PSP患者。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基本资料、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影像学表现、诊断方法、病理学特征、治疗与随访等。采用门诊复查、电话等方式对患者进行随访,随访时间截至2023年11月。结果:13例PSP患者均为女性,中位年龄58岁,年龄范围30~72岁。3例患者无任何呼吸系统症状,通过健康查体发现;咳嗽咳痰8例,其中1例偶有痰中带血;干咳1例;左下季肋处隐痛1例。实验室检查结果均正常。胸部CT显示8例为单发结节,4例合并双肺多发结节,1例为多发团片状软组织密度影;12例外观呈圆形或类圆形,其中10例边缘光滑、边界清晰,1例边缘可见毛刺影,1例周围可见点片状磨玻璃密度影;增强CT扫描显示,轻度强化2例,中度强化2例,高度强化3例,不均匀强化6例;血管贴边征阳性5例,周围支气管绕行1例,钙化2例。1例通过超声引导下经支气管针吸活检确诊,2例通过CT引导下经皮穿刺肺活检术确诊,其余10例均行手术确诊,其中6例在术中经快速病理检查确诊。7例行常规病理学检查联合免疫组织化学确诊。病理学特征主要表现为类似肺泡Ⅱ型上皮细胞的表面细胞和间质圆形细胞排列成实性和乳头状结构,伴硬化性和出血性区域,切面质地不均匀、多彩状,一般都有褐色区。11例行电视胸腔镜外科手术治疗,其余2例未行手术治疗,给予止咳祛痰等对症治疗。截至随访结束所有患者均正常生活。结论:PSP多见于女性,发病年龄范围较广,临床表现无特异性,结合影像学表现、常规病理学检查和免疫组织化学可明确诊断。其生物学行为相对模糊,手术治疗预后良好,对手术和非手术患者都应密切随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气管内超声引导下针吸活检术联合经支气管镜肺活检术对肺结节病诊断效能的分析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评估气管内超声引导下针吸活检术(EBUS-TBNA)联合经支气管镜肺活检术(TBLB)对肺结节病的诊断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3年7月就诊于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高度疑诊为肺结节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取得病理结果并结合临床综合评估最终诊断明确.评价EBUS-TBNA联合TBLB诊断肺结节病的效能以及弹性成像在诊断中的作用,并探讨胸部CT对于肺结节病分期的价值.结果:在131例高度疑诊为肺结节病的患者中,最终明确诊断为肺结节病的患者共有123例.其中105例患者单用EBUS-TBNA获得阳性的病理结果(阳性率为80.2%),58例患者通过单用TBLB获得阳性的病理结果(阳性率为44.3%);两者联合使用的诊断阳性率是89.3%.131例患者均进行胸部CT分期,其中Ⅰ期患者78例,Ⅱ期患者53例.在通过EBUS-TBNA及TBLB最终明确病理诊断后,根据是否出现上皮样肉芽肿浸润这一表现定义累及范围,发现根据胸部CT分类为Ⅰ期的患者中38.5%肺实质中检出上皮样肉芽肿浸润.结论:EBUS-TBNA联合TBLB可明显提高对肺结节病的诊断效能.单纯依靠胸部CT扫描进行肺结节病的分期并不可靠,会导致对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估计不足.建议使用EBUS-TBNA诊断可疑结节病时,即使没有肺部浸润,也推荐常规联合TBLB,可以进一步提高诊断率和更充分地评估病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