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透视S 1椎体后缘入口位对经皮骶髂螺钉置入的指导意义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证明S 1椎体后缘入口位的透视对经皮骶髂螺钉置入存在指导意义。 方法:①收集134例正常成人骨盆CT资料,导入Mimics Medical 21.0系统,测量分析骶椎的解剖学参数,寻找S 1椎体前、后缘解剖学参数差异。②利用测量数据建立数学模型。对5个成年人尸体骨盆标本徒手置钉,采用传统透视技术(位),模拟临床实践。置钉完成后透视S 1椎体前、后缘入口位,观察二者成像差异,直视下检查螺钉是否穿出骶管。③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0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骨科收治的11例骨盆后环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均接受经皮骶髂螺钉固定术,传统透视技术徒手置钉,术中分别透视S 1前、后缘入口位以指导螺钉安全置入;行CT检查确定是否存在螺钉错位。 结果:①正常人CT测量:S 1前缘入口位角(20.71°±11.89°)显著小于S 1后缘入口位角(41.99°±11.67°),S 1上终板宽度[(32.22±3.41)mm]显著大于S 1下终板宽度[(20.10±3.28)mm],S 1椎体前、后缘存在解剖学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②尸体实验:5个标本中的2个出现了S 1椎体前、后缘入口位显像差异,且螺钉穿出骶管。③临床组:所有患者闭合复位满意。共置入17枚螺钉,S 1置入12枚螺钉,S 2置入5枚螺钉;手术时间84~141 min,平均114.4 min;透视次数69~101次,平均89.6次;术中出血量110~463 mL,平均296.6 mL;术后CT未观察到螺钉错位。 结论:S 1椎体前、后缘入口位角存在差异,透视后缘入口位能清晰显示椎体后缘,从而提高置钉的安全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3D导航与C型臂X线机透视下经皮双节段长骶髂关节螺钉内固定治疗骨盆后环损伤的疗效比较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比较3D导航与C型臂X线机透视辅助下经皮双节段长骶髂关节螺钉内固定治疗骨盆后环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至2020年10月期间解放军中部战区总医院骨科采用经皮双节段长骶髂关节螺钉内固定治疗的48例骨盆后环损伤患者资料。根据辅助置钉方式不同分为两组:3D导航组27例,男19例,女8例;年龄为(45.5 ± 7.4)岁;采用3D导航辅助置钉。透视组21例,男14例,女7例;年龄为(44.1 ± 10.1)岁;采用C型臂X线机透视辅助置钉。比较两组患者每枚骶髂关节螺钉的置入时间、置入每枚螺钉的X线透视时间、导针调整次数、螺钉位置、骨折复位质量、骨折愈合时间、骨盆功能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具有可比性。3D导航组患者术中每枚螺钉置入时间[(12.7±2.2)min]、置入每枚螺钉的X线透视时间[(40.7±9.3) s]和导针调整次数[1(0,1)次]均显著少于透视组患者[(23.7±3.6)min、(71.4±14.1)s、5(4,6)次],螺钉位置评级(优49例,良4例,差1例)显著优于透视组患者(优29例,良8例,差5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48例患者术后获8~25个月(平均13.1个月)随访。两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骨折复位质量及骨盆Majeed功能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透视组1例患者出现L 5神经根损伤症状。术后无一例患者出现伤口感染、螺钉松动及断裂等并发症。 结论:与C型臂X线机透视相比,3D导航辅助下经皮双节段长骶髂关节螺钉内固定治疗骨盆后环损伤可明显缩短螺钉置入时间、置入螺钉的X线透视时间,并减少导针调整次数,提高螺钉置入的位置准确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应用自制股骨颈内固定导向器置入空心螺钉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
编辑人员丨6天前
股骨颈骨折是临床较常见的髋部骨折。经皮空心钉内固定是身体状况良好的老年人无移位股骨颈骨折和青壮年股骨颈骨折的首选治疗方法 [1, 2, 3]。经典的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方式是闭合复位经皮置入3枚平行空心螺钉 [4, 5, 6]。3枚空心螺钉呈倒“品”字形置入股骨颈,且螺钉尽可能贴近股骨颈皮质 [7, 8, 9]。为了精确置入空心钉,术者需先以合适的前倾角和颈干角在恰当的进针点将空心螺钉导针钻入股骨颈。手术时术者主要凭个人经验来完成此操作,螺钉置入精确度及手术时间等差异较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自主设计的预定位三维蜂窝导向器在经皮空心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采用自主设计的预定位三维蜂窝导向器辅助经皮空心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昆山市中医医院骨科采用空心钉内固定治疗的60例股骨颈骨折患者资料。根据术中定位方式不同分为2组:研究组(采用自主设计的预定位三维蜂窝导向器辅助置入空心钉固定)30例和对照组(采用徒手操作置入空心钉固定)30例。研究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44.9±9.2)岁;Garden分型:Ⅱ型2例,Ⅲ型18例,Ⅳ型10例。对照组男11例,女19例;年龄(43.5±7.9)岁;Garden分型:Ⅱ型1例,Ⅲ型16例,Ⅳ型13例。所有骨折均行闭合复位3枚空心钉倒三角内固定。比较两组患者Garden对线指数、手术时间、透视次数、导针钻孔次数、骨折愈合时间及末次随访时髋关节Harris评分;测量两组患者术后影像学指标,包括螺钉间距、螺钉至颈皮质距离、螺钉覆盖面积、螺钉间平行偏差、螺钉与颈轴线偏差。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术后获(14.4±1.9)个月随访。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33.1±5.5)min]、透视次数[(13.7±2.2)次]、导针钻孔次数[(3.7±0.6)次]、螺钉至颈皮质距离[(12.4±2.8)mm]、正位X线片上螺钉间平行偏差(2.2°±1.1°)、侧位X线片上螺钉间平行偏差(2.4°±1.0°)、正位X线片上螺钉与颈轴线偏差(4.0°±0.9°)、侧位X线片上螺钉与颈轴线偏差(3.2°±0.8°)均优于对照组[(46.5±8.6)min、(23.1±5.2)次、(11.0±2.2)次、(19.0±3.3)mm、6.5°±2.6°、7.1°±2.9°、7.7°±2.6°、9.2°±3.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研究组患者的螺钉间距[(45.7±5.8)mm]、螺钉覆盖面积[(74.1±10.9)mm 2]均大于对照组[(31.3±7.7)mm、(55.5±9.0)mm 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Garden对线指数、骨折愈合时间、随访时间、末次随访时髋关节Harri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随访期间研究组有1例骨不连,对照组有2例骨不连同时螺钉退出;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感染、深静脉血栓、螺钉穿出或断裂、股骨头坏死等并发症。 结论:相比徒手操作置入空心钉,自主设计的预定位三维蜂窝导向器辅助置钉可以缩短手术时间,显著减少透视次数和导针钻孔次数,有效提高螺钉置入精确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球囊复位终板椎体增强结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球囊复位终板硫酸钙椎体增强结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23例载荷分享评分>6分的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资料。男14例,女9例;年龄为20~60岁,平均43岁。采用经皮椎弓根螺钉附加伤椎置钉复位、固定,再通过经皮球囊复位伤椎塌陷的终板,推注注射型硫酸钙骨水泥(CSC)。记录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伤椎前缘高度比、伤椎中部高度比、矢状面cobb角、CSC吸收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本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平均为110 min;术中出血量平均为75 mL。23例患者术后获12~48个月(平均24个月)随访。CSC平均在3个月内完全吸收。23例患者术后3 d及末次随访时腰背部疼痛VAS评分[(2.1±0.9)、(1.1±0.3)分]均较术前[(7.8±1.3)分]显著改善,术后1周、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伤椎前缘高度比(93.22%±6.39%、92.79%±6.41%、92.38%±6.60%)、伤椎中部高度比(90.66%±6.28%、89.92%±6.05%、86.54%±6.96%)、矢状面cobb角(4.88°±2.35°、5.32°±2.34°、5.84°±2.43°)也均较术前(51.68%±8.32%、63.37%±9.24%、20.77°±7.35°)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而术后各时间点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随访期间无一例患者发生内固定物松动、断裂及后凸cobb角丢失达10°以上。 结论:球囊复位终板硫酸钙椎体增强结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载荷分享评分>6分的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安全、微创,可有效复位塌陷的伤椎终板和恢复伤椎力学性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机器人辅助骶髂螺钉内固定治疗骨盆后环骨折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比较机器人辅助与透视辅助骶髂螺钉内固定治疗骨盆后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中华医学期刊全文数据库、PubMed、Web of Science和ScienceDirect等关于机器人辅助与透视辅助骶髂螺钉内固定治疗骨盆后环骨折的文献。检索时间为各数据库建立至2023年3月。对纳入文献进行meta分析。组间异质性较大时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分析,组间异质性较小时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分析。结果:共15篇文献纳入meta分析,机器人辅助组465例、透视辅助组396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机器人辅助组的透视次数[ SMD=-3.12,95% CI(-4.34,-1.89), P<0.001]、导针调整次数[ SMD=-3.75,95% CI(-6.77,-0.72), P=0.015]、术中出血量[ SMD=-0.83,95% CI(-1.18,-0.49), P<0.001]、手术时间[ SMD= -2.59,95% CI(-4.11,-1.08), P<0.001]均小于透视辅助组;螺钉位置的优良率[ OR=10.13,95% CI (3.67,27.98), P<0.001]大于透视辅助组;两组Majeed功能评分[ SMD=0.28,95% CI(-0.0003,0.55), P=0.050]和骨折愈合时间[ SMD=-0.14,95% CI(-0.46,0.17), P=0.367]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机器人辅助经皮骶髂螺钉内固定治疗骨盆后环骨折具有透视次数少、导针调整次数少、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螺钉位置优良率高的优势,但在Majeed评分和骨折愈合时间方面与透视辅助相比无差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腕关节镜联合机器人导航技术在经舟骨月骨周围背侧脱位治疗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腕关节镜辅助下复位经舟骨月骨周围背侧脱位,机器人导航经皮内固定舟骨的临床疗效。方法:我科自2019年11月至2021年11月对7例经舟骨月骨周围背侧脱位患者,采用腕关节镜辅助复位,机器人导航下经皮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舟骨,克氏针经皮内固定月骨三角骨。术后功能位支具固定,定期摄X线片和腕关节CT观察骨折愈合情况。结果:7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为8~20个月,平均13.5个月。7例患者舟骨均获得愈合,亦无月骨坏死及舟月、月三角分离发生。采用改良Mayo腕关节评分标准评定:优6例,良1例。结论:腕关节镜联合机器人导航治疗经舟骨月骨周围背侧脱位,复位精准,螺钉位置满意,疗效可靠,是一个值得推荐的治疗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激光辅助轴位透视经皮螺钉固定治疗髋臼前柱骨折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激光辅助轴位透视经皮螺钉固定治疗髋臼前柱骨折的可行性及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采用激光辅助轴位透视经皮螺钉固定治疗的髋臼前柱骨折患者20例(22髋),男11例,女9例;年龄(42.1±3.2)岁(范围,24~68岁)。单侧髋臼前柱骨折7例,双侧髋臼前柱骨折2例(4髋),髋臼前柱合并同侧骶骨骨折7例,髋臼前柱合并骶髂关节损伤4例。髋臼前柱骨折Nakatani分区:Ⅰ区3髋,Ⅱ区6髋,Ⅲ区13髋。受伤至手术时间为5 d(范围,3~11 d)。髋臼前柱骨折均采用激光辅助轴位透视经皮螺钉固定,合并骶骨骨折或骶髂关节损伤患者采用Starr架辅助复位后以经皮骶髂螺钉固定。记录患者髋臼前柱螺钉置入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及术中出血量。术后采用Matta评分标准评定骨折复位质量,末次随访时根据改良Merle D' Aubigné and Postel评分系统评定髋关节功能。结果:22髋的前柱螺钉置入手术时间为(22±10)min(范围,20~40 min),术中透视次数(30±8)次(范围,21~45次),术中出血量(20±5)ml(范围,10~40 ml)。20例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4±3.1)个月(范围,12~18个月)。骨折复位质量:解剖复位18髋,满意复位2髋,不满意复位2髋,优良率为91%(20/22)。骨折愈合时间为(13±2.2)周(范围,11~16周)。末次随访时髋关节功能:优18髋,良3髋,可1髋,优良率为95%(21/22)。1例术后前柱螺钉皮肤切口出现渗出,1例术中损伤臀上动脉分支导致术后臀部皮下瘀斑及血肿。随访期间无一例发生内固定物松动、断裂或骨折再次移位等并发症。结论:采用激光辅助轴位透视经皮螺钉固定治疗髋臼前柱骨折,操作简便,手术时间短,不易损伤重要血管及神经,术中出血量少,近期疗效满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耻骨联合分离经皮螺钉内固定术中交叉导针置入相关应用解剖学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经皮通道螺钉内固定治疗耻骨联合分离时交叉螺钉导针置入情况及骨性进针点与盆腔周围重要结构的距离关系。方法:选取10%甲醛固定的成人尸体标本13具,按照性别分为2组,男性组9具,年龄48~70岁(57.2±7.8);女性组4具,年龄51~63(58.0±5.3)岁。在骨盆两侧分别采用斜行骨性进针点和水平骨性进针点模拟经皮通道空心螺钉内固定手术操作。解剖暴露男性尸体标本的解剖结构精索、海绵体、阴茎根部中点、两侧耻骨结节、耻骨联合顶部中点、髂腹股沟神经、生殖股神经生殖支、阴茎背神经、两侧股动静脉和女性解剖标志点子宫圆韧带、两侧耻骨结节、耻骨联合顶部中点、髂腹股沟神经、生殖股神经生殖支、阴蒂背神经、两侧股动静脉。观察项目:(1)测量并比较不同性别间两侧水平导针、斜行导针的进针长度,水平导针与斜行导针之间的夹角,以及斜行针与3个解剖平面(矢状面、冠状面、水平面)的夹角。(2)分别测量两侧水平导针、斜行导针的骨性进针点与男性解剖标志点和女性解剖标志点的最短距离。对比男性与女性间水平导针、斜行导针的骨性进针点与两侧耻骨结节、耻骨联合顶部中点、髂腹股沟神经、生殖股神经生殖支,以及同侧股动静脉最短距离的差异。结果:(1)女性水平和斜行导针进针长度分别为(69.46±4.52)和(59.48±7.60)mm、均大于男性的(57.70±7.70)和(50.76±10.19)mm,水平导针与斜行导针的夹角为30.69°±6.15°、小于男性的40.63°±10.3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4.02、2.16、2.52, P值均<0.05)。女性斜行导针与矢状面的夹角为79.08°±7.50°、大于男性的58.07°±18.33°,与水平面的夹角为29.76°±6.08°、小于男性的38.27°±1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2.10、2.21, P值均<0.05);而不同性别间斜行导针与冠状面的夹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2)男性水平导针与斜行导针骨性进针点与男性精索距离最近,其次为同侧耻骨结节、髂腹股沟神经、生殖股神经生殖支,与对侧耻骨结节距离最短最远;女性水平导针与斜行导针骨性进针点与女性髂腹股沟神经距离最近,其次为同侧耻骨结节,与对侧耻骨结节距离最短最远。女性水平、斜行导针骨性进针点与对侧耻骨结节最短距离均大于男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2.62、2.33, P值均<0.05);男性与女性间水平导针、斜行导针的骨性进针点与同侧耻骨结节、耻骨联合顶部中点、髂腹股沟神经、生殖股神经生殖支,以及同侧股动静脉的最短距离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 结论:经皮通道螺钉交叉内固定治疗耻骨联合分离时,不同性别患者的水平导针进针长度及斜行针与矢状面、冠状面的角度不同,需注意避免导针损伤男性的精索、女性的髂腹股沟神经等重要组织结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O-arm导航辅助下经皮骶髂关节螺钉内固定治疗骶髂关节复合体损伤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比较O-arm导航辅助下与C形臂X线机透视辅助下经皮骶髂关节螺钉内固定治疗骶髂关节复合体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6年7月— 2019年1月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32例骶髂关节复合体损伤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21例,女11例;年龄20~59岁,平均41.3岁。骨折按Tile分型:B1型7例,B2型13例,B3型5例,C1型5例,C2型2例。17例采用O-arm导航辅助下经皮骶髂螺钉内固定治疗(A组),15例采用C形臂X线机透视辅助下经皮骶髂螺钉内固定治疗(B组)。比较两组单枚螺钉置钉时间、术中透视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采用Matta标准评分评价术后骨折复位质量。采用Majeed功能评分评价末次随访时关节功能,并观察并发症情况。结果:患者均获随访6~37个月,平均18.6个月。A组单枚螺钉置钉时间为(27.3±5.1)min,B组为(52.3±5.9)min( P<0.05)。A组术中透视时间为(43.3±3.2)s,B组为(64.6±5.4)s( P<0.05)。A组术中出血量为(17.8±2.6)ml,B组为(20.7±3.1)ml;A组骨折愈合时间为(13.4±1.4)周,B组为(14.1±1.9)周;A组和B组Matta标准评分的优良率分别为88%(15/17)和87%(13/15);A组和B组末次随访时Majeed评分的优良率分别为94%(16/17)和87%(13/15)( P均>0.05)。术后B组1例患者出现1枚螺钉稍突破椎体前皮质。两组均无血管、神经损伤、伤口感染、螺钉松动等并发症。 结论:与C形臂X线机透视辅助下相比,O-arm导航辅助下经皮骶髂关节螺钉内固定治疗骶髂关节复合体损伤具有置钉时间短、术中透视时间短等优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