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速康复外科在经脐单孔腹腔镜下输卵管切除术中的应用探讨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经脐单孔腹腔镜下输卵管切除术患者围手术期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因输卵管妊娠行经脐单孔腹腔镜下输卵管切除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实验组围手术期采用加速康复外科处理原则,对照组采用传统处理原则,比较观察两组患者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肛门排气的时间、住院时间、费用及术后的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均痊愈出院,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23.3%,肛门排气时间(13.56±3.81)h、住院时间(3.06±0.50)d,治疗费用(6 936.21±179.80)元,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手术并发症发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将加速康复外科理念用于单孔腹腔镜下输卵管切除术患者围手术期处理,可利于患者康复,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且不会增加手术并发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磁锚定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应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3天前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是胆囊结石、胆囊息肉等胆囊良性疾病治疗的“金标准” [1, 2]。经典三孔法是目前临床上应用最广泛的LC手术方式。为进一步减轻手术创伤,经脐单孔LC被部分腔镜外科医师用于临床 [3]。然而,单孔腹腔镜手术操作中,操作器械间不可避免地存在“筷子效应” [4],增加了手术操作难度,使术者的操作体验不佳,导致单孔LC在临床上尚未广泛开展。磁锚定技术(magnetic anchor technique,MAT)在腹腔镜手术中可用于辅助牵拉暴露,替代副操作孔器械的功能,从而实现减少戳孔的目的。前期,我们将MAT用于LC中,实现了两孔法LC,取得了良好的临床应用效果 [5, 6]。现将MAT在经脐单孔LC中的临床应用情况报告如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经脐单孔法与三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结石性胆囊炎的疗效对比研究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究经脐单孔与三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结石性胆囊炎疗效及对免疫学指标、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择2018年6月—2020年6月于安徽省宿州市立医院收治的120例结石性胆囊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单孔组和三孔组,每组60例。单孔组采用经脐单孔法LC,三孔组采用经脐三孔法LC。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24 h疼痛VAS评分及镇痛药使用情况,手术指标,治疗前后的免疫学指标,术后的胃肠功能恢复情况,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住院费用、术前IgG、IgA、IgM水平、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IgG、IgA、IgM水平显著降低;单孔组患者术后24 h疼痛VAS评分、镇痛药使用率、住院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正常时间、排便时间分别为(4.65±0.61)分、11.67%(7/60)、(2.52±0.47) d、(13.65±3.72) h、(11.64±3.25) h、(20.31±4.12) h,三孔组分别为(6.87±0.58)分、23.33%(14/60)、(4.58±0.37) d、(17.36±4.12) h、(15.47±4.12) h、(26.48±4.25) h,单孔组明显低于三孔组,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单孔组手术时间、腹壁美容度评分、治疗后IgG、IgA、IgM水平分别为(76.36±4.58) min、(4.72±0.13)分、(1 108.48±42.65) mg/dL、(208.12±10.86) mg/dL、(154.65±8.72) mg/dL,三孔组分别为(51.37±5.25) min、(3.25±0.35)分、(1 072.39±28.42) mg/dL、(193.08±10.35) mg/dL、(145.28±8.42) mg/dL,单孔组明显高于三孔组,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在熟练掌握手术操作技术的前提下,单孔法疼痛程度减轻,镇痛药使用率降低,对免疫学指标的影响较小,胃肠功能恢复快,且术后腹壁美容效果更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常规腹腔镜器械行单孔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的相关研究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常规腹腔镜器械行单孔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SILA)的可行性,并与传统三孔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LA)进行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8月嘉兴市第二医院113例急性阑尾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61例行传统三孔LA治疗(三孔LA组),52例行经脐SILA治疗(SILA组)。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并发症、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术后 6 h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评估疼痛程度。术后第1天检测C反应蛋白(CRP)。术后随访1个月。结果: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中转手术,术中均未发生大出血和副损伤,术后未发生重度疼痛、严重切口感染、腹腔残余脓肿和切口疝等;SILA组患者瘢痕隐蔽,美容效果满意。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第1天CR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SILA组术后6 h中度疼痛率、住院时间和医疗费用明显低于三孔LA组[15.38%(8/52)比34.43%(21/61)、(3.63 ± 1.22) d比(4.31 ± 1.38) d和 (8 802 ± 1 466)元比(9 559 ± 1 617)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或<0.01)。 结论:应用常规腹腔镜器械开展经脐SILA安全可行,瘢痕隐蔽,美容效果好,住院时间短且费用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不同手术方案对精索静脉曲张患者的精液质量、预后及安全性的影响分析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案对精索静脉曲张患者的精液质量、预后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9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118例精索静脉曲张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分成研究组(47例)、传统组(28例)和显微镜组(43例)。传统组行传统腹腔镜术式治疗,研究组行耻骨上辅助经脐微双孔腹腔镜精索内静脉高位结扎术治疗,显微镜组行显微镜精索静脉结扎术治疗。比较三组的手术前后精液质量和仰卧位静息状态的精索静脉最大直径(DSR)、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配偶1年受孕率以及手术前后卵泡刺激素(FSH)水平的差异。结果:各组术后的精子密度、精子活率、正常形态精子百分率均较术前增加(均 P<0.05),DSR较术前降低( P<0.05)。研究组、显微镜组的术后精子密度、精子活率均高于传统组,而DSR低于传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三组的阴囊水肿、睾丸鞘膜积液、局部神经损伤、急性附睾炎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研究组、显微镜组在术后1年时的配偶受孕率均高于传统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三组术后的FSH水平均低于术前,且研究组、显微镜组的FSH改善程度优于传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耻骨上辅助经脐微双孔腹腔镜精索内静脉高位结扎术与显微镜下精索静脉结扎术在改善精液质量及预后方面优于传统手术方式,同时术后并发症较少。另外经脐手术较显微镜下结扎术切口更加隐蔽美观,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腹腔镜下十二指肠简化斜形侧侧吻合术治疗新生儿十二指肠梗阻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十二指肠简化斜形侧侧吻合术治疗新生儿先天性十二指肠梗阻的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淮安市妇女儿童医院2015年2月至2018年2月以腹腔镜下十二指肠简化斜形侧侧吻合术治疗的新生儿十二指肠梗阻15例的临床资料。术中腹腔镜探查腹腔,采用5~8 mmHg低压气腹及肝脏悬吊技术,并利用四孔法进行腹腔镜手术:5 mm经脐部trocar放置腹腔镜,另外三个3 mm trocar放置微型操作器械。腹腔镜下游离十二指肠,明确诊断后,远端十二指肠距离梗阻点0.5~1 cm处纵向切开,近端十二指肠距离梗阻处0.5 cm斜形切开,并用5-0 PDS线完成腹腔镜十二指肠"简化""斜形"侧侧吻合术。结果:该组15例,平均年龄2(1~3)d。腹腔镜探查确定十二指肠闭锁4例(Ⅲ型),环状胰腺11例,其中环状胰腺合并先天性肠旋转不良7例。患儿都采用腹腔镜下十二指肠简化斜形侧侧吻合术进行治疗,其中7例同时在腹腔镜下行Ladd手术。腹腔镜手术时间:均值为115.0 min,标准差25.5 min,区间为70~145 min。术中出血少,无术中输血者,无手术相关的特殊并发症。术后4~10 d(平均6.0 d)进流质饮食,无腹胀呕吐,7~14 d(平均10.6 d)出院,该组无手术死亡,无中转开腹,无术中、术后并发症。患儿获得随访2~36个月(平均15.6个月),生长发育良好,无特殊并发症。结论:腹腔镜下十二指肠斜形侧侧吻合术治疗先天性十二指肠闭锁和先天性环状胰腺具有手术操作容易、肠功能恢复快等特点,可以在新生儿期安全实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经脐单孔1.1毫米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鞘膜积液及腹股沟斜疝的对比研究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经脐单孔直径1.1 mm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鞘膜积液或腹股沟斜疝的疗效及优缺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3年8月深圳市宝安区妇幼保健院采用1.1 mm腹腔镜(STORZ 0°膀胱镜镜管,型号:27033AA)及自制穿刺器实施手术治疗的30例小儿鞘膜积液或腹股沟斜疝患儿临床资料及随访信息。根据切口大小及戳卡数量进行分组,采取脐部单个1.8 mm切口者为A组( n=30),脐部单个3.3 mm切口者为B组( n=30),脐部两个3.3 mm切口者为C组( n=80)。对比分析三组患儿性别、年龄、发病时间、病种、病变部位、手术时间(包括单侧手术时间及双侧手术时间)的差异。 结果:A组平均手术年龄2.57岁,平均随访时间5.22个月;B组平均手术年龄3.81岁,平均随访时间6.70个月;C组平均手术年龄2.81岁,平均随访时间6.38个月。三组术后均无一例复发、医源性隐睾、切口感染及阴囊水肿发生,C组有1例术后出现腹股沟区切口肉芽肿(1/80)。三组在性别、病种、单侧及双侧情况、手术时长、发病时长上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三组患儿年龄及单侧手术时长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值分别为0.030和0.039),组间两两比较显示,A、C组患儿平均年龄小于B组(A组比B组, P=0.012;C组比B组, P=0.024),A、C组患儿单侧手术时间多于B组(A组比B组, P=0.045;C组比B组, P=0.015)。 结论:经脐单孔1.1 mm腹腔镜对比经脐单孔3 mm腹腔镜及经脐双孔3 mm腹腔镜治疗小儿鞘膜积液或腹股沟斜疝,疗效相当,术后并发症无增加,手术安全可靠,具有切口更小、更微创,术后瘢痕更小、更美观等优点;但目前开展病例数较少,仍需经验积累和器械升级改造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基于倾向评分匹配的经脐单孔与三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对比
编辑人员丨2024/8/10
目的 探讨基于倾向评分匹配的经脐单孔与三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2020年1月~2022年12月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急性胆囊炎病人106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研究组64例,采用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照组42例,采用三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比较两组病人手术相关指标、术后恢复情况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两组体质量指数(BMI)、胆囊B超检查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病人平均年龄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两组病人倾向评分匹配后的一般资料进行比较发现,两组性别、年龄、BMI、胆囊B超检查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o研究组手术时间为(61.48±10.24)分钟,对照组为(40.42±8.35)分钟;研究组术后6小时、24小时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分别为(5.63±1.04)分和(3.42±0.65)分,对照组分别为(7.22±1.61)分和(5.48±1.0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手术中的失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住院时间及肠胃功能恢复时间分别为(2.05±0.42)天和(33.46±4.30)小时,对照组分别为(3.95±1.02)天和(47.58±7.62)小时;研究组病人对切口瘢痕满意度评分为(4.58±0.42)分,对照组为(3.02±0.38)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78%,对照组为1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术后疼痛感较三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明显更低,住院时间及肠胃功能恢复时间更短,病人对切口瘢痕满意度的评分更高,同时术后并发症的总发生率更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8/10
-
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6/15
目的:探讨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胆囊结石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22年6月在海南省肿瘤医院行LC的201例胆囊结石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91例,女110例;年龄27~74岁,中位年龄51岁。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根据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单孔LC组(单孔组,107例)和三孔LC组(三孔组,94例)。两组手术时间、满意度评分等比较采用t检验,并发症发生率、中转开腹率等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两组患者均手术顺利,单孔组中转开腹1例,三孔组无中转开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47)。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亚组分析显示,对于胆囊结石>2 cm的患者,单孔组平均手术时间为(44±8)min,明显短于三孔组的(55±7)min(t=-12.685,P<0.05)。单孔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9%(2/107),三孔组相应为2.1%(2/9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18,P>0.05)。单孔组患者满意度评分为(42.8±2.8)分,明显高于三孔组(33.7±4.9)分(t=32.710,P<0.05)。结论:经脐单孔LC治疗胆囊结石安全、有效,且具有美容效果更佳,患者满意度高等优势;对于大于2 cm的胆囊结石,单孔法手术时间更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15
-
经脐单孔腹腔镜体外剥除良性巨大卵巢囊肿的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6/1
目的:探讨经脐单孔腹腔镜体外剥除良性巨大卵巢囊肿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2021 年10 月至 2022 年 9 月收治的行经脐单孔腹腔镜治疗的 72 例良性巨大卵巢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单孔腹腔镜体外剥除囊肿 31 例(单孔体外剥除组),单孔腹腔镜体内剥除囊肿41 例(单孔体内剥除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气腹使用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囊液渗漏率、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24 小时疼痛程度、术后住院时间等.结果:术中囊液渗漏率单孔体外剥除组(0 vs.21.1%)明显低于单孔体内剥除组(P<0.05).单孔体外剥除组手术时间(60.19±5.64 分钟vs.72.02±6.89 分钟)、术中气腹使用时间(15.23±2.69 分钟vs.53.83±6.74分钟)及术后肛门排气时间(28.16±3.53 小时vs.32.24±3.87 小时)均短于单孔体内剥除组(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24 小时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及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孔腹腔镜体外剥除囊肿手术在良性巨大卵巢囊肿剥除术中可以极大程度避免术中囊液腹腔内渗漏,更加遵循手术无瘤原则,同时缩短手术时间,促进术后快速康复,此手术方式安全可行,值得临床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