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药槐花对溃疡性结肠炎小鼠肠道黏膜通透性的实验研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 研究槐花对肠道黏膜通透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葡聚糖硫酸钠(DSS)建立小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急性肠炎模型组、低浓度槐花给药组(低剂量1.04 g·kg-1)和高浓度槐花给药组(高剂量3.12 g·kg-1),每组6只,除对照组小鼠给予蒸馏水饮用外,其他组每天自由饮用新鲜配制的3%DSS溶液连续饮用7 d以构建肠炎模型.低、高剂量槐花给药组分别通过灌胃不同浓度槐花悬液给药,对照组及模型组灌胃等体积生理盐水.给药期间,观察小鼠一般情况.给药结束后,对小鼠进行表型测定,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观察结肠组织病理形态并进行组织学评分,采用血清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dextran)检测肠道黏膜屏障完整性,采用免疫荧光检测两种紧密连接蛋白包括闭锁小带蛋白1(ZO-1)、咬合蛋白(occludin)的表达水平.结果 (1)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体质量、结肠长度明显降低,脾重量、粪便含水量和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显著升高;与模型组比较,低、高浓度槐花给药组小鼠体质量、结肠长度均显著升高,脾重量、粪便含水量和活动指数(DAI)评分均显著降低.(2)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结肠组织病理学评分升高(P<0.000 1);与模型组比较,低、高浓度槐花给药组结肠组织病理学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00 1).(3)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肠道黏膜通透性显著升高;与模型组比较,低、高浓度槐花给药组黏膜通透性显著降低.(4)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两种紧密连接蛋白ZO-1以及occludin表达水平明显降低;与模型组比较,低、高浓度槐花给药组两种紧密连接蛋白的表达水平有所升高.结论 槐花对小鼠肠道黏膜通透性有恢复作用,并可改善小鼠溃疡性结肠炎状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长链非编码RNA在炎症性肠病中的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是一组病因尚不明确的肠道疾病,临床表现主要为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腹部包块等,主要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和克罗恩病(Crohn disease,CD)两种类型,其发病机制与环境因素、遗传因素、肠道微生态失衡、免疫失衡等因素有关[1].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沙利度胺联合强的松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肠屏障功能、炎症指标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沙利度胺联合强的松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肠屏障功能、炎症指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4月至2023年3月本院收治的92例UC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强的松治疗)和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沙利度胺治疗),每组46例.治疗8周后,比较两组疗效、病情相关评分[梅奥内镜(Mayo)评分、UC内镜严重程度指数(UCEIS)评分]、肠屏障功能相关指标[二胺氧化酶(DAO)、血乳酸(LAC)、细菌脂多糖(LPS)、D乳酸(D-LA)]、炎症相关指标[Toll样受体4(TLR-4)、核因子κB(NF-κB)、可溶性晚期糖化终末产物受体(sRAGE)]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Mayo评分、UCEI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清DAO、LAC、LPS、D-LA水平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NF-κB、TLR-4、sRAGE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沙利度胺联合强的松治疗UC效果较好,可减轻肠黏膜炎症,改善肠屏障功能,且安全性较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益生菌辅助清肠愈疡汤联合康复新液保留灌肠对溃疡性结肠炎疗效、免疫炎症和氧化应激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 探讨益生菌辅助清肠愈疡汤联合康复新液保留灌肠对溃疡性结肠炎疗效、免疫炎症和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1年6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6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分为A组(常规治疗+清肠愈疡汤联合康复新液保留灌肠治疗+益生菌制剂治疗,n=21)、B组(常规治疗+清肠愈疡汤联合康复新液保留灌肠治疗,n=23)和C组(常规治疗,n=24),三组疗程均为3个月.统计比较三组治疗有效率,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积分、肠黏膜屏障功能指标[二胺氧化酶(DAO)、D-乳酸(D-LA)]、免疫炎症指标[白细胞介素-6(IL-6)、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D3+、CD4+、CD4+/CD8+]和氧化应激指标[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A组治疗有效率为95.24%(20/21),高于B组的65.22%(15/23)和C组的54.17%(13/24)(P<0.05);但B组和C组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同组治疗前比较,三组治疗后的中医证候积分及血清DAO、D-LA、IL-6、TGF-β1、TNF-α、MDA水平均降低(P<0.05);而三组治疗后的CD3+、CD4+、CD4+/CD8+和血清SOD水平则提高(P<0.05).与C组治疗后比较,A组和B组治疗后的中医证候积分及血清DAO、D-LA、IL-6、TGF-β1、TNF-α、MDA水平均降低而同期CD3+、CD4+、CD4+/CD8+和血清SOD水平则提高(P<0.05);与B组治疗后比较,A组治疗后的中医证候积分及血清DAO、D-LA、IL-6、TGF-β1、TNF-α、MDA 水平均降低而同期 CD3+、CD4+、CD4+/CD8+和血清 SOD 水平则提高(P<0.05).三组治疗期间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益生菌辅助清肠愈疡汤联合康复新液保留灌肠对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显著,可有效提高治疗有效率,改善中医症候症状、肠黏膜屏障功能、免疫炎症和氧化应激状况,且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香椿皮醇提物对溃疡性结肠炎小鼠黏膜屏障和肠道菌群的作用及机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基于结肠黏膜屏障和肠道菌群探究香椿皮醇提物(TAE)对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的小鼠溃疡性结肠炎(UC)的作用及机制.方法:60只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美沙拉嗪(0.2 g/kg)组、香椿皮醇提物组(低、中、高剂量分别相当于2.3、4.6和9.2 g/kg生药剂量).采用自由饮用2.5%DSS造模,同时根据分组相应干预给药10 d.通过小鼠体质量、疾病活动度指数(DAI)、结肠长度、脾脏重量和结肠组织病理学改变评估小鼠UC严重程度;TUNEL法检测结肠上皮细胞凋亡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结肠组织相关蛋白表达;ELISA法检测结肠组织炎症因子水平;生化法检测结肠组织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16SrRNA测序技术分析小鼠肠道菌群变化.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体质量明显下降(P<0.01),结肠长度明显缩短(P<0.05),DAI、脾脏指数显著升高(P<0.01),且结肠黏膜损伤严重(P<0.01),肠上皮凋亡细胞明显增多(P<0.01),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claudin-1表达显著降低(P<0.01),炎症因子IL-6、IL-1β和TNF-α水平明显升高,IL-10水平降低(P<0.05),T-SOD、CAT活性显著降低(P<0.01),MDA含量明显升高(P<0.01),模型组肠道菌群丰度和多样性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香椿皮醇提物干预后,上述指标均有显著改善(P<0.05),Pro-teobacteria、Escherichia-Shigella等有害菌丰度降低(P<0.05),Bacteroidota、Muribaculaceae等有益菌丰度上调(P<0.05),菌群丰度和多样性增加.结论:TAE通过减少肠上皮细胞凋亡、抑制炎症反应和减轻氧化应激反应来减轻结肠黏膜损伤,并通过调节肠道菌群丰度,维持肠道菌群稳态,从而改善结肠黏膜屏障功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芍药甘草汤减轻炎性肠病大鼠炎症反应和肠黏膜屏障损伤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芍药甘草汤对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诱导的炎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大鼠炎症反应及肠黏膜屏障损伤的作用.方法:4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高剂量(500 mg/kg)、中剂量(250 mg/kg)和低剂量(125 mg/kg)芍药甘草汤组,巴柳氮钠(1 g/kg)组.所有组别预给药3 d,实验第4天禁食不禁水24 h,除正常组外,其余5组大鼠均以TNBS(100 mg/kg)与50%乙醇等体积混匀进行灌肠造模,造模结束后继续给药5 d,并对大鼠进行疾病活动度指数(disease activity index,DAI)评估,实验结束后,测定大鼠血清及结肠组织中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和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的水平,RT-qPCR及Western blot法测定大鼠结肠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环加氧酶2(cyclooxygenase-2,COX-2)、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和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的表达水平,免疫荧光法测定大鼠结肠组织中紧密连接蛋白[闭锁小带蛋白1(zonula occludens-1,ZO-1)和密封蛋白2(claudin 2)]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体重下降、结肠缩短,DAI及结肠组织宏观评分显著升高(P<0.05),结肠病理损伤严重,模型组大鼠血清及结肠组织中NO和MPO水平显著升高(P<0.05),结肠组织中TNF-α、COX-2、iNOS和NF-κB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紧密连接蛋白ZO-1和claudin 2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芍药甘草汤干预能有效缓解上述状况,与模型组相比,芍药甘草汤组大鼠体重下降和结肠缩短有所缓解,结肠组织DAI及结肠组织宏观评分显著降低(P<0.05),结肠病理损伤有所减轻,大鼠血清及结肠组织中NO和MPO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肠组织中TNF-α、COX-2、iNOS和NF-κB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ZO-1和claudin 2的表达显著增加(P<0.05).结论:芍药甘草汤能够有效减轻TNBS诱导大鼠IBD所引发的炎症反应及肠黏膜屏障损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右美托咪啶复合麻醉对结肠癌根治术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及术后氧化应激和肠道屏障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啶复合麻醉对结肠癌根治术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指标及术后氧化应激和肠道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9月在第九八一医院行结肠癌根治术的9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8例。两组均行结肠癌根治术,对照组采用常规静脉吸入复合麻醉,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右美托咪啶复合麻醉。比较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认知功能障碍情况、氧化应激和肠道屏障功能。结果:气管插管后1 min(T 1)、拔管时(T 2),两组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水平均高于麻醉诱导前(T 0),且观察组HR、SBP、DB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 P<0.05)。术后24 h,两组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均低于术前,S100β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均高于术前,且观察组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S100β蛋白、NSE水平均低于对照组( P<0.05)。术后24 h,两组丙二醛(MDA)水平均高于术前,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及总抗氧化态(TAS)水平均低于术前,且观察组MDA水平低于对照组,SOD、GSH-Px、TAS水平均高于对照组( P<0.05)。术后7 d,两组二胺氧化酶(DAO)、D-乳酸、内毒素水平均低于术前,且观察组DAO、D-乳酸、内毒素水平均低于对照组( P<0.05)。 结论:右美托咪啶复合麻醉应用于结肠癌根治术,能够有效降低血流动力学反应和认知功能损伤,减轻氧化应激反应,改善肠道屏障功能,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值得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人乳源外泌体对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治疗潜力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天前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onatal 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是新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尚缺乏有效的治疗药物,而母乳喂养是NEC安全有效的预防措施。人乳源外泌体是母乳中的膜性囊泡,有抑制炎症反应、抗氧化应激、调节免疫应答、促进肠上皮增殖与迁移、维持肠道上皮紧密连接等功能,在维持肠道屏障完整性和促进肠道上皮损伤修复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Akkermansia muciniphila对葡聚糖硫酸钠溶液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小鼠模型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究Akkermansia muciniphila(AKK)对葡聚糖硫酸钠溶液(DSS)诱导的小鼠模型的影响。方法:无特定病原体(SPF)级C57BL/C雄性小鼠30只,依次分为空白组、结肠炎组、AKK+结肠炎组。观察每组小鼠的日常活动量、排便情况,选择疾病活动指数(DAI)进行疾病活动度评估,收集粪便行粪便做隐血试验等,在建模结束7 d后采用断头法处死小鼠,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结肠组织白细胞介素(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苏木精-伊红(HE)检测结肠病理结构,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结肠黏膜中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1的表达,二喹啉甲酸(BCA)法测定结肠组织二胺氧化酶(DAO)、D-乳酸的浓度。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进行统计分析,组间两两比较用LSD- t或Tamhane’s T2法进行显著性分析。 结果:第3、7、21天空白组的体重分别为(17.01±1.30)、(19.77±1.85)、(21.07±1.80) g,结肠炎组的体重分别为(15.67±0.65)、(13.66±0.62)、(11.72±0.53) g,AKK+结肠炎组的体重分别为(15.74±1.43)、(15.14±1.31)、(13.37±1.46) g,第3天结肠炎组的体重有低于AKK+结肠炎组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SD- t=0.133, P>0.05),第7天及第21天时结肠炎组及AKK+结肠炎组体重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LSD- t=10.061、15.272, P<0.01),结肠炎组低于AKK+结肠炎组(LSD- t=2.436、2.706, P<0.05)。第3、7、21天空白组的DAI指数均为0,结肠炎组的DAI指数分别为1.25±0.06、2.26±0.13、3.13±0.08,AKK+结肠炎组的DAI指数分别为0.89±0.43、1.53±0.05、2.45±0.10,AKK+结肠炎组DAI评分低于结肠炎组(LSD- t=3.242、20.444、2.027, P<0.05)。HE结果显示结肠炎组隐窝排列不规则、炎症细胞浸润、肠腺水肿,AKK菌灌胃后,结肠水肿和出血减轻,肠腺结构清晰,空白组、结肠炎组、AKK+结肠炎组的病理评分分别为(0.76±0.03)、(4.07±0.05)、(2.82±1.03)分,AKK+结肠炎组高于空白组、低于结肠炎组(LSD- t=13.208、5.985, P<0.05)。结肠炎组中IL-1β、IL-6、TNF-α分别是(8.61±3.06)、(5.58±2.23)、(55.68±18.57) pg/ml,明显高于空白组(Tamhane’s T2=6.584、7.175、9.239, P<0.01),与结肠炎组相比,AKK+结肠炎组IL-1β、IL-6、TNF-α表达下降,分别是(5.51±2.32)、(3.12±0.89)、(20.94±8.05) pg/ml(Tamhane’s T2=3.047、3.667、6.617, P<0.05)。结肠炎组中Occludin-1、D-乳酸、DAO分别是(615.56±41.87) ng/ml、(4.37±0.15) μg/ml、(8.93±0.07) ng/ml,明显高于空白组(Tamhane’s T2=19.059、36.071、23.676, P<0.01),与结肠炎组比较,AKK+结肠炎组Occludin-1、D-乳酸、DAO分别是(887.55±42.48) ng/ml、(3.57±0.20) μg/ml、(7.41±0.07) ng/ml。与结肠炎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amhane’s T2=14.421、47.183、1.020, P<0.01)。 结论:AKK菌可降低IL-1β、IL-6、TNF-α含量,通过调控Occludin-1等结肠紧密连接蛋白,从而降低结肠炎的严重程度,增强结肠的屏障功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早期肠内营养干预对结肠癌患者营养指标及预后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干预对结肠癌患者营养指标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就诊的结肠癌患者68例,遵循随机原则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4例。两组患者均接受结肠癌根治术治疗,研究组患者术后予以早期肠内营养干预。对照组患者术后予以肠外营养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营养状况及预后。结果:研究组患者术后7 d的前白蛋白、白蛋白、血红蛋白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7 d的免疫功能指标(CD3 +、CD4 +、CD4 +/CD8 +)显著高于对照组,CD8 +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7 d的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7 d的乳果糖/甘露醇(L/M)、血浆二胺氧化酶(DAO)及D-乳酸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研究组患者的肠鸣音恢复时间、进食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及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早期肠内营养干预可改善结肠癌患者术后的营养状况,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减轻炎症状态,可维持肠黏膜通透性,保护肠黏膜屏障功能,促进胃肠功能恢复,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改善患者的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