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同移植途径的菌群移植对慢传输型便秘临床疗效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不同移植途径的菌群移植(FMT)治疗慢传输型便秘(STC)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期间,于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自愿接受FMT治疗的270例STC患者的临床资料,供体采用非亲属健康成年标准供体。FMT治疗途径包括经鼻肠管(入空肠)输注肠菌溶液移植治疗(鼻肠管组,120例)、经口服肠菌胶囊治疗(口服胶囊组,120例)以及经结肠镜途径输注肠菌溶液移植治疗(结肠镜组,30例)3种方法。比较3组患者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3组移植菌群均为从100 g新鲜粪便提取出,3组患者均顺利完成菌群移植,鼻肠管组、口服胶囊组和结肠镜组治疗等待时间分别为(1.5±0.5)d、(0.4±0.3)d和(3.6±0.8)d( F=9.210, P=0.03)。移植途径建立费用分别为(495±20)元、(25±10)元和(1 420±45)元( F=10.600, 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鼻肠管组、口服胶囊组和结肠镜组FMT治疗后1个月临床改善率分别为74.2%(89/120)、60.0%(72/120)和53.3%(16/30)(χ 2=5.990, P<0.05);治疗后3个月临床改善率分别为71.1%(69/97)、53.6%(45/84)和44.0%(11/25)(χ 2=7.620, 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肠镜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6.7%(23/30),高于鼻肠管组(39.2%,47/120)和口服胶囊组(21.7%,26/120)。鼻肠管组、口服胶囊组和结肠镜组患者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分别为呼吸道不适(17.5%,21/120)、恶心呕吐(10.0%,12/120)和腹泻(36.7%,11/30)。治疗后随访3个月时,未有FMT相关的不良反应报告。 结论:鼻肠管途径具有稳定的临床疗效及可操作性,而口服胶囊途径的治疗等待时间更短且花费更少。但不同移植途径所带来不良反应有所不同,建议进行个性化移植途径选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便秘临床分型与病因分类探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便秘的病因极为复杂,至今仍未完全明确,除了器质性和药物等继发性因素外,便秘还可能与遗传、饮食、肠道菌群、年龄和性别等因素有关。目前,国内外指南一致按病因,将慢性便秘分为原发性便秘和继发性便秘,但对于原发性便秘的临床分型,各指南仍存在着较大差异。部分指南将原发性便秘分为结肠慢传输型(STC)、出口梗阻型(OOC)和混合型;有指南将原发性便秘分为STC、排粪障碍型(DD)、混合型和正常传输型(NTC);更有指南提出了与上述不一样的分型。且各指南对功能性便秘(FC)与原发性便秘关系的理解及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IBS-C)的归属不一致。通过查阅国内外便秘指南及相关文献,得出以下结论:原发性便秘可分为IBS-C和FC,FC又可分为STC、OOC和混合型;不应将原发性便秘与FC相混淆,也不应将IBS-C归属于FC。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慢传输型便秘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慢传输型便秘动物模型对研究其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具有重要的价值。目前的实验动物以鼠类和犬类为主,构建方法主要是通过药物、物理刺激、饮食和手术等手段来诱导,从排便情况、肠道传输功能和结肠组织病理改变等方面来评价模型。但构建方法存在不足之处,模型的评价体系缺乏统一的标准。本文将从模型的构建、评价及应用方面,归纳总结近年来的相关文献,以期对研究慢传输型便秘提供参考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达芬奇机器人Xi系统结直肠次全切除经自然腔道取标本单吻合术的临床应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应用达芬奇机器人Xi系统行结直肠次全切NOSES(经自然腔道取标本)单吻合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采用描述性病例系列研究方法,回顾性收集并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期间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胃肠外科完成的10例达芬奇机器人Xi系统结直肠次全切NOSES单吻合术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7例,女性3例,年龄为42(34,65)岁,体质指数为22.92(21.49,25.80) kg/m 2。3例为直肠癌合并结直肠息肉病(升结肠至乙状结肠息肉大于100个),3例为直肠癌合并溃疡性结肠炎,1例为结肠肝曲合并溃疡性结肠炎,1例为乙状结肠癌合并降结肠缺血,2例为慢传输型便秘。采用8孔法放置Trocar,行结直肠次全切。标本置入保护套经肛门拖出,再仅用一个圆形吻合器完成端端单吻合。观察指标包括手术安全性、肿瘤根治性和肠道功能恢复指标。不服从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 M( P25, P75)表示。 结果:10例患者全部完成全机器人下的结直肠次全切NOSES单吻合术,没有中转开腹病例。根据手术方式,6例保留了回盲部,4例不保留回盲部。手术时间为255(205,300) min,术中出血量为100(80,150) ml,术后首次排气时间为4(3,5) d,术后患者的住院日为10(7,15) d。淋巴结检出数目为23(20,25)枚,在8例肿瘤病例中,1例发生淋巴结转移。肿瘤病理类型中管状腺癌7例,黏液腺癌1例。肿瘤长径为3.5(3.2,4.4) cm。所有病例切缘均为阴性(近远切缘及环周切缘)。电话随访术后1个月患者排便次数为2(2,3)次/d,大便形状、颜色均正常。1例患者术后出现肠梗阻,通过再次手术解除梗阻。术后30 d内,无再次入院(化疗除外)及死亡病例。结论:达芬奇机器人Xi系统行结直肠次全切NOSES单吻合术有独特优势,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可行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腹腔镜全结肠切除术后回直肠套叠吻合治疗慢传输型便秘
编辑人员丨6天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基于高分辨率全结肠测压探讨225例不同亚型便秘患者肠道动力学特征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比较慢传输型便秘(STC)、出口梗阻型便秘(OOC)、STC与OOC混合型和正常传输型便秘(NTC)4种亚型便秘患者的高分辨率全结肠测压(HRCM)结果,探讨不同亚型便秘患者的肠道动力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日至2020年9月20日于天津市人民医院肛肠外科就诊的225例功能性便秘患者的HRCM结果,根据结肠传输试验结果将225例患者分为STC组(108例)、OOC组(36例)、STC与OOC混合型(混合型组,28例)和NTC组(53例)。比较4组患者的便秘Wexner评分等一般资料,临床症状(便意减退、肛门直肠堵塞感、需手助排便、自发排便频率<3次/周),以及高幅蠕动收缩波(HAPC)的发生率、1 d内发生次数(以下简称频率)、平均速度、平均波幅、平均持续收缩时间、平均收缩长度、平均压力的动力指数和低幅蠕动收缩波(LAPC)的频率、平均波幅、平均持续收缩时间、平均压力的动力指数。统计学方法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Kruskal-Wallis检验和卡方检验。结果:STC、OOC、混合型和NTC组的便秘Wexner评分分别为(13.17±4.04)、(13.97±4.55)、(11.36±4.03)和(11.58±4.0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3.879, P=0.010);STC、OOC组的Wexner评分均高于混合型、NT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单因素方差分析多重比较, P均<0.05)。STC、OOC、混合型和NTC组患者的便意减退、肛门直肠堵塞感、需手助排便和自发排便频率<3次/周占比分别为47.2%(51/108)、36.1%(13/36)、14.3%(4/28)、20.8%(11/53),42.6%(46/108)、75.0%(27/36)、46.4%(13/28)、64.2%(34/53),31.5%(34/108)、38.9%(14/36)、3.6%(1/28)、18.9%(10/53),90.7%(98/108)、77.8%(28/36)、82.1%(23/28)、62.3%(33/5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2=17.093、12.463、13.437、18.927, P均<0.01)。STC组患者的便意减退占比高于混合型和NTC组,自发排便频率<3次/周占比高于OOC和NT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2=10.014、10.518、4.418、19.016, P均<0.05)。OOC组患者的肛门直肠堵塞感占比高于STC和混合型组,需手助排便占比高于混合型和NT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2=9.511、5.486、10.948、4.363, P均<0.05)。STC、OOC、混合型和NTC组患者中,HAPC的发生率分别为39.8%(43/108)、36.1%(13/36)、57.1%(16/28)和60.4%(32/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8.880, P=0.031)。STC组和OOC组的HAPC发生率均低于NT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6.041、5.050, P=0.014、0.025)。4组发生HAPC的患者间的HAPC频率、平均速度、平均波幅、平均持续收缩时间、平均收缩长度、平均压力的动力指数,以及4组患者间的LAPC频率、平均波幅、平均持续收缩时间和平均压力的动力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 结论:医师能通过HRCM更清晰、直观地观察不同亚型便秘患者的肠道动力学特征。HRCM为功能性便秘的诊断和进一步治疗提供有力依据,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大黄配方颗粒对慢性传输性便秘模型大鼠Cajal间质细胞自噬及胃肠动力调节作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研究大黄配方颗粒对慢性传输性便秘模型大鼠Cajal间质细胞自噬及胃肠动力的调节作用。方法:将75只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及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5只。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大鼠采用复方地芬诺酯混悬液灌胃法建立慢性传输性便秘大鼠模型。低、中、高剂量组大鼠分别灌胃1、2、4 g/kg大黄配方颗粒,对照组及模型组灌胃等体积生理盐水,1次/d,连续给药14 d。测定各组大鼠粪便含水率、肠推动率,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P物质(SP)、血管活性肠肽(VIP)、NO、NOS水平,HE染色观察大鼠结肠组织病理学改变,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大鼠结肠组织干细胞生长因子受体(c-kit)水平,PCR法及Western blotting分别检测结肠组织c-kit、自噬蛋白Beclin1 mRNA及蛋白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低、中、高剂量组大鼠粪便含水率、碳末推进距离及肠推动率升高( P<0.05),血清SP水平升高( P<0.05),血清VIP、NO、NOS水平降低( P<0.05),结肠组织c-kit免疫组化平均表达升高( P<0.05),结肠组织c-kit mRNA [(2.33±0.35)、(3.04±0.17)、(3.83±0.23)比(0.61±0.07)]及蛋白[(0.42±0.06)、(0.60±0.07)、(0.79±0.08)比(0.22±0.04)]水平升高( P<0.05),Beclin1 mRNA [(4.17± 0.37)、(3.35±0.44)、(1.05±0.28)比(6.04±0.31)]及蛋白[(0.76±0.11)、(0.57±0.08)、(0.43±0.05)比(0.91±0.06)]水平降低( P<0.05)。 结论:大黄配方颗粒可提高慢性传输性便秘大鼠粪便含水率、肠推动率、血清SP水平及结肠组织c-kit水平,降低大鼠血清VIP、NO、NOS水平及结肠组织Beclin1水平,进而抑制慢性传输性便秘大鼠Cajal间质细胞自噬,调节大鼠胃肠动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保留回盲部的腹腔镜下结肠次全切除、顺蠕动升结肠直肠吻合术与逆蠕动盲肠直肠吻合术治疗重度慢传输型便秘疗效的比较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比较保留回盲部的腹腔镜下结肠次全切除、顺蠕动升结肠直肠吻合术与逆蠕动盲直肠吻合术治疗重度慢传输型便秘的临床疗效及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1年10月树兰(杭州)医院连续收治并行手术治疗的42例重度慢传输型便秘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保留回盲部的腹腔镜下结肠次全切除术,其中25例采取升结肠与直肠的顺蠕动吻合,17例采取盲肠底与直肠的逆蠕动吻合。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t=-0.464, P=0.645; t=0.010, P=0.992);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和12个月Wexner便秘评分均显著降低,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t=-1.181, P=0.240; t=-1.717, P=0.090);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和12个月每日排便次数( t=0.179, P=0.860; t=0.545, P=0.590)和Bristol粪便性状评分( t=-0.316, P=0.75; t=0.447, P=0.66)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6个月和12个月顺蠕动组患者胃肠生活质量指数评分均显著高于逆蠕动组( t=4.329, P<0.05; t=3.988, P<0.05),而腹痛评分均显著低于逆蠕动组( t=-4.386, P<0.05; t=-5.740, P<0.05)。 结论:对于重度慢传输型便秘患者,行保留回盲部的腹腔镜下结肠次全切除,无论是顺蠕动升结肠直肠吻合(回盲部自前向后翻转)还是逆蠕动盲肠直肠吻合均具有良好的手术安全性及近期和中期临床疗效;顺蠕动吻合术后较逆蠕动吻合术后具有更低的腹痛评分和更好的胃肠生活质量,应首先推荐,手术过程中应将回结肠系膜充分游离至系膜根并将回盲部自前向后翻转,可避免肠系膜血管扭转及小肠梗阻的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骶神经调节术治疗慢性便秘的中期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骶神经调节术治疗便秘的疗效。方法:采用描述性病例系列研究的方法。回顾性收集自2013年2月至2018年12月期间,在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消化病医院就诊、并在西安马应龙肛肠医院完善结肠慢传输试验、直肠肛管测压以及排粪造影确认便秘类型的便秘患者的临床资料。本研究已于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注册(注册号ChiCTR-ROC-16008945)。纳入标准:(1)根据罗马Ⅲ标准诊断便秘;(2)传统治疗(包括教育、饮食调整、泻药、生物反馈治疗)失败至少1年;(3)没有便秘相关的器质性疾病。排除患有神经源性疾病,包括脊髓损伤和多发性硬化症后,共21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女性11例(52.4%),平均年龄50.9(14~76)岁。对本组患者进行相关检查和评估后,先进行体验治疗,如果2~3周后便秘症状改善≥50%,就接受永久性骶神经调节术治疗。比较治疗前、体验治疗完成后2~3周和完成永久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改善的情况。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包括每周自主排粪频率、每周自主排粪天数、排粪时间、视觉模拟量表(VAS,分数越低表示便秘症状越严重)评分和克利夫兰诊所便秘评分(CCCS,分数越高表示便秘症状越严重);生活质量变化采用SF-36问卷评分(分数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好)。结果:21例患者中有18例(85.7%)在体验治疗后症状有显著改善,其中2例并不满意治疗效果而停止治疗。16例(76.2%)接受了永久性骶神经调节术治疗,其中2例患者接受了双侧体验治疗植入。接受永久性骶神经调节术治疗后,16例患者平均随访56(34~72)个月,13例(61.9%)治疗持续有效(包括3例出口梗阻型便秘,1例慢传输型便秘,9例混合型便秘)。与接受骶神经调节术治疗前相比,接受永久性置入后末次随访时,每周自主排粪中位次数从1.0(0~7)次增加到7.5(0~10)次,每周自主排粪中位天数从1.0(0~7)次增加到4.5(0~7)次,中位排粪时间从19.0(8~40) min下降到4.0(3~31) min,CCCS中位数从20.0(13~30)分下降到9.0(6~30)分,中位VAS评分从9.0(7~40)分提高到80.0(15~90)分(均 P<0.001)。SF-36问卷各领域评分均上升(均 P<0.05)。 结论:骶神经调节术治疗顽固性便秘安全可行,中期疗效稳定。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加味结肠舒联合酪酸梭菌肠球菌三联活菌片治疗老年肝郁肾虚型慢传输型便秘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研究加味结肠舒方联合酪酸梭菌肠球菌三联活菌片治疗老年肝郁肾虚型慢传输型便秘(slow transit constipation,STC)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 2021 年 12 月至 2023 年 6 月就诊于河北省中医院的老年肝郁肾虚型STC患者 100 例,随机分为 2 组,每组各 50 例.其中观察组采用酪酸梭菌肠球菌三联活菌片联合加味结肠舒,对照组采用酪酸梭菌肠球菌三联活菌片,均进行为期 2 个月的治疗,分别比较 2 组患者治疗前后便秘中医证候积分、结肠传输实验结果、肠神经递质 5-羟色胺(5-HT)的水平和肠道菌群水平以及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有效率为 96%,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有效率为 76%.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结肠传输试验残留标志物数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 5-HT水平提高(P<0.05),肠道菌群的水平中乳酸杆菌、双歧杆菌等数量增加而肠杆菌数量减少(P<0.05).结论:加味结肠舒联合酪酸梭菌肠球菌三联活菌片对于治疗老年肝郁肾虚型STC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用益生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