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复杂性动静脉瘘致下肢静脉性溃疡合并淤积性皮炎一例诊疗体会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分析1例复杂性深静脉血栓后综合征并发动静脉畸形和严重静脉功能不全合并下肢静脉性溃疡及淤积性皮炎患者的临床表现和综合治疗策略,并评价其效果。方法:患者,男,79岁。入院后予以利伐沙班抗凝,阿托伐他汀调脂稳斑,迈之灵改善静脉瓣功能血压变化,人促红素治疗肾性贫血,格列齐特控制血糖等药物治疗,并接受溃疡清创+淤积性皮炎清理术。术后进行细致的创面处理与弹力袜加压支持、物理疗法以及康复训练以改善患者血液循环、提高肌肉力量,预防再次血栓形成。结果:经过综合治疗,术后1个月患者左下肢溃疡明显缩小,淤积性皮炎得到改善,肢体功能也有所恢复。结论:对于病史复杂的下肢静脉性溃疡合并淤积性皮炎,综合性治疗策略包括内科全身状态管理与外科局部治疗相结合,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局部症状及全身健康状况。进一步强调跨学科合作的重要性,通过持续监测和实施全面的治疗干预,可以显著提升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力量训练联合物理疗法治疗飞行员非特异性腰痛的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力量训练联合物理疗法治疗飞行员非特异性腰痛的疗效。方法:采用非随机平行对照研究。采取问卷调查方式从航空兵部队选取具有轻、中度非特异性腰痛表现的飞行员,根据自愿原则进行分组。综合治疗组进行时长为3个月的治疗,包括力量训练和物理疗法;对照组不参与本次康复方案,按照日常情况进行生活与工作,不限制力量训练与物理治疗,分别比较治疗前后2组飞行员的目测类比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疼痛评分、McGill疼痛问卷(McGill Pain Questionnaire,MPQ)评分及腰背部肌肉力量。结果:共纳入飞行员109人,其中自愿加入综合治疗组21人,对照组88人。治疗前2组飞行员的VAS疼痛评分、MPQ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治疗后综合治疗组VAS疼痛评分、MPQ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98、2.31 ,P=0.048、0.021)。治疗前2组飞行员腰背部肌肉力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综合治疗组飞行员腰背左侧屈、右侧屈和后伸最大力量增加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U=2.17、2.47、3.64, P=0.002、0.013、<0.001)。 结论:力量训练联合物理疗法可有效缓解飞行员非特异性腰痛,提升了其腰部肌肉力量,可在飞行员非特异性腰痛防治工作中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中国不宁腿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指南(2021版)
编辑人员丨1周前
不宁腿综合征(RLS)是一种感觉运动障碍性疾病。近年来,对于RLS发病机制、治疗方法及共病情况等均取得新进展,但针对RLS诊疗仍有待规范化。因此,为更好指导我国医师的临床实践,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医师分会睡眠学组,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睡眠障碍学组,中国睡眠研究会睡眠障碍专业委员会基于当前的循证医学证据,制订了《中国不宁腿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指南(2021版)》。本指南建议:(1)当患者血清铁蛋白水平<75 μg/L和(或)转铁蛋白饱和度<45%时,建议补充铁剂;(2)优先选用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尽管α2δ钙通道配体类药物尚未在中国获批用于RLS的治疗,但仍可作为多巴胺能疗法的替代治疗药物;(3)当其他治疗方法无效时,建议使用阿片类药物;(4)适当的体育锻炼和物理疗法可不同程度改善疾病症状。综上,本指南通过系统评价国内外近年来发表的RLS领域系列指南和相关循证医学研究证据,旨在进一步规范我国RLS的诊断与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Frenkel疗法联合梅花针叩刺治疗小脑卒中后共济失调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观察Frenkel训练联合梅花针叩刺对小脑性共济失调障碍患者的康复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小脑卒中共济失调患者45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康复组、梅花针康复组和综合康复组,每组患者15例。常规康复组采用运动疗法、作业疗法、物理疗法、言语疗法等常规康复治疗方法进行干预;梅花针康复组在常规康复组干预方案的基础上增加梅花针叩刺疗法;综合康复组则在梅花针康复组干预方案的基础上再增加Frenkel疗法进行治疗。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治疗后)采用世界神经病联合会国际合作共济失调量表(ICARS)、弗里德里希共济失调评定量表(FARS)、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分别对3组患者的平衡协调能力、共济失调严重程度和抑郁程度进行评价。结果:治疗后,3组患者的ICARS、FARS、HAMD评分均显著改善,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梅花针康复组和综合康复组治疗后的ICARS、FARS、HAMD评分与常规康复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且综合康复组治疗后的ICARS、FARS、HAMD评分分别为(27.23±10.31)分、(57.3±6.64)分和(8.57±0.62)分,亦显著优于梅花针康复组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Frenkel疗法联合梅花针叩刺可显著改小脑性共济失调患者的平衡协调功能和抑郁程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腰背痛临床研究结局指标与测量工具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总结近年慢性腰背痛(CBP)临床研究特点,系统整理本病临床研究结局指标及其对应的测量工具。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重庆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2015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发表的CBP临床研究文献。将检索得到的文献进行数据提取和分析,按6个条目评价结局指标报告质量;用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NOS)对队列研究和病例对照研究的研究质量进行评价;分析结局指标与干预措施间的关系。结果:共纳入临床研究文献3 028篇。频次排名前7位的诊断分别是腰背痛、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腰椎滑脱、腰椎间盘退变、非特异性腰痛和术后疼痛综合征。CBP临床研究中干预措施或对照措施频次排在前7位的分别是手术、针灸、物理疗法、推拿、运动疗法、西药止痛药和口服中(成)药。纳入文献共报告了47个结局指标和348个结局指标测量工具。结论:近年CBP临床研究存在结局指标报告不完整、报告质量低、结局指标测量工具种类繁多且缺少统一的报告标准等问题;研究对象的特点决定了结局指标选择的共性特点,根据干预措施的特点还需考虑与干预措施相关的特异性结局指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发散式体外冲击波治疗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近期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观察发散式体外冲击波(rESWT)治疗肩峰下撞击综合征(SIS)的近期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9年4月期间在我院康复科就诊的106例SI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rESWT组、运动组及常规理疗组。3组患者均积极配合家庭康复锻炼,rESWT组在此基础上辅以发散式体外冲击波治疗,运动组则辅以系统运动训练(包括关节活动训练、关节控制训练及肌腱拉伸训练等),常规理疗组则辅以痛点超激光及低周波治疗。于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分别采用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CMS)、简明健康调查量表(SF-36)对3组患者肩关节功能及生活质量进行评估。结果:治疗前3组患者CMS、SF-36各项指标评分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运动组CMS疼痛评分、总分明显优于常规理疗组水平( P<0.05);rESWT组疼痛、日常生活、运动范围、肌力评分及总分[分别为(13.9±2.1)分、(16.6±3.0)分、(34.1±5.1)分、(23.4±6.8)分及(87.9±6.8)分]均明显优于运动组及常规理疗组水平( P<0.05)。运动组SF-36生理职能、躯体疼痛、一般健康、精力4个维度评分均明显优于常规理疗组水平( P<0.05);rESWT组生理职能、躯体疼痛、一般健康、精力、精神健康5个维度评分[分别为(87.5±15.2)分、(83.2±11.2)分、(80.9±9.7)分、(82.9±8.6)分及(85.9±7.6)分]均明显优于运动组及常规理疗组水平。 结论:rESWT对SIS患者具有良好的近期疗效;与运动康复疗法及常规物理疗法比较,SIS患者经rESWT治疗1个月后其肩关节功能、生活质量均能获得更显著改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药物联合综合康复在卒中后肌张力增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药物联合综合康复在卒中后肌张力增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绍兴市第七人民医院2017年6月至2019年9月收治的卒中后肌张力增高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8例)和对照组(48例)。对照组行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行药物联合以物理疗法为主的综合康复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效果、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肌张力、运动评分。结果:观察组上下肢肌张力总有效率为93.75%(45/48),对照组为70.83%(34/48),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χ 2=8.649, P=0.003)。观察组上、下肢痉挛改善优良率分别为89.58%(43/48)、93.75%(45/48),均明显高于对照组(χ 2=14.892、12.379,均 P<0.05)。观察组上、下肢肌张力评分分别为(1.1±0.4)分、(0.8±0.3)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0.6±0.3)分、(0.5±0.1)分( t=6.928、6.573,均 P<0.001)。观察组运动评分为(68.54±26.17)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7.68±19.33)分( t=4.442, P<0.001)。 结论:药物联合综合康复在卒中后肌张力增高患者治疗中具有显著的疗效,值得推广和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外科新理念和新技术在可切除型胃癌肝转移患者中的发展和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近年来,随着外科技术的进步和相关理念的更新,胃癌肝转移患者的治疗策略和预后亦有了长足的进步,其中又以初始可切除型的患者尤为令人瞩目。尽管各共识和指南对于初始可切除型胃癌肝转移的定义不尽相同,但外科手术切除或肝脏局部物理疗法在综合治疗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同时,多学科综合诊疗模式和外科微创理念的发展为患者提供了更为个性化和微创化的治疗方案。根据胃癌肝转移中国专家共识系统对患者进行精准临床分型,在诊断和治疗全程贯彻多学科诊疗理念,再根据患者的全身和疾病情况选择适当的外科手术和物理治疗方式,辅以病理学分子分型指导下的全身综合治疗,是目前可切除型胃癌肝转移患者的最佳临床路径。上述诊疗策略仍须高质量的临床研究数据进一步证实和细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慢性肾病患者不宁腿综合征非药物管理最佳证据总结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总结慢性肾病患者不宁腿综合征(RLS)非药物管理的最佳证据。方法:基于"6S"证据模型,计算机检索国际指南协作网、美国指南网、加拿大安大略注册护士协会、医脉通、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美国国家肾脏病基金会网站、BMJ最佳临床实践、UpToDate、PubMed、Cochrane Library、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等国内外相关指南网站及数据库,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3年9月30日,由2名研究人员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并汇总证据。结果:共纳入11篇文献,包括2篇指南、2篇临床决策、7篇系统评价,从评估与管理、避免诱发因素、行为策略改变、物理疗法、改变透析方式、运动疗法、外科手术、中医外治疗法和健康教育9个方面汇总了30条证据。结论:本研究总结了慢性肾病患者RLS非药物管理的最佳证据,医护人员需结合临床情境,有针对性地选择、应用最佳证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CT引导上腹下神经丛毁损治疗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1例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慢性盆腔疼痛(chronic pelvic pain,CPP)可定义为下腹部或盆腔的间歇性或持续性疼痛,持续或反复发作至少 6 个月[1,2].其病因复杂,可能涉及多个系统,如泌尿妇科、胃肠道、神经肌肉骨骼和心理社会系统等[3].欧洲泌尿外科协会 (European Asso-ciation of Urology,EAU) 将男女骨盆结构、盆腔脏器存在疼痛且其他潜在原因检查结果均为阴性的情况归类为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chronic pelvic pain syndrome,CPPS)[2,4].据估计,CPPS影响全球 26%的女性人口[1].由于CPPS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很多情况下无法确定病因,给临床治疗带来困难,也给病人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带来严重影响.目前临床上通常采取多模式方法来提高治疗效果,包括物理疗法、药物治疗、心理疗法、手术和介入治疗等,在多种保守治疗无效的情况下,应用介入和手术干预[5].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