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复杂性动静脉瘘致下肢静脉性溃疡合并淤积性皮炎一例诊疗体会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分析1例复杂性深静脉血栓后综合征并发动静脉畸形和严重静脉功能不全合并下肢静脉性溃疡及淤积性皮炎患者的临床表现和综合治疗策略,并评价其效果。方法:患者,男,79岁。入院后予以利伐沙班抗凝,阿托伐他汀调脂稳斑,迈之灵改善静脉瓣功能血压变化,人促红素治疗肾性贫血,格列齐特控制血糖等药物治疗,并接受溃疡清创+淤积性皮炎清理术。术后进行细致的创面处理与弹力袜加压支持、物理疗法以及康复训练以改善患者血液循环、提高肌肉力量,预防再次血栓形成。结果:经过综合治疗,术后1个月患者左下肢溃疡明显缩小,淤积性皮炎得到改善,肢体功能也有所恢复。结论:对于病史复杂的下肢静脉性溃疡合并淤积性皮炎,综合性治疗策略包括内科全身状态管理与外科局部治疗相结合,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局部症状及全身健康状况。进一步强调跨学科合作的重要性,通过持续监测和实施全面的治疗干预,可以显著提升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康复新液联合高功率发光二极管红光治疗下肢淤积性皮炎的临床效果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探讨康复新液联合高功率发光二极管(LED)红光照射治疗淤积性皮炎的效果及不良反应。2016年6—8月,在苏州市立医院北区皮肤美容科接受治疗的淤积性皮炎患者84例,男53例,女31例,年龄22~65(38.23±4.02)岁;病程2~24(10.38±2.05)个月。分为康复新液治疗组、LED组、联合治疗组。治疗1个月后,观察3组的疗效,比较3组治疗前后症状改善、经皮氧分压、生活质量的差异。联合治疗组有效率100.0%,高于康复新液组及LED组。治疗后,联合治疗组色素沉着、瘙痒、渗出和脱屑等症状较康复新液组和LED组明显改善;联合治疗组的氧分压明显高于康复新液组及LED组( P<0.05);除肢体疼痛外,联合治疗组的躯体功能、躯体角色和总健康得分均高于康复新液组及LED组。3组患者在治疗期间肝肾功能、血常规均未发生明显异常。康复新液联合LED红光对淤积性皮炎有较好的疗效,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症状,有临床应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淤积性皮炎并发小汗腺汗孔瘤一例
编辑人员丨2023/8/6
89岁男性患者,双下肢肿胀、血管迂曲20余年,左踝外侧皮肤反复溃破、结痂3年.皮肤科查体:左踝部紫色及褐色色素沉着斑,斑片上可见3个绿豆大小糜烂面,组织病理符合小汗腺汗孔瘤及淤积性皮炎诊断.肿瘤经局部手术切除治疗,术后伤口愈合良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下肢静脉曲张性疾病的静脉造影诊断
编辑人员丨2023/8/6
原发性下肢静脉功能不全是最常见的下肢静脉疾病之一,按照血流动力学变化属于下肢静脉血液向心回流障碍所致的临床综合征[1];其病理生理变化主要是其先天性、原发性或继发性的下肢静脉系统淤血及高压状态 [2];临床主要表现为下肢浅静脉迂曲扩张、下肢肿胀和皮肤营养障碍,长期下肢静脉曲张易并发淤积性皮炎、静脉淤积性溃疡、小静脉自发破裂出血、继发淋巴管阻塞和血栓性浅静脉炎等,有一定的致残率和癌变风险,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3]. 目前根据病史及物理检查尚不足以完全了解下肢浅静脉、交通静脉、深静脉系统的情况. 下肢静脉造影作为诊断下肢静脉病变的金标准[4],可准确提供下肢静脉系统影像,显示股静脉全程和下肢静脉全貌,明确诊断,并为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可靠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淤积性皮炎中医证治验案1则
编辑人员丨2023/8/6
淤积性皮炎又名静脉曲张性湿疹[1] ,一般起病缓慢,患者小腿足靴区皮肤逐渐出现淡褐色色素沉着,伴小腿沉胀不适,逐渐可在小腿胫前出现可凹性水肿,初起把腿放平或休息后可消退,劳累、久站或久坐即又出现,或伴有下肢静脉曲张,进而足靴区皮肤色素沉着逐渐加深,皮肤变薄、干燥、粗糙、脱屑,自觉瘙痒,搔抓后可有不同程度的糜烂、渗出,呈"湿疹样变";日久可因进行性纤维化而呈瘢痕疙瘩样硬度,缓慢逐渐加重;若发生外伤或继发感染可形成经久不愈的溃疡,即形成臁疮. 关于淤积性皮炎的临床症状,中医古籍中早有记载. 《疡科准绳·下注疮》:"或问脚膝间脓水不绝,连年不愈何如?曰:此名下注疮,亦名湿毒疮. 由脾胃湿热下注,以致肌肉不仁而成疮也. 在外属足太阳、足少阳经,在内属足厥阴、足太阴经."《外科启玄· 湿毒疮》:"凡湿毒所生之疮,皆在于二足胫、足踝、足背、足跟. 初起而微痒,爬则水出,久而不愈."淤积性皮炎可与中医学中的"裙风""裤口疮""湿 ( nì)疮""下注疮""湿毒疮"相对应. 其中"下注疮""湿毒疮"更能体现出现代中医对本病病机的认识. 笔者曾治疗数例淤积性皮炎患者,略有心得,现选1例具有代表性的病例,记录分析于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腔内激光消融术联合泡沫硬化剂注射及多磺酸黏多糖乳膏治疗淤积性皮炎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观察腔内激光联合泡沫硬化剂注射及多磺酸黏多糖乳膏治疗下肢淤积性皮炎的疗效.方法 2015年12月至2017年5月在四川省人民医院皮肤科收集下肢淤积性皮炎患者52例,共60条患肢,利用随机数字表及随机数余数分组法将患肢随机分为分为联合组、黏多糖组和对照组,每组20条患肢.3组均先接受大隐静脉主干腔内激光消融术,联合组肢体在激光术中同时注入泡沫硬化剂后,外用多磺酸黏多糖乳膏治疗4周;黏多糖组在激光术后仅外用多磺酸黏多糖乳膏治疗4周;对照组在激光术后仅外用糠酸莫米松乳膏治疗4周.记录3组治疗前、治疗4周后湿疹面积严重程度评分(EASI)、瘙痒视觉模拟评分(VAS).治疗前后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3组间总体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LSD检验.结果 联合组、黏多糖组、对照组治疗前EASI(分别为9.64±4.58、9.94±4.18、9.50±4.41)、VAS(分别为7.25±1.29、7.50±1.19、7.45±1.3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0.052、0.218,均P>0.05).治疗4周后EASI分别降至3.54±1.57、5.86±2.39、7.04±2.75,VAS分别降至2.35±0.67、3.85±0.67、4.65±1.23,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4.30~ 18.80,均P<0.05).治疗4周后,联合组EASI低于黏多糖组、对照组(均P<0.05),黏多糖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VAS低于黏多糖组、对照组(均P<0.05),黏多糖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于淤积性皮炎,腔内激光消融术联合泡沫硬化剂注射和多磺酸黏多糖乳膏外用短期疗效优于仅联合外用多磺酸黏多糖乳膏或糠酸莫米松乳膏,联用多磺酸黏多糖乳膏对瘙痒的改善优于联用糠酸莫米松乳膏,长期疗效尚需进一步观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庆大霉素盐水溶液联合湿润烧伤膏治疗淤积性皮炎致皮肤破溃1例报告
编辑人员丨2023/8/6
对2018年4月三峡大学附属仁和医院皮肤科收治的1例淤积性皮炎致皮肤破溃患者采用庆大霉素盐水溶液联合湿润烧伤膏治疗局部创面, 治疗20 d后, 创面明显缩小, 患者出院, 并于家中自行应用湿润烧伤膏治疗;出院后15 d随访, 创面完全愈合, 愈后皮肤留有淡褐色色素沉着;出院后3个月随访, 溃疡未复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内源性阿片样肽与瘙痒
编辑人员丨2023/8/6
内源性阿片样肽在中枢有调节神经、精神、内分泌活动等作用,在外周可以调节循环、免疫等功能.无论从临床观察、动物实验及阿片受体拮抗剂的使用,都证明了内源性阿片样肽是胆汁淤积性瘙痒的重要发病机制之一.内源性阿片样肽是否参与了异位性皮炎、银屑病等非胆汁淤积性瘙痒的发病机制尚需更多的研究证实.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利温通瘀中药湿敷联合曲张静脉抽剥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伴淤积性皮炎的疗效及血液流变学与微炎症状态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探讨利湿通瘀中药湿敷联合曲张静脉抽剥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伴淤积性皮炎的疗效及血液流变学与微炎症状态的影响.方法:将110例下肢静脉曲张伴淤积性皮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对照组接受曲张静脉抽剥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利湿通瘀中药湿敷治疗,疗程4周.比较2组临床疗效.记录2组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湿疹面积严重程度评分(EASI)、静脉临床严重程度评分(VCSS)、阿伯丁静脉曲张问卷(AVVQ)、血液流变学与微炎症状态相关指标.并评价2组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中医症候积分、EASI评分、VCSS评分、AVVQ评分均较治疗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观察组治疗后的以上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全血粘度(高切)、全血粘度(低切)、血浆粘度、纤维蛋白原、红细胞比积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观察组治疗后的以上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血清白介素-8(IL-8)、白介素-17(IL-17)、肿瘤坏死因子-0(TNF-α)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观察组治疗后的以上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SF-36生活质量量表中生理职能、生命活力、精神健康、总体健康、社会功能、生理功能、躯体疼痛、情感职能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观察组前5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曲张静脉抽剥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伴淤积性皮炎基础上,予以利湿通瘀中药湿敷能显著提高临床疗效,降低术后并发症,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其机制可能与其改善血液流变学,缓解微炎症反应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曲张静脉抽剥术配合利湿通瘀中药湿敷治疗下肢静脉曲张伴淤积性皮炎的疗效及对近期预后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探讨曲张静脉抽剥术配合利湿通瘀中药湿敷治疗下肢静脉曲张伴淤积性皮炎的疗效及对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2016年8月—2018年8月在石家庄市中医院拟择期行手术治疗的120例下肢静脉曲张伴淤积性皮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实施曲张静脉抽剥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于术后给予利湿通瘀中药湿敷治疗,1次/d,直至术后2周.记录2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湿疹面积严重程度评分(EASI)、静脉临床严重程度评分(VCSS)、阿伯丁静脉曲张问卷(AVVQ)评分的变化,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近期预后情况.结果 2组治疗后皮肤红斑、丘疹、水肿、糜烂或溃疡、皮损区鳞屑、色素沉着、皮肤瘙痒评分和总评分均较治疗显著降低(P均<0.05),观察组治疗后以上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后EASI评分、VCSS评分、AVVQ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均<0.05),观察组治疗后以上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症状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均<0.05),住院费用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曲张静脉抽剥术配合利湿通瘀中药湿敷治疗下肢静脉曲张伴淤积性皮炎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促进创面愈合,缩短住院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