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肝移植后肝功能衰竭伴中性粒细胞内绿色小体1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该文报道1例44岁女性患者,以急性肝衰竭,肝性脑病收治入院。入院后予人工肝对症治疗,并于入院后第14天进行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手术。患者入院后第68天,在外周血涂片中发现少量中性粒细胞胞浆中存在绿色小体。于入院后第71天因肝功能衰竭死亡。绿色小体是存在于瑞姬氏染色外周血涂片中性粒细胞细胞质中的亮绿色或蓝绿色包涵体,其出现与肝功能衰竭密切相关,是患者死亡的高危标志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载BDNF基因阳离子超声微泡联合超声靶向微泡破裂技术治疗大鼠急性不完全脊髓损伤的实验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超声靶向破裂技术介导载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基因阳离子微泡(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loaded cationic nanobubbles,BDNF/CNBs)治疗大鼠急性不完全脊髓损伤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96只成年雄性SD大鼠构建急性不完全脊髓损伤模型(Allen法)后随机分为4组:生理盐水(normal saline,NS)组;载BDNF基因阳离子微泡(BDNF/CNBs)组;BDNF基因+超声(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ultrasound,BDNF+US)组;载BDNF基因阳离子微泡+超声(BDNF/CNBs+ US)组,每组24只.经大鼠尾静脉注射药物后再按上述分组进行处理,在不同时间点采用HE染色观察脊髓损伤后的病理变化;Nissl染色观察神经元存活及再生情况;TUNEL染色法检测神经元凋亡情况;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BDNF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情况;通过倒置荧光显微镜观察偶联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情况;最终采用BBB法(Basso,Beattie,and Bresnahan test,BBB)评估大鼠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本实验所制备的BDNF/CNBs阳离子超声微泡的平均粒径为(339.8±210.3) nm,Zeta电位为(24.30±6.24)mV.BDNF/CNBs+ US治疗组能有效减轻脊髓组织损伤,明显增加BDNF基因及BDNF蛋白的表达(0.61±0.10 vs.0.70±0.13 vs.0.83±0.15 vs.1.55±0.19,P=0.000;31.65±1.30 vs.45.62±1.50 vs.49.55±1.20 vs.75.83±2.10,P--0.000);与对照组相比,BDNF/CNBs+US治疗组尼氏小体数量明显增多(51.00±4.95vs.90.80±6.87 vs.99.60±7.50 vs.159.40±8.56,P=0.000),神经元凋亡数明显减少(60.19±1.84 vs.54.97±2.40 vs.36.70±2.23 vs.17.08±1.42,P=0.000);且最终促进脊髓损伤后神经功能的恢复,即表现为明显增高的BBB评分(10.10±0.33 vs.10.60±0.43 vs.11.70±0.36 vs.17.20±0.45,P=0.000).结论:载BDNF阳离子超声微泡联合超声靶向微泡破裂治疗能有效地将BDNF基因转染入损伤脊髓组织,并能促进脊髓损伤的功能恢复.以BDNF/CNBs为基础的超声辐照联合基因治疗在治疗脊髓损伤及其他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方面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为脊髓损伤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新型、安全的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经鼻腔移植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修复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
编辑人员丨2023/8/6
背景:动物实验显示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具有显著的神经保护作用,其移植途径包括经静脉、动脉、腰穿、脑立体定向移植和侧脑室移植多种,均存在不足.目的:探讨通过鼻腔移植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修复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取90只7 d龄SD大鼠(汕头大学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随机分3组,每组30只:假手术组分离左颈总动脉后缝合皮肤;模型组采用结扎切断左颈总动脉联合缺氧仓的方法中制备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模型;实验组采用同样方法制备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模型,同时鼻腔滴入绿色荧光蛋白标记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建模后3 d取脑组织,进行尼氏染色、TUNEL染色及免疫荧光染色;建模后14,29 d,水迷宫实验检测大鼠记忆、学习能力,14 d水迷宫实验完成后行脑组织TUNEL染色.动物实验经深圳大学医学部实验动物伦理委员会批准(伦理批准号:2016-121).结果与结论:①尼氏染色:模型组大脑皮质及海马CA1区神经元排列均不规则,尼氏小体数量少;实验组大鼠大脑皮质及海马CA1区神经元排列较模型组规则,尼氏小体数量较多;②TUNEL染色:建模后3,14 d,模型组凋亡细胞数多于假手术组(P<0.05),实验组凋亡细胞数少于模型组(P<0.05);③免疫荧光染色:实验组脑组织中可见绿色标记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主要分布于损伤侧海马及大脑皮质区域,非损伤侧脑组织偶可见绿色标记细胞,未见绿色荧光与GFAP或NSE染色双阳性细胞;④实验组建模后14,29 d的平均逃逸潜伏期均低于模型组(P<0.05);⑤结果表明:经鼻腔移植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修复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可减少神经细胞凋亡,改善大鼠记忆学习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带GFP标签的SQSTM1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功能验证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构建带绿色荧光蛋白报告载体(pEGFP-C1)的死骨片1(SQSTM1/P62)真核表达载体,在获得pEGFP-SQSTM1融合表达蛋白后,对其功能进行验证.方法 以人乳腺文库为模板,通过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人SQSTM1基因编码序列,插入到pEGFP-C1载体中,把测序正确的重组质粒转染人胚肾293T细胞,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该融合蛋白表达情况;分别转染pEGFP-C1空载体、pEGFP-SQSTM1至乳腺癌细胞ZR75-1,荧光显微镜观察SQSTM1蛋白在细胞中的定位情况;荧光漂白后恢复实验(FRAP)验证乳腺癌细胞ZR75-1中SQSTM1小体荧光漂白后恢复情况.结果 重组质粒pEGFP-SQSTM1的基因序列与目的序列完全一致,Western印迹检测蛋白表达成功;荧光显微镜观察SQSTM1的表达,结果显示,表达产物主要以点状小体形式定位于乳腺癌ZR75-1细胞的胞质中;FRAP实验验证乳腺癌细胞ZR75-1中SQSTM1小体激光漂白后绿色荧光可恢复.结论 成功构建pEGFP-SQSTM1真核表达载体,证实了SQSTM1蛋白在人乳腺癌细胞ZR75-1中表达,表达蛋白以点状小体形式定位于细胞质中,为进一步研究SQSTM1小体的功能提供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应用荧光标记的单克隆抗体检测沙眼衣原体方法的建立
编辑人员丨2023/8/5
本文详细叙述了荧光标记的抗沙眼衣原体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纯化方法,并应用该方法检测了沙眼衣原体感染的HeLa229细胞内的包涵体,以在细胞内观察到苹果绿色小体为阳性。实验证明:免疫荧光方法具有简便、快速、灵敏和特异性强等优点。本文还讨论了该法用于直接检测临床样本的前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电针干预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小鼠NLRP3表达及镇痛作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观察电针(electroacupuncture,EA)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acute gouty arthritis,AGA)模型小鼠机械痛超敏的干预作用,并研究电针对模型小鼠踝关节组织中炎性小体3(NLRP3)通路的影响,探讨电针缓解AGA疼痛的相关机制.方法:将SPF级C57BL/6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Control)、模型组(MSU)、模型+电针组(MSU+EA)、模型+电针+溶剂组(MSU+EA+Veh)、模型+电针+尼日利亚菌素组(MSU+EA+NG),每组5只.MSU+EA+NG组于电针前半小时右踝关节局部注射尼日利亚菌素.采用游标卡尺测量小鼠患侧踝关节肿胀程度;von Frey法测定小鼠患侧足底50%机械刺激缩足反射阈值(mechanical withdrawal threshold,MWT);HE染色观察炎性细胞浸润;免疫印迹观察NLRP3信号通路(NLRP3、caspase-1、IL-1β)的蛋白表达.结果:与Control组相比,MSU组小鼠患侧踝关节明显肿胀,机械痛阈显著降低,NLRP3、caspase-1、IL-1β蛋白表达显著增高,HE染色显示局部有广泛炎性细胞浸润;与MSU组相比,MSU+EA组小鼠患侧踝关节机械痛阈明显升高,NLRP3、caspase-1、IL-1β蛋白表达显著下降;与MSU+EA+Veh组相比,MSU+EA+NG组小鼠患侧踝关节机械痛阈明显降低,NLRP3、caspase-1、IL-1β蛋白表达显著上升.结论:电针干预可明显改善AGA模型小鼠痛觉超敏及踝关节肿胀,这一作用可能与抑制踝关节组织中NLRP3通路有关.研究结果提示电针可用做一种缓解AGA的"绿色替代疗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ROCK2-shRNA转染对VaD大鼠海马神经元的保护作用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探讨不同滴度ROCK2-shRNA腺相关病毒(AAV9-ROCK2-shRNA)转染对血管性痴呆(VaD)大鼠海马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 选取成年SPF级健康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PBS对照组、低滴度组、中滴度组、高滴度组(n=8).采用双侧颈总动脉永久性结扎法制备VaD模型,将AAV9-ROCK2-shRNA按原液(高滴度)、2倍(中滴度)、10倍(低滴度)稀释后,采用脑立体定位术注射至大鼠海马组织周围.于1周及4周后,进行Morris水迷宫测试大鼠学习和记忆能力变化,并于第4周行为学观察后取材,采用HE与尼氏染色观察神经元形态、分布及数量变化,免疫组化检测IL-1β阳性细胞数,荧光显微镜检测绿色荧光蛋白(GFP)的转染情况.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PBS对照组术后1周与4周逃避潜伏期延长、跨越平台次数显著减少,神经元损伤明显,尼氏小体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PBS对照组比较,术后1周,低、中、高滴度组大鼠逃避潜伏期、跨越平台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4周,低、中、高滴度组较PBS对照组逃避潜伏期时间缩短、跨越平台次数增加,神经元排列整齐、形态更规则,尼氏小体增多,IL-1β阳性细胞数明显减少(均P<0.05);与中滴度组比较,术后1周,低、高滴度组的潜伏期、跨越平台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4周,低、高滴度组大鼠逃避潜伏期延长、跨越平台次数减少,海马神经元受损更严重,尼氏小体数减少,IL-1β阳性细胞数增多,GFP转染率显著降低(均P<0.05).结论 中滴度AAV9-ROCK2-shRNA能高效、稳定、低毒地转染大鼠海马组织,对VaD大鼠海马神经元保护作用最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