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合地黄汤本源考证及临床心得
编辑人员丨2024/7/6
百合地黄汤出自《金匮要略》,是医圣仲景诊治百合病的常用方剂.何庆勇教授临床运用百合地黄汤的关键有四:一是经方百合的入药品种应为食用百合,而不用卷丹;二是要重视百合地黄汤的主证,口干或口苦,小便黄赤,脉数;三是要注重古方原剂量,通过实测,原文"百合七枚"约(724.9±22.3)g鲜百合,"生地黄汁一升"约(418.8±11.3)g鲜地黄,故临床需重剂百合、地黄,何庆勇教授临证常用百合30~80 g、地黄30~80 g;四是应注重煎服法,煎药前须先浸泡百合,并去白沫.并举百合地黄汤医案一则,以资佐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6
-
本源剂量结合腹诊谈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
编辑人员丨2024/2/3
按照经方本源剂量,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的药物剂量应为茯苓125 g,桂枝60 g,炙甘草30 g,大枣15枚,多数医家用其治疗奔豚病,但其并非奔豚病专方,凡有脐动悸(脐上、脐下皆可)、心悸欲得按、欲作奔豚、舌淡边有齿痕者皆可应用.本方既可温心阳、利小便、降肾气以泄奔豚,还可温脾利湿治泄泻,又可补中温肺降气以治咳.若患者胸满烦惊、周身困乏、夜梦多、脐动悸,又舌胖大,边有齿痕,合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和解少阳、镇静安神;若其人后背发冷如掌大,可合苓桂术甘汤加强温阳健脾之功;若患者伴有下肢挛急疼痛、畏寒、四肢不温,可合芍药甘草附子汤以缓急止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2/3
-
殷海波温热药治痹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殷海波教授认为,临床治疗风寒湿痹、热痹、痰瘀痹阻时均可合理配伍应用温热药,治疗上常应用辛温药以散寒行血.辛温(热)药与甘温(热)药共用,使温散不伤正,扶正不滞邪;甘温与咸温共用,以温补肾阳;辛温(热)药与苦温药共用,以化痰除湿;此外还常常寒温药配合应用.在痹病的辨治过程中,认为要洞察疾病本源,注意用药时机及用药剂量,以温热药治痹方能奏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基于度量衡及临床文献研究之指迷茯苓丸剂量的探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指迷茯苓丸的基本用药比例及其用量范围.方法:通过对宋代度量衡的研究以及临床验案文献的收集,应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拟合分析并计算其置信区间.结果:茯苓与风化硝、枳壳与风化硝以及半夏与风化硝之间并无明显线性关系;半夏、茯苓不符合正态性检验;茯苓、风化硝的正态区间为2.26∶1至3.37∶1之间;枳壳、风化硝的正态区间为1.61∶1至2.35∶1之问;风化硝的临床用量置信区间为5.81g至7.75 g.结论:指速茯苓丸的本源药物组成比例可认为是茯苓∶半夏∶枳壳∶风化硝为4∶2∶8∶1,临床应用指迷茯苓丸推荐用茯苓30 g,枳壳15 g,半夏60 g,风化硝7.5g.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王克穷治疗肺痿经验介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王克穷,医学博士、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评审专家,现任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肿瘤三科主任,世界中联肿瘤经方治疗研究专业委员会第一届理事会常务理事,中国医药教育协会临床合理用药专业委员会肿瘤分会第一届副主任委员,研究方向专注于恶性肿瘤的辨证标准研究及规范化治疗和方剂本源剂量的探索与应用.从医近30年,谙熟经典,善用经方治疗大病、重病和某些疑难杂症.近年来开展经方、时方本源剂量的研究并运用于临床,获效甚多.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从腹证与本源剂量谈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的临床运用
编辑人员丨2023/8/5
《伤寒论》被誉为"方书之祖",其中有关腹证的论述达110余条,是现代医家遣方用药的重要参考依据.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出自《伤寒论》,参考日本汉方医家所著文献以及现代文献总结出其腹证为:胸胁苦满,脐上动悸.根据本源剂量的文献研究结合《伤寒论》原文换算出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中各药物的本源剂量为:柴胡60?g,生龙骨25?g,黄芩25?g,人参25?g,桂枝25?g,茯苓25?g,生半夏32?g,大黄30?g(后下),大枣15?g,生牡蛎25?g,生姜25?g.临床常用于治疗心脑系统疾病,如卒中后抑郁、睡眠障碍、精神障碍等.临证结合腹证与本源剂量使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可增加辨证的准确性,提高临床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王克穷运用经方治疗少阴咽痛证医案3则
编辑人员丨2023/8/5
王克穷(1961-),医学博士、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肿瘤三科主任,世界中联肿瘤经方治疗研究专业委员会第一届理事会常务理事,中国医药教育协会临床合理用药专业委员会肿瘤分会第一届副主任委员,研究方向专注于恶性肿瘤的辨证标准研究、规范化治疗及方剂本源剂量的探索与应用.从医近30年,谙熟经典,善用经方治疗大病、重病和某些疑难杂症.近年来,开展经方、时方本源剂量的研究并将其运用于临床,获效甚好.笔者有幸跟师学习,现将王老师运用经方治疗少阴咽痛医案3则总结如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张仲景经方本源剂量的传承与发展
编辑人员丨2023/8/5
通过梳理历代度量衡对经方本源剂量的影响,分析仲景经方本源剂量折算的历史变迁.介绍历代医家及当代医家在尊崇经方剂量的基础上,结合临床实际灵活加减,尊古而不泥于古.认为仲景经方本源剂量的折算应用探索应在综合考虑临床用药疗效与保证安全性的基础上明确量效关系,寻找最佳临床合理用量,从而提高临床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王克穷运用大半夏汤治疗食管癌经验介绍
编辑人员丨2023/8/5
食管癌作为临床常见难治恶性肿瘤之一,以进行性吞咽困难或胸骨后灼烧痛为主要表现,晚期甚至涎唾难入,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中医认为该病得之七情六淫,遂有火热炎上之化,多升少降,津液不布,积而为痰为饮.胃脘干槁,其搞在上,近咽之下,水饮可行,食物难进,食亦不多.与胃为近,食虽可入,难尽入胃.王克穷主任强调经方本源剂量的应用,倡导从"益气化痰和胃"论治食管癌,重视药物的量效关系及不同剂型的毒性研究,在临床上治疗食管癌等病症,效果显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王克穷运用大半夏汤本源剂量化裁治疗食管癌48例回顾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观察王克穷运用大半夏汤本源剂量化裁治疗食管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8例运用大半夏汤本源剂量化裁治疗的食管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判定中医证候疗效,评价呕吐症状缓解程度及QLQ-OES18食管癌特异模块量表疗效,进行生存周期分析,观察实验室指标.结果:48例患者中,临床痊愈1例,显效8例,有效33例,无效6例,有效率为87.5%;平均生存期16.95个月,中位总生存期14个月,生存周期与服药剂数成正相关;大半夏汤本源剂量化裁对呕吐、吞咽困难、进食、反流、疼痛、梗阻、口干、食欲减退症状的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咽口水、咳嗽、言语功能的改善与治疗前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患者血常规,肿瘤标志物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肾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基于多元线性回归所建立的食管癌生存时间的预报仪方程为:Y=1.706X1-1.446X2-0.424X3+0.737X4+0.265X5-0.424X6,R2 =0.559.结论:大半夏汤本源剂量化裁治疗食管癌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效提高生活质量,且无明显肝肾毒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