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低剂量缬更昔洛韦预防肾移植术后巨细胞病毒感染的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低剂量缬更昔洛韦方案预防肾移植术后巨细胞病毒(CMV)感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于本中心行首次肾移植的受者。根据术后预防药物不同将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实验组为缬更昔洛韦组,口服缬更昔洛韦450 mg,1次/d;对照组为更昔洛韦组,口服更昔洛韦1 g,3次/d。两种药物均于术后10 d内开始服用,持续3个月,根据肌酐清除率(CrCl)进行调整剂量。术后随访1年,并规律监测CMV-DNA、肾功能、血常规、肝功能等。比较两组的CMV感染率、CMV病发生率、首次CMV阳性时间、机会性感染发生率、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移植肾和受者存活及药物安全性评价。结果:共纳入166例肾移植受者,实验组85例,对照组81例。实验组CMV感染率为14.1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2.1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6)。实验组首次CMV阳性时间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为140.5 d(77.3~198.5 d),对照组为47.5 d(36.8~67.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4)。实验组CMV发病率下降(4.7 %比12.4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80)。实验组机会性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0.6 %比21.0 %, P=0.037)。实验组均未出现移植肾功能丧失,对照组6例(7.4 %)出现移植肾功能丧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32)。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肾移植受者死亡率、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等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低剂量缬更昔洛韦方案能够安全有效地预防肾移植受者术后CMV感染并显著推迟CMV感染时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耐药性巨细胞病毒感染的研究现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巨细胞病毒(CMV)感染是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后的常见并发症。目前临床上普遍采用预防或(和)抢先驱动策略治疗HSCT后CMV感染,然而部分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发生CMV耐药。耐药性CMV感染大幅增加临床治疗困难,并且该类患者通常预后不良。CMV UL97和 UL54基因突变是CMV耐药的主要机制。不同位点的基因突变导致CMV对更昔洛韦、缬更昔洛韦、膦甲酸及西多福韦等主要临床抗CMV药物的耐药水平及交叉耐药形式不同。因此,发生耐药性CMV感染时可尝试应用letermovir、maribavir、brincidofovir、CMV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MV-CTL)过继免疫疗法等新治疗方法。笔者拟就HSCT后耐药性CMV感染的危险因素、耐药机制及临床意义、新型治疗策略等研究现状进行阐述,旨在提高临床医师对耐药性CMV感染的认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老年肾移植受者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老年(60周岁以上)肾移植受者发生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第八医学中心自2010年1月至2019年1月行肾移植术的119例老年肾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依据肾移植术后是否发生肺部感染将受者分为感染组(40例)和非感染组(79例)。分析两组的临床资料,包括受者的性别、年龄、供肾类型、体重指数、有无吸烟史、术前透析时间、术前透析方式、免疫诱导方案、免疫维持方案、有无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有无白细胞减少症、感染前血肌酐水平、是否接受过静脉激素冲击治疗、手术前后有无糖尿病史、有无冠心病史、有无乙型病毒性肝炎史、是否预防性应用复方磺胺甲恶唑、是否预防性应用缬更昔洛韦或更昔洛韦,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老年肾移植受者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老年肾移植受者肺部感染发生率为33.6 %(40/119),感染组15例发生重症肺部感染而死亡,死亡率为37.5 %(15/40);有吸烟史(OR=10.58,95 %CI:1.98~56.40, P=0.006)、静脉激素冲击治疗(OR=25.06,95 %CI:4.25~147.71, P<0.001)、术前透析时间长(OR=1.032,95 %CI:1.003~1.062, P=0.033)是老年肾移植受者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 结论:老年肾移植受者肺部感染发生率及死亡率均较高;吸烟史、静脉激素冲击治疗、术前透析时间长与老年肾移植受者发生肺部感染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儿童肾移植术后巨细胞病毒感染9例诊治经验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总结单中心儿童肾移植术后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感染的发生情况及防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至2021年7月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完成移植和/或术后门诊规律随访的104例儿童肾移植受者中,出现CMV感染9例(8.65%)的临床资料。其中,男6例,女3例;中位年龄10岁(3月龄~15岁)。结果:9例受者中,采用多克隆抗体进行免疫诱导6例,术前CMV IgG阴性4例。除1例外,余8例均因围手术期肾功能恢复不佳未早期使用抗CMV预防药物。CMV感染中位时间为肾移植术后22 d(7~50)d。9例受者中,7例出现发热、肺炎和腹泻等症状,2例无典型症状。3例受者感染CMV同时并发其他病毒、细菌或真菌感染。3例在感染CMV同时或CMV DNA转阴后出现细胞或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9例受者经过注射更昔洛韦或口服缬更昔洛韦治疗后,均痊愈出院,血CMV DNA转阴中位时间为32 d(17~90)d。结论:儿童肾移植术后CMV感染风险高,且发生时间较早,应综合考虑CMV感染高危因素,在移植后尽早启动CMV普遍性预防。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早产儿巨细胞病毒感染致败血症样综合征的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早产儿巨细胞病毒感染致败血症样综合征(CMV-SLS)的临床特征及预后,为临床早期识别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9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CMV-SLS早产儿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特征、治疗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纳入CMV-SLS早产儿7例,胎龄为(26.8±1.2)周,出生体质量为(890±121) g;发病日龄为55(45, 60) d,诊断日龄为67(56,71) d。7例早产儿出生后均采用纯母乳喂养,诊断CMV-SLS时母乳巨细胞病毒(CMV) DNA均阳性。常见的临床特征为发热、腹胀、肝功能损伤,中性粒细胞计数和血小板计数减少,主要引起肺炎、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听力损害和脉络膜视网膜炎。7例早产儿诊断明确后均给予静脉制剂更昔洛韦和口服制剂缬更昔洛韦序贯治疗,疗程为5~7周。2例早产儿采用更昔洛韦玻璃体注射治疗脉络膜视网膜炎。7例早产儿均存活,校正胎龄12月龄时随访发现1例智力和运动发育均落后,2例出现运动发育落后,其余均发育正常。结论:早产儿CMV-SLS主要发生于超低出生体质量儿,临床表现不典型,易误诊。接受CMV DNA阳性母乳喂养的超低出生体质量儿如出现败血症样症状,应考虑CMV感染的可能,早期诊断和治疗能防止不良结局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早产儿化脓性脑膜炎并发巨细胞病毒脑炎1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本文报道1例化脓性脑膜炎并发巨细胞病毒脑炎早产儿,经敏感抗生素治疗后脑脊液白细胞数及蛋白水平反复,脑脊液病原体高通量基因测序检出巨细胞病毒序列数,口服缬更昔洛韦治疗后痊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盐酸缬更昔洛韦的合成工艺改进
编辑人员丨2周前
目的 盐酸缬更昔洛韦的合成工艺改进.方法 以更昔洛韦为原料,经乙酰基保护单羟基制得O-单乙酰更昔洛韦,与Cbz-L-缬氨酸经缩合,再经盐酸脱乙酰基得更昔洛韦-Cbz-L-单缬氨酸酯,酸化后在连续流反应器中催化氢化脱苄氧羰基得盐酸缬更昔洛韦粗品,粗品在异丙醇/水(2∶1,V/V)中重结晶得到盐酸缬更昔洛韦.结果 工艺改进后的操作更加简便安全,可以实现长时间稳定和安全的连续流生产及后处理,目标产品1的收率和纯度得到提高,总收率48.8%,纯度99.4%.结论 为盐酸缬更昔洛韦的合成提供了一种较新的方法,生产成本得以降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周前
-
缬更昔洛韦预防肺移植术后人巨细胞病毒感染13例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缬更昔洛韦预防肺移植术后人巨细胞病毒(human cytomegalovirus,HCMV)感染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3例肺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术前血清学HCMV抗体IgG、IgM检测、HCMV-DNA检测及供体血清学检测结果对患者进行HCMV感染危险分层.结果 13例均为HCMV感染中危患者;肺移植术后给予缬更昔洛韦900 mg/d,口服,共3个月,定期检测HCMV抗体IgG、IgM及HCMV-DNA;1例术后死亡,1例失访,11例随访3~20个月,患者血清学HCMV抗体IgM及HCMV-DNA均为阴性,均未发生HCMV感染,未发生白细胞计数及血小板计数减低等情况.结论 口服缬更昔洛韦3个月预防肺移植术后HCMV感染安全、有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先天性巨细胞病毒感染抗病毒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观察更昔洛韦(GCV)和(或)缬更昔洛韦(VGCV)治疗先天性巨细胞病毒(CMV)感染患儿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2年3月1日至2017年5月31日在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我院)新生儿科住院、确诊为先天性CMV感染的患儿,随访至2017年12月31日.从病史资料中提取患儿的一般资料,抗CMV治疗的药物和疗程,新生儿期及1、3和6月龄的肝脾触诊检查结果、胆红素和肝功能检查指标、CMV抗体和DNA检测结果、颅脑MRI、眼底检查结果和听力检测结果,治疗期间药物的不良反应.根据抗病毒治疗与否以及疗程长短分组,比较各组的临床特征和治疗反应.结果 28例先天性CMV感染患儿进入本文分析,其中早产儿11例,男17例;无症状/轻度症状9例,未予抗病毒治疗;中重度症状19例,GCV和(或)VGCV治疗≤6周组11例,治疗6个月组8例.①6月龄时,除1例胆汁酸轻度升高外27例中枢神经系统以外的症状和体征、胆红素、肝功能和血常规均恢复正常.②无症状/轻度症状组1例在6月龄时出现左侧听力中度损失.治疗≤6周组中,2例CMV相关眼底病变于1月龄时消失;颅脑MRI异常信号和听力损失者各5例,6月龄时分别有3例和2例无改善.治疗6个月组中,4例先天性CMV感染相关视网膜病变在随访中均消失;3例头颅MRI异常信号者和7例有听力损失者,6月龄时分别有2例和1例无改善.③治疗≤6周组和治疗6个月组在6月龄时中枢神经系统病变改善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④治疗过程中未发现与GCV和VGCV应用相关的粒细胞减少和肝功能异常.结论 抗病毒治疗能改善感音神经性耳聋和脉络膜视网膜炎,GCV和(或)VGCV≤6周与6个月的治疗效果相近;建议对无临床症状先天性CMV感染患儿行眼底检查、脑干诱发电位和头颅MRI检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先天性巨细胞病毒感染的母婴防治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人巨细胞病毒(HCMV)在世界范围内均有较高的感染率,先天性巨细胞病毒(CMV)感染者出生时85%~90%为无症状性感染,表现为听力损失、精神运动迟缓、学习障碍等;10%~15%为症状性感染,部分早产儿生后CMV感染,可造成败血症样综合征、血小板减少症、中性粒细胞减少症、肝损伤、肺损伤等.目前育龄妇女对CMV认识度极低,为孕妇提供CMV教育和卫生预防措施,可以预防怀孕妇女和新生儿先天性CMV感染.CMV疫苗及高价免疫球蛋白预防胎儿先天性CMV感染的研究尚无明确结果.近年来的研究证实尿液或唾液CMV-DNA检测的特异性和敏感性达98%以上,有助于先天性CMV感染的早期诊断.除了更昔洛韦的短期治疗,对有症状的先天性CMV感染患儿予口服缬更昔洛韦长期治疗更安全,而且似乎比短期治疗效果更好.未来还需加强对孕妇的宣传教育,加强对CMV感染的母婴管理,开展CMV疫苗的研究,以及进一步规范治疗方案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