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二黄止痛凝胶剂基质处方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优选二黄止痛凝胶剂的基质处方。方法:以凝胶剂中卡波姆940、三乙醇胺及甘油量为考察因素,以制剂的外观性状、稳定性、黏度和盐酸小檗碱体外累计释放量为综合评价指标,利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选最佳处方工艺。结果:拟合回归方程为 Y=82.25+ 4.95 A+5.19 B+1.41 C+1.51 AB+0.904 0 AC-0.531 9 BC-2.92 A2-1.80 B2-0.182 1 C2, P<0.000 1, r值为0.977,方程回归拟合度较高最佳工艺处方:卡波姆940量为1.84%,三乙醇胺量为卡波姆940的1.30倍,甘油量为13.99 g,3批验证试验的平均综合评分为88.56分,与预测值的偏差分别为2.93%、2.85%、1.55%。 结论: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选的二黄止痛凝胶剂制备工艺稳定,实现了处方优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效应面法优化金蒲菊清热利湿颗粒成型工艺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优选金蒲菊清热利湿颗粒的最佳成型工艺。方法: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清膏相对密度和稀释剂(糊精∶乳糖=2∶1)用量为考察因素,以成型率和休止角的总评“归一值”为评价指标,用效应面法优化金蒲菊清热利湿颗粒的最佳成型工艺。结果:最佳成型工艺条件:清膏的相对密度为1.20(60 ℃),稀释剂用量为清膏的3倍。清膏与稀释剂混匀后制软材,过14目筛制粒,烘箱(55 ℃)干燥1 h,整粒,即得。3批验证试验颗粒剂的成型率分别为93.73%、93.03%、95.59%,归一值预测值为0.928,验证值为0.936,与预测值偏差为-0.86%。结论:该成型工艺稳定可靠,重复性好,可为金葡菊清热利湿颗粒的后续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超滤-纳滤联用技术优化山萸肉中马钱苷浓缩工艺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研究山萸肉饮片中马钱苷的浓缩工艺。方法:以马钱苷为指标,采用超滤-纳滤联用技术,在明确跨膜压力差、pH值因素影响的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中心组和设计建立数学模型,考察膜孔径、跨膜压力差、pH值,优选山萸肉提取液的浓缩工艺。结果:超滤可去除多糖,改善溶液可滤性;马钱苷纳滤浓缩工艺为膜孔径400 Da,pH值6.7,跨膜压力差1.20 MPa,马钱苷平均截留率为(91.9±1.7)%,与理论截留率93.6%相近。结论:超滤-纳滤联用精制山萸肉提取液中马钱苷,工艺稳定可行,可避免热处理引起的成分转化损失。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竹节参总皂苷大孔树脂纯化工艺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筛选适合纯化竹节参总皂苷的大孔树脂,并确定其纯化工艺参数。方法:以总皂苷含量为指标,采用静态吸附试验,结合吸附动力学参数筛选大孔树脂类型;通过动态吸附试验考察竹节参提取物大孔树脂纯化的工艺参数,确定竹节参总皂苷的制备工艺。结果:D101大孔树脂对竹节参总皂苷有较好的吸附和解吸附效果,其最佳纯化工艺参数为:上样质量浓度为0.1 g/ml(以生药计),上样体积为100 ml,即树脂上样量相当于3.3 g生药/ml;洗脱时先以3倍柱体积的蒸馏水、20%乙醇除杂,再用6倍柱体积的70%乙醇洗脱富集总皂苷,上样和洗脱流速为0.5 ml/min,总皂苷转移率可达85.6%。结论:D101大孔树脂可有效富集和纯化竹节参总皂苷,可为竹节参药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我国职业卫生检测标准中气相色谱法的应用现状及方法改进探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气相色谱法作为一种快速、准确、高效的分析技术,广泛应用于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小分子类毒物的检测,是职业卫生国家检测标准中的主要分析方法。现行有效的国家职业卫生标准中的气相色谱法对于部分物质的检测存在柱效低、试剂毒性大、标准曲线相关性差和解吸效率低等问题,部分物质的检测可以通过方法改进得以解决。同时,随着新材料、新工艺的使用,新型毒物层出不穷,仍有许多有职业接触限值的危害因素还没有配套的检测方法,而气相色谱法可以应用于部分毒物的检测,更好地补充我国职业卫生检测方法的空缺。本文对气相色谱法在职业卫生检测标准中的应用现状进行分析,对其中部分方法的改进加以探讨,为气相色谱法在职业卫生检测中的应用和发展提供支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正交试验法优选消癌平胶囊提取工艺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优选消癌平胶囊的最佳水提醇沉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以通关藤苷G含量和干浸膏率为指标,考察煎煮次数、煎煮时间、加水量对消癌平胶囊水提取工艺的影响;考察醇沉浓度、相对密度、静置时间对其醇沉工艺的影响。结果:优选的水提工艺为加6倍量的水煎煮3次,每次1.5 h;优选的醇沉工艺为水提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5(60 ℃),冷却后加入乙醇,使含醇量为70%,静置12 h,除去沉淀。结论:优选的水提醇沉工艺稳定可行、重现性好,可为消癌平胶囊的提取纯化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细胞外囊泡与肾脏疾病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肾脏疾病给患者和社会带来较重的生存负担,需要研究新的干预措施改善肾脏疾病现状。间充质干细胞(MSCs)可以通过旁分泌改善急性肾损伤(AKI)和慢性肾脏病(CKD)。MSC来源的细胞外囊泡(EVs)选择性包含多种蛋白质和microRNAs,通过多种分子机制参与不同的病理生理过程改善肾损伤,而且具有独特优势。病理状态下的MSCs及其EVs的治疗作用下降甚至丧失,但是可以通过外源修饰得到改善,以满足自体治疗肾脏疾病的需要。研究应用对于稳定大量生产MSCs源性EVs的需要,推动改进生产工艺,探索新的细胞来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茶树油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工艺研究及其包合物评价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以羟丙基-β-环糊精(hydroxypropyl-β-cyclodextrin, HP-β-CD)为包合材料,优化茶树油包合物制备工艺,并对其药剂学性能进行考察。方法:以茶树油HP-β-CD包合物的产率、包封率为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法优化茶树油HP-β-CD的制备工艺,利用差示扫描量热法、红外光谱法对包合物进行物相鉴别,考察茶树油HP-β-CD的稳定性。结果:茶树油HP-β-CD制备的最佳工艺为:茶树油∶HP-β-CD=1∶10 (ml∶g),包合温度为40 ℃,包合时间1 h。茶树油载药量为(9.25±3.25)%。红外光谱和差示扫描量热法检测结果显示,制成包合物后茶树油特征峰消失,表明茶树油和HP-β-CD确已形成包合物。包合物80 ℃水浴8 h后,茶树油保留率为40%,为未包合茶树油保留率的4.32倍,表明茶树油HP-β-CD稳定性良好。结论:以HP-β-CD为骨架材料,制备的茶树油包合物包合率高、稳定性良好,在药品及化妆品制剂中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和应用前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人工气道气囊压力影响因素及监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随着人工气道在危重症患者救治中的普遍应用以及对预防人工气道并发症的深入研究,科学管理人工气道气囊压力也逐渐被重视。气囊压力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压力监测方法也不断被改进,国内外学者对此做了大量研究,本文通过对现有文献进行归纳、整理,就气囊的工艺、临床护理操作对气囊压力的影响,以及对压力监测方法等方面进行综述,分析气囊压力的管理现状,为进一步研究气囊压力的科学管理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总评归一化法结合响应面设计优化祛寒逐风颗粒醇沉工艺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优化祛寒逐风颗粒的醇沉工艺。方法:以醇沉终点乙醇体积分数、浓缩液相对密度、醇沉时间为考察因素,以秦艽中龙胆苦苷含量、威灵仙中齐墩果酸含量、干膏率3个指标的总评归一值(Z值)为评价指标,采用星点设计-响应面法优化醇沉工艺。结果:祛寒逐风颗粒最佳醇沉工艺为:浓缩液相对密度1.08 g/ml(90~95 ℃),醇沉终点乙醇体积分数为62%,静置16 h。结论:采用总评归一化法结合响应面设计优选的醇沉工艺稳定可行,预测性良好,可为其规模化生产提供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