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真实世界研究中风合剂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 基于真实世界临床数据观察中风合剂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纳入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住院患者395例.根据患者是否服用中风合剂治疗,分为服用中风合剂的治疗组和未服用中风合剂的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变化,评估中风合剂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基线均衡可比(P>0.05).治疗组治疗后NIHSS评分较治疗前下降(P<0.05).治疗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轻度、中度、重度神经功能缺损患者中,服用中风合剂的治疗组有效率均显著高于未服用中风合剂的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亚组分析,男性患者中,治疗组有效率为47.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3.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在女性患者中,有效率在两组之间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合并高血压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治疗组有效率(49.47%)显著高于对照组(23.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无合并高血压病患者中,治疗组与对照组有效率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合并糖尿病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治疗组有效率(39.74%)显著高于对照组(15.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合并糖尿病的患者中,治疗组有效率(50.00%)亦显著高于对照组(28.40%),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真实世界临床实践中服用中风合剂能够有效改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提高临床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致多发可逆性脑梗死一例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2天前
患者男性,66岁,主因“左下肢活动不灵10 d,加重伴头晕1 d”于2022年9月8日入院。患者入院前10 d出现左下肢活动不灵,独自缓慢站立行走,步态不稳向左侧倾斜,未进行治疗,1 d前左下肢活动不灵加重,站立行走需要他人扶持,伴头晕,为持续性左右漂浮感,伴言语含糊,反应迟钝,自主性言语、行为减少,无复视,无肢体麻木。患者入院20 d前感冒,出现流涕,多汗,伴全身乏力,自行口服三九感冒颗粒后缓解。入院2 d前出现腹泻,每日约3~5次,呈稀水样便,无腹痛、发热,未予具体治疗。无药物过敏史。既往史:糖尿病、高血压病史8年,血压、血糖控制基本稳定。个人史、家族史无特殊。一般体格检查无异常。神经系统检查:高级智能减退,计算力、近记忆力下降,构音障碍。眼震阴性,左侧中枢性面瘫,左下肢肌力Ⅳ级,左上肢及右侧肢体肌力Ⅴ级,肌张力正常,四肢腱反射消失,双侧指鼻、跟膝胫试验欠稳准,双侧巴宾斯基征阳性。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5分(面瘫1分+左下肢无力1分+双下肢共济失调2分+构音障碍1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风池穴针刺不同角度、深度对老年脑卒中的疗效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 观察不同角度和深度针刺风池穴对老年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2年7月—2023年7月长春骨伤医院收治的60例脑卒中合并吞咽障碍的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针刺风池穴按照常规针刺深度进行针刺,向鼻尖方向针刺0.8~1.2寸;观察组针刺风池穴时向喉结方向针刺1.5~2.0寸;两组同时均给予常规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中医症候、吞咽功能(洼田饮水试验及视频透视吞咽检查法)、神经功能[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生活质量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口角歪斜程度、眼裂闭合程度和鼻唇沟深浅3项中医症候指标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洼田饮沙沙试验结果、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的视频透视吞咽检查结果和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风池穴深刺和针向喉结方向对老年脑卒中患者的症状改善及预后有着明显作用,该方法安全可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获得首次完全再通后的预后影响因素及模型建立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获得首次完全再通后不良预后的影响因素并建立列线图模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卒中中心(38例)和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介入科(60例)接受机械取栓治疗并获得首次完全再通的98例急性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90 d的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98例患者分为预后良好(mRS为0~2分)组和预后不良(mRS为3~6分)组.比较两组间的临床资料,并将其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者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筛选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并构建列线图模型,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图、校准图分析列线图模型预测患者不良预后的性能.结果 98例患者中,预后良好组44例,预后不良组54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年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阿尔伯塔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ASPECTS)、缺血半暗带体积、血栓负荷量得分(CBS)>6分患者的比例、区域软脑膜侧支(rLMC)分级、血清中性粒细胞计数、血清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血清血小板计数、采用局部麻醉的患者比例、出血转化比例的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偏高(OR=0.94,95%CI:0.89~0.99,P=0.037)、入院时高 NIHSS 评分(OR=0.86,95%CI:0.77~0.97,P=0.010)、高 NLR(OR=0.88,95%CI:0.77~0.99,P=0.045)、较差的侧支循环状态(OR=0.03,95%CI:0.00~0.24,P=0.001)均为获得首次完全再通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根据上述独立影响因素建立的预测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0(95%CI:0.84~0.96).结论 根据患者的年龄、入院时NIHSS评分、NLR、侧支循环状态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可能能够预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获得首次完全再通后不良预后的概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基于组态视角分析DRG支付下脑梗死住院费用超支原因及对策研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 基于组态视角,分析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支付下脑梗死住院费用超支原因的最佳条件组合及原因,为公立医院精准控费提供参考.方法 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法分析费用超支各因素间的联动关系,选取居民医保、急诊入院、住院时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治疗费、检查费、药品费、材料费作为前因变量,并对这些因素间的关系和组态进行深入研究.结果 导致脑梗死住院费用超支的路径总计13条,可以概括为4类,分别是"居民医保+急诊入院+高药品费/材料费"型、"急诊入院+长住院时间+高治疗费+高药品费"型、"高NIHSS评分+高治疗费+高药品费/材料费"型,"居民医保+急诊入院+长住院时间+高药品费/材料费"型.结论 脑梗死住院费用超支是多种因素组合作用的结果,可加强对亏损病组的管控,优化费用成本结构,提升精准控费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血清AGEs、NSE、GST水平与伴T2DM的急性前循环脑梗死并发血管性认知障碍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 探讨血清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水平与伴2型糖尿病(T2DM)的急性前循环脑梗死(AACI)并发血管性认知障碍(VCI)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收治的185例伴T2DM的AACI患者作为观察组,185例不伴T2DM的AACI患者作为AACI组,另选取同期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体检的185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受试者血清AGEs、NSE、GST水平对所有患者随访1年,统计观察组和AACI组患者VCI发生率,根据是否并发VCI将观察组患者分为VCI组和非VCI组,比较VCI组和非VCI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伴T2DM的AACI患者并发VCI的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血清AGEs、NSE、GST对伴T2DM的AACI患者并发 VCI的预测效能.结果 观察组和AACI组血清AGEs、NSE水平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高于AACI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AACI组血清GST水平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低于AACI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VCI组有73例患者,非VCI组有112例患者.观察组、AACI组VCI的发生率分别为39.46%(73/185)和27.57%(51/185).观察组VCI发生率高于AACI组(P<0.05).VCI组患者T2DM病程、发病至入院时间长于非VCI组,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有颈动脉斑块患者比例、合并高血压患者比例、合并高脂血症患者比例及血清AGEs、NSE水平高于非VCI组,血清GST水平低于非VCI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2DM病程延长、入院时NIHSS评分升高、有颈动脉斑块、合并高血压及血清AGEs、NSE水平升高,GST水平降低均是伴T2DM的AACI患者并发VCI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AGEs、NSE、GST联合预测伴T2DM的AA-CI 患者并发VCI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47,大于血清AGEs、NSE、GST单独预测的AUC(Z联合-AGEs=4.632,P<0.001;Z联合-NSe=4.075,P<0.001;Z联合-GST=4.318,P<0.001).结论 血清 AGEs、NSE 水平升高,GST水平降低均可提高伴T2DM的AACI患者并发VCI的风险,血清AGEs、NSE、GST联合检测对伴T2DM的AACI患者并发VCI的预测效能高于单项指标预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不同时间窗支架取栓对前循环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效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不同时间窗支架取栓对前循环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93例前循环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发病至接受支架取栓的治疗时间,将其分为≤3.0 h组(n=75)、3.0~4.5 h组(n=48)、4.6~6.0 h组(n=70),分别于发病后≤3.0 h、3.0~4.5 h、4.6~6.0 h接受支架取栓治疗.治疗前和治疗14 d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和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ASPECT)评分评估患者病情严重程度;治疗7、21 d采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CA)量表评估患者的认知功能;在治疗前及治疗3、7 d,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IL-4、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含量;治疗90 d,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估患者预后.结果:治疗14 d,与≤3.0 h组相比,3.0~4.5 h组及4.6~6.0 h组NIHSS评分显著升高(P<0.05),ASPECT评分显著降低(P<0.05);治疗7、21 d,与≤3.0 h组相比,3.0~4.5 h组和4.6~6.0 h组MMSE和MoCA评分显著降低(P<0.05);治疗3、7 d,与≤3.0 h组相比,3.0~4.5 h组和4.6~6.0 h组IL-4、hs-CRP和HMGB1含量显著升高(P<0.05);治疗90 d,与≤3.0 h组相比,3.0~4.5 h组和4.6~6.0 h组mRS≤2分占比明显降低(P<0.05),3.0~4.5 h组与4.6~6.0h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循环急性脑梗死患者越早(发病后 ≤3.0 h)进行支架取栓,临床疗效越好,神经功能恢复也越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DWI-ASPECTS评分联合血清Hcy、LDL-C、Lp-PLA2对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 分析弥散加权成像-阿尔伯塔卒中项 目早期计算机断层扫描(DWI-ASPECTS)评分联合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脂蛋白磷脂酶A2(Lp-PLA2)对急性脑梗死(ACI)静脉溶栓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3月至2023年9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德州医院收治的102例ACI患者的临床资料,静脉溶栓3个月后以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估患者预后,根据mRS评分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mRS评分≤2分)与预后不良组(mRS评分>2分).比较两组基线资料及血清Hcy、LDL-C、Lp-PLA2水平及DWI-ASPECTS评分.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DWI-ASPECTS评分联合血清Hcy、LDL-C、Lp-PLA2对ACI静脉溶栓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 预后不良组有35例患者,预后良好组有67例患者.预后不良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Hcy、LDL-C、Lp-PLA2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DWI-ASPECTS评分低于预后良好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DWI-ASPECTS评分联合Hcy、LDL-C、Lp-PLA2评估ACI静脉溶栓患者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AUC)大于 DWI-ASPECTS 评分、Hcy、LDL-C、Lp-PLA2 单独预测的AUC(Z=3.548、3.316、3.996、4.009,P<0.05).结论 DWI-ASPECTS评分及血清Hcy、LDL-C、Lp-PLA2均对ACI静脉溶栓患者预后不良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且其联合检测可提高预测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血清LncRNA UCA1、NPASDP4水平与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关系及对预后的预测价值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 探讨血清长链非编码核糖核酸尿路上皮癌胚抗原1(LncRNA UCA1)、神经元PAS结构域蛋白4(NPASDP4)水平与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关系及对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3年6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急诊科收治的ACI患者163例(ACI组),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分为轻度(n=32)、中度(n=73)、重度缺损亚组(n=58),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65例作为健康对照组.根据ACI患者90 d预后分为不良预后亚组52例、良好预后亚组111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与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LncRNA UCA1与NPASDP4水平.Spearman相关性分析血清LncRNA UCA1、NPASDP4水平与ACI患者NIHSS评分的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CI患者不良预后的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LncRNA UCA1、NPASDP4预测ACI患者不良预后的价值.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比较,ACI组血清LncRNA UCA1、NPASDP4 水平升高(t/P=20.114/<0.001、15.711/<0.001).血清 LncRNA UCA1、NPASDP4 水平重度缺损亚组>中度缺损亚组>轻度缺损亚组(F/P=187.914/<0.001、195.031/<0.001).ACI 患者血清 LncRNA UCA1、NPASDP4水平与NIHSS评分呈正相关(r/P=0.759/<0.001、0.773/<0.001).随访90 d,与良好预后亚组比较,不良预后亚组血清 LncRNA UCA1、NPASDP4 水平升高(t/P=6.963/<0.001、6.515/<0.001).年龄大、NIHSS 评分增加、LncRNA UCA1和NPASDP4升高为ACI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OR(95%CI)=1.107(1.043~1.176)、1.098(1.049~1.150)、3.479(1.941~6.235)、1.959(1.398~2.745)].血清 LncRNA UCA1、NPASDP4 及二者联合预测不良预后的AUC分别为0.777、0.789、0.870,二者联合大于血清LncRNA UCA1、NPASDP4单独预测的AUC(Z/P=3.312/0.001、2.721/0.007).结论 血清LncRNA UCA1表达、NPASDP4水平升高与ACI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加重和不良预后密切相关,血清LncRNA UCA1联合NPASDP4水平预测ACI患者不良预后的效能较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球囊接力技术在急性颈内动脉串联闭塞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 探讨球囊接力技术在急性颈内动脉串联闭塞血管内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金华市中心医院 2019 年 1 月至 2022 年 6 月急性颈内动脉串联闭塞患者39 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球囊接力组(29 例)和PEARS组(10 例).收集两组近端通路建立时间、血管再通时间、手术时间、取栓次数、血管再通程度、术中血栓逃逸、围手术期脑出血、术后大面积脑梗死、术后 48 h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术后 90 d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等临床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球囊接力组近端通路建立时间、血管再通时间、手术时间、取栓次数、血管有效再通率、术中血栓逃逸率、术后NIHSS评分改善、大面积脑梗死、症状性颅内出血和术后mRS评分等方面均优于PEARS组,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在急性颈内动脉串联闭塞血管内治疗应用中,球囊接力技术具有安全性与有效性,在近端通路建立时间、血管再通时间、手术时间上可能有一定优势,在术中血栓逃逸、术后并发症以及术后神经功能恢复上可能存在潜在的优势,还需大样本研究进行验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