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羔羊胃提取物维B12胶囊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两例
编辑人员丨1天前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功能性胃肠病,是由胃和十二指肠功能紊乱引起而无器质性病变的一组临床综合征。此病可能与胃肠动力障碍、内脏感觉过敏、精神心理变化等多种因素相关。目前临床上治疗以促胃动力药、质子泵抑制剂、抗焦虑或抑郁药物为主,具有一定疗效,但存在停药后症状易复发等问题。本文报道羔羊胃提取物维B12胶囊治疗两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病情转归过程,以期为羔羊胃提取物维B12胶囊的临床应用和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管理新策略的制订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羔羊胃提取物维B12胶囊对大鼠胃黏膜癌前病变的治疗作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索羔羊胃提取物维B12(以下简称羔羊胃)胶囊对大鼠胃黏膜癌前病变的治疗作用。方法:选取42只Wistar大鼠中的32只(造模组)进行造模实验,造模组中因灌胃有6只大鼠死亡,为观察造模结果处死10只,剩余的16只大鼠随机分为给药组(8只)和非给药组(8只);造模实验结束后,在未经造模处理的10只大鼠中选取5只作为造模组的正常对照,其他5只大鼠(阴性对照组)纳入药物干预实验。药物干预方案如下:给药组大鼠每日灌胃0.2 g/kg羔羊胃1次,非给药组和阴性对照组大鼠均每日灌胃0.2 g/kg 0.9%氯化钠溶液1次,持续3个月。给药组和非给药组因灌胃各有1只大鼠死亡。评估3组大鼠的体重增量、胃液pH值和胃黏膜的病理改变,计算胃黏膜表面结节数、胃黏膜癌前病变(上皮内瘤变)评分和发生率,分析羔羊胃胶囊对大鼠胃黏膜癌前病变的治疗效果。统计学方法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和卡方检验。 结果:给药组大鼠的第6周体重增量大于非给药组[(508.26±33.96) g比(495.50±23.01) g],胃液pH值低于非给药组(3.07±0.55比4.45±0.7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给药组大鼠的各区域胃黏膜表面增生结节数目均少于非给药组[胃底6.00个(3.00个,7.00个)比11.00个(7.00个,13.00个),胃窦0.00个(0.00个,1.00个)比3.00个(2.00个,4.00个),全胃7.00个(3.00个,10.00个)比15.00个(13.00个,17.00个)],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U=43.50、49.00、49.00, P均<0.05)。给药组大鼠的胃黏膜癌前病变评分低于非给药组[(1.00±0.00)分比(1.14±0.38)分],癌前病变发生率低于非给药组(1/7比5/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2.45、 χ2=4.67, P均=0.031)。 结论:羔羊胃胶囊可显著抑制大鼠胃黏膜癌前病变的进展,从而发挥预防胃癌发生的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羔羊胃提取物维B12胶囊治疗重度慢性萎缩性胃炎一例
编辑人员丨1天前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重要的胃癌癌前状态。高胃炎评价系统(OLGA)和基于肠化生的胃炎评价系统(OLGIM)分期(Ⅲ或Ⅳ期)与胃癌高危密切相关。本例患者为重度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生,有胃癌家族史,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1年后仍存在重度胃黏膜萎缩和肠化生(OLGA/OLGIM分期为Ⅳ期/Ⅲ期),属胃癌高危人群。经羔羊胃提取物维B12胶囊治疗1年半后,患者胃黏膜萎缩和肠化生明显减轻(OLGA/OLGIM分期为Ⅰ期/0期)。现报告该病例,为临床治疗重度慢性萎缩性胃炎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羔羊胃药物生物活性成分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研究羔羊胃维生素B12胶囊原料药的药效物质基础。方法:用0.9%氯化钠溶液提取,通过饱和硫酸铵沉淀,采用二乙基氨乙基纤维素52和高压液相色谱(HPLC)方法分离、纯化凝乳酶和胃蛋白酶。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和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相对分子质量。用HPLC分析原料药的氨基酸组成和抗氧化活性。依次用水、磷酸盐缓冲液和碳酸氢钠完全提取原料药,并进行体外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和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二铵盐自由基消除活性测定。利用热水提法提取原料药中的糖蛋白,测定其对青春双歧杆菌、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粪肠球菌的促生长活性,分别用HPLC和气相色谱-质谱方法分析其氨基酸和单糖组成。结果:纯化得到2种不同离子强度的凝乳酶F6-2、F7-2和胃蛋白酶F7-1的酶活力分别为27 557.10、17 532.60和17 728.15 U/g;SDS-PAGE分析显示3种酶的相对分子质量相似,为35 000~40 000。原料中含有16种氨基酸,其中疏水性氨基酸占总氨基酸含量的33.03%。当样品浓度为5 g/L时,3种提取物的ABTS自由基清除活力分别为(37.80±0.45)%、(23.20±0.78)%、(62.80±0.74)%; DPPH自由基清除活力分别为(57.87±0.55)%、(5.03±0.25)%和(26.67±3.10)%。糖蛋白提取物对青春双歧杆菌、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粪肠球菌均有促生长作用,其中对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和粪肠球菌的促进作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糖蛋白的蛋白质链由15种氨基酸组成,多糖链由葡萄糖和乳糖2种单糖组成。 结论:利用多种色谱方法从羔羊胃原料药中分离、分析到至少2种凝乳酶和1种胃蛋白酶成分;原料药富含抗氧化活性成分;羔羊胃中糖蛋白成分具有体外促益生菌生长活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慢性萎缩性胃炎诊疗和羔羊胃提取物维B12临床应用专家指导意见
编辑人员丨1天前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以及在此基础上发生的胃黏膜肠上皮化生(GIM)使胃癌发生风险显著升高,阻断胃黏膜萎缩和GIM的发展对于降低胃癌发病率具有重要意义。既往研究认为,根除幽门螺杆菌可在一定程度上逆转胃黏膜萎缩。新近研究发现,GIM也可在一定程度上被逆转。临床研究表明,羔羊胃提取物维B12对GIM具有显著的逆转效应。本文就CAG诊疗和羔羊胃提取物维B12临床应用进行综述,并制定专家指导意见,以更好地指导CAG和GIM的逆转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羔羊胃提取物维B12胶囊治疗24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羔羊胃提取物维B12胶囊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和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1日至2021年4月30日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消化内科就诊的24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所有患者均使用羔羊胃提取物维B12胶囊规律治疗(110 U/次,3次/d)半年,并于治疗结束后行内镜检查和胃黏膜活体组织检查。通过比较治疗前后的胃炎评价系统(OLGA)和基于肠化生的胃炎评价系统(OLGIM)分期变化来评估治疗效果,分析影响药物疗效的相关因素。统计学方法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治疗半年后,萎缩和肠化生的逆转有效率分别为45.4%(109/240)和37.9%(91/240),总有效率为62.9%(151/240);OLGA和OLGIM分期从高分期(Ⅲ~Ⅳ期)逆转为低分期(0~Ⅱ期)的有效率分别为53.4%(63/118)和54.5%(36/66)。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女性、补充维生素(≥3次/周)、幽门螺杆菌阴性或根除成功和轻度炎症状态(炎症评分为1~2分)与羔羊胃提取物维B12胶囊疗效的提高相关(比值比=1.798、3.730、2.817、4.631,95%可信区间1.055~3.064、1.197~11.627、1.171~6.779、1.480~14.493; P均<0.05),大量食用腌制食品(≥3次/周)与羔羊胃提取物维B12胶囊疗效的降低相关(比值比=0.384,95%可信区间0.200~0.740)。 结论:羔羊胃提取物维B12胶囊治疗对萎缩和肠化生具有较好的逆转作用,并可能降低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胃癌发病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羔羊胃提取物维B12胶囊联合瑞巴派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羔羊胃提取物维B12胶囊联合瑞巴派特片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7年3月—2018年3月在四川绵阳四0四医院治疗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86例,根据用药差别分成对照组(43例)和治疗组(43例).对照组口服瑞巴派特片,0.1 g/次,3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羔羊胃提取物维B12胶囊,3粒/次,3次/d.两组均经过4周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同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评分、胃泌素-17(G-17)、胃蛋白酶原Ⅰ(PGI)、表皮生长因子(EGF)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水平.结果 治疗后,对照组临床有效率为81.40%,显著低于治疗组的97.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胃痛、呃逆、倦怠乏力、痞满等临床症状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各项临床症状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PGI、G-17和CGRP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EGF水平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PGI、G-17、CGRP和EGF水平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 羔羊胃提取物维B12胶囊联合瑞巴派特片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胃功能相关指标,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羔羊胃提取物维生素B12胶囊辅助莫沙比利、泮托拉唑治疗反流性食管炎对患者血清Leptin及Ghrelin水平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索羔羊胃提取物辅助莫沙比利、泮托拉唑对反流性食管炎(reflux esophagitis,RE)患者血清瘦素(Leptin)及生长激素释放肽(Ghrelin)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我院门诊住院治疗的RE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两组患者采取不同的给药处理,连续治疗6周后,对比相关指标变化.分析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及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临床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IL-17、血清Leptin与入组时相比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IL-4、血清Ghrelin与入组时相比均升高(P<0.05),且观察组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应用羔羊胃提取物辅助莫沙比利、泮托拉唑治疗RE患者可有效提高患者治疗有效率,安全性好,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羔羊胃提取物维B12胶囊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生的病理效果及其影响因素
编辑人员丨2023/8/5
背景: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生与胃癌的发生关系密切.研究发现,羔羊胃提取物维B12胶囊(简称羔羊胃)可能通过促进大鼠胃黏膜腺体增殖、抑制腺体凋亡以及抑制氧化应激反应从而逆转胃黏膜萎缩和肠化生.目的:探讨羔羊胃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生的病理效果及其影响因素.方法:纳入2018年6月—2019年6月至西京医院就诊的173例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生患者,所有患者均口服羔羊胃2粒,3次/d,分别于治疗6个月和12个月行胃镜检查和胃黏膜组织活检,根据治疗前后OLGA分期和OLGIM分期变化来评估治疗效果,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分析探讨影响疗效的因素.结果:治疗6个月后,患者的OLGA分期有效率为49.7%,OLGIM分期有效率为32.9%,总有效率为64.7%.治疗12个月后,OLGA分期有效率为56.4%,OLGIM分期有效率为41.8%,总有效率为70.9%.单因素分析显示,OLGA分期与文化程度、油炸食品、他汀类药物、抗菌药物相关,而OLGIM分期与年龄相关.多因素分析显示文化程度、油炸食品、抗菌药物为羔羊胃影响OLGA分期的独立因素.结论:羔羊胃能显著降低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生患者的OLGA和OLGIM分期,提示该药物可能降低患者的胃癌发病风险,在胃癌的预防方面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羔羊胃提取物维B12胶囊治疗中重度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探讨羔羊胃提取物维B12胶囊对中重度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治疗效果.方法 收集2016年6月至2018年9月苏州大学附属张家港医院门诊收治诊断为中重度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患者107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67)和对照组(n=40),分别给予羔羊胃提取物维B12胶囊和胃复春治疗2个疗程,每个疗程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胃镜表现、胃粘膜组织病理学及血清学指标胃蛋白酶原Ⅰ (PGⅠ)、胃蛋白酶原Ⅰ/胃蛋白酶原Ⅱ(PG Ⅰ/PGⅡ)变化.结果 治疗6和12个月后观察组和对照组临床症状总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临床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和12个月后,观察组镜下黏膜萎缩逆转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胃粘膜炎症、萎缩、肠化病理学评分均有明显改善,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和12个月后,两组患者的血清PG Ⅰ和PG Ⅰ/PGⅡ水平均有不同程度增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羔羊胃提取物维B12胶囊可改善中重度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临床症状,逆转胃粘膜萎缩、肠化生等病理转归,有望成为治疗中重度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有效药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