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羔羊胃药物生物活性成分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研究羔羊胃维生素B12胶囊原料药的药效物质基础。方法:用0.9%氯化钠溶液提取,通过饱和硫酸铵沉淀,采用二乙基氨乙基纤维素52和高压液相色谱(HPLC)方法分离、纯化凝乳酶和胃蛋白酶。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和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相对分子质量。用HPLC分析原料药的氨基酸组成和抗氧化活性。依次用水、磷酸盐缓冲液和碳酸氢钠完全提取原料药,并进行体外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和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二铵盐自由基消除活性测定。利用热水提法提取原料药中的糖蛋白,测定其对青春双歧杆菌、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粪肠球菌的促生长活性,分别用HPLC和气相色谱-质谱方法分析其氨基酸和单糖组成。结果:纯化得到2种不同离子强度的凝乳酶F6-2、F7-2和胃蛋白酶F7-1的酶活力分别为27 557.10、17 532.60和17 728.15 U/g;SDS-PAGE分析显示3种酶的相对分子质量相似,为35 000~40 000。原料中含有16种氨基酸,其中疏水性氨基酸占总氨基酸含量的33.03%。当样品浓度为5 g/L时,3种提取物的ABTS自由基清除活力分别为(37.80±0.45)%、(23.20±0.78)%、(62.80±0.74)%; DPPH自由基清除活力分别为(57.87±0.55)%、(5.03±0.25)%和(26.67±3.10)%。糖蛋白提取物对青春双歧杆菌、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粪肠球菌均有促生长作用,其中对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和粪肠球菌的促进作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糖蛋白的蛋白质链由15种氨基酸组成,多糖链由葡萄糖和乳糖2种单糖组成。 结论:利用多种色谱方法从羔羊胃原料药中分离、分析到至少2种凝乳酶和1种胃蛋白酶成分;原料药富含抗氧化活性成分;羔羊胃中糖蛋白成分具有体外促益生菌生长活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红曲干酪的工艺及成熟特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以新鲜牛乳为原料,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对红曲干酪的加工工艺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最优工艺参数为:发酵剂添加量为0.03 g/L,凝乳酶添加量为0.2 g/L,加盐量为2%,红曲添加量为0.15 g/L.在此工艺条件,干酪经42 d成熟后,其pH 4.6-可溶性氮(pH 4.6 acidsoluble nitrogen,pH 4.6-SN)含量为42.39%,12%三氯乙酸-可溶性氮(12% TCA-soluble nitrogen,12% TCA-SN)含量为33.76%.随着成熟时期的延长,干酪水分含量呈下降趋势,pH值呈现逐渐上升趋势.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表明,红曲干酪外层蛋白质降解程度要高于干酪内层,并且红曲干酪对酪蛋白降解要比蓝纹干酪更加温和.反向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显示,随着成熟时间的延长,红曲干酪中可溶性多肽的种类和含量逐渐增加,表明干酪在成熟过程中蛋白水解程度不断增大,并且最终多肽的种类和含量要比蓝纹干酪更丰富.干酪感官评价最终得分为89.12,所制干酪成熟状态良好,香味浓厚,味道突出,表现出较佳的感官品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母乳糖巨肽水平检测及其与多种初生婴儿配方奶粉的比较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人母乳糖巨肽(GMP)的水平,为优化初生婴儿配方奶粉的营养成分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身体健康、无特殊饮食习惯、生活安定、奶量充足,年龄25 ~ 39岁,第1胎足月经阴道自然分娩的产妇30例.分为初乳组和成熟乳组,每组15例,每例采集5 mL母乳(前段乳汁).初乳组采集的时间为产后第2天,成熟乳组采集的时间为产后第42天.采用凝乳酶对母乳进行水解,再采用唾液酸测试盒检测上清液中唾液酸水平(比色法),并以此代表GMP的相对水平.另外,选取6种市售品牌配方奶粉作为奶粉组,各自配制成液态标准奶,用同样方法检测其唾液酸水平.采用方差分析法比较各组唾液酸水平.结果 GMP最佳酶解条件:酶液质量浓度0.25 g/L,酶解时间120 min.初乳组唾液酸质量浓度为(3486.98±406.70) mg/L,成熟乳组唾液酸质量浓度为(2687.95±375.85) mg/L,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前者高于后者,且各组内个体间差异小(CV初乳=0.12,CV成熟乳=0.14).配方奶粉组唾液酸质量浓度为(1196.93 ± 608.40) mg/L,低于初乳和成熟乳中的水平,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各种品牌配方奶粉的平均唾液酸水平差异较大(CV=0.63).结论 人初乳中GMP的水平较成熟乳高;不同品牌婴幼儿配方奶粉中的GMP水平多寡不均,测得值与人乳比较也存在较大差异.但由于人乳和牛乳GMP分子质量及所含氨基酸残基数量不同,因而达到同样的GMP生理功效所需人乳或牛乳GMP水平可能不同.为优化初生婴儿配方奶粉的营养成分,使之更接近人乳,有必要进一步探讨相对于人乳的最佳配方奶粉GMP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中国部分地区产妇不同阶段母乳中糖巨肽含量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测定中国部分地区产妇不同阶段母乳中糖巨肽(GMP)含量并分析其差异,为进一步优化配方奶成分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广州、上海、靖江三地的产妇共计594例,按地区,孕龄(早产、足月产),产后日龄(初乳、过渡乳、成熟乳)将样本分为18个组,每位产妇收集前段母乳5 mL,然后通过凝乳酶酶解等步骤处理样品,检测其中唾液酸含量,以唾液酸的含量来表示样品中GMP含量.结果 凝乳酶处理样本的最佳条件为:酶质量浓度为0.25 g/L,酶解时间为120 min.初乳(195例)、过渡乳(185例)和成熟乳(214例)的唾液酸含量分别为(1 531.53 ±256.72)mg/L、(1 423.15±198.33) mg/L、(1 153.04 ±210.19)mg/L,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57.010,P<0.05).早产成熟乳唾液酸含量[(1 208.78 ±214.66) mg/L]与足月成熟乳唾液酸含量[(1 112.59±198.10) mg/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85,P<0.05).三地区比较:靖江地区的足月成熟乳GMP含量高于广州(P<0.05)和上海(P<0.05),后二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随着初乳向成熟乳的过渡,母乳中的GMP含量呈下降趋势,初乳中GMP含量最高;早产成熟乳GMP含量高于足月成熟乳,有利于早产儿的后期喂养;地区因素对母乳GMP含量的影响较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复合凝乳酶胶囊治疗儿童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观察使用复合凝乳酶胶囊治疗儿童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效果及药物的安全性.方法 采用多中心、随机开放的临床试验方法,纳入2012年2月至2013年3月广东省4家三级甲等医院门诊收治的符合罗马Ⅲ标准诊断为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患儿,观察并比较治疗1周及2周的总症状积分变化及药物相关不良反应,治疗效果根据总症状积分下降程度分为显效、有效及无效;并以疗效相差大于10%为优效标准对治疗1周及2周的有效性做非劣检验.结果 共有201例患儿纳入观察,196例完成2周治疗.治疗2周显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68.88%、87.76%,明显高于治疗1周的显效率(27.04%)和总有效率(76.02%)(U=2.935,P<0.05).治疗2周后和1周后症状积分改善率的差值、症状积分下降的差值及显效率变化差值的95%可信区间(95% CI)下限均大于10%,治疗2周疗效优于治疗1周疗效.试验期间未见明显药物相关不良反应.结论 服用复合凝乳酶胶囊治疗消化不良对各症状改善明显.治疗2周较治疗1周的效果明显,无明显不良反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复合凝乳酶胶囊联合多潘立酮治疗儿童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复合凝乳酶胶囊联合多潘立酮治疗儿童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7月-2017年7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儿8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40例)和治疗组(40例).对照组餐前30m in口服多潘立酮混悬液,4~6岁5 mL/次,7~9岁7 mL/次,10~14岁9 mL/次,3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餐后30m in口服复合凝乳酶胶囊,4~6岁1粒/次,7~14岁2粒/次,3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2周.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同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主要症状情况、胃动力学参数水平、胃电节律异常情况和胃肠激素水平.结果 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85.0%和97.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餐后饱胀、早饱、嗳气发生率均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比对照组下降更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胃排空时间均显著缩短(P<0.05),胃窦收缩幅度(CA)、收缩次数(CF)值均显著增大(P<0.05),且治疗组胃动力学参数比对照组改善更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餐前和餐后胃电节律异常率均显著下降(P<0.05),且治疗组患者胃电节律异常率比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浆胃动素(MLT)、胃泌素(GAS)浓度均显著升高(P<0.05),且治疗组患者血浆MLT和GAS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复合凝乳酶胶囊联合多潘立酮治疗儿童功能性消化不良,可明显消除消化不良症状,改善胃肠动力,调节胃肠激素分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参芪健胃颗粒联合复合凝乳酶胶囊对功能性消化不良儿童胃排空及胃肠激素水平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参芪健胃颗粒联合复合凝乳酶胶囊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儿童临床疗效及对患儿胃排空、胃肠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收集112例FD儿童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6例.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复合凝乳酶胶囊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参芪健胃颗粒治疗.4周后,比较2组FD儿童临床疗效、症状积分、胃排空指标、胃肠激素水平及不良反应.[结果]4周后,观察组FD患儿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4.6%:80.4%,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儿饱腹感、恶心、暖气、反酸及上腹部疼痛等症状积分降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胃排空指标显示,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FD患儿治疗后胃半排空时间缩短,胃窦收缩频率及胃窦收缩幅度增加,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FD患儿治疗后胃动素(MOT)、胃泌素(GAS)、神经肽Y(NPY)等胃肠激素水平均升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过程中,2组FD患儿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9%:14.3%,P>0.05).[结论]参芪健胃颗粒联合复合凝乳酶胶囊在FD儿童中应用效果良好,能够有效缓解临床症状,促进胃排空,调节胃肠激素水平,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临床上值得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赖氨肌醇维B12联合复合凝乳酶胶囊治疗儿童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研究赖氨肌醇维B12联合复合凝乳酶胶囊治疗儿童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方法 选取8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儿入组顺序,采用奇偶数抽签法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儿仅服用复合凝乳酶胶囊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再服用赖氨肌醇维B12治疗,均治疗14 d.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症状评分、胃动力学指标的改变、胃肠激素水平、不良反应和复发率.结果 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腹胀、上腹痛、早饱、厌食、嗳气、烧灼感、恶心呕吐、反酸评分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患儿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胃窦收缩频率、胃窦收缩幅度及胃窦截面积收缩幅度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半排空时间明显缩短,且观察组患儿改善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胃动素和胃泌素水平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患儿胃动素和胃泌素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2.5%和20.0%,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随访发现,观察组患儿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赖氨肌醇维B12联合复合凝乳酶胶囊能明显缓解功能性消化不良患儿的症状,改善胃动力学,提高疗效,增加胃动素和胃泌素的分泌水平,可能是促进胃动力的作用机制之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深切怀念杨开宇先生
编辑人员丨2023/8/5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生物工程学报》原副主编杨开宇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不幸于2020年5月17日在美国逝世,享年90岁.先生仙逝的消息传来,编辑部深感震惊和悲痛,不敢相信这样一位精神矍铄、让我们充满敬意和爱戴的师长,竟永远离我们而去了.杨开宇先生长期从事微生物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基因表达调控及蛋白质折叠等领域的研究工作,在酶学领域有很深的造诣.当时发表的许多研究成果,如固定化多核苷酸磷酸化酶生产聚肌胞的研究等,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先生还特别注重成果的应用研究,“大肠杆菌中表达外源基因的质粒和牛凝乳酶原的生产方法”等专利项目,也都来自杨先生的科研团队.他的研究曾获中科院重大科技成果奖,为科技进步和国家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复合凝乳酶对功能性消化不良儿童营养状态和摄食行为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观察复合凝乳酶胶囊对不同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儿童临床表现、营养状态和摄食行为的影响及安全性.方法:以2017年8月至2018年9月在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儿童消化内科就诊的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儿童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观察治疗前和复合凝乳酶治疗2w后患儿临床症状变化及药物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监测患儿身高和体重,进行膳食情况的调查.结果:共163例儿童纳入研究,发生餐后不适综合征(Postprandial distress syndrome,PDS)66例,上腹痛综合征(Epigastric pain syndrome,EPS)97例.治疗前,PDS组儿童症状总分明显高于EPS儿童(6.9± 2.7 vs 3.6± 1.7,t=5.90,P=0.00).PDS组儿童WAZ、WHZ、HAZ、身高别体质量Z值(weight for heightZ score,WHZ)、年龄别身高Z值(height for ageZ score,HAZ)、年龄别体质量Z值(weight for ageZ score,WAZ)、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膳食多样化分数(Dietary diversity score,DDS)均明显低于EPS组(P均<0.05).治疗2w后,PDS儿童症状总分明显降低(P=0.00),改善程度依次为:厌食>早饱>腹痛>嗳气>恶心>腹胀.EPS儿童症状总分无明显变化(P=0.11).PDS儿童WAZ、WHZ、DDS均有明显升高(P均<0.05).EPS儿童DDS无明显变化(t=0.22,P=0.30).研究期间未见明显药物相关不良反应.结论:复合凝乳酶胶囊可改善PDS患儿的临床症状、营养状态和膳食多样性,且安全性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