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毛茛科中C20-二萜生物碱及其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C20-二萜生物碱在毛茛科中主要分布在乌头属、翠雀属和飞燕草属植物中,其化学结构类型主要分为阿替生型、光翠雀碱型、海替定型和海替生型等9种类型.生物活性研究表明该类化合物在抗肿瘤、镇痛、抗心律失常和抗炎等方面均表现出较好的活性.该文对2002年至今从毛茛科植物中报道的190个C20-二萜生物碱的化学结构和生物活性进行了总结,以期对毛茛科植物中C20-二萜生物碱的研究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西藏特有种子植物多样性、分布格局及区系特征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基于西藏特有种子植物名录,结合物种自然地理分布信息,对西藏特有种子植物科属种多样性组成特征、物种生活型多样性、垂直海拔分布及县域尺度分布格局、属水平植物区系性质进行了分析,并对特有种热点地区进行了识别.结果显示,西藏特有种子植物有1079种,隶属89科297属,特有性高,其中含20种以上的科为19个,含特有种最多的科为菊科;含10种以上的属有24个,含特有种最多的属为翠雀属(Delphinium)和小檗属(Berberis).多年生草本植物在特有种中占绝对优势(66.4%).从区系成分来看,温带性质的属占主导(61.6%).东南部的墨脱县含特有种数量最多(271种).总体上,西藏特有种子植物的空间分布格局极不均匀,喜马拉雅东南麓是丰富度最高的区域.西藏特有种子植物的海拔分布范围宽泛,集中分布在3000~4500 m,特有种丰富度在海拔梯度上呈单峰分布格局.本研究结果可为将来确定西藏植物多样性保护优先次序、红色名录制定及自然保护体系的建设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
乌头DFR基因的克隆与表达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二氢黄酮醇4-还原酶(DFR)是花青素合成途径中的关键酶.本研究以乌头(Aconitum carmichaeli)不同开放时期的花蕾为材料,测定其花青素含量,并采用同源克隆和cDNA末端快速扩增(RACE)技术从乌头花中获得了DFR基因cDNA全长,命名为AcDFR(GenBank登录号KY272864).结果显示,乌头花青素含量随着花的开放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AcDFR的cDNA全长为1233 bp,开放阅读框为1014 bp,预测编码337个氨基酸.氨基酸序列比对显示,AcDFR在NADPH结合区域和底物结合区域都高度保守,属于NADB_Rossmann超家族.系统进化分析表明,AcDFR与翠雀(Delphinium grandiflorum)DFR亲缘关系最近.AcDFR主要在乌头的花中表达,在根、茎、叶中几乎不表达,其表达量与花青素含量的变化呈正相关,随着不同的开花级数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翠雀全草的化学成分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研究翠雀全草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正相硅胶柱层析、MCI、ODS、Sephadex LH-20等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运用NMR、MS等波谱方法以及理化性质结合文献数据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翠雀全草的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benzoic acid 2-[(4-methoxy-3-methyl-1,4-dioxobutyl) amino]-methylester(1)、benzoic acid 2-[(4-methoxy-2-methyl-1,4-dioxobutyl) amino]-methylester (2)、8-methoxy-5,7,3',4'-tetrahydroxyflavone(3)、山柰酚-7-O-α-L-吡喃鼠李糖苷(4)、3,5-dihydroxy-4'-methoxyflavon-7-O-β-D-glucopyranosyl-(1→4)-α-L-rhamnopyranoside(5)、tachioside (6)、6-甲氧基香豆素(7)、β-D-galactopyranoside-4-hydroxyphenyl(8)、尿嘧啶核苷(9)、蔗糖(10).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3~8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滇川翠雀花中生物碱成分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对滇川翠雀花Delphinium delavayi中的生物碱成分进行研究.方法 利用硅胶、ODS、氧化铝和高效液相色谱等柱色谱方法进行系统分离纯化,通过HR-ESI-MS、1H-NMR和13C-NMR等波谱手段以及文献对比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滇川翠雀花中共分离得到14个生物碱类成分,包括13个牛扁碱型C19二萜生物碱:翠雀亭(1)、翠雀它星(2)、delbonine (3)、delbotine (4)、牛扁碱(5)、翠雀灵(6)、德尔瓦印A(7)、德尔瓦印B(8)、德尔色明甲(9)、氨茴酰牛扁碱(10)、拉翠碱A和B (11)、shawurensine (12)、甲基牛扁碱(13)和1个异喹啉类生物碱S-glaucine (14).结论 14个生物碱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14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云南翠雀花属二新种
编辑人员丨2023/8/6
该文描述了自云南西北部发现的毛茛科翠雀花属二新种:短葶翠雀花(Delphinium breviscaposum W.T.Wang)和丝苞翠雀花(D.filibracteolum W.T.Wang).短葶翠雀花与察隅翠雀花(D.chayuense W.T.Wang)在亲缘关系上相近,前者与后者的区别在于短葶翠雀花植株具3条簇生短花葶,总状花序的轴和花梗无毛,小苞片较长,萼片较小,退化雄蕊的瓣片不分裂;丝苞翠雀花与拟长距翠雀花(D.dolichocentroides W.T.Wang)近缘,前者与后者的区别在于丝苞翠雀花的花组成圆锥花序,花梗、萼片和萼距均较短,退化雄蕊的爪无附属物,心皮无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西藏翠雀花属七新种
编辑人员丨2023/8/6
描述了自西藏发现的毛茛科翠雀花属七新种,隆子翠雀花,黄花翠雀花,绿房翠雀花,二距翠雀花,扎囊翠雀花,宽片翠雀花和狭裂翠雀花,并给出其等与近缘种的区别特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中国翠雀花属修订(一)
编辑人员丨2023/8/6
该文对中国毛茛科(Ranunculaceae)翠雀花属(Delphinium)进行了修订,收载了该属232种和55变种,并写出了检索表;同时对每个种写出了形态描述,绘出了多幅墨线图,并将全部种划分为2亚属、5组、11亚组和26系,其中包括4新亚组、11新系、15新种和5新变种.此外,还给出了此属的分类学研究简史、地理分布和经济用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软毛翠雀花(毛茛科)地理分布的订正
编辑人员丨2023/8/6
指出软毛翠雀花(Delphinium mollipilum W.T.Wang)分布于甘肃省的记载是错误的,该种目前仅分布于宁夏与内蒙古交界处的贺兰山.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准噶尔乌头中生物碱类成分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研究毛茛科乌头属植物准噶尔乌头Aconitum soongaricum Stapf根部中的生物碱类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柱色谱法进行分离纯化,采用1 HNMR、13CNMR鉴定结构.结果 从新疆产的准噶尔乌头的干燥块根中共分离纯化得到10个单体化合物,分别鉴定为:乌头碱(Ⅰ)、3-去氧乌头碱(Ⅱ)、尼奥灵(Ⅲ)、宋果灵(Ⅳ)、苯甲酰乌头原碱(Ⅴ)、8-亚油酰基-苯甲酰乌头原碱(Ⅵ)、8-柠檬酸-苯甲酰乌头原碱(Ⅶ)、14-乙酰基尼奥灵(Ⅷ)、光翠雀碱(Ⅸ)、中乌碱(Ⅹ).结论 化合物Ⅵ~Ⅹ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