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CCTC结合因子对翼状胬肉中B淋巴细胞瘤-2基因表达的调控及其机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转录因子CCCTC结合因子(CTCF)对翼状胬肉中B淋巴细胞瘤-2基因( Bcl-2)表达的调控及其分子机制。 方法:纳入2017年6月至2019年2月在长沙市第一医院眼科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的原发性翼状胬肉患者22例,术中收集翼状胬肉组织作为翼状胬肉组;同期纳入因结膜裂伤、眼球破裂伤或眼球穿通伤就诊的眼外伤患者20例,取眼外伤修复手术过程中切取的少量正常结膜组织作为正常结膜组。分别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样本中CTCF及Bcl-2的表达水平;采用亚硫酸氢盐处理后测序法(BSP)检测各组样本中Bcl-2启动子DNA甲基化水平。分离并培养翼状胬肉成纤维细胞,使用波形蛋白抗体进行免疫组织化学鉴定成纤维细胞。将分离培养的细胞分成2个组,CTCF干扰组转染CTCF干扰质粒,对照组转染对照质粒。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CTCF、Bcl-2表达水平;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检测各组培养12、24和48 h细胞增生活性;采用BSP检测各组样本中Bcl-2启动子DNA甲基化水平。比较各组各指标差异,采用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探讨翼状胬肉组织中Bcl-2 mRNA与CTCF蛋白及 Bcl-2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水平的相关性。 结果:翼状胬肉组CTCF mRNA及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7.23±3.34和0.92±0.21,明显高于正常结膜组的1.10±0.44和0.28±0.0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8.136、-13.025,均 P<0.01)。翼状胬肉组Bcl-2 mRNA及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10.27±4.64和0.95±0.27,高于正常结膜组的1.10±0.41和0.32±0.1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8.789、-10.782,均 P<0.01)。翼状胬肉组CTCF蛋白相对表达量与Bcl-2 mRNA相对表达量呈显著正相关( r=0.746, P<0.01)。翼状胬肉组Bcl-2启动子区DNA甲基化水平为0.65±0.09,低于正常结膜组的0.83±0.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7.408, P<0.01)。翼状胬肉组Bcl-2启动子DNA甲基化水平与Bcl-2 mRNA相对表达量呈显著负相关( r=-0.635, P<0.01)。CTCF干扰组CTCF及Bcl-2 mRNA相对表达水平为0.37±0.03和0.53±0.0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02±0.06和0.99±0.0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20.035、9.029,均 P<0.01);CTCF干扰组CTCF及Bcl-2蛋白相对表达水平为0.23±0.06和0.56±0.07,低于对照组的0.52±0.05和0.92±0.1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6.914、4.719,均 P<0.01)。CTCF干扰组转染后12、24和48 h细胞活力分别为0.10±0.01、0.17±0.01和0.38±0.04,低于对应时间点对照组的0.12±0.01、0.29±0.01和0.85±0.0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3.718、18.350、15.621,均 P<0.01)。CTCF干扰组Bcl-2启动子DNA甲基化水平为0.75±0.0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0.61±0.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4.472, P<0.05)。 结论:翼状胬肉中CTCF高表达,其可能通过下调启动子DNA甲基化水平介导Bcl-2异常表达。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围术期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对日间翼状胬肉患者术后康复、疼痛及并发症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围术期加速康复外科(ERAS)护理对日间翼状胬肉患者术后康复、疼痛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18年3月至2019年5月87例日间翼状胬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抽签法将其分为常规组43例和干预组44例。常规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给予患者围术期加速康复外科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康复效果、疼痛程度及术后并发症的变化。结果:对日间翼状胬肉患者给予围术期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后,干预组的术后康复效果显著优于常规组,干预组的NRS、VAS评分显著低于常规组,干预组的术后并发症显著低于常规组( P<0.05)。 结论:对日间翼状胬肉患者实施围术期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后,能有效提高患者的术后康复效果,明显降低患者的疼痛程度,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而使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提高,值得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翼状胬肉结膜移植术中不同缝线方法的疗效比较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评估埋线式缝合法应用于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结膜移植术中的效果,并比较其与连续缝合法和间断缝合法的差异。方法:采用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方法,纳入2020年5—7月在上海爱尔眼科医院就诊并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结膜移植术的原发性翼状胬肉患者120例120眼。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埋线法、连续缝合法和间断缝合法3个组,每组40眼。记录手术时长,并于术后第0.5、1、3、7、10、14天和第1、3、6个月进行随访。采用五点法记录术眼疼痛评分;采用荧光素钠染色法评估角膜上皮愈合情况;采用裂隙灯显微镜观察植片脱落、移位或翼状胬肉复发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连续缝合法、间断缝合法和埋线法的手术时间分别为(14.45±2.78)、(16.28±2.24)和(16.58±2.22)min,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8.98, P<0.05),其中连续缝合法手术时间明显短于间断缝合法和埋线法,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17),埋线法与间断缝合法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17)。3个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点疼痛评分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第0.5、1、3、7、10天,埋线法疼痛评分均低于连续缝合法及间断缝合法,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术后第7天,3个组角膜上皮未愈合率总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1.000);术后第10天,3个组角膜上皮均愈合。术后6个月,3个组均未出现植片移位、脱落、坏死及感染、眼球运动障碍等并发症。3个组翼状胬肉复发率总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1.000)。 结论:埋线缝合法可有效减轻翼状胬肉结膜移植术后刺激症状,同时对植片固定具有良好的稳定性,与传统间断缝合法相比,其不增加复发率、不良反应发生率、手术时间以及患者的经济负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两种不同缝线方法治疗原发性翼状胬肉的疗效比较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观察2种不同缝线方法治疗原发性翼状胬肉的临床疗效。方法::前瞻性研究。选取2015年4月至2018年4月于解放军乌鲁木齐市第474医院住院并手术的翼状胬肉患者128例(128眼),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4例(64眼)。观察组采用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连续缝合自体结膜瓣移植治疗,对照组采用翼状胬肉切除联合间断缝合自体结膜瓣移植治疗。观察2组术后1、3、7 d的疼痛、角膜刺激症状程度;角膜荧光染色确定2组角膜上皮完全愈合时间;6个月随访中记录结膜完全愈合、瘢痕纤维增生及胬肉复发情况。2组间各指标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2组间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必要时辅以Fisher精确概率法直接计算 P值)。 结果::疼痛和刺激症状评分方面,观察组术后1 d和3 d均低于对照组(疼痛评分: t=-40.477, P<0.001; t=-23.376, P<0.001。刺激症状评分: t=-18.431, P<0.001; t=-7.894, P<0.001),术前和术后7 d,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角膜荧光染色显示角膜上皮完全愈合率方面,观察组术后3 d和5 d均高于对照组( χ2=4.354, P=0.037; χ2=13.333, P<0.001),术后7 d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痊愈率高于对照组( χ2=8.848, P=0.003),观察组的瘢痕痊愈率低于对照组( χ2=8.214, P=0.004),2组胬肉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拆线时间早于对照组( t=-32.686, P<0.001),拆线耗时短于对照组( t=-20.236, P<0.001),拆线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 t=-26.580, 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连续缝合自体结膜瓣移植治疗原发性翼状胬肉,术后眼部疼痛、刺激、炎症反应轻,角膜上皮愈合更快,可明显减少瘢痕的形成,术后拆线更早,拆线耗时短且疼痛感较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翼状胬肉切除游离结膜瓣移植术联合生物羊膜对泪膜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分析翼状胬肉切除游离结膜瓣移植术联合生物羊膜移植术对患者泪膜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对照研究。收集浙江永康瑞侦医院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患者146例(146眼)翼状胬肉。通过电子病历系统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性80例,女性66例,年龄(59.76±7.18)岁,病程(10.58±2.66)年,翼状胬肉侵入角膜缘距离为(3.52±0.38)mm。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对照组73例(73眼)进行单纯翼状胬肉切除术;观察组73例(73眼)进行翼状胬肉切除游离结膜瓣移植术联合生物羊膜移植,术后随访半年。比较两组的疗效,记录两组手术用时、角膜上皮愈合时间、泪膜破裂时间、基础泪液分泌长度、角膜荧光染色评分、疼痛评分、舒适评分,观察术后翼状胬肉复发情况。结果:术后半年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52%(69/73)高于对照组79.45%(58/73)( χ2=7.32, P=0.007);观察组手术用时、角膜上皮愈合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t=44.80、9.89,均 P<0.01);末次随访时,观察组角膜荧光染色评分低于对照组( t=4.56, P<0.01),观察组泪膜破裂时间,基础泪液分泌长度高于对照组( t=6.69、5.62,均 P<0.01);术后,观察组舒适评分高于对照组( t=9.22, P<0.01),观察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 t=4.12, P<0.01);观察组复发率为1.37%(1/73)低于对照组16.44%(12/73)( χ2=10.21, P=0.001)。 结论:翼状胬肉切除游离结膜瓣移植术联合生物羊膜移植,可以改善患者泪膜功能的稳定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人文关怀理念下全程护理对翼状胬肉切除+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患者心理应激和术后恢复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观察人文关怀理念下全程护理对翼状胬肉切除+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患者心理应激和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济南市第二人民医院拟行翼状胬肉切除+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的110例患者,按随机双盲法分组为观察组55例和对照组55例,观察组患者接受人文关怀理念下全程护理,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围手术期护理。手术前后使用一般自我效能量表(GSES)、心理弹性量表(CD-RISC)、抑郁-焦虑-应激自评量表简版(DASS-21)、感知应激量表(PSS)、医学应对方式问卷(MCMQ)分别评估患者并记录两组患者术后创面愈合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观察组患者GSES、CD-RISC及MCMQ的面对维度得分高于对照组,DASS-21各维度、PSS、MCMQ的回避和屈服维度得分、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创面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采用人文关怀理念下全程护理有助于减轻翼状胬肉切除+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患者的心理应激,有利于促进其术后恢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翼状胬肉带蒂角膜缘干细胞瓣移植术中应用丝裂霉素的效果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观察用带蒂转移角膜缘干细胞瓣移植术中应用丝裂霉素治疗翼状胬肉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安康市中医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原发性翼状胬肉切除联合带蒂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手术130例(130眼)的临床资料。收集同期翼状胬肉切除联合游离角膜缘干细胞移植124例(124眼)为对照组,术后随访6个月~1年。观察术后治疗效果、复发率及愈合时间。结果:研究组130例移植角膜缘干细胞全部成活。其中有6眼复发,复发率为4.6%,低于对照组的12.1%( χ2=4.648, P=0.039)。研究术后愈合时间7天者明显多于对照组( χ2=5.048, P=0.023)。 结论:翼状胬肉带蒂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中应用丝裂霉素复发率低,安全有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翼状胬肉术后应用角膜绷带镜的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观察翼状胬肉术后佩戴角膜绷带镜(CBL)的效果。方法: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纳入浙江普陀医院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行翼状胬肉切除术的80例(80只眼)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术后佩戴CBL者为试验组,未佩戴者为对照组,每组各40例(40只眼)。两组患者均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术后以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滴眼。分别于术后1 d、3 d及1周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所有患者疼痛程度,记录两组术后角膜愈合情况、两组角膜创面充血消退时间和角膜创面上皮覆盖时间。对比两组角膜表面规则指数(SRI)、角膜表面不对称指数(SAI)、角膜散光、眼部舒适度、胬肉复发情况和和并发症情况。结果:试验组术后3 d及1周的VAS评分[(3.27±0.87)、(1.39±0.43)分]均低于对照组[(4.18±0.63)和(2.52±0.57)分]( t=5.36、10.01,均 P<0.001)。试验组术后3 d及1周的角膜愈合评分[(2.36±0.27)、(1.08±0.11)分]均低于对照组[(3.18±0.34)、(1.96±0.23)分]( t=11.95、21.83,均 P<0.001)。试验组角膜创面充血消退时间和角膜创面上皮覆盖时间[(4.12±0.74)d、(4.15±0.81)d]均短于对照组[(5.33±0.65)、(5.45±0.86)d]( t=7.77、6.96,均 P<0.05)。术后试验组角膜SRI、SAI和角膜散光值[(0.85±0.15)、(0.43±0.12)和(0.53±0.16)D]均低于对照组[(1.16±0.19)、(0.81±0.15)和(1.04±0.13)D]( t=8.10、12.51、15.65,均 P<0.05)。试验组术后的畏光、异物感、流泪、眼痛、眼痒和分泌物症状评分[(2.13±0.14)、(2.21±0.23)、(1.86±0.13)、(1.89±0.26)、(1.94±0.31)、(1.83±0.22)和(1.45±0.26)分]均低于对照组[(3.06±0.15)、(2.35±0.24)、(2.19±0.27)、(2.18±0.24)、(2.23±0.46)、(2.42±0.31)和(1.56±0.28)分]( t=28.67、2.66、6.97、5.18、3.31、9.82;均 P<0.05)。试验组复发率为5.00%(2/40),对照组复发率为25.00%(10/40),试验组低于对照组( χ2=6.28, P<0.001)。 结论:翼状胬肉术后应用CBL可减轻术后疼痛,促进角膜愈合,改善患者术后不适感,并降低复发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叙事护理干预对翼状胬肉患者术后疼痛、舒适度及并发症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叙事护理干预对翼状胬肉患者术后疼痛、舒适度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6月至2023年3月于濮阳市安阳地区医院行手术的86例翼状胬肉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干预模式不同分为对照组41例(采用常规干预,41只眼)和观察组45例(采用叙事护理干预,45只眼)。比较两组抑郁症筛查量表(PHQ-9)、焦虑自评量表(SAS)、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术后舒适度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干预后观察组PHQ-9及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两组随着术后时间增加,VAS评分均呈下降趋势,且观察组VAS评分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术后刺激感、刺痛感、烧灼程度、流泪程度及睁眼困难程度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叙事护理干预可有效减轻翼状胬肉患者术后疼痛,提高患者术后舒适度,使患者主动积极配合治疗,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翼状胬肉切除术中移植物的类型及其固定方式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翼状胬肉是我国常见的眼表疾病,以手术治疗为主,其中翼状胬肉切除联合各种类型组织材料移植术效果最佳,复发率明显低于单纯翼状胬肉切除术。为了进一步简化手术操作,改善患者术后不适症状,移植物的固定方式从传统的缝线缝合转变为各种无缝线的固定方式,均取得不错效果。本文总结和分析目前翼状胬肉切除术中常用的移植物类型及其固定方式,以期为眼科临床开展工作提供参考。 (中华眼科杂志,2020,56:155-160)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