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肝硬化合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由新型冠状病毒(新冠病毒)引发的新冠病毒感染(COVID-19)至今仍呈全球流行,虽然其对人类的威胁在逐渐减弱,但老年人、免疫功能缺陷人群以及伴有严重基础疾病患者的重症率、病死率仍高于一般人群.肝硬化是一种进展期慢性肝病,全球共有1.12亿例患者,每年约200万例死于失代偿并发症及肝细胞癌[1],造成了沉重的健康和经济负担.肝硬化患者因存在免疫功能障碍,感染新冠病毒后将加快患者肝硬化病程,促进急性失代偿事件的发生[2].尽管对COVID-19的认识不断增加,但有关肝硬化合并COVID-19这一特殊人群的具体管理流程仍在不断探索和优化中.因此,本文就肝硬化患者合并COVID-19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高危因素及预后评估、临床特点、治疗及疫苗预防的进展展开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老年髋部骨折术后肺部感染的病原学及危险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 探讨老年人群髋部骨折术后肺部感染的病原学及危险因素,为提高患者预后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阜阳市肿瘤医院2019年6月至2023年5月收治的152例年龄≥60岁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的手术方式均为髋关节置换或内固定物植入术.以在院期间术后是否并发肺部感染为标准,分为感染组(n=43)与非感染组(n=109).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及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老年髋部骨折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28.29%(43/152).肺部感染革兰阴性菌占69.56%(32/46),以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革兰阳性菌占30.43%(14/46),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纳入年龄、性别、糖尿病、吸烟、慢阻肺呼吸疾病、骨折至手术时间、低蛋白血症等进行单因素分析,两组患者糖尿病、吸烟、慢阻肺呼吸疾病、骨折至手术时间、低蛋白血症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OR=1.231,95%CI:1.143~2.234,P=0.005)、低蛋白血症(OR=2.124,95%CI:1.045~2.363,P=0.003)、慢阻肺呼吸疾病(OR=1.505,95%CI:1.521~3.210,P=0.003)为术后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老年髋部骨折术后肺部感染风险较高,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以糖尿病、低蛋白血症与慢阻肺呼吸疾病为主要的危险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社区获得性肺炎分期分级中医防治策略及实践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社区获得性肺炎(CAP)为老年人常见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具有疗效优势.根据CAP临床特点,提出CAP感染期、恢复期的分期概念,结合感染期轻症、中症、重症的疾病严重程度提出了分期分级的防治目标和策略.轻中症肺炎以提高治愈率、重症肺炎以降低病死率、恢复期以降低新发上下呼吸道感染事件为主要目标.中医防治策略:轻症肺炎治以疏散外邪,宣降肺气,祛湿化痰或清肺化痰;中症肺炎治以清肺解毒、燥湿化痰,佐以补肺健脾或益气养阴;重症肺炎根据邪实、正虚(脱)的主次,祛邪与扶正有所侧重;恢复期治以扶正为主、佐以祛邪.并开展了相关临床研究进行实践验证,结果说明分期分级的防治策略对提升CAP的诊疗水平具有重要指导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探究不同药液对重症患者口腔护理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进行基于《成人重症监护病房口腔护理专家共识》规范操作基础上,探究更适用于中医医院危重患者的口腔护理液.方法 2023年3月1日至5月31日,在某院重症医学科住院的60位老年患者,按照患者入科顺序随机将患者分为三组每组20人,中药液组:中药液配方完成标准口腔护理;生理盐水组组:使用0.9%无菌生理盐水完成标准口腔护理;洗必泰组:使用医院提供的0.1%洗必泰溶液完成标准口腔护理.记录患者刚入科第1次口腔评估、第1天、第3天、第5天及第10天分别进行Beck评分及刚入科第1次评估,第5天及第10天分别进行临床肺部感染评分.结果 中药液组患者第1天口腔护理评分(11.70±1.78)分,显著低于洗必泰组患者得分(12.7±1.49)分,低于生理盐水组(13.85±1.31)分;中药液组患者第3天口腔护理评分(8.50±1.00)分,显著低于洗必泰组(10.8±1.105)分,低于生理盐水组(11.45±0.99)分;中药液组第5天口腔护理评分(6.30±9.23)分,显著低于洗必泰组(7.85±0.745)分,低于生理盐水组(8.75±0.851)分;中药液组第10天口腔护理评分(5.05±0.224)分,显著低于洗必泰组(5.25±0.444)分,低于生理盐水组(6.75±0.79)分.三组患者临床肺部感染评分第5天中药液组患者第五天得分(4.65±0.875)分,显著低于洗必泰组(6.85±1.09)分,低于生理盐水组(7.9±1.62)分;中药液组第10天得分(3.4±0.754)分,低于洗必泰组(4.15±0.745)分,低于生理盐水组(4.15±0.745)分.结论 中药液对比0.1%洗必泰溶液和0.9%无菌生理盐水有更好的清洁效果,0.1%洗必泰溶液相对于0.9%生理盐水有更好的清洁效果.每组患者进行口腔护理后Beck 口腔评分及临床肺部感染评分均有明显改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某院急诊医学科近3年就诊患者疾病谱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分析某院急诊医学科近3年就诊患者疾病谱,探究大型公共卫生事件对急诊科就诊患者的影响,为合理分配急诊资源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9年1月1日-2021年12月31日某院急诊患者信息,回顾性分析3年间患者年龄、就诊专业、预检分诊、症状和疾病种类等分布特点.结果 共收集患者521 229例,剔除不符合纳入标准1362例,符合标准病例519 867例.其中男女比例为1:1.16,平均年龄50.76±20.176岁,以60岁~79岁和40岁~59岁年龄段相对集中.与2019年1级、2级、3级、4级患者比较,2020年各级均有下降,分别为-50.99%、-60.18%、-45.47%和-10.71%;2021年分别为-46.54%、-44.44%、-47.35%,+21.13%.按专业分布,2020年度以职业病科、急诊眼科、急诊耳鼻喉科、急诊内科下降最多,分别-57.23%、-45.48%、-41.06%和-30.50%;而急诊外科和急诊妇科在2021年度上涨了3.2%和75.35%.按症状分布,以腹痛、头痛、头晕、胸痛、胸闷、心悸患者逐年上升;发热、咳嗽、呕吐逐年减少;喘憋先下降后上升.按疾病分布,以呼吸道感染性疾病逐年下降,心脑血管疾病逐年上升趋势.1级患者,2019年第一季度到第四季度下降显著;2020年和2021年4个季度基本稳定;1级患者中60岁以上者占比51.3%-73.17%.结论 公共卫生事件常态下急诊患者出现骤然下降后逐渐上升接近恢复常态;老年患者恢复迅速,其中老年重症患者比例较高,特别是心脑血管疾病重症患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抗新型冠状病毒小分子药物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新型冠状病毒(新冠病毒)感染虽已不再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但仍在全球范围内处于低水平流行.小分子口服药物是我国目前推荐的针对新冠病毒感染的主要抗病毒治疗方案.虽然国内已上市多种抗新冠病毒小分子药物,但目前尚无针对特殊人群的具体用药推荐.中华医学会细菌感染与耐药防治分会联合国家呼吸医学中心、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组织国内呼吸、病毒学、感染、重症、急诊、药学等各领域专家制订了本共识.本共识的主要内容包括7种抗新冠病毒小分子药物介绍,重点阐述了老年人群、合并慢性疾病人群、肿瘤患者、孕妇、儿童等14种特殊人群用药推荐,为临床医师规范用药提供建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老年女性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相关性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治疗选择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探讨老年女性(年龄≥65岁)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和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igh-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HSIL)以及手术治疗方式选择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0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在北京妇产医院因阴道镜病理提示为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病变[含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Ⅱ、CIN Ⅲ]住院治疗的老年女性病例共108例做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包括宫颈锥切和全子宫切除.结果 108例病例中合并HPV 16/18感染者共56例(51.85%),新柏氏液基细胞学检测(Thinprep cytologic test,TCT)提示HSIL以上及非典型鳞状细胞不除外高级别病变(atypical squamous cells:cannot exclude high-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ASC-H)病例共47例,与术后病理的符合率为43.52%.宫颈管搔刮(endocervical canal curettage,ECC)提示HSIL44例.约50% 的病例因宫颈萎缩明显,初次治疗方法选择全子宫切除.HPV 16/18感染和非HPV 16/18感染病例阴道镜活检提示HSIL的点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68).宫颈锥切术后病理情况切缘情况研究显示,合并HPV 16/18感染和非HPV16/18的其它高危型HPV感染病例切缘阳性可能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41).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HPV 16/18感染仅与ECC提示为HSIL相关.手术方式初次选择锥切的病例65例,其中切缘阳性需进一步子宫切除的病例为36例,占56.25%.33例继续进行了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术后病理未见HSIL病灶者为16例(48.48%).结论 绝经后老年女性高危型HPV 16/18感染仍然是造成宫颈HSIL的重要因素之一;ECC对于宫颈萎缩的老年女性的宫颈HSIL的诊断有非常重要的协助作用.对于老年女性HSIL治疗的选择仍然建议首选宫颈锥切,宫颈萎缩明显的患者应由有经验的手术医生施行手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肌动蛋白细胞骨架重塑破坏了抵御感染的物理屏障并在RSV入侵中提供受体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是造成婴儿住院的首要原因,也是全世界儿童和老年人群发病的重要因素. 此前作者已经证实,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1受体(IGF1R)是RSV在呼吸道上皮细胞中的受体之一,激活IGF1R后可将第二受体核仁素(NCL)募集到细胞表面. 纤毛和黏液排列在呼吸道中,是抵御病毒和细菌感染的重要屏障. 有研究证实,皮质肌动蛋白细胞骨架可以介导RSV入侵细胞. 基于此,本文研究了 RSV 受体和肌动蛋白重塑在病毒入侵过程中的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腹腔镜技术在老年急性肠梗阻患者治疗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分析腹腔镜技术治疗老年急性肠梗阻患者的安全性与可行性.方法 采用前瞻性双中心单臂临床研究方法.选择 2017 年 10 月至 2021 年 10 月在龙游县人民医院和青海大学附属医院普通外科接受治疗且符合纳入标准的 441 例急性肠梗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10 例患者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术后给予机械通气、无创呼吸、持续性低流量吸氧,雾化吸入、扩张支气管治疗.12 例患者伴慢性肾脏疾病(CKD),术后给予血液透析治疗.441 例患者接受腹腔镜探查、小肠减压术、确定性手术,术后采用静脉营养、使用抗菌药物、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10 U/kg).观察术前、术后、出院时患者血气分析(伴COPD)、肾功能(伴CKD)、体质量和体质量指数(BMI)、并发症及预后情况.结果 441 例老年性肠梗阻患者中男性 240 例,女性 201 例;病程(74.2±6.4)h,BMI为(25.4±6.7)kg/m2.束带黏连280例行肠黏连松解术;小肠坏死87例,小肠脂肪血管瘤19例,行小肠切除吻合术;闭孔疝 21 例,行疝修补术;小肠柿石 34 例,行小肠切开取柿石术.10 例COPD患者,术后血气明显改善,动脉血氧分压(PaO2)较术前明显升高[mmHg(1 mmHg≈0.133 kPa):80.3±3.3 比 72.6±2.7,P<0.01],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较术前明显降低(mmHg:35.7±3.6 比 47.6±1.3,P<0.01),4 例死于Ⅱ型呼吸衰竭,6 例患者出院时PaO2[(77.4±6.7)mmHg]较术后明显降低(P<0.01),PaCO2[(42.1±5.2)mmHg]较术后明显升高(P<0.01).12 例伴CKD患者,术后尿素氮(BUN)和血肌酐(SCr)均较术前明显升高[BUN(μmol/L):79.5±8.5 比 18.8±4.7,SCr(μmol/L):312.7±12.1 比 138.4±9.7,均P<0.01],2 例死于肾衰竭,8 例出院时BUN[(9.2±0.7)μmol/L]和SCr[(112.5±3.8)μmol/L]均较术后明显降低(均P<0.01).术前、术后与出院时BMI和体质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BMI(kg/m2):25.4±6.7、24.9±3.9 比 23.9±3.5,体质量(kg):74.2±6.8、73.7±3.3比72.8±4.6,均P>0.05].435例患者痊愈出院,均无下肢静脉血栓形成、肠漏、切口裂开、切口感染.结论 采用腔镜探查、肠道减压、确定性手术、治疗基础疾病以及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等策略,治疗老年急性肠梗阻患者,是安全且可行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2005至2021年北京市海淀区60岁及以上老年人法定传染病流行特征及趋势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分析2005至2021年北京市海淀区60岁及以上老年人法定传染病发病水平和流行趋势,为老年人传染病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分析、置换检验和秩和检验对疾病流行特征进行分析;应用Joinpoint回归(Joinpoint regression,JPR)模型计算年度变化百分比(annual percent change,APC)和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verage annual percent change,AAPC),对乙丙类传染病和重点传染病进行区间和全局流行趋势的分析.结果 2005至2021年北京市海淀区老年人乙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率为437.02/10万,报告死亡率为2.38/10万,报告病死率为0.54%.乙类传染病报告死亡率和病死率均高于丙类传染病(P均<0.01);男性老年人乙类传染病的发病率、死亡率和病死率均高于女性(P均<0.01);≥80岁组老年人各类传染病发病率、乙类传染死亡率最高(校正P均<0.05);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率和报告死亡率的AAPC分别为-7.20(t=-7.802,P=0.000)和-5.31(t=-3.063,P=0.008).报告发病率居前6位的传染病分别为其它感染性腹泻病(147.90/10万)、流行性感冒(82.32/10万)、痢疾(71.04/10万)、肺结核(54.56/10万)、隐性梅毒(25.43/10万)和乙肝(22.91/10万).痢疾、乙肝和其它感染性腹泻病发病率AAPC分别为-12.79(t=-21.772,P=0.000)、-14.16(t=-4.672,P=0.000)和-10.61(t=-10.744,P=0.000),肺结核、流行性感冒发病率AAPC分别为1.15(t=2.977,P=0.009)和38.36(t=4.093,P=0.000);男性老年人肺结核、隐性梅毒、乙肝、其它感染性腹泻病和流行性感冒总体标准化发病率均高于女性.结论 北京市海淀区老年人乙类传染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呈下降趋势;肺结核和流行性感冒是老年人群重点防控的传染病;肺结核和乙肝在男性老年人群中的流行不容忽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