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7-2022年重庆市神经管缺陷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 了解2007-2022年重庆市神经管缺陷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其综合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将2007年1月至2022年12月重庆市所有出生缺陷监测机构的监测活产儿作为研究对象,分别按年份、围产儿性别、产妇常住地(城/乡)、产妇年龄、不同地域等类别分组进行神经管缺陷发生率计算并比较其差异,并通过线性趋势检验,Joinpoint回归模型分析变化趋势.结果 2007-2022年,重庆市共监测围产儿1 316 934例,发现神经管缺陷患儿185例,神经管缺陷总发生率为1.40万(0.43~4.49/万),无脑畸形、脊柱裂、脑膨出总发生率分别为0.36/万(0.00~1.45/万)、0.81/万(0.39~2.42/万)和0.26/万(0.00~2.45/万).农村总发生率高于城镇(x2=11.38,P<0.001).不同年龄母亲的总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1.71,P<0.001).2007-2022年重庆市各类神经管缺陷发生率均呈下降趋势,总体降幅为84.64%,2007-2019年平缓下降(APC=-10.85)、2019-2022年快速下降(APC=-31.20).城镇下降幅度小于农村.结论 2007-2022年重庆市不同类型神经管缺陷发生率均呈下降趋势,需继续巩固叶酸项目对神经管缺陷的预防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前列腺癌后第二原发恶性肿瘤的临床特征及生存列线图的构建:一项基于SEER队列的回顾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分析前列腺癌(PCa)患者第二原发恶性肿瘤(SPM)的发病趋势,探讨前列腺癌患者发生SPM的危险因素及其对生存的影响.方法:从SEER数据库(Surveillance,Epidemiology,and End Results Program database)中提取2004年至2016年前列腺癌患者作为研究队列,采用Joinpoint回归分析研究SPM的发病趋势.将患者分为仅患前列腺癌组(PCa组)和合并第二原发肿瘤组(PCa+1stPM组),使用倾向性评分匹配(PSM)方法以平衡基线特征.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并构建竞争风险模型比较患者总体生存(OS)和肿瘤特异性生存(CSS)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SPM的独立危险因素,Cox回归分析确定独立预后因素.通过构建列线图模型对前列腺癌合并SPM人群的预后进行预测.结果:基于对SEER数据库大样本量研究队列数据的观察发现,PCa组和PCa+1stPM组的发病率在1992年之前呈上升趋势,随后呈波动下降趋势.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化疗是PCa术后发生SPM的独立危险因素(OR=1.43,95%CI 1.181~1.730,P<0.001);PCa 患者合并 SPM 是 OS 较差的独立预后因素(HR=2.315,95%CI 2.260~2.369,P<0.001).与对照组相比,手术(HR=0.62,95%CI 0.600~0.640,P<0.001)或放疗(HR=0.76,95%CI 0.741~0.779,P<0.001)可给予患者更好的生存获益.基于大样本量队列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对PCa合并SPM患者的预后表现出良好的预测效果.结论:PCa术后化疗会增加患者罹患SPM的风险,且不能改善预后.SPM是PCa患者较差OS的独立预后因素.PCa的手术治疗和放疗可有效降低SPM患病风险,并使患者生存获益.本研究构建的PCa合并SPM特异性列线图模型,可有效预测该人群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2005至2021年北京市海淀区60岁及以上老年人法定传染病流行特征及趋势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 分析2005至2021年北京市海淀区60岁及以上老年人法定传染病发病水平和流行趋势,为老年人传染病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分析、置换检验和秩和检验对疾病流行特征进行分析;应用Joinpoint回归(Joinpoint regression,JPR)模型计算年度变化百分比(annual percent change,APC)和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verage annual percent change,AAPC),对乙丙类传染病和重点传染病进行区间和全局流行趋势的分析.结果 2005至2021年北京市海淀区老年人乙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率为437.02/10万,报告死亡率为2.38/10万,报告病死率为0.54%.乙类传染病报告死亡率和病死率均高于丙类传染病(P均<0.01);男性老年人乙类传染病的发病率、死亡率和病死率均高于女性(P均<0.01);≥80岁组老年人各类传染病发病率、乙类传染死亡率最高(校正P均<0.05);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率和报告死亡率的AAPC分别为-7.20(t=-7.802,P=0.000)和-5.31(t=-3.063,P=0.008).报告发病率居前6位的传染病分别为其它感染性腹泻病(147.90/10万)、流行性感冒(82.32/10万)、痢疾(71.04/10万)、肺结核(54.56/10万)、隐性梅毒(25.43/10万)和乙肝(22.91/10万).痢疾、乙肝和其它感染性腹泻病发病率AAPC分别为-12.79(t=-21.772,P=0.000)、-14.16(t=-4.672,P=0.000)和-10.61(t=-10.744,P=0.000),肺结核、流行性感冒发病率AAPC分别为1.15(t=2.977,P=0.009)和38.36(t=4.093,P=0.000);男性老年人肺结核、隐性梅毒、乙肝、其它感染性腹泻病和流行性感冒总体标准化发病率均高于女性.结论 北京市海淀区老年人乙类传染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呈下降趋势;肺结核和流行性感冒是老年人群重点防控的传染病;肺结核和乙肝在男性老年人群中的流行不容忽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1990~2019年中国非风湿性瓣膜性心脏病疾病负担及变化趋势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分析 1990~2019 年中国非风湿性瓣膜性心脏病(non-rheumatic valvuiar heart disease,NRVHD)疾病负担及变化趋势.方法:基于 2019 年全球疾病负担数据库收集 1990~2019 年中国NRVHD相关数据,分析这一时期NRVHD的粗发病率、粗患病率、粗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及其年龄标化率等数据,并通过Joinpoint回归模型分析相应的变化趋势.利用灰色预测模型GM(1,1)预测 2020~2029 年中国NRVHD负担状况.结果:中国NRVHD粗发病率、粗患病率和粗DALY率从 1990 年的 7.87/10 万、123.21/10 万和 9.83/10 万上升到 2019 年的 22.85/10 万、374.16/10 万和 11.95/10 万;年龄标化发病率、年龄标化患病率从 1990 年的 9.22/10 万、169.04/10 万上升到 2019 年的 15.30/10 万、262.85/10 万,女性均高于男性;年龄标化DALY率从 1990 年的 13.43/10 万下降到 2019 年的 9.07/10 万,女性均高于男性.Joinpoint回归模型分析显示,年龄标化发病率、年龄标化患病率呈上升趋势,年龄标化DALY率呈下降趋势[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分别为 1.86%、1.72%和-1.66%],变化趋势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1990~2019 年不同年龄组人群的疾病负担整体呈上升趋势,其粗发病率、粗患病率及粗DALY率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升高,60 岁以上的老年人群是疾病负担的主要群体.灰色预测模型GM(1,1)结果显示,至2029年年龄标化发病率和年龄标化患病率分别增加到18.51/10万、303.26/10万,年龄标化DALY率下降到7.42/10万.结论:1990~2019 年中国NRVHD的年龄标化发病率、年龄标化患病率呈上升趋势,年龄标化DALY率均呈下降趋势.NRVHD的疾病负担仍然较重,女性和高龄人群尤其需要关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1990—2019年中国、日本、韩国胰腺癌流行病学趋势及主要风险归因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分析1990—2019年中国、日本、韩国胰腺癌流行病学趋势及主要风险归因。方法: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收集1990—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GBD)数据库中中国、日本、韩国胰腺癌发病率、死亡率、年龄标准化发病率(ASIR)、年龄标准化死亡率(ASMR)。根据GBD数据库2019年全世界标准化人口结构计算年龄标准化率。观察指标:(1)2019年中国、日本、韩国胰腺癌发病和死亡情况。(2)1990—2019年中国、日本、韩国胰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风险的年龄-时期-队列模型分析。(3)1990—2019年中国、日本、韩国胰腺癌ASIR和ASMR变化趋势。(4)1990—2019年中国、日本、韩国胰腺癌死亡主要风险归因变化趋势。计数资料以绝对数、百分率和比值表示。采用Joinpoint(V.4.7.0.0)软件回归计算不同时段胰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年变化率、年平均变化率(AAPC)及其95%可信区间( CI)。采用STATA(V.15.0)软件中年龄-时期-队列模型分析控制两个变量,不同年龄、时期和出生队列对胰腺癌发病和死亡风险的影响,风险效应值采用相对危险度(95% CI)表示。 结果:(1)2019年中国、日本、韩国胰腺癌发病和死亡情况。2019年中国胰腺癌发病率从15~19岁的0.07/10万上升至85~89岁的64.01/10万,其中男性从0.09/10万上升至94.71/10万,女性从0.04/10万上升至47.47/10万;死亡率从0.04/10万上升至79.58/10万,其中男性从0.05/10万上升至116.50/10万,女性从0.03/10万上升至59.69/10万。日本胰腺癌发病率从15~19岁的0.03/10万上升至85~89岁的162.26/10万,其中男性从0.03/10万上升至177.67/10万,女性从0.04/10万上升至153.67/10万;死亡率从0.02/10万上升至154.88/10万,其中男性从0.02/10万上升至170.93/10万,女性从0.02/10万上升至145.94/10万。韩国胰腺癌发病率从15~19岁的0.04/10万上升至85~89岁136.78/10万,其中男性从0.03/10万上升至153.78/10万,女性从0.04/10万上升至129.73/10万;死亡率从0.02/10万上升至135.98/10万,其中男性从0.02/10万上升至156.21/10万,女性从0.02/10万上升至127.59/10万。中国胰腺癌人群发病和死亡人数高峰均出现在65~69岁男性群体,不同年龄组男性发病、死亡人数均高于同年龄组女性。日本胰腺癌人群发病人数高峰出现在80~84岁女性群体,死亡人数高峰出现在75~79岁男性群体,<80岁男性发病、死亡人数均高于同年龄组女性,≥80岁女性发病、死亡人数均高于同年龄组男性。韩国胰腺癌人群发病人数高峰出现在80~84岁女性群体,死亡人数高峰出现在70~74岁男性群体,<75岁男性发病、死亡人数均高于同年龄组女性,≥75岁女性发病、死亡人数均高于同年龄组男性。(2)1990—2019年中国、日本、韩国胰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风险的年龄-时期-队列模型分析。年龄效应:矫正时期-队列效应,随着年龄的增长,中国、日本、韩国胰腺癌男性和女性发病率、死亡率风险均升高,其中女性较男性更明显,日本人群较中国、韩国人群更明显。时期效应:矫正年龄-队列效应,1990—2019年中国、日本、韩国胰腺癌男性和女性发病率、死亡率风险均呈上升趋势,其中中国人群时期效应更显著。队列效应:矫正年龄-时期效应,随着出生队列的推移,中国、日本、韩国胰腺癌男性和女性发病率、死亡率风险均降低。(3)1990—2019年中国、日本、韩国胰腺癌ASIR和ASMR变化趋势。1990—2019年中国胰腺癌ASIR、ASMR均呈逐年上升趋势,2019年ASIR、ASMR分别为1990年的1.82倍、1.79倍。日本胰腺癌ASIR、ASMR均呈缓慢上升趋势,2019年ASIR、ASMR分别为1990年的1.09倍、1.05倍。韩国胰腺癌ASIR、ASMR均呈先上升后下降再缓慢上升趋势。1990—2019年中国胰腺癌ASIR的AAPC为2.08%(95% CI为1.91%~2.24%, P<0.05);ASMR的AAPC为2.02%(95% CI为1.86%~2.19%, P<0.05)。日本胰腺癌ASIR的AAPC为0.28%(95% CI为0.15%~0.42%, P<0.05);ASMR的AAPC为0.13%(95% CI为0.03%~0.24%, P<0.05)。韩国胰腺癌ASIR的AAPC为0.50%(95% CI为0.21%~0.80%, P<0.05);ASMR的AAPC为0.15%(95% CI为-0.10%~0.40%, P>0.05)。(4)1990—2019年中国、日本、韩国胰腺癌死亡主要风险归因变化趋势。1990—2019年中国、日本、韩国胰腺癌死亡主要风险归因依次为吸烟、高空腹血糖和高体质量指数(BMI)。主要风险归因为吸烟的胰腺癌死亡占比趋势显示:中国男性由1990年的31.4%上升至2000年的34.1%,继下降至2015年的31.1%,后呈缓慢上升趋势至2019年的31.7%;女性由1990年的6.7%上升至2005年的10.4%,继下降至2019年的8.7%。日本男性由1990年的38.8%下降至2019年的26.9%;女性由1990年的20.9%下降至2019年的14.8%。韩国男性由1990年的37.5%下降至2019年的30.3%;女性由1990年的12.6%下降至2019年的10.0%。主要风险归因为高空腹血糖的胰腺癌死亡占比趋势显示:中国男性由1990年的5.9%上升至2019年的7.1%;女性由1990年的6.2%上升至2019年的6.8%。日本男性由1990年的7.0%上升至2019年的7.7%;女性由1990年的5.0%上升至2019年的5.5%。韩国男性由1990年的6.8%上升至2019年的9.7%;女性由1990年的6.1%上升至2019年的8.2%。主要风险归因为高BMI的胰腺癌死亡占比趋势显示:中国男性由1990年的1.3%上升至2019年的3.0%;女性由1990年的2.1%上升至2019年的4.3%。日本男性由1990年的2.0%上升至2019年的2.4%;女性由1990年的3.1%上升至2019年的3.4%。韩国男性由1990年的1.9%上升至2019年的3.1%;女性由1990年的3.4%上升至2019年的4.3%。 结论:中国胰腺癌发病率仍然处于持续上升状态,日本和韩国趋于稳定。女性尤其是老年女性的胰腺癌发病状况更需要得到关注。吸烟仍是最需要重视的胰腺癌危险因素;同时应更加关注高空腹血糖和高BMI增加罹患胰腺癌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中国老年人意外跌倒死亡趋势分析及预测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分析中国老年人2004—2019年意外跌倒死亡情况及预测中国老年人2020—2024年意外跌倒标化死亡率,为制订预防老年人意外跌倒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中国死因监测数据集》中国老年人2004—2019年意外跌倒的死亡数据,计算2004—2019年总体及不同性别、居住地、年龄段死亡人数、死亡率和标化死亡率。采用Joinpoint 4.8.0.1统计软件计算标化死亡率的年度变化百分比(APC)和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使用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ARIMA)预测2020—2024年中国老年人意外跌倒标化死亡率。结果:中国老年人意外跌倒死亡人数从2004年的2 908人上升至2019年的23 709人;死亡率从2004年的51.89/10万上升至2019年的67.74/10万;标化死亡率2004—2019年总体呈上升趋势(AAPC=1.65, P>0.05),其中 2004—2010年呈上升趋势(APC=1.66, P>0.05),2010—2013年呈下降趋势(APC=-9.67, P>0.05),2013—2019年呈上升趋势(APC=7.83, P<0.01)。中国男性和女性老年人意外跌倒的死亡人数和死亡率在2004—2019年均呈上升趋势;标化死亡率2004—2019年也呈上升趋势(AAPC 男性=2.19,AAPC 女性=0.29, P均>0.05)。男性意外跌倒的标化死亡率总体高于女性,其中男性2013—2019年呈上升趋势(APC=7.36, P<0.05),女性2014—2019年呈上升趋势(APC=6.92, P>0.05)。居住地在农村和城市的老年人意外跌倒的死亡人数和死亡率2004—2019年均呈上升趋势;标化死亡率2004—2019年也呈上升趋势(AAPC 农村=1.71,AAPC 城市=1.00, P均>0.05),其中居住地为农村的老年人意外跌倒标化死亡率总体高于城市,居住地为农村和城市的老年人2013—2019年均呈上升趋势(APC 农村=8.24,APC 城市=6.11, P均 <0.05)。不同年龄段老年人意外跌倒的死亡人数和死亡率2004—2019年均呈上升趋势;65~74岁和≥85岁老年人的标化死亡率2004—2019年也呈上升趋势(AAPC 65~74岁=0.38,AAPC ≥85岁=4.09, P均 >0.05),75~84岁老年人的标化死亡率2004—2019年呈下降趋势(AAPC=-0.10, P>0.05),其中65~74岁老年人意外跌倒标化死亡率2010 —2019年呈上升趋势(APC=5.35, P<0.05),75~84岁和≥85岁老年人2013 —2019年均呈上升趋势(APC 75~84岁=6.49,APC ≥85岁=10.47, P均 <0.05)。ARIMA预测结果表明,2020—2024年中国老年人总体意外跌倒标化死亡率分别为69.11/10万、72.33/10万、74.41/10万、76.34/10万、76.48/10万,呈缓慢上升趋势。 结论:中国老年人2004—2019年意外跌倒死亡总体呈上升趋势,2020 —2024年老年人意外跌倒的标化死亡率也呈上升趋势。男性、居住地为农村、≥85岁的高龄老人是防治重点人群,应采取积极有效的防治措施减少老年人意外跌倒死亡的发生,促进积极健康的老龄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1990-2019年中国儿童青少年智力残疾疾病负担变化趋势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分析中国0~19岁儿童青少年智力残疾现状及其1990-2019年疾病负担的长期变化趋势。方法:数据来源于全球疾病负担研究。分性别、年龄及残疾严重程度比较2019年全球与中国儿童青少年智力残疾患病率及伤残损失健康生命年(YLDs)分布特征。使用Joinpoint回归模型分析1990-2019年中国儿童青少年智力残疾患病率及YLDs的长期变化趋势。结果:2019年中国儿童青少年智力残疾患病率和YLDs分别为1 522.65/10万(95% UI:1 228.62/10万~1 817.55/10万)和109.81人年/10万(95% UI:72.15人年/10万~158.09人年/10万),明显低于全球平均水平,而重度智力残疾患病率和YLDs略高于全球平均水平。1990-2019年中国儿童青少年智力残疾患病率和YLDs的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分别为-0.23%(95% CI:-0.26%~-0.21%, P<0.001)和0.74%(95% CI:0.66%~0.81%, P<0.001)。重度智力残疾患病率及YLDs在这30年间呈现持续上升趋势。 结论:2019年中国儿童青少年智力残疾疾病负担低于全球平均水平,重度智力残疾疾病负担高于全球平均水平。1990-2019年中国儿童青少年智力残疾患病率整体呈现下降趋势,YLDs呈现上升趋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中国2007—2020年流感疫苗批签发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分析中国2007—2020年流感疫苗批签发特征,为我国流感疫苗研发生产及流感防控工作提供参考。方法:从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简称"中检院")网站汇总截至2021年2月底公开的生物制品批签发数据,分析流感疫苗批签发特征,采用Joinpoint回归模型分析流感疫苗批签发量变化趋势。结果:Joinpoint回归模型显示,2007/08—2009/10流行季,流感疫苗批签发量年度变化百分比(APC)为67.3%(95% CI:11.3%~151.5%),呈递增趋势;2009/10—2018/19流行季,APC为-14.8%(95% CI:-18.5%~-11.0%),呈递减趋势;2018/19—2020/21流行季,APC为72.3%(95% CI: 14.6% ~ 158.9%),呈递增趋势;整体来看,2006/07—2020/21流行季,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为5.3%(95% CI: -2.3%~13.5%),流感疫苗批签发量变化无统计学意义( P>0.05)。流感疫苗生产厂家缩减并趋于稳定。流感疫苗以三价裂解疫苗为主,四价裂解疫苗和三价流感减毒活疫苗相继获批上市使用;当前适用于6月龄~3岁儿童的流感疫苗仅有三价裂解疫苗,其批签发量远低于适用3岁及以上人群的批签发量(29.1% vs 70.9%);超过90%的流感疫苗能够在10月底前获得批签发。 结论:近年来,流感疫苗批签发量下降和生产企业数减少的趋势得到改善,流感疫苗种类逐渐增多,未来需增加6月龄~3岁儿童流感疫苗产量、研发上市新型流感疫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2004-2018年中国老年居民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死亡水平与变化趋势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分析2004-2018年中国≥65岁老年居民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慢性病)死亡水平及变化趋势,预测2019-2023年慢性病年龄标化死亡率。方法:利用2004-2018年中国死因监测数据集中老年居民死亡数据,分析不同性别、城乡、地区的慢性病粗死亡率、年龄标化死亡率、构成比及变化趋势。采用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人口构成计算年龄标化死亡率;采用加权最小二乘法拟合Joinpoint回归模型,计算全时间段内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及95%可信区间;采用对数线性模型预测年龄标化死亡率。结果:2004-2018年我国老年居民慢性病年龄标化死亡率从4 697.05/10万降至3 555.35/10万,平均每年下降2.0%(95% CI:-2.7%~-1.3%)。不同性别、城乡、地区间年龄标化死亡率呈下降趋势。东部地区(AAPC=-2.1%,95% CI:-2.8%~-1.3%)、中部地区(AAPC=-2.8%,95% CI:-3.4%~-2.1%)下降速度均快于西部地区(AAPC=-0.8%,95% CI:-1.8%~0.2%)。慢性病死亡构成比从89.82%上升至91.41%,平均每年上升0.1%(95% CI:0.1%~0.2%)。预计至2023年,男性年龄标化死亡率(3 906.23/10万)仍高于女性(2 708.43/10万);农村年龄标化死亡率(3 283.20/10万)与城市(3 250.01/10万)相接近;西部地区(3 782.48/10万)与东部地区(3 037.01/10万)、中部地区(3 249.24/10万)的年龄标化死亡率的差距将进一步拉大。 结论:2004-2018年我国老年居民慢性病年龄标化死亡率呈下降趋势,死亡构成比呈上升趋势,建议以老年人群中男性居民和西部地区居民作为今后慢病防控关注的重点人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1990-2019年食管癌高发国家的食管癌疾病负担和归因风险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总结1990-2019年4个食管癌高发国家的食管癌疾病负担变化趋势以及3种常见食管癌危险因素的死亡归因占比,为食管癌防控提供参考。方法:基于全球疾病负担研究(GBD)2019版公开数据库和可视化平台,对全球及4个食管癌高发国家(中国、伊朗、俄罗斯和南非)1990-2019年食管癌发病、死亡及伤残调整生命年(DALY)的绝对数或年龄标准化率进行描述。利用Joinpoint回归模型进行时间趋势分析,计算食管癌年龄标准化发病率、年龄标准化死亡率及年龄标准化DALY率的年度变化百分比(APC)和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比较2019年3种食管癌常见危险因素(吸烟、饮酒和低水果摄入)的死亡归因占比,分析全球及4个国家危险因素人群归因分数(PAF)的差异。绘制拟合曲线,分析不同社会人口指数(SDI)水平下食管癌发病与死亡情况。结果:1990-2019年,全球及4个食管癌高发国家的年龄标准化发病率、年龄标准化死亡率和年龄标准化DALY率整体均呈现下降趋势。中国的年龄标准化发病率从1990年的21.0/10万下降至2019年的13.9/10万(AAPC=-1.4%,95% CI -1.3%~-1.1%),年龄标准化死亡率从22.1/10万下降至13.1/10万(AAPC=-1.8%,95% CI -1.9%~ -1.7%),年龄标准化DALY率从507.0/10万下降至227.5/10万(AAPC=-2.1%,95% CI -2.2%~ -1.9%),降低速度远超其他3个国家。中国男性和俄罗斯男性因吸烟和饮酒导致的食管癌死亡占比均高于全球男性平均水平(吸烟PAF:59.2%、56.7%比51.2%;饮酒PAF:29.7%、38.3%比28.4%)。俄罗斯女性因饮酒导致的食管癌死亡占比高于全球女性平均水平(PAF:14.9%比7.3%)。而在南非的男性和女性中,低水果摄入的食管癌死亡归因占比均远高于全球男性和女性的平均水平(男性PAF:20.8%比9.8%,女性PAF:21.3%比11.7%)。我国和南非的年龄标准化发病率和死亡率始终高于同等SDI水平的期望水平,伊朗始终低于期望水平,俄罗斯基本与期望水平一致。 结论:虽然全球食管癌高发国家的疾病负担得到了有效控制,但我国食管癌疾病负担仍高于其他高发国家。应根据我国人群食管癌流行病学特征,制定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