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辑导读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本期无重点号。论著《双侧突发性聋169例临床特征及疗效分析》通过回顾总结单中心169例(338耳)双侧突发性聋患者临床资料,得出双侧突发性聋患者听力损失严重,更多患者伴耳鸣、眩晕,疗效欠佳,发病30 d内就诊疗效优于30 d后就诊;对低频范围内听力损失,住院治疗听力提高更显著;且双侧突发性聋的发生可能存在免疫机制。论著《乙状窦异常搏动性耳鸣50例临床病例分析》通过回顾性分析50例经乙状窦手术治疗的单侧静脉源性搏动性耳鸣患者的病例资料,认为静脉源性搏动性耳鸣多见于女性,常见原因可能为乙状窦憩室、乙状窦周骨质缺损等乙状窦壁异常,影像学检查有助于诊断,可以采用手术治疗。论著《光纤激光镫骨底板开窗治疗耳硬化症及听骨畸形58例疗效分析》采用980 nm光纤激光镫骨底板开窗术治疗耳硬化症(49例)及听骨畸形(9例)所致传导性聋患者,认为该方法治疗耳硬化症及听骨畸形所致的传导性聋有效。论著《内耳畸形相关性镫骨底板瘘的影像学表现》分析了48例(53耳)内耳畸形相关性镫骨底板瘘患者的CT和MRI资料,因其类型不同影像学表现具有多样性,了解其影像学表现特征,有助于其诊断。论著《前庭性偏头痛患者顶叶岛盖2功能连接异常的静息态fMRI研究》通过比较前庭性偏头痛与无先兆偏头痛患者的相关资料,认为前庭性偏头痛的发病机制可能与前庭、疼痛、视动网络功能连接异常有关,这些神经通路的异常很可能是前庭性偏头痛发病重要的影像学生物标志物。论著《孟德尔随机化分析哮喘、变应性鼻炎与慢性鼻窦炎的因果关系》从IEU公开数据库中获取疾病的遗传数据,分析发现哮喘是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CRSwNP)和慢性鼻窦炎不伴鼻息肉(CRSsNP)的患病危险因素,而变应性鼻炎是CRSsNP的危险因素。论著《鼻腔微生物多样性对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手术预后的影响》分析77例CRSwNP患者的鼻腔分泌物和鼻息肉组织,得出CRSwNP患者中性粒细胞介导的炎性反应与鼻息肉复发密切相关,鼻内镜术后鼻息肉的复发可能与保护性微生物丰度的减少和致病微生物数量的增加有关。论著《OSA患者药物诱导睡眠内镜下舌根平面塌陷的临床预测模型构建与验证》通过回顾分析117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患者资料,认为OSA患者睡眠内镜下舌根平面的阻塞与扁桃体分度和N3期存在相关性,其构建的药物诱导睡眠内镜下舌根平面阻塞诺模图预测模型效能良好。论著《折叠皮瓣在梨状窝癌喉功能重建及梨状窝成形术中的应用及探讨》一文介绍10例采用折叠岛状皮瓣修复梨状窝癌的病例资料,认为折叠岛状皮瓣可恢复喉及下咽的生理性解剖结构,可用于喉功能重建及梨状窝成形。论著《头颈鳞癌颈部转移淋巴结包绕颈动脉的外科处理策略》一文介绍9例采用覆膜支架动脉内置入手术治疗原发灶未见复发或原发灶不明的颈部淋巴结转移性鳞癌患者,认为覆膜支架动脉内置入+颈部淋巴结转移癌根治性切除术是一种治疗颈部淋巴结转移癌的有效方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颏下动脉岛状皮瓣在下咽、颈段食管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颏下动脉岛状皮瓣在下咽、颈段食管缺损修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描述性研究。纳入2018年1月—2021年6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应用颏下动脉岛状皮瓣修复下咽肿瘤术后缺损的6例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均为男性,年龄54~76岁;国际抗癌联盟(UICC)临床分期:T2N1M0 1例、T2N2M0 1例、T3N1M0 3例、T4N1M0 1例;皮瓣大小3.5 cm×5 cm~5.0 cm×8 cm;累及食道入口修复2例。术后随访观察患者的皮瓣存活情况、喉功能恢复情况,采用吞咽功能评估量表(GUSS)评估吞咽功能和GRABS嗓音量表评估发音质量,观察肿瘤局部复发转移情况。结果:6例患者手术切取皮瓣顺利,术后获随访2~36个月。患者皮瓣全部存活,切口一期愈合,无咽漏,吞咽功能均恢复良好(GUSS评为0级1例、1级3例、2级2例)。5例不同程度恢复发音功能(GRBAS评分0分2例、1分2例、2分1例) ,1例全喉切除患者丧失发音功能。3例术后1~6个月拔除气管套管,1例全喉切除、2例放疗后喉部水肿患者至末次随访尚未拔除气管套管。1例术后6个月发现肺部转移,余5例随访期间未见肿瘤复发。结论:颏下动脉岛状皮瓣血供稳定可靠,操作简单,创伤小,是下咽癌术后缺损修复重建的理想选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耳后岛状皮瓣修复耳郭皮损的效果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耳后岛状皮瓣修复耳郭正面皮损的临床效果。方法:2017年6月至2019年10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整形美容颌面外科收治耳郭肿物患者12例,完整切除病灶后,用耳后岛状皮瓣修复皮肤缺损,观察皮瓣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12例患者皮瓣术后均全部成活,其中1例术后出现皮瓣瘀斑、静脉回流障碍,经粗针头穿刺远端,排出皮下瘀血后好转。术后1~2年随访,患者均对修复效果表示满意。结论:耳后岛状皮瓣修复耳郭正面皮肤缺损有简便易行、皮瓣成活率高、供区瘢痕小、美学效果好等特点,值得临床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点线顺行解剖法"在锁骨上动脉岛状瓣安全制备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点线顺行解剖法"在锁骨上动脉岛状瓣制备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9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采用"点线顺行解剖法"设计锁骨上动脉岛状瓣,修复的头颈部缺损患者43例,共计45个皮瓣的病例资料,患者均为男性,年龄35~72岁。其中下咽癌26例,复发性喉癌4例,颈段食管癌2例,扁桃体癌1例,腮腺癌1例,下咽癌术后咽瘘3例,外伤后食管瘘2例,下咽癌术后食管狭窄2例,自身免疫性疾病喉狭窄1例,上颌窦癌术后面颊部缺损1例。"点"为锁骨上动脉在颈横动脉的起点;"线"为沿锁骨上血管起点顺行解剖1~2 cm,沿血管走行方向作延长线,并以此延长线为皮瓣中轴,设计岛状皮瓣。记录皮瓣动静脉供应特点、皮瓣制取时间、皮瓣存活率、供区创面修复以及临床随访情况。结果:皮瓣动脉供血较为恒定,静脉回流存在变异;制取皮瓣面积(4~8)cm ×(10~18)cm,制备时间为30~60 min,中位数为42 min;皮瓣存活率100%,1例患者皮瓣发生表皮部分坏死,5例患者术后出现咽瘘,换药治愈;供区缺损均直接拉拢缝合,3例患者出现切口部分裂开,换药后愈合;l例患者失访,余42例患者随访时间为8~55个月,涉及吞咽功能的患者40例,术后均恢复正常饮食或软流食;涉及恶性肿瘤患者40例,肿瘤局部复发3例,淋巴结复发转移2例,远处转移2例,其中肺转移1例,骨转移1例。结论:"点线顺行解剖法"是一种简单、安全和高效的锁骨上动脉岛状瓣的制备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延长下斜方肌皮瓣修复颞面部巨大缺损伴颅骨外露1例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局部晚期耳廓鳞状细胞癌扩大切除后颞面部组织巨大缺损的手术修复方式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青岛大学附属威海市立第二医院2021年12月收治的1例接受耳廓鳞状细胞癌扩大切除联合延长下斜方肌皮瓣修复颞面部软组织及耳廓缺失并颅骨外露的局部晚期耳廓鳞状细胞癌患者临床资料,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患者采用延长下斜方肌皮瓣修复缺损后,皮瓣愈合良好,1年后随访皮瓣愈合较好,肿瘤无复发。结论:延长下斜方肌皮瓣修复术可用于因切除范围过大而无法采用常规皮瓣修复的局部晚期耳廓鳞状细胞癌患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头颈局部皮瓣“岛状”设计技术的推广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耳鼻咽喉科学中逐渐出现三级学科——头颈外科,历经30年的发展,该学科获得了快速发展和长足进步。然而,目前还存在制约头颈外科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包括如何合理运用头颈肿瘤的综合治疗,如何推广头颈部修复重建的可及性技术。尤其是后者,仍然是束缚着我国头颈外科学进一步发展的关键因素。头颈局部皮瓣的“岛状”改良设计是基层或地方中心医院一项可及性的实用修复技术,本文将就这一技术的应用和推广作深入探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耳后皮下蒂岛状皮瓣修复耳甲腔缺损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观察皮下蒂岛状皮瓣(旋转门皮瓣)修复耳甲腔皮肤缺损创面的效果。方法: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东南大学附属徐州医院整形美容科用耳后皮下蒂旋转门皮瓣治疗耳甲腔皮肤缺损10例,男6例,女4例,年龄2个月至68岁,平均57岁;缺损大小1.0 cm×1.0 cm~2.5 cm×1.5 cm。结果:10例患者术后均一期愈合,耳郭形态和功能较好。随访6~24个月,平均10个月,肿物无复发;患者术后满意度100%。结论:耳后皮下蒂岛状旋转门皮瓣修复耳甲腔缺损手术方法简单、手术时间短易学,值得临床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吻合血管蒂的预制岛状皮瓣经二次扩张后再造1例烧伤患者耳郭
编辑人员丨1周前
严重烧伤后耳周皮肤缺乏使得耳郭缺损后重建复杂化,多种皮瓣技术的联合应用已经显著改善了耳郭缺损后的重建质量。然而,当无法找到理想的皮肤来覆盖耳郭,同时滋养移植皮瓣的耳周血管也被严重毁损时,耳郭缺损仍然没有较好的治疗方法。该个案报道了1例19岁男性高压电烧伤患者,右耳郭缺损畸形,耳周区、颈部、前臂和锁骨上区有大量瘢痕,通过3期手术重建其耳郭。在Ⅰ期手术中,利用显微镜下吻合串联面动脉残端与游离的旋股外侧动脉降支血管蒂,将吻合血管游离端预先埋置于前胸部预构扩张皮瓣;在Ⅱ期手术中,将达到预期覆盖面积的扩张皮瓣转移至残耳下方,随后同期进行皮瓣的二次扩张;在Ⅲ期手术中,取出扩张器,植入自体肋软骨行耳再造。最终所有移植皮瓣存活良好,未出现并发症。随访期内,重建后的右耳外形自然、结构清晰,色泽与耳周皮肤相近,无明显移位或变形,左右耳轮廓及体表空间对称。术后患者颈部活动度较术前明显改善,对修复结果表示满意。该案例为缺少高质量供皮区和受区吻合血管的复杂耳畸形患者的治疗提供了参考,尤其是为电烧伤等特殊原因造成的耳郭缺损修复重建提供了借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锁骨上岛状皮瓣在腮腺区及耳廓区肿瘤手术修复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索锁骨上岛状皮瓣(supraclavicular fasciocutaneous island flap,SIF)在腮腺区及耳廓区肿瘤切除后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2月至2021年6月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应用SIF修复腮腺区及耳廓区肿瘤术后颜面部缺损的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11例,女性1例,年龄54~77岁。其中腮腺腺样囊性癌4例,耳廓基底细胞癌8例。记录皮瓣大小、切取时间、颈部淋巴清扫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等。结果:12例皮瓣面积为(6~9)cm×(8~13)cm,皮瓣制备时间为40~80 min,平均51.7 min;肩部供区皮肤均直接拉拢缝合。所有患者均行同侧的Ⅰ~Ⅲ区颈部淋巴清扫术,其中4例增加Ⅳ区颈清扫,2例增加Ⅳ~Ⅴ区颈清扫。12例患者中10例皮瓣完全存活,2例发生皮瓣远端部分坏死;1例出现供区创口裂开。术后随访10~42个月,10例患者随访期间未见肿瘤复发;1例患者术后10个月失访;1例患者术后11个月肿瘤原位复发,术后15个月死亡。结论:SIF具有易于获取、皮肤特征与腮腺区及耳廓区匹配好、供区损伤小、无须显微血管吻合技术等特点,用于修复腮腺区及耳廓区缺损的可行性及疗效良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再造耳廓形态不良治疗策略及手术方法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耳再造术经过长期的探索和应用,已发展为非常成熟的术式,但仍存在许多术后并发症,若处理不及时就可能导致手术失败,造成再造耳廓形态不良。作者对再造耳廓形态不良的判断方法、原因作了归纳总结,对其手术治疗方法和策略进行了详细地综述,如有些情况通过局部小的修复手术即可得到改善,而情况较严重时原有的耳支架必须完全取出,并依据患者的术区具体情况应用耳后皮瓣、筋膜瓣、颞浅血管岛状筋膜瓣等和支架重新雕刻植入技术进行再次修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