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耳后皮下蒂岛状皮瓣修复耳甲腔缺损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观察皮下蒂岛状皮瓣(旋转门皮瓣)修复耳甲腔皮肤缺损创面的效果。方法: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东南大学附属徐州医院整形美容科用耳后皮下蒂旋转门皮瓣治疗耳甲腔皮肤缺损10例,男6例,女4例,年龄2个月至68岁,平均57岁;缺损大小1.0 cm×1.0 cm~2.5 cm×1.5 cm。结果:10例患者术后均一期愈合,耳郭形态和功能较好。随访6~24个月,平均10个月,肿物无复发;患者术后满意度100%。结论:耳后皮下蒂岛状旋转门皮瓣修复耳甲腔缺损手术方法简单、手术时间短易学,值得临床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游离双层耳廓复合组织瓣在修复鼻翼全层洞穿性缺损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游离双层耳廓复合组织瓣(含耳甲软骨及耳甲前皮肤)在修复鼻翼全层洞穿性缺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到2019年12月,四川省人民医院整形外科收治的单侧鼻翼全层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均切取一侧耳甲游离的双层耳廓复合组织瓣,作为鼻腔衬里,外覆带蒂皮瓣修复全层鼻翼缺损。观察术后游离双层耳廓复合组织瓣存活情况,带蒂皮瓣存活情况及后期重建鼻翼形态。结果:共纳入12例单侧鼻翼全层缺损患者,女4例,男8例,年龄6~53岁,平均约35.3岁。衬里缺损面积0.7 cm×1.0 cm~2.0 cm×2.6 cm,切取双层耳廓复合组织瓣面积为0.8 cm×1.0 cm~2.1 cm×2.7 cm。12例患者均一期愈合,双层耳廓复合组织瓣及带蒂皮瓣均未出现坏死、感染等并发症。整个治疗周期完成后再造鼻翼形态和功能与正常鼻翼相近。末次手术后随访3~32个月,平均约15个月,所有皮瓣存活良好,色泽与质地接近周围正常组织,鼻翼形态良好,未见相关远期并发症。结论:游离双层耳廓复合组织瓣突破了全层耳廓复合组织瓣游离移植的面积限制,其与带蒂皮瓣联合移植修复鼻翼洞穿性缺损,可获得形态逼真的鼻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带蒂皮瓣修复外耳道缺损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分析外耳道缺损患者带蒂皮瓣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本院2016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50例外耳道皮肤缺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带蒂皮瓣修复,比较患者患侧和健侧耳长度、耳宽度、耳甲腔温度、耳廓温度等指标.结果:50例患者皮瓣均存活,术后随访3个月,肿物无复发,外耳道无狭窄,皮肤色泽良好,外观满意.患者术后患侧和健侧的耳长度、耳宽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d,患侧耳甲腔温度(27.21±0.76)℃和耳轮廓温度(24.01±0.63)℃明显低于健侧的(28.76±0.65)℃和(24.73±0.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7d、14d,患侧与健侧的耳甲腔、耳轮廓温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主观评价与医师客观评价的总满意率分别为86.0%和9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带蒂皮瓣修复外耳道缺损效果显著,具有操作简单、术后瘢痕小、供区隐蔽、色泽与周围皮肤接近、术后外观满意度高等优点,可显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瓦合的颅耳沟旁筋膜蒂岛状瓣修补切取耳软骨导致的耳甲腔洞穿性缺损3例
编辑人员丨2023/8/6
耳甲腔软骨是鼻整形外科常用的自体软骨供区[1].切取耳软骨导致的并发症主要包括血肿、耳甲腔轻度变形、瘢痕以及延迟愈合等.该术式导致耳甲腔洞穿性缺损非常罕见.病例 患者女,20岁.来诊前3个月行综合鼻整形术,术中左侧耳甲腔软骨用于鼻尖整形.供区以凡士林纱布压迫包扎,术后10 d拆去纱布.见耳甲腔处皮肤颜色发黑,局部涂红霉素软膏保护皮肤.术后2周局部结痂,结痂脱落后在距颅耳沟1 cm处耳甲腔形成洞穿性缺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耳后带蒂皮瓣在修复耳甲腔皮肤缺损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介绍耳甲腔皮肤缺损中,应用耳后带蒂皮瓣修复耳甲腔皮肤缺损的方法及术后效果.方法 2016年对耳甲腔良性肿物术后耳甲腔缺损的3例女性患者于耳后、乳突区,做一“乒乓球拍样”带蒂皮瓣,于耳廓根部做一隧道,将带蒂皮瓣从耳廓根部隧道穿过之后,覆盖于耳甲腔皮肤缺损处,缝合后加压包扎.结果 3例患者耳后切口均Ⅰ期愈合,皮瓣颜色、质地、弹性均良好,耳甲腔外观良好,耳后供区瘢痕几乎难以察觉.结论 耳后带蒂皮瓣在修复耳甲腔皮肤缺损中,简单易行,术后疗效佳,无论操作上还是美学上,都符合要求,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耳甲腔复合组织联合额部皮瓣在鼻再造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耳甲腔皮肤、软骨复合组织联合额部皮瓣行较严重的鼻缺损再造的手术方法及术后效果.方法:选取因外伤、鼻部肿瘤造成的半侧鼻或全鼻缺损患者,根据鼻尖、鼻翼、鼻小柱等缺损面积,设计额部皮瓣和耳甲腔皮肤、软骨复合组织,分期行复合组织瓣预制、转移、断蒂等,完成半侧鼻或全鼻再造,尽可能修补鼻的骨架支撑和外形.结果:本组20例患者采用上述方法行鼻再造,未发生移植物、皮瓣坏死,术区瘢痕轻微,鼻部外观及功能良好,耳部供区无畸形.结论:耳甲腔复合组织联合额部皮瓣行鼻再造可达到理想的外观和功能恢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耳后皮瓣在外耳部分缺损的亚单位分区精准修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耳后皮瓣在外耳部分缺损亚单位分区修复的方法选择和效果.方法 25例耳缺损按部位分5区,对于1、2区缺损,利用以耳上极为蒂的耳后乳突区皮瓣携同侧或对侧耳甲软骨一期转移修复;3区缺损则利用蒂在后的耳后皮瓣结合耳甲软骨或肋软骨条移植,二期修复;4区则软骨开窗将耳后皮瓣穿引至前方覆盖修复;5区均利用耳后延及乳突区或颈部双叶瓣或菱伯格皮瓣折叠修复;3例耳再造术后的软骨外露以颞浅筋膜瓣包盖加植皮修复.结果 除9例需二期修整或断蒂外,余均一期完成.3例颞浅筋膜植皮者瘢痕色差较明显,1例隧道移植耳甲腔患者表皮部分糜烂,换药后愈合.结论 对外耳各亚单位缺损,若耳周皮肤完好,耳后乳突区皮瓣是首选的修复方法,色泽质地匹配,可根据血供和分区设计不同形式、联合耳甲软骨或肋软骨一期或二期完成.颞浅筋膜瓣用于修复耳再造软骨外露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软骨嵌合修复上鼓室外侧壁在乳突切开鼓室成形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在完壁式乳突切开鼓室成形术(CWU)中取用大块完整耳甲腔软骨行嵌入式方法修复上鼓室外侧壁缺损治疗外耳道后壁及/或上鼓室外侧壁明显破坏的中耳胆脂瘤疗效.方法 35例(共37耳)伴有外耳道后壁及/或上鼓室外侧壁明显破坏的中耳胆脂瘤在CWU术中取用大块完整耳甲腔软骨修复盾板缺损且同期行鼓室成形.总结手术技术要点,观察术后干耳时间、鼓膜愈合等相关情况;纯音测听检查比较手术前后言语相关频率平均听阈(PTA)及气骨导差(ABG)值;声导抗检查统计分析外耳道容积值、声顺值以及A型曲线鼓室导抗图出现率.结果 术后平均随访时间19.3±7.5月.术后相关情况:平均干耳时间(23.47±11.76)d;鼓膜完全愈合34耳(34/37,91.89%),3例未愈合者中央性穿孔1耳,前下象限边缘性裂隙状愈合不良2耳;面瘫(0/37,0.00%);外耳道狭窄(0/37,0.00%);未发生上鼓室内陷袋(0/37,0.00%).术后12月,0.5、1、2kHz平均气导听阈较术前比较有明显统计学意义(44.13±6.82dBHL,57.72±10.37dBHL,P=0.000,P<0.01),ABG值较术前比较有明显统计学意义(13.57±7.59dBHL,27.46±6.35dBHL,P=0.000,P<0.01);共有23耳行声导抗检查,平均外耳道容积1.73±0.61ml,平均声顺值为0.76±0.49ml,共计A型曲线鼓室导抗图15耳(15/23,65.22%),C型曲线4耳(4/23,17.39%),B型曲线4耳(4/23,17.39%.结论 CWU术中尽量保存和利用残存硬壁结构,采用大块完整的耳甲腔软骨嵌于上鼓室外侧壁修复缺损,能更好地维持外耳道及中耳解剖及生理功能,防止上鼓室内陷袋形成,是中耳乳突手术的理想选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局部转移皮瓣修复耳甲腔皮肤缺损1例
编辑人员丨2023/8/6
资料 患者女性,62岁. 因发现左耳肿物,渐进性增大2年来院就诊. 患者2年前发现左外耳道口后方小颗粒样隆起,外观不明显;此后肿物不断增大,期间曾有搔抓病灶的情况且未就诊. 否认糖尿病、高血压、代谢性疾病及其他疾病史;否认毒物、疫区等接触史. 查体:左侧耳郭无畸形,鼓膜完整、标志清晰,左耳甲腔可见一圆形、色黑、隆起、推移不动、压痛不明显的肿物,表面粗糙不平,大小约6.9 mm ×7.2 mm(图1A). 诊断为耳甲腔肿物(左). 患者于2017年3月22日在我科行局部麻醉下耳甲腔肿物切除术,彻底切除肿物至软骨膜,发现肿物未向深部浸润,遂以局部转移皮瓣修复皮肤缺损(图1B).术后第2天换药(图1C),第7天拆线(图1D),因局部张力较大,残留3针延迟拆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自体耳甲腔软骨游离移植修复耳廓畸形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应用耳甲腔软骨修复部分亚单位缺损的耳廓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整形七科收治15例单侧耳廓畸形患者,男9例,女6例,年龄10~40岁,平均19岁;上1/3外伤性耳廓缺损3例,先天性Stahl耳2例,先天性中度杯状耳5例,先天性中度隐耳5例.均应用自体耳甲腔软骨结合耳后皮瓣或耳后筋膜瓣、皮片移植进行修复.结果 本组15例植皮或皮瓣均成活,切口愈合良好,未出现出血、坏死、感染等并发症.耳甲腔软骨切取范围0.5 cm×1.0 cm.术后随访12~18个月,修复耳廓位置、形态、大小与健侧基本一致,外观无臃肿,形态衔接自然,移植软骨无吸收、变形,植皮或皮瓣成活良好,未出现出血、坏死、感染等并发症.患者满意.结论 应用耳甲腔软骨修复部分亚单位缺损的耳廓畸形,损伤小,术式简易,术后患耳外形美观,临床效果较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