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在鼓膜穿孔修复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鼓膜穿孔是耳科临床常见的疾病.大多数外伤性鼓膜穿孔可自然愈合.如果穿孔持续存在,则需要手术干预.然而外科手术会存在穿孔不愈合、继发性中耳炎等风险.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各种生物活性分子应用到了临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能够促进鼓膜周围组织再生,在动物试验及临床应用中已被验证,并取得良好效果.该文对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在鼓膜修复的文献进行归纳与总结.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儿童特纳综合征的耳科学表现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分析儿童特纳综合征(Turner syndrome,TS)的耳科学表现,研究其听力损失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4月就诊于深圳市儿童医院耳鼻咽喉科的46例儿童TS的临床资料,均为女性患儿,年龄5~18岁。染色体核型X单体型17例(37.0%),嵌合型16例(34.7%),X染色体结构异常13例(28.3%)。并对耳内镜、听力结果和耳科诊治情况进行分析。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和Mann-Whitney U检验等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46例患儿中最常见的耳科疾病是分泌性中耳炎(otitis media with effusion,OME),共20例(43.5%)33耳(35.9%),听力损失者14例(30.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 OR=1.345,95% CI:1.072~1.760)和患有OME( OR=9.460,95% CI:2.065~60.350)是听力损失的独立影响因素,OME患儿的语言频率气导听阈在鼓膜松弛部凹陷与非凹陷的病例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4.3±13.8)dB HL比(14.4±4.2)dB HL, U=59.500, P=0.008]。 结论:OME和听力损失在儿童TS中常见,年龄增加或患有OME时,出现听力损失的风险增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中国听神经病临床实践指南(2022版)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听神经病(Auditory neuropathy,AN)是一种累及听觉微环路功能的听觉障碍性疾病。自20世纪90年代发现听神经病以来,国内外专家学者对听神经病的诊断、鉴别、治疗和干预经历了一个从临床发现到渐入精准的发展历程 [1, 2]。随着听神经病发生机制的逐步揭示、诊断检测技术的进步,确诊的听神经病患者日益增多,其精准评估干预和有效治疗康复成为耳科学领域的难点和热点,也是听神经病患者及其家庭期望得到准确治疗和良好转归的关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主观性耳鸣情绪障碍的多模态磁共振成像
编辑人员丨1周前
主观性耳鸣是指在没有外部声音刺激下患者主观的声音感知。耳鸣患者常伴有情绪障碍,如抑郁、焦虑等,患者的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因此,了解耳鸣情绪障碍的发生机制有助于缓解患者耳鸣痛苦。耳鸣在早期被认为是一种单纯的耳科疾病,但随着神经成像技术的进步和动物模型的发展,耳鸣患者神经结构和功能的改变越来越受到重视。多模态磁共振作为活体探究脑内神经活动的有力技术,在主观性耳鸣神经机制的研究中应用广泛,通过观察主观性耳鸣患者大脑中枢结构的改变,探究耳鸣发生发展的神经中枢机制。文章回顾近年来有关耳鸣情绪障碍神经机制的多模态磁共振成像研究,对比主观性耳鸣患者和健康人群的神经活动差异,发现边缘系统、默认网络等神经网络异常与耳鸣患者情绪障碍密切相关,并探讨了各种多模态磁共振技术在主观性耳鸣中的应用与发展,以期在多模态磁共振技术的帮助下阐明主观性耳鸣伴发情绪障碍的神经机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表皮生长因子在鼓膜穿孔修复中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鼓膜穿孔是耳科门诊常见疾病之一,根据其病程长短,可简单分为急性鼓膜穿孔和慢性鼓膜穿孔。因鼓膜具有较强的自愈能力,小的创伤性鼓膜穿孔大多能够自愈,然而大的鼓膜穿孔往往愈合较慢或者迁延不愈,可演变成为慢性鼓膜穿孔。目前手术仍是治疗慢性鼓膜穿孔的主要方式,患者往往需要承担相应的手术风险,并支付较高的手术医疗费用。因此,寻求一个高效、微创、经济的替代疗法显得尤其重要。近年来,随着组织工程学的发展,涌现出许多新的材料与技术用于治疗各种类型的鼓膜穿孔,其中表皮生长因子被认为是一种能够有效促进鼓膜愈合的生物活性分子而备受关注。本文将对近年来表皮生长因子应用于鼓膜穿孔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毛细胞再生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感音神经性聋是耳科临床常见疾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经济负担均有较大影响,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临床上仅能通过助听器、人工耳蜗植入等人工听觉技术帮助患者恢复部分听觉功能。研究表明哺乳动物可以在某些条件下实现耳蜗毛细胞一定程度的再生,本文就内耳毛细胞再生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阻塞性咽鼓管功能障碍治疗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阻塞性咽鼓管功能障碍是常见的耳科疾病之一,由于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既往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近年来国内外开展了大量临床研究探索治疗阻塞性咽鼓管功能障碍的新方法。在本综述中,我们将结合自身经验介绍阻塞性咽鼓管功能障碍的药物治疗、吹张治疗、呼吸训练和手术治疗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着重阐述球囊扩张技术的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听力损失分级的变化及对耳科听力干预、公共卫生和残伤评级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听力损失及其严重程度在耳科与听力学、预防医学、残疾评定与救助、职业健康、人口老龄化等领域中有着不同的关注点。《世界听力报告》作为全球公共卫生政策性文件,融合了世界卫生组织(WHO)与全球疾病负担研究、《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的理念,将听力损失分级中的正常、轻度以及中度的认定标准各降低了5 dB,在中度与重度分类间新增了一个“中重度”等级,并增加了对完全失聪/全聋及单侧听力损失的描述。但同时强调该分级仅供流行病学使用,且只适用于成人。而耳科临床往往结合具体病种采用特定的疗效评价或病例筛选方案,听力学干预越来越多地依赖言语感知测试而非纯音测听的结果;听力残疾评定标准的制定与本国国情相结合是国际惯例,职业性噪声性听力减退的诊断也要充分考虑伦理、社会、经济和政治等因素。因此不宜将这一听力损失分级不加思考地推衍到耳科与听力干预、听力残疾评定及职业健康等领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特纳综合征女患儿的耳病发病率、危险因素及处理策略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确定特纳综合征(TS)耳科疾病的患病率和危险因素,提出未来监测措施和预防策略。方法:回顾1989年至2015年在苏格兰西部发现的TS患者,并于2015年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68名女孩中,年龄中位数27.3岁(3.8~47.2)岁,45, X和45, X/46、XiXq比其他核型更易出现耳科问题:71/103(69%)对23/65(35%)。复发性急性中耳炎(AOM)在首发于0~5岁女孩的有23例(40%),在5~10岁持续发作的有16例(10%),在5~10岁首发的有11例(7%)。持续性渗出性中耳炎(OME)在0~5岁首发有23例(40%),在5~10岁首发有14例(8%)。复发性急性中耳炎与胆脂瘤在8例(4.9%)女孩中有显著相关性(其中7例>10岁)。有28例女孩(16.7%)出现永久性听力损失,其中16例(9.5%)接受了助听器(3例为骨锚定)。结论:急性中耳炎和持续性渗出性中耳炎在学龄前TS女孩中很常见,且可能在儿童后期持续或新发,复发性急性中耳炎易患胆脂瘤。降低耳科发病率的策略包括:强化患者教育、每年听力筛查、接种疫苗和在高危人群中进行抗生素预防的随机对照试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蜗后病变致突发性聋的病因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突发性聋是耳科临床常见疾病,其诊断需排除传导性聋及已知原因的感音神经性聋。蜗后病变是导致突发性聋的重要病因,基于MRI或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可明确蜗后病变。本文就导致突发性聋的蜗后病变及病因、MRI对蜗后病变的检查序列及价值做一综述,以期为突发性聋的诊断及检查方法的选择提供新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