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在鼓膜穿孔修复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鼓膜穿孔是耳科临床常见的疾病.大多数外伤性鼓膜穿孔可自然愈合.如果穿孔持续存在,则需要手术干预.然而外科手术会存在穿孔不愈合、继发性中耳炎等风险.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各种生物活性分子应用到了临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能够促进鼓膜周围组织再生,在动物试验及临床应用中已被验证,并取得良好效果.该文对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在鼓膜修复的文献进行归纳与总结.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双耳同期鼓室成形术效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研究双侧同期鼓室成形术的可行性及术后听力改善情况。方法:对24例(48耳)双侧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行双侧同期鼓室成形术,将病变较重侧作为第一手术耳优先手术,对侧耳为第二手术耳。第一手术耳(24耳)完成鼓室成形术Ⅰ型13耳、鼓室成形术Ⅱ型10耳、鼓室成形术Ⅲ型1耳;第二手术耳(24耳)均施行鼓室成形术Ⅰ型。术中取用第一手术耳侧的耳屏软骨-软骨膜作为双侧鼓膜修复材料,以术后3个月鼓膜情况及纯音听阈结果评估鼓膜愈合成功率及术后听力改善程度。结果:24例(48耳)患者术后鼓膜一期完全愈合47耳,愈合率为97.9%(47/48),其中第一手术耳23耳,愈合率为95.8%(23/24),1耳遗留穿孔,门诊换药后愈合;第二手术耳24耳,愈合率为100%(24/24)。术后3个月复查纯音测听,第一手术耳平均气骨导差由术前(30.59±13.50)dB缩小至(15.39±12.40)dB,差值为-15.2 dB。第二手术耳平均气骨导差由术前(19.72±9.89)dB缩小至(8.98±10.18)dB,差值为-10.74 dB。双耳术前、术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分别为6.02、4.87, P均<0.001)。术后气骨导<20 dB的耳数为68.8%(33/48)。48耳术后均未出现医源性感音神经性聋、面瘫、味觉改变及眩晕等并发症。 结论:双耳同期鼓室成形术,术后鼓膜愈合率高,术后听力明显改善,出现医源性感音神经性聋等并发症发生率低,是一种安全、有效、可行的手术方式,并能节省住院时间及费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表皮生长因子在鼓膜穿孔修复中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鼓膜穿孔是耳科门诊常见疾病之一,根据其病程长短,可简单分为急性鼓膜穿孔和慢性鼓膜穿孔。因鼓膜具有较强的自愈能力,小的创伤性鼓膜穿孔大多能够自愈,然而大的鼓膜穿孔往往愈合较慢或者迁延不愈,可演变成为慢性鼓膜穿孔。目前手术仍是治疗慢性鼓膜穿孔的主要方式,患者往往需要承担相应的手术风险,并支付较高的手术医疗费用。因此,寻求一个高效、微创、经济的替代疗法显得尤其重要。近年来,随着组织工程学的发展,涌现出许多新的材料与技术用于治疗各种类型的鼓膜穿孔,其中表皮生长因子被认为是一种能够有效促进鼓膜愈合的生物活性分子而备受关注。本文将对近年来表皮生长因子应用于鼓膜穿孔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耳内镜下鼓膜张肌腱切断治疗梅尼埃病术中新发现及短期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观察耳内镜下鼓膜张肌腱切断治疗梅尼埃病的术中所见以及短期疗效,初步探讨其可行性及相关机制。方法:收集2020年7—12月9例行耳内镜下鼓膜张肌腱切断治疗的梅尼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例、女7例,右侧5例、左侧2例、双侧2例,年龄(56.3±10.6)岁(38~75岁)。术中观察术腔情况及圆窗膜有无破裂。术后2周、1个月、3个月时随访,评估耳闷、耳鸣、听力恢复以及眩晕发作情况。结果:9例患者在全身麻醉下通过耳内镜完成鼓膜张肌腱切断手术。术中发现圆窗膜破裂1例,圆窗膜及卵圆窗附近严重纤维增生并与听骨链粘连1例,卵圆窗和圆窗膜附近纤维条索及膜性增生1例,圆窗膜附近纤维增生粘连2例,单纯卵圆窗周围膜性增生和粘连1例,中耳鼓室内未见纤维增生3例。术中圆窗膜能显露4例,不能显露5例。手术无严重并发症,术后随访3个月,耳闷症状消失5/5例,耳痛消失2/2例,耳鸣改善3/8例、无变化5/8例,听觉过敏改善3/3例,听力提高4/9例、无变化5/9例;9例患者中8例眩晕无发作,1例患者术后3个月内眩晕发作2次(该患者为圆窗膜破裂者)。结论:耳内镜下鼓膜张肌腱切断治疗梅尼埃病3个月内疗效显著。术中发现多数病例有内耳窗膜附近纤维条索增生,可能为内耳窗膜反复破裂修复后的表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脑膜脑膨出伴脑脊液耳漏的特纳综合征1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报告1例特纳综合征(Turner syndrome)伴脑膜脑膨出及脑脊液耳漏患者的诊疗经过。患者,女,17岁,10岁时确诊为特纳综合征,使用重组生长激素治疗,治疗的第4年开始反复出现右耳听力下降,考虑为“分泌性中耳炎”,多次鼓膜穿刺抽液治疗,抽液后听力可恢复正常。于我院行右耳鼓膜切开,见较多清亮液体流出,生化检查提示为脑脊液。颞骨CT见鼓室天盖骨质缺损,软组织膨出。遂行乳突切开、脑膜脑组织回纳及漏口修复术。术后听力恢复正常,无脑脊液耳漏发生。该病例提示儿科和耳鼻咽喉科医生应协作进行特纳综合征患者的治疗和随访,尤其在生长激素治疗过程中,应有意识地将耳健康监测纳入常规诊疗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耳内镜下夹层法鼓膜成形术59例临床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3周前
目的 探讨耳内镜下夹层法鼓膜成形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2年8月收治的59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采用耳内镜下夹层法鼓膜成形术,观察术后鼓膜愈合、听力改善程度及并发症等指标.结果 总穿孔愈合率为98.3%(58/59),1例出现鼓膜前下部钝角愈合,1例发生鼓膜局部胆脂瘤珠.术前与术后1年平均言语频率气导听阈分别为(40.2±7.9)dB HL和(22.5±8.3)dB H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31,P<0.01);术前与术后1年平均言语频率气骨导差分别为(26.3±6.1)dB HL和(12.8±5.7)dB H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54,P<0.01).结论 耳内镜下夹层法鼓膜成形术兼具耳内镜和夹层法术式的各自优点,手术创伤少,符合微创原则,穿孔愈合率高,术后听力效果好,是一种理想的鼓膜穿孔修复术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
耳内镜下耳屏软骨-双面软骨膜复合体在鼓膜大穿孔修复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3周前
目的 探讨耳内镜下采用耳屏软骨-双面软骨膜复合体修复鼓膜大穿孔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纳入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鼓膜大穿孔患者79例(79耳),随机分为观察组(采用耳屏软骨-双面软骨膜复合体行鼓膜修复)40例和对照组(采用颞肌筋膜行鼓膜修复)39例,所有患者均采用内植法Ⅰ期完成手术,术后3个月复查纯音听阈及耳内镜,比较两组患者鼓膜愈合率、愈合形态及听力改善情况.结果 术后3个月复查耳内镜,观察组鼓膜愈合率100%,对照组愈合率92.31%.观察组鼓膜形态比对照组更好.术后3个月复查听力学检查,观察组治疗前后气骨导差分别为(22.09±3.71)dB HL、(10.06±2.68)dB H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气骨导差分别为(21.79±5.83)dB HL、(10.58±3.37)dB H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气骨导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耳内镜下采用耳屏软骨-双面软骨膜复合体修复鼓膜大穿孔能降低术中取材难度、提高术后听力,是一种可靠的修复材料,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
全耳内镜下耳屏软骨-软骨膜复合体在上鼓室外侧壁重建中的临床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4/7/27
目的 探究全耳内镜下耳屏软骨-软骨膜复合体在上鼓室外侧壁重建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选取2020年6月~2023年6月间徐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58例进行上鼓室外侧壁重建的胆脂瘤患者,根据采用修复材料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29例.对照组采用耳屏软骨膜进行上鼓室外侧壁重建,观察组采用耳屏软骨-软骨膜复合体进行上鼓室外侧壁重建,两组患者均于全耳内镜下进行手术.统计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3个月复查听力情况、干耳情况及耳道功能改善情况,术后随访6个月鼓膜愈合情况.结果 与术前比较,术后3个月气导听阈、气骨导差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气导听阈、气骨导差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干耳率、耳道功能良好率、听力提高成功率均升高,干耳时间缩短,但耳屏愈合时间增加(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手术时间缩短,术中出血量减少(P<0.05);观察组、对照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分别为13.79%、24.14%,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愈合良好率高于对照组(86.21%vs.62.07%)(P<0.05),两组患者耳膜穿孔(10.34%vs.24.14%)、鼓膜移位(3.45%vs.6.90%)及鼓膜回缩(0.00%vs.6.90%)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耳内镜下耳屏软骨-软骨膜复合体在上鼓室外侧壁重建中有利于改善患者听力,有利于术后恢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7
-
载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高孔聚己内酯-胶原纳米纤维膜修复大鼠长期鼓膜穿孔
编辑人员丨2024/1/6
背景:近年来出现许多新颖的鼓膜修补材料,包括贴片、3D打印支架等,然而经过这些材料修补后的鼓膜在厚度和内部结构上不同于天然鼓膜.目的:探究载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高孔聚己内酯-胶原纳米纤维膜修补大鼠长期鼓膜穿孔的效果.方法: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分别制备聚己内酯、聚己内酯-胶原与高孔聚己内酯-胶原纳米纤维膜,表征支架的表面形态、孔隙率及细胞相容性.取50只雄性SD大鼠,使用无菌23号针头刺破双耳鼓膜后下部联合丝裂霉素C、氢化可的松用药法建立鼓膜穿孔模型;造模12周后,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不进行任何治疗,其他4组鼓膜穿孔处分别植入聚己内酯纳米纤维膜(聚己内酯组)、聚己内酯-胶原纳米纤维膜(聚己内酯-胶原组)、高孔聚己内酯-胶原纳米纤维膜(高孔聚己内酯-胶原组)与载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高孔聚己内酯-胶原纳米纤维膜(载细胞高孔聚己内酯-胶原组),每组10只,支架植入1,2,3,4周利用耳内镜检查鼓膜愈合情况,植入4周后进行鼓膜组织苏木精-伊红、Masson染色与Ki-67免疫组化染色观察.结果与结论:①支架表征:扫描电镜显示相较于其他纳米纤维膜,高孔聚己内酯-胶原纳米纤维膜具有排列更加整齐的纳米纤维结构与更大的表面孔径,并且孔隙率更高(P<0.001);细胞活死染色显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3种支架上附着良好,其中高孔聚己内酯-胶原纳米纤维膜上的活细胞数量多于其他两种支架;阿尔马兰染色显示,高孔聚己内酯-胶原纳米纤维膜上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率高于其他两种纤维膜;②动物实验:除空白对照组外,随着纤维膜植入时间的延长,其他4组大鼠鼓膜逐渐愈合,其中载细胞高孔聚己内酯-胶原组愈合速度最快;苏木精-伊红、Masson与Ki-67免疫组化染色显示,载细胞高孔聚己内酯-胶原组大鼠鼓膜厚度适中且具有3层结构,其中胶原纤维层均匀一致,与正常鼓膜相似,鼓膜修复质量好于其他纤维膜组;③结果表明:载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高孔聚己内酯-胶原纳米纤维膜不仅能够快速修补鼓膜穿孔,而且新愈合鼓膜在组织结构和厚度上类似于正常鼓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6
-
自体耳屏软骨-软骨膜复合体修复儿童鼓膜穿孔7例的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9/30
目的 探讨自体耳屏软骨-软骨膜复合体用于儿童鼓膜穿孔修补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8月~2021年5月罗定市人民医院收治的7例(7耳)行鼓膜修补术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病例全部采用自体耳屏软骨-软骨膜复合体作为修复材料,通过内置法在耳内镜辅助下进行鼓室成形术I型,术后定期复查耳内镜与纯音听阈.结果 通过自体耳屏软骨-软骨膜复合体修复7例儿童鼓膜穿孔的总愈合率达到100%,术后患儿均无耳鸣、眩晕、面部瘫痪、味觉减退等并发症出现,术后听力尚满意.结论 自体耳屏软骨-软骨膜复合体修复儿童鼓膜穿孔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有望为儿童鼓膜穿孔的手术治疗提供了一个微创、安全、有效的修补材料.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9/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