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耳内镜下耳屏软骨膜鼓膜修补术20例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分析耳内镜下耳屏软骨膜鼓膜修补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分析睢县中医院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收治的鼓膜穿孔患者20例的临床资料,其中6例外伤性鼓膜穿孔,14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静止期)遗留的鼓膜穿孔;均采用耳内镜下耳屏软骨膜鼓膜修补术,术后观察鼓膜穿孔愈合及听力改善情况。结果:术后随访复查12个月,6例外伤性鼓膜穿孔全部愈合,12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静止期)遗留鼓膜穿孔患者鼓膜移植物均成活,1例术后愈合不良,余小穿孔,于二次局部麻醉下处理后愈合;1例因中耳感染穿孔未能愈合;愈合率95%。术前气导纯音听阈值(42±11)dBHL,术后12个月气导纯音听阈值(25±10)dBHL,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4.00, P < 0.05)。20例鼓膜穿孔患者均无耳屏软骨感染、外耳道皮瓣坏死、周围性面瘫、听力下降、耳鸣等并发症的发生。 结论:耳内镜下耳屏软骨膜鼓膜修补术治疗鼓膜穿孔愈合率高,听力改善明显,无严重并发症,创伤小,恢复快。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显微镜与耳内镜下鼓膜修补术治疗鼓膜穿孔的效果比较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比较显微镜与耳内镜下鼓膜修补术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鼓膜穿孔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嘉兴市第二医院2017年2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慢性化脓性中耳炎鼓膜穿孔患者91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分为对照组45例、观察组46例,对照组采用显微镜下鼓膜修补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耳内镜下鼓膜修补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出血量[(7.2±2.0)mL]明显少于对照组[(13.7±3.1)mL]、手术时间[(59.4±5.4)min]短于对照组[(91.5±11.2)min]、术后疼痛评分[(2.9±0.7)分]低于对照组[(4.8±1.3)分]、住院时间[(4.3±1.0)d]短于对照组[(6.5±1.5)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11.912、17.474、8.707、8.249,均 P<0.001);观察组1 kHz、2 kHz、4 kHz测量频率下纯音听阈值均高于对照组(均 P<0.05); 观察组患者对手术切口美观效果的满意度为97.8%(45/4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8%(35/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8.604, P=0.003)。 结论:与显微镜下鼓膜修补术相比,耳内镜下鼓膜修补术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鼓膜穿孔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疼痛程度轻等优势,患者听力改善明显且满意度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成人分泌性中耳炎临床误诊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2/3
目的 分析成人分泌性中耳炎的误诊原因.方法 选取2021 年3 月—2022 年9 月收治的成人分泌性中耳炎误诊患者16 例,分析其诊治经过.结果 16 例中,14 例发病前半个月有上呼吸道感染史,2 例有化脓性上颌窦炎史,2 例有噪声接触史.16 例均以患耳闭塞感、耳鸣(低音调)、听力下降为主诉就诊,4 例伴轻微耳痛;耳镜检查示:16 例鼓膜混浊内陷,呈琥珀色或淡黄色,均未见液平线及气泡影.初步诊断为感音神经性耳聋 2 例,突发性聋 14例,予相应治疗后症状无好转.后结合相关病史和耳镜检查结果,加行鼓室声导抗测试(均为B型鼓室导抗图)及鼓室穿刺术(均抽出淡黄色黏稠液体),最终确诊为分泌性中耳炎.误诊时间 7~52 d.经耳鼓膜穿刺抽液和鼻腔收缩剂等治疗痊愈.结论 成人分泌性中耳炎以轻度耳痛、听力下降、耳闷胀和闭塞感、耳鸣为主要症状,与多种中耳疾病症状相似;对以听力突然下降、耳闭塞感、耳鸣为主要症状就诊者,应详细询问相关病史,仔细观察鼓膜变化及有无鼓室积液,及早行声导抗检查及鼓室穿刺术,以早期确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2/3
-
开水烫伤并发鼓膜穿孔法医学鉴定1例
编辑人员丨2023/8/6
1 案例贺某,男,43岁.某日下午2时许,被他人用开水烫伤左侧头面部、颈部、胸部等处,即感疼痛,听力减退,到医院就诊.体检:左侧耳廓及耳周皮肤发红,并见大小不等水泡,左颈部及左胸部皮肤发红.入院3日耳鼻喉科检查,外耳道水肿,无法进行电子耳镜检查;入院8日耳鼻喉电子耳镜检查,外耳道水肿减轻,粘膜充血,鼓膜充血,鼓膜前下象限可见大疱;入院20日检查,鼓膜未见充血,大疱破裂,外下象限见鼓膜穿孔,周围见结痂.临床诊断:左侧头面颈部、左胸部烫伤,左侧鼓膜浅Ⅱ.烫伤并穿孔.烫伤后65天,法医检验:左侧面部、耳廓色素沉着.医院电子耳镜检查,穿孔较伤后20日检查略微增大,边缘圆钝.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婴幼儿中耳畸胎瘤3例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分析婴幼儿中耳畸胎瘤的临床特点和诊疗经验,以减少其术前误诊及漏诊,总结制定完善的诊疗方案.方法 对2012—2015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诊治的3例中耳畸胎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例患者均为婴幼儿期起病,病程进展缓慢,以单侧耳流脓、听力下降为主要症状.耳镜检查耳道内可见肉芽样组织.听力学改变据病变程度轻重不一.影像学特点为:患侧咽鼓管走行区域的囊袋状或包裹状占位病变,颞骨CT示乳突、鼓室内类似于中耳炎性反应的软组织密度影,外耳道可见扩大和骨质破坏.2例术前行MRI检查,提示病变区域混杂信号影,边界清楚.3例患儿均在全麻下行中耳肿物切除术,其中1例同期行鼓室成形术.术后病理均诊断为成熟畸胎瘤.术后随访17~54个月,复查MRI均提示肿瘤完全切除,未见复发.结论 中耳畸胎瘤为头颈部罕见肿瘤,如婴幼儿以单侧耳流脓及听力下降起病,外耳道可见肉芽样物,影像学提示咽鼓管、鼓室及乳突区域的边界清楚的软组织密度影,尤其是囊袋状或包裹状的软组织密度影时,应警惕畸胎瘤的可能性.颞骨高分辨率CT结合MRI检查可以提高术前中耳畸胎瘤的诊断率.一旦确诊,应尽早手术,完全切除病变.术后定期随访,必要时行影像学检查,早期排除肿瘤复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耳窥镜直视下气管插管法构建小鼠新型隐球菌肺炎合并脑膜炎模型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采用耳窥镜直视下气管插管法构建小鼠新型隐球菌肺炎合并脑膜炎模型.方法 20只雄性C57BL/C小鼠分为正常对照组和感染组,每组均为10只,实验当日小鼠在耳窥镜直视下行气管插管后,感染组沿气管内插管注射10μL新型隐球菌,正常对照组沿气管内插管注射10μL氯化钠溶液,在注射细菌后的0 h、第3、5、7和10天观察小鼠一般情况和体质量,于0 h每组处死3只小鼠,第10天处死剩余小鼠,进行小鼠肺脏、肝脏、脾脏和脑组织等组织菌落计数和肺、脑组织病理检查以判断肺炎合并脑膜炎模型是否构建成功.结果 感染组10只小鼠行耳窥镜直视下气管插管,均获成功,无小鼠插管后死亡.沿气管内插管注射菌液浓度为2.0×109菌落形成单位(colony-forming units,CFU)/Ml,气管插管后0 h处死小鼠取肺并定量,其菌落计数为(7.84±0.13)lg CFU/g.2组小鼠观察至感染后10 d,均无小鼠死亡.第10天小鼠肺内菌量平均值达到(8.11±0.81)lg CFU/g,与0 h比较略有增加,第10天小鼠脑组织内菌量达到(4.84±0.21)lg CFU/g.病理结果提示支气管、肺泡及间质内见大量隐球菌,脑实质内见灶性隐球菌浸润.结论 采用耳窥镜直视下气管插管法成功构建了小鼠新型隐球菌肺炎合并脑膜炎模型,方法操作简便,成功率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儿童先天性中耳胆脂瘤的临床治疗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总结先天性中耳胆脂瘤患儿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提供早期诊断方法并探讨规范诊治方案.方法:收集2009-2015年在北京儿童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收治的94例中耳胆脂瘤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Levenson标准,94例患儿中14例诊断为先天性中耳胆脂瘤.根据病程时间(≤3个月或>3个月),分成A、B2组.对主诉、发现方式、听力学情况、颞骨CT及手术治疗等进行记录分析.结果:①14例先天性中耳胆脂瘤患儿年龄是3.33~10.17岁,中位年龄为7.20岁.②听力下降(13/14,92.86%))是最常见的主诉.发现方式有:听力筛查加颞骨CT (11/14,78.67%),鼓膜切开术中发现(2/14,14.28%)以及耳镜检查(1/14,7.14%).③A组6例,B组8例,根据Potsic's分级标准,2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3).④A和B2组术前气骨导差分别为(38.10±7.43)dB和(42.09±9.96)d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27).⑤14例患儿手术前后气骨导差分别为(36.26±5.56)dB和(21.70±3.80)d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完壁式乳突切除术加鼓室成形术(11/14,78.57%)是最常用的手术方法.结论:病程越短,中耳胆脂瘤分级越低,提示早期发现的重要性.但先天性胆脂瘤隐匿性较强,病程即使在3个月内,胆脂瘤同样会对患儿听力及中耳结构造成较为严重的损害.早期筛查方案可推荐听力筛查辅助颞骨CT检查,以利早期干预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野战条件下便携式耳镜及鼻咽喉镜检查装置的设计与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针对野战条件下硬件设施不齐全及场地限制的问题,研制一种便携式耳镜及鼻咽喉镜检查装置.方法:整套装置由便携式光源、检耳镜、鼻咽喉镜、自动聚焦镜头、数据线、OTG转接线及显示器组成.便携式光源由移动电源和光源部分组成,用于为检耳镜或鼻咽喉镜提供光源.自动聚焦镜头完成图像采集后,由数据线传输到计算机内,或者通过OTG转接线传输到智能手机或平板计算机,完成整个图像的采集和显示.结果:该装置能够在野战条件下帮助医生很好地完成耳鼻咽喉等相关检诊工作,是对现行野战医疗装置很好的补充.结论:该装置设计合理、操作简便,且制作成本低廉,具有很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耳后注射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治疗突发性聋
编辑人员丨2023/8/6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所有研究对象均符合突发性聋诊断标准[1],未经其他治疗.通过耳镜检查、纯音听阈测定、声导抗、耳声发射和内耳MRI检查,排除中耳病变、内耳畸形和蜗后占位性病变.将7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耳后注射组34例及全身静脉给药组(对照组)36例.分别对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治疗前听阈、是否伴有耳鸣、眩晕等因素进行比较.全部患者对自主选择的治疗方案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本方案通过伦理委员会审批.
听力丧失,突发性(Hearing loss,Sudden) 临床方案(Clinical Protocols) 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s) 耳后注射(postauricular injection)...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自体砧骨与钛合金部分听骨赝附物重建Austin A,C型听骨链缺损的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对于合并Austin A、C型听骨链缺损的慢性中耳炎患者,应用自体砧骨与钛合金部分听骨(PORP)重建受损的听骨链,探讨2种重建材料在术后听力及听骨排除率方面的差异.方法:回顾2016-2017年期间我院接受听骨链重建手术的176例慢性中耳炎患者,将其分为自体砧骨植入组(A组85例)以及钛合金听骨植入组(B组91例),2组患者均接受一期改良乳突根治、鼓室成形及听骨链重建手术,术后12个月复查电子耳镜及听力学检查.结果:A、B两组患者术后听力改善率分别为85.88%和92.3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AustinA、C型听骨链均缺损,术后听力改善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Austin A、C型患者术后听力痊愈率与听力重建失败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术后听骨排除率分别为0例和3例(3.29%),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体砧骨重建听骨链可以获得与钛合金人工听骨相似的术后听力,残余锤骨柄对患者术后听力改善并无明显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