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巯基化壳聚糖修饰的PLA-PCL-TPGS纳米粒用于肺癌口服化疗药物载体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构建一种新型的巯基化壳聚糖修饰的聚乳酸-聚己内酯-聚乙二醇1000维生素E琥珀酸酯(PLA-PCL-TPGS)纳米粒,探讨其用作肺癌口服化疗药物载体的可行性.方法 合成PLA-PCL-TPGS无规共聚物并进行表征,再以商业化的PCL和PLA-PCL-TPGS无规共聚物制备3种用于口服递送紫杉醇的纳米载体:5%巯基化壳聚糖修饰的PCL纳米粒(CNP)、未修饰的PLA-PCL-TPGS纳米粒(UNP)和5%巯基化壳聚糖修饰的PLA-PCL-TPGS纳米粒(TNP),并对其粒径、Zeta电位、表面形态、载药量和包封率进行表征,研究其体外药物释放行为、体外人肺癌细胞A549的摄取及对A549细胞的毒性,采用离体肠吸收实验测定跨肠道屏障转运的紫杉醇含量.结果 成功合成了PLA-PCL-TPGS无规共聚物.场发射扫描电镜结果表明,3种载紫杉醇的纳米粒均呈球状,粒径约200 nm.PLA-PCL-TPGS纳米粒经巯基化壳聚糖修饰后,表面由负电荷转为正电荷.UNP和TNP的载药量、包封率和32 d内的紫杉醇累积释放率均高于CNP,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549细胞对TNP的摄取率显著高于CNP和UNP,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体外细胞毒性研究结果显示,TNP较临床应用的紫杉醇注射液对A549细胞具有更强的细胞毒性.离体肠吸收实验结果显示,TNP可通过开放紧密连接、绕过P-糖蛋白外排泵增加紫杉醇的运输.结论 PLA-PCL-TPGS纳米粒经巯基化壳聚糖修饰后能增强细胞摄取和细胞毒性,有望用作肺癌口服化疗药物载体.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纳米纤维仿生支架可诱导iPSC向心肌细胞分化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利用诱导多能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iPSC)与纳米纤维仿生支架构建人工心肌,探讨纳米纤维支架用于诱导多能干细胞心肌特异性分化的可行性及潜在作用,为构建组织工程心肌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制作聚己内酯/明胶复合纳米纤维仿生支架,接种鼠源Oct4-GFP+ iPSCs培养分化15 d.鼠源Oct4-GFP+ iPSCs同样接种于组织培养皿,培养分化15 d作为对照组.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心肌细胞特异性标志物,流式细胞计数统计心肌细胞分化效率.结果 Oct4-GFP+ iPSCs能够在聚己内酯/明胶复合纳米纤维仿生支架上正常增殖、分化;培养15 d后,Oct4-GFP+ iPSCs在支架上分化出心肌细胞特异性标志物cTnT/MLC2a双染阳性的心肌细胞;而且支架组心肌细胞分化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聚己内酯/明胶纳米纤维仿生支架支持iPSCs增殖,且能够促进其向心肌细胞分化,适用于组织工程心肌构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一种可自动变形腔静脉滤器的体外评价实验
编辑人员丨2023/8/6
背景:下腔静脉滤器是预防致命性肺栓塞的有效手段,现有滤器存在着一些不足,限制了其临床应用.目的:体外实验评价一种新型可自动变形腔静脉滤器的可变形性及捕栓效率.方法:将 L-丙交酯、ε-己内酯进行融合聚合,作为滤器的可降解变形开关;采用医用不锈钢丝作为滤器的金属结构部分,将可降解变形开关与金属结构结合,制成可自动变形腔静脉滤器.在体外模型中(体外模型管路直径设置22,25,28 mm3种)植入15枚滤器(水平位和垂直位各植入1次),测量释放后倾斜角度;通过脂肪酶溶液加速滤器可变形开关降解,评价滤器的可变形性;向体外模型中注入血栓栓子,评价滤器的血栓捕获效率.结果与结论:①在3种不同直径管路中,无论垂直位还是水平位,所有滤器均成功植入,无滤器倾斜发生;②随着可降解开关的降解,15枚滤器均成功完成变形,变形过程中滤器结构未发生明显改变,无滤器倾斜和移位发生;滤器变形后,变形臂均完全回位,与管路内壁紧密接触;③不同管路直径和栓子大小及两种管路位置之间,可自动变形腔静脉滤器的栓子捕获效率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 <0.001);在所有情况中,可自动变形腔静脉滤器的平均栓子捕获效率为82.5%;随着管路直径增大、栓子大小的减小,以及管路位置由垂直位变为水平位,可自动变形腔静脉滤器的栓子捕获率降低;④结果表明可自动变形滤器设计可行,栓子捕获效率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一种可自动变形腔静脉滤器的体内评价实验
编辑人员丨2023/8/6
背景:下腔静脉滤器是预防致命性肺栓塞的有效手段,现有滤器存在着一些不足,限制了其临床应用.目的:体内实验评价一种新型可自动变形腔静脉滤器的可变形性.方法:将L-丙交酯、ε-己内酯进行融合聚合,作为滤器的可降解变形开关;采用医用不锈钢丝作为滤器的金属结构部分,将可降解变形开关与金属结构结合,制成可自动变形腔静脉滤器.将8枚可自动变形腔静脉滤器分别植入8只成年比格犬肾下下腔静脉后,行下腔静脉造影,评估滤器的释放、形态和位置.2周后行静脉造影检查评价滤器的形态和位置、下腔静脉通畅情况,以及尸检是否发生肺动脉栓塞及其他并发症.结果与结论:①8枚可自动变形腔静脉滤器均成功植入,定位准确,无倾斜发生;②术后2周静脉造影证实,8枚可自动变形腔静脉均已成功变形,其中1枚发生了明显移位,移位至下腔静脉入右心房口处,并在该处造成无症状的下腔静脉阻塞;另外7枚可自动变形腔静脉滤器变形后形态位置正常,无倾斜,下腔静脉局部无狭窄及阻塞;肺动脉造影显示肺动脉主干未见明显充盈缺损;尸检发现滤器臂已被内皮化,与滤器臂接触的下腔静脉局部无明显狭窄;在滤器臂的底部有轻度内膜增生,其厚度小于1 mm,未造成管腔的明显狭窄;未发现腔静脉穿孔、腹膜后出血及周围脏器的损伤;③结果说明,可自动变形腔静脉滤器设计可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多尺度纤维支架的结构调控与性能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构建不同形貌的多尺度纤维支架,探究不同形貌结构对支架物理性能及血液和细胞相容性的影响.方法 静电纺聚己内酯[poly (ε-caprolactone),PCL]/聚乙烯吡咯烷酮(polyvinylpyrrolidone,PVP)双组分纤维(PCL∶PVP质量比分别为8∶2和5∶5),并通过浸提PVP组分制备表面多孔纤维支架,根据聚合物质量比分别标记为PCL-P8、PCL-P5.另外采取溶液诱导结晶方式在PCL纤维表面形成串晶结构(shish-kebab,SK),调控结晶时间制备不同尺寸的PCL-SK纤维支架.以表面光滑的PCL纤维支架作为对照,取两种不同纤维形貌的PCL多尺度纤维支架,采用场发射扫描电镜、接触角测试、差示扫描量热仪(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er,DSC)进行性能表征;取新西兰大白兔静脉血,采用溶血和凝血实验表征支架的血液相容性;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 (cell counting kit 8,CCK-8)法检测猪髂动脉内皮细胞(pig iliac artery endothelial cell,PIEC)在支架上的增殖情况,评价支架的生物相容性.结果 场发射扫描电镜观察显示PCL/PVP双组分纤维提取PVP后,表面出现多孔形貌;此外,通过溶液诱导成功制备出呈现周期排列的SK结构,且结晶时间越长,片晶尺寸和周期距离越大.接触角和DSC检测示,与表面光滑的PCL纤维支架相比,PCL表面多孔和PCL-SK纤维支架的结晶度增加,PCL-SK纤维支架疏水性增加,而PCL表面多孔纤维支架的疏水性无明显变化.溶血实验显示,PCL表面多孔和PCL-SK纤维支架的溶血率均高于PCL纤维支架,根据美国材料与试验协会(ASTM) F756-08标准评价,所有支架均为非溶血材料,均适用于血液接触型材料.凝血实验显示培养5、10 min时,PCL表面多孔和PCL-SK纤维支架的凝血指数均高于单纯PCL纤维支架.CCK-8法检测示两种多尺度纤维支架均比PCL纤维支架更有利于PIEC增殖.结论 以静电纺技术为基础,采用溶液诱导和共混物相分离方法可以构建不同形貌的多尺度纤维支架,不仅可以调控支架的表面物理化学性能,且多尺度纤维支架具有良好的血液和生物相容性,在组织工程领域具有较高的应用潜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聚乙二醇-b-聚己内酯/聚己内酯单分散电喷微球的制备与亲水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用静电喷雾法制备单分散性良好、亲水性的聚乙二醇-b-聚己内酯/聚己内酯(PEG-b-PCL/PCL) 电喷微球.将聚乙二醇-b-聚己内酯(PEG-b-PCL) 、聚己内酯(PCL) 与氯仿混合磁力搅拌3 h后,采用静电喷雾的方法,以双亲(PEG-b-PCL) 含量、流速、电压为变量,研究微球形态大小、粒径分布的变化,并研究微球亲水性随双亲含量的变化程度及微球在水中的分散性.双亲含10%~20%、流速1 mL/h、电压10 kV时能得到成球性佳、粒径5~6 μm的单分散性良好的微球,粒径的变异系数为15%~21%; 双亲含量增至30%,微球之间由较多的纤维连接; 双亲含量由0增至20%时,接触角由126.2°±4.8° 降至29.9°±4.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通过改变双亲含量能有效改善微球的亲水性,同时,加入10%~20%双亲的微球在水中分散性佳,能形成均匀的混悬液.PEG-b-PCL/ PCL能得到单分散、亲水性佳的微球,为进一步制备载药微球提供条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姜黄素聚乙二醇-聚己内酯纳米粒的制备及制剂学性质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制备具有肝脏靶向性的姜黄素聚乙二醇-聚己内酯纳米粒.方法 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通过正交实验筛选最佳处方工艺,并按处方工艺制备姜黄素聚乙二醇-聚己内酯纳米粒.结果 当选择聚乙二醇-聚己内酯100 mg、泊洛沙姆188浓度1.5%、乙酸乙酯与二氯甲烷体积比2∶1、有机相与内水相体积比为1∶4时,制备的姜黄素聚乙二醇-聚己内酯纳米粒粒径为(102.84±2.68)nm、多分散系数为0.105±0.010、包封率为84.36%±1.19%、载药量为4.70%±0.27%.结论 本方法成功制备了姜黄素聚乙二醇-聚己内酯纳米粒,为下一步的药动学及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奠定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超高分辨率小动物超声影像系统在大鼠腹主动脉移植模型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超高分辨率小动物超声影像系统在大鼠腹主动脉移植模型中的应用价值,观察聚ε-己内酯(PCL)-肝素人工血管在体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 选取10只Wistar大鼠,应用PCL-肝素人工血管完成大鼠腹主动脉移植,建立大鼠腹主动脉移植模型.应用超高分辨率小动物超声影像系统检测大鼠体内PCL-肝素人工血管在不同时间点的管壁厚度、管腔内径及血流速度,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移植模型建立后1、2、3个月,PCL-肝素人工血管管壁厚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6.92,P<0.01),且1个月与2个月间(P=0.01)、1个月与3个月间(P<0.01)管壁厚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不同时间点PCL-肝素人工血管管腔内径(F=0.08,P=0.99)及血流速速(F=0.58,P=0.59)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建模后1个月,PCL-肝素人工血管均无动脉瘤样扩张改变;建模后3个月,瘤样扩张的PCL-肝素人工血管管腔内径明显大于未扩张者(t=2.94,P=0.03),血流速度明显低于未扩张者(t=4.28,P=0.01).结论 超高分辨率小动物超声影像系统可精确测量PCL-肝素人工血管在大鼠腹主动脉移植模型体内的血流动力学变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纳米化色胺酮类化合物CY-1-4诱导B16-F10细胞发生铁死亡
编辑人员丨2023/8/6
CY-1-4是一种色胺酮类化合物,其抗肿瘤作用己被证实,但其水溶性差,且抗肿瘤作用机制尚未阐明.针对这些问题,本研究首先以聚己内酯[poly(caprolactone),PCL]和聚乙二醇-聚ε-己内酯[poly(ethylene glycol)-copoly(ε-caprolactone),PEG-PCL]为载体材料,通过纳米沉淀法制备了包载CY-1-4的纳米粒(CY-1-4 NPs)以改进其溶解性,测定CY-1-4 NPs对B16-F10细胞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水平的影响、脂质活性氧抑制剂ferrostatin-1和铁螯合剂去铁胺(deferoxamine,DFO)对CY-1-4 NPs诱导B16-F10细胞死亡的修复作用及原卟啉(protoporphyrin IX,PPIX)对CY-1-4 NPs诱导B16-F10细胞死亡的促进作用,研究了CY-1-4 NPs诱导B16-F10的细胞毒是否存在铁死亡途径.结果 表明,纳米化策略可明显改善CY-1-4的水溶性,所得纳米粒粒径约为116nm,包封率约为83%,载药量约为4.80%.铁死亡机制验证结果表明,CY-1-4 NPs可以明显提高B16-F10细胞内ROS水平,ferrostatin-1和DFO可以一定程度抑制CY-1-4 NPs对B16-F10细胞的细胞毒作用,而PPIX可以促进CY-1-4 NPs对B16-F10细胞的细胞毒.上述结果均证明铁死亡是纳米化色胺酮类化合物CY-1-4诱导细胞死亡的机制之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聚ε-己内酯组织工程血管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近年来随着心血管疾病患者不断增多,人工血管在临床上的需求不断增长.人工聚合材料聚ε?己内酯[poly(ε?caprolactone),PCL]因具有生物可降解性、良好的力学性能而成为了组织工程血管材料研究的热点.但是单一PCL血管存在疏水性强、细胞黏附亲和力差等缺陷,限制了PCL材料在组织工程领域的应用.为了增强PCL材料的生物相容性,研究者们应用了各种方法对PCL材料进行表面改性或共混成复合物.本文从PCL的表面改性、复合物等方面对其研究现状进行综述.通过表面改性后的PCL及其复合物具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提高了材料的细胞黏附和组织生长性能,这为进一步构建理想小口径人工血管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