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D打印辅助下自体肋骨肋软骨交界段移植重建创伤性手指关节缺损的短期疗效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采用3D打印辅助下采用自体肋骨肋软骨交界段移植重建创伤性手指关节缺损的短期疗效。方法:2022年8月-2023年7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八医院骨科对7例开放性手指关节缺损的患者,急诊一期清创骨折固定,骨缺损较多无法对位的患者给予抗生素骨水泥填充,二期行骨水泥取出,在3D打印辅助下肋骨肋软骨交界段移植重建手指关节缺损;按照3D打印出的1∶1手部模型,将肋骨肋软骨制作出关节外形,与关节及骨缺损部位拼接后固定。术后复查X线,并按照Paley骨折愈合评分标准判断肋骨与掌、指骨断端愈合情况;门诊随访,测量移植关节活动度,上肢功能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并记录患指及供区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标准评分。结果:术后7例患者手部伤口均一期愈合,1例供区伤口出现脂肪液化,其余均一期愈合。1例因指伸肌腱损伤,肋骨肋软骨交界段移植术后再次行伸肌腱修复手术。7例患者术后获得6~11个月随访,平均9个月。Paley骨折愈合评分标准判断结果,7例患者骨折愈合均为优。末次随访手指关节活动度,近侧指骨间关节(4例)屈、伸活动度为40°~80°(平均56.2°),掌指关节(1例)背伸10°、屈曲85°,拇指指骨间关节(2例)活动度为20°~35°(平均27.5°)。手部功能参照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优3例,良3例,可1例。结论:本组针对一部分创伤性手指关节缺损的患者,采用肋骨肋软骨交界段切取制作成型,移植重建缺损部位关节,明显改善了创伤关节的外形及功能,尤其适用于合并指骨不规则缺损的患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乳腺癌根治术后胸部放射性溃疡的修复策略及其临床效果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乳腺癌根治术后胸部放射性溃疡的修复策略及其临床效果。方法:该研究为回顾性观察性研究。2020年9月—2023年9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积水潭医院收治符合入选标准的罹患乳腺癌根治术后胸部放射性溃疡的女性患者27例,其年龄为37~83岁,其中7例患者出现胸部区域明显疼痛。完善各项检查,准确评估有无肿瘤以及放射性溃疡累及深度。排除肿瘤复发后,对溃疡创面行彻底清创(清创后创面大小为8 cm×7 cm~18 cm×18 cm),同时行创面组织病理学检查与创面组织/分泌物标本细菌培养,清创后同期或行负压封闭引流(VSD)治疗1周后行创面修复手术。根据创面位置与大小、患者年龄与全身情况,以及供区损伤最小化原则,选择最适合的组织瓣修复创面,对供区创面行断层皮片移植或拉拢缝合。记录放射性损伤累及层次与组织结构、移植组织瓣类型及大小,统计术后创面组织病理学检查及创面组织/分泌物标本细菌培养结果、疼痛缓解情况、组织瓣成活情况及创面愈合情况。随访时,观察组织瓣外形、溃疡是否复发、供区创面愈合情况及腹直肌肌皮瓣供区是否发生腹壁疝。结果:放射性损伤累及肋骨与肋软骨者21例,累及肋骨、胸骨与锁骨者4例,累及锁骨及锁骨下动脉者2例。12例患者移植了腹直肌肌皮瓣,8例患者移植了背阔肌肌皮瓣,3例患者移植了胸廓内动脉穿支皮瓣,3例患者移植了腹壁上动脉穿支皮瓣,1例患者移植了游离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组织瓣大小为14 cm×8 cm~20 cm×20 cm。术后,创面组织病理学检查未见肿瘤成分;创面组织/分泌物标本细菌培养结果:25例患者为阳性,2例患者为阴性;7例患者疼痛完全缓解。25例患者术后组织瓣完全成活,创面愈合;2例患者术后腹直肌肌皮瓣尖端部分坏死,经行清创与组织瓣修整术后愈合。随访6个月~2年,组织瓣外形均良好,溃疡均未复发,供区创面遗留线性瘢痕,腹直肌肌皮瓣供区均未发生腹壁疝。结论:准确评估损伤程度后彻底清创并行VSD治疗,以及根据患者全身情况与创面特点和供区损伤最小化原则选择合适的组织瓣修复创面,是乳腺癌根治术后胸部放射性溃疡的较佳修复策略,采用该策略可尽快封闭创面,防止溃疡复发,预后良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可生长肋骨/肋软骨复合体移植矫正眶距增宽症的鼻畸形效果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测量患儿经过眶距增宽症O型截骨矫正,及用肋骨/肋软骨复合体移植矫正初期鼻畸形后,眼眶及鼻部的相关参数。方法: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整复外科颅颌面治疗中心,经眶距增宽症O型截骨矫正及同时用肋骨/肋软骨复合体移植矫正初期鼻畸形60例患儿,男36例,女24例,年龄6~10岁,平均7.3岁。60例患儿在术前后1年随访时,均进行头颅CT三维扫描和拍照。通过三维测量比较其骨性内眦间距(IOD)和鼻部美学参数(鼻背宽度、鼻翼宽度、鼻背高度、鼻尖突出度/鼻长)的变化。结果:60例患儿家长均对术后效果满意。三维测量显示,术后患儿IOD值由术前(39.88±1.98) mm矫正为(20.56±2.37) mm,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7.25, P<0.05);提示眶距增宽症状、IOD值、鼻部美学参数均有明显改善。肋骨/肋软骨复合体的吸收率16%~19%,无移植物的偏曲变形;偶见感染、脑脊液漏、发育不全等并发症,未见严重并发症。 结论:对于眶距增宽症的患儿用O型截骨的同时用肋骨/肋软骨复合体移植矫正初期鼻畸形可收到较好的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肋软骨在东方人二期鼻成形的临床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自体肋软骨在东方人二期鼻整形的临床应用及效果.方法 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烧伤整形外科使用肋软骨行二期鼻整形美容就医者50例,其中34例曾用硅胶行鼻整形,5例使用膨体.把肋软骨雕刻成各种移植物结合鼻整形技术达到鼻功能和美学上修复.结果 43例(86%)美容就医者对术后鼻外形满意,1例出现感染,2例肋软骨轻度弯曲,1例形态欠满意,2例肋骨供区瘢痕增生,未见气胸和胸壁畸形.结论 肋软骨是二期鼻整形中良好的移植材料,可提供有力支撑,达到重塑美感鼻子的目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保存翼外肌附着的颞下颌关节肋骨-肋软骨移植重建术效果评价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索一种保存翼外肌功能的颞下颌关节重建术式.方法:对3例因严重颢下颌关节骨关节病行肋骨-肋软骨移植重建颞下颌关节的患者,采用髁突截骨下降的方法保存翼外肌附着,避免传统颞下颌关节置换术术中切断翼外肌对翼外肌功能所造成的损害.通过术后1年连续随访,从影像学结果与临床效果两方面评估该方法的稳定性与有效性.结果:术后影像学检查证实,下降的髁突头与外侧移植的肋骨-肋软骨均贴合良好,无明显移位,肋骨-肋软骨与髁突头之间骨皮质连续,愈合良好;患侧翼外肌与髁突头附着紧密,肌束走行正常,未见明显肿胀、变形.术后连续1年的随访表明,采用保存翼外肌附着术式的患者,在开口度、前伸及侧方运动程度和饮食功能方面均恢复良好,且随着随访期的延长,下颌运动范围逐步增大.结论:保留翼外肌附着的颞下颌关节重建术在术后下颌运动的恢复方面优于传统的颞下颌关节肋骨-肋软骨移植重建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虚拟正颌外科结合肋骨肋软骨移植治疗成人M3型半侧颜面短小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以肋骨、肋软骨移植重建下颌支,同期采用计算机辅助虚拟手术设计行正颌手术,治疗成人M3型半侧颜面短小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5年11月至2017年10月,上海第九人民医院收治M3型半侧颜面短小畸形患者共5例,男3例,女2例,年龄19 ~ 26岁,平均22岁.利用对侧第6或第7肋骨、肋软骨重建缺失下颌支,同期行上颌骨Le Fort Ⅰ截骨术和健侧下颌骨矢状劈开截骨术,改善骨骼对称性和咬合关系.术后即刻以及术后3、6、12个月随访,检查面部对称性、张闭口功能及咬合关系;CT重建后测量面部对称性,评估手术效果.结果 肋骨、肋软骨切取长度为47~ 67 mm,移植修复下颌支后同期行正颌手术,术后移植肋骨、肋软骨均成活,5例患者创面一期愈合.患者均获得2~13个月随访,平均8个月,双侧下颌支患/健侧比例恢复至80%以上,咬合关系好,术后6个月面部对称性效果满意.结论 下颌支重建同期正颌外科矫治成年M3型半侧颜面短小畸形,手术操作便捷,移植效果好,面型恢复满意,咬合关系稳定.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成人小耳畸形的耳郭再造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成年小耳畸形患者的耳郭再造方法和效果.方法 收集85例成年小耳畸形患者,术前完善肋骨CT重建等检查,接受扩张器置入、肋软骨采集与支架移植、再造耳局部修整,共行三期手术.结果 本组85例患者术后再造耳的色泽、质地、相对位置和精细结构较好,形态较逼真、立体感强、效果满意,术后随访2年见支架结构稳定,无变形和吸收现象出现.结论 成年小耳畸形耳郭再造术较复杂,通过术前CT评估肋软骨情况,应用扩张皮瓣结合改良后的支架雕刻拼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值得进一步总结和临床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计算机辅助设计虚拟颌位在儿童颞下颌关节强直合并颌骨畸形同期矫治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评价计算机辅助下虚拟颌位引导儿童关节强直患者同期矫治颌骨畸形的可行性.方法:回顾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颌面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儿童颞下颌关节强直患者.将患者颌骨与牙列的影像数据导入计算机软件,进行虚拟设计,完成肋骨肋软骨移植和颌骨畸形的同期矫治,设计制作数字化咬合导板备用.术中完成关节强直松解后,在数字化咬合导板的引导下使下颌骨就位,并完成肋骨移植.对术前和术后即刻的颏点偏斜程度以及下颌升支高度进行测量,并对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评价该方法的可靠性.结果:5例患者符合纳入标准,术前设计的虚拟颌位下颏点至面中线的距离平均为(0.58 ±0.20) mm,术后测量值为(0.70±0.27) mm,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虚拟颌位下患侧下颌升支的长度平均为(48.19 ±3.20) mm,术后测量值为(48.17 ±3.62) mm,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计算机辅助设计的虚拟颌位引导下,能够在重建关节的同时实现颌骨畸形的同期矫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自体肋骨-肋软骨移植颞下颌关节重建术后的近期组织学变化
编辑人员丨2023/8/6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对胸大肌皮瓣的评价——113次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5
自1981年至1987年底,本院对111例头颈部肿瘤病人施行113例次胸大肌皮瓣移植,修复头颈部术后大面积缺损。作者认为此瓣在应用中可带肋骨、肋软骨、骨膜组成复合组织瓣,按不同部位缺损的需求进行设计。取瓣面积较大,并可自身瓦合修复洞穿性缺损。妇女可用,高龄也适宜。从病理角度证实,受过放疗患者,亦可接受此瓣移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